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顿商学院控制力养成课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证实偏差:你听到的,是你想听的话

迈尔是一位健身爱好者,从年少时他便开始了锻炼,如今,已49岁的他依然坚持这一习惯。他每周花费4天、每天2~3小时在健身房里。此外,每个礼拜天他都会抽出时间进行50千米长跑,而他在年轻时进行的锻炼比这更多。

最近,迈尔发现,自己的身体开始出现疼痛,而且,疼痛的部分比平常更多:他的膝盖疼、脚腕酸,后背更是痛到不行。在到一家常规医院接受诊断后,对方建议他去找运动医学专家看一看。

经过仔细的检查,专家提出,迈尔应减少运动量:“你已经不再年轻了,你长久的锻炼习惯并非总是会带来益处,它们对关节处形成了巨大的损伤。如今,哪怕你认为自己的运动量已经大大减少了,可它们对你来说还是太多了。你的身体已经经不起这样的折腾了,不过,也得益于你良好的健身习惯,如今,你不需要如此强度的锻炼也依然比同龄人健康很多。”

迈尔听了以后非常生气,可他身上的伤让他无法反驳专家的话。

 

他会遵循医生的建议,减少自己的锻炼量吗?答案是否定的。迈尔对此解释道:“我看过的文章都说,经常锻炼对身体的好处极多,而这种运动疼痛只是暂时的,它们都是可以通过锻炼来改善的。更重要的是,一旦中断锻炼,我的健康水平也会跟着下降。”直到一次长跑后,他直接摔倒在地,并不得不接受膝盖永久不可修复性受损后,迈尔才意识到了自己的愚蠢。

为什么迈尔会做出错误的决定?原因很简单:他受到了证实偏差的误导:他忽视了自己不想听到、不想正视的话,只注重了那些可以支撑自我观点的信息。

沃顿决策专家瓦尔特·海因里希对证实偏差导致的管理错误进行过多年的研究。他的统计与试验表明,证实偏差其实只是因为在解决问题之初就做出了错误的判断。“当你保持着某一信念,或是对事情做出判断时,便会忽视了不支持的证据并将视线集中在支持的证据上。”

不过,无须为此羞愧,瓦尔特指出,此类错误差不多是个人生活乃至于整个世界最容易犯下的错误,特别是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里。一方面,我们的新闻媒体习惯抓住巧合的事情,并在上面大做文章,而我们也本能地希望从周围的世界里发现规律,包括他人分享的各种经验。可是,大多数时候,我们的想法都是错误的,或者是部分正确的,我们的关注点过滤掉了与我们的假设不符合的事情。

这也恰恰是科学与试验存在的意义:人是感性动物,若想看看我们秉持信念的力量有多么强大,只看宗教影响便可以知道。因此,我们常常会看到,对于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读。在科学试验里,哪怕是最资深的科学家,也有可能被证实偏差所误导,导致自己在实验里仅盯住对自我学术观点有利的部分数据,而将其他数据都看成是误差。

另一个典型的例子则是,那些热衷于阅读名人传记,并生硬地模仿成功人士行为的人,他们将某种行为或特征归结为成功的充分必要条件,而忽略掉那些同样具有这些行为与特征、但却未获得成功的个体。

这是一种心理自我保护机制的副产品,更是人维护自我信念的需要而创造出来的一种思维陷阱。陷入其中后,人会失去所有的理智而不自知,反而会感觉,自己才是最客观、最公正的。“这也正是当他人因为证实偏差失去客观、理智而不自知,我们却无法理解他们为何如此愚昧与坚持的原因。事实上,他们看我们也是一样无法理解的。”瓦尔特直言,这也正是哪怕多样化信息已摆在眼前,但诸多的决策错误依然会诞生的重要原因。人们本身的证实偏差,使他们相信自己是正确的。

怎样才能避免这种无处不在的陷阱呢?其实,人类早已发现方法,即“科学”。科学是一套由诸如“统计分析”“对照组”“双盲设计”等工具组成的证实体系,它以严格的规则将我们所见的各种样本进行归纳与演绎,从而得出合理的结论。当你越多使用科学的头脑去分析纷乱的信息时,你便越能规避错误,以全面而科学的方式去冷静地分析问题,而不是仅凭自己一时头脑发热的冲动去做出决断。这是避免自己作茧自缚的最佳途径。

除了保持科学而淡定的求证态度以外,瓦尔特还提出了以下保持客观冷静的方法。

●反思事情的普遍性

当你认为自己的某一观点是正确的时,不如反过来想一想:这一案例是否具备普遍性,或者只是浩瀚案例海洋里寥寥几个相符案例里的一个?它的权重究竟是多少?当你能够针对事情的普遍性提出质疑时,你便能够更好地思考这一事情。

●利用PMI检视法

瓦尔特指出,质疑在不确定的年代里越来越重要:“我们生活在一个快速变化的世界里,到处都是问题。更可怕的是,真正重要的事物往往隐藏在一般专家不容易或者无法看到的角落里,此时,可以看清问题的质疑力,成为了成功生存的关键。”

他直言,培养质疑力的第一步,就是个人必须树立起这样的意识:别害怕问最简单的“笨问题”。对那些未曾发生问题、一切合理进行、看似不需要费心的事情重新检视一遍,因为很多时候,改变证实偏差的机会都是在这些基本问题之中挖掘出的。

如果认为自己的“笨问题”看起来过于浅薄的话,埃尔维斯教授提供了一种名为“PMI检视法”的办法,它可以令你对问题的思考更周全。

 

● P即“plus”,代表正面、有利点。

● M是“minus”,表示负面、不利点。

● I是“interesting”,指有趣点。

 

PMI有助于个人将心境调整成全面审视的客观状态,而这种状态是思考成功的基础。在思考过程中,你可以将注意力集中,并列出问题中的有利点,再转到不利点上,最后再考虑有趣点。

不过,在这一步骤中,难的是如何才能克服个人偏见,尽可能地发掘出更多的正面、负面与有趣面。此时,智力高反而会成为一种阻碍,“智力越高的人,对自我观点的自信度便会越高,而PMI思考法可以使智力不再支持个人偏好,而是更专注于议题的探究”。瓦尔特指出,探究结束以后,你可以运用自己的感觉来进行决策:“当情绪与直觉运用是在议题探究结束以后,其实可以起到防止情绪成为判断阻碍的作用。”

●保持怀疑态度,去听自己不愿意听的话

瓦尔特的种种研究表明,证实偏差是极难克服的。即便是最简单的对策——积极寻找矛盾的或非证实性的信息——也很难做到。当你抱有某种信念时,即使有人真的将大量非证实性证据整理好给你,对你决策所起的作用也比较有限。

在这种时候,你就应该询问自己:“我是真的想要寻找信息做出一个全面考量的决策呢,还是仅仅寻找信息来支持我想要做的事情?”如果是前者,那么,你就应该有目的地寻找非证实性信息,这就意味着,你要准备好听到一些你不想听的话。

瓦尔特提醒说,在日常生活保持怀疑的态度、直到它变成一种思维习惯也非常重要:“你应训练自己,常常去挑战那些自己最钟爱的观念。”就如同辩方律师寻找证据来证明原告的观点一样,你要思考为什么你的观点可能是错的,然后积极地搜寻可能存在的证据来证明它们确实不对。也唯有当你做到了这些时,你才能使证实偏差发生的概率变小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