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民间组织与灾害的应对:以福州救火会为论述中心(海西求是文库)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 救火会研究

早在20世纪80年代,罗威廉考察汉口水龙局制度和运行,认为其培育公共精神,反映公共领域的形成。〔美〕罗威廉:《汉口:一个中国城市的商业与社会》,鲁西奇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90年代,日本学者小浜正子利用征信录等材料,梳理上海救火会的源流及功能,论述传统与现代的连续性,以此考察近代国家与社会互动关系,被视为以小见大的典范。〔日〕小浜正子:《近代上海的公共性与国家》,葛涛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此后,多位研究生在论文中涉及救火会,2006年,罗桂林利用《警政月刊》等资料,探讨1927~1937年,福州救火会在现代城市构建中的作用。罗桂林:《现代城市的建构——1927~1937年福州的市政管理与公共事业》,博士学位论文,厦门大学,2006。与此同时,笔者利用《华报》等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收藏的报刊资料,《慈善救济与社会转型》,硕士学位论文,福建师范大学,2007,后将此部分抽出发表。论文初稿写于2006年,后于2009年拜读罗桂林论文。梳理近代福州救火会功能及源流,如何与政府互动,认为其具有“准政府组织机关性质”。《近代民间公益社团——福州救火会》,《社团管理研究》2008年第10期,第61页。由于所用材料不同,两文观点有所差异。2008年,彭志军分析南昌救火会性质的演变,彭志军:《民国时期南昌消防事业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南昌大学,2008。后又探讨苏州官民共同应对火灾,认为两者结合方能相得益彰。彭志军:《官民之间:苏州民办消防事业研究(1914~1954年)》,博士学位论文,上海师范大学,2012。2012年,胡启扬在论述民国汉口火灾和城市消防时,分析了汉口救火会的组织架构、设备经费管理以及社会参与。此外,赵耀双阐述近代天津水会的沿革、人员构成及规章,认为其除消防外,还具有维护治安功能,与保甲属于同个系统。赵耀双:《天津近代民间消防组织——水会》,《民俗研究》2003年第3期,第129页。白纯分析抗战之后南京救火会如何恢复,认为“在政府对社会的控制力未达到一定程度,由民间力量来帮助政府缓解压力,不失为一种较好的策略”。白纯:《抗战后的南京救火会》,《民国档案》2007年第1期,第110页。现有的研究成果,多利用征信录、档案、近代报刊等原始史料,从官民互动角度探讨救火会对城市消防的重要作用。

为此,本书在前人和时贤的基础和启发下,拟将救火会置于福州区域社会整体历史变迁的过程中考察,围绕下列问题展开论述。从地域环境来看,福州火灾频繁的因素有哪些,地方权力构成如何,民间怎样应对灾害。开埠对福州社会产生怎样的冲击,晚清自治运动如何促进救火会的产生。从发展脉络来看,救火会兴起和发展与国家权力兴衰是否关联,与传统社境组织是否交替嬗变。从内部视角来看,救火会是否奉行志愿与平等原则,自主管理、自筹经费。从外部视角来看,救火会有哪些功能,怎样为民请愿,参与集体性事件,与各种地方势力交织,奠定砥柱地位。与此同时,本书视野不囿于福州,力图以近代商贸网络作为论述空间,关注榕沪两地互动,探讨救火会如何实现垮地域传播,并通过区域比较,寻求彼此共性,凸显地方特性。总之本书以救火会为切入点,在国家与社会视野下,通过灾害—救灾团体—地域社会这一分析思路,力图以小见大,实现宏观与微观的结合,获得新的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