平成时期日本的东亚区域经济合作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 新地区主义理论

冷战后,地区主义呈现了新的发展,出现了新地区主义。新地区主义不再局限于冷战时代狭隘的军事安全和经济目标,它所关注的内容和要求实现的目标与地区主义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1)形成背景具有差异性。地区主义形成于两极冷战格局之下,并由此决定。新地区主义发端于多极化的世界秩序,霸权衰落成为一个重要的背景。东亚“地区主义”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其决策方式体现了明显的不干涉主权的特征。冷战结束后,美国采取单边的外交和军事政策,给世界各国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以俄、法、中为代表的国家,倡导世界多极化。其他国家也在多极化的思维下,寻找自己的多极思维和地区主义思想。所以,新地区主义和多极化体现了许多国家的共同意识。

(2)内涵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冷战时代的地区主义大多关注特定的目标,如以具有安全和政治、经济倾向的组织为具体目标。而新地区主义内容具有多样性及开放性。不仅包括贸易与经济一体化,而且包括诸如环境、人权、社会政策、安全与民主等可持续性与合法性等所有议题在内的更综合性的课题,其发展趋势与世界政治和经济结构的转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3)主导的主体具有差异性。地区主义是大国从外部和自上而下的构造过程,即由大国主导,按大国的思想意识,把不同的国家联系在自己的周围,建立起以自身为核心的区域。新地区主义是来自内部的、自发的过程,即主要是地区内部国家自愿和自主的进程,具有明显的自我独立性和扩张性。

(4)在保护主义与开放主义方面截然相反。在经济一体化方面,地区主义是内生的、保护主义的,新地区主义是开放的并与世界经济相一致的。新地区主义是在世界不同的区域出现的新思维,具有全球性。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未来即将出现的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已极大地改变了全球政治和经济结构。

(5)关注的主体对象不同。地区主义仅仅关注正式的主权国家之间的关系,新地区主义关注到非主权国家,是全球体系各层次的非国家行为体活动明显的全球性结构变革的新的组成部分。郑先武:《区域研究的新路径:“新区域主义方法”述评》,《国际观察》2004年第4期,第65~73页。

由此可见,新地区主义作为当今世界的一种普遍现象,已成为一种强烈要求地区秩序的流行的思想意识。新地区主义通常同一种计划和策略联系在一起,并可以产生正式的制度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