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与中国道路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 成功挫败皆难忘

1921年7月,党的“一大”召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它给灾难深重的中国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一大”通过的党纲规定:“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承认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联合第三国际”。其实质就是要实行社会主义革命,用共产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纲领确立了集体领导的制度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一大”还决定以工人运动为工作重心,并对党的各项工作作出了具体的部署。

中共“一大”会址

中共“一大”会场

“一大”通过的党纲,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基本原则,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整个党的工作中的指导地位,是中国共产党沿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向前进的前提条件。这个党纲尽管还缺乏对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特殊性的了解,一般地照抄了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政党的党纲条文。但刚刚诞生的中国共产党不可能天生就会解决革命道路上的所有问题。党要搞好自身的建设,要制定出一整套适合中国国情的马克思主义路线和方针、政策,不能不经过艰难曲折的历程。

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便致力于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1922年1月,在党指导下创刊的青年团杂志《先驱》就率先提出,要把“努力研究中国的客观的实际问题”,而求得“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作为“第一任务”。

1922年7月,刚刚成立一年的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鲜明地提出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它在现阶段的革命纲领,即最低纲领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从此,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明确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目标。

确立了伟大的奋斗目标,还必须找到一条到达彼岸的正确道路。根据十月革命的成功经验,年轻的中国共产党选择了开展工人运动这一斗争途径。在党的领导和推动下,很快掀起了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以1922年1月香港海员罢工为起点,在持续13个月的时间里,全国发生大小罢工100余次,参加人数在30万以上。

1923年2月4日爆发的京汉铁路大罢工,使第一次工人运动达到顶点。2月7日,此前口口声声宣称“保护劳工”的直系军阀吴佩孚血腥镇压了京汉铁路沿线的工人罢工,共产党员林祥谦、施洋先后被残忍杀害。

血的教训告诉中国共产党人,面对强大的敌人,要赢得斗争的胜利,就必须争取一切可能的同盟者,壮大革命队伍,开展武装斗争。而此时,在中国的南方,孙中山已经拥有了一支数万人的武装。因此,争取与国民党的合作,成为共产党人的必然选择。

在共产国际的推动下,1923年6月在广州召开的中共“三大”通过《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提出“以国民革命运动为中心工作,以解除内外压迫”的基本任务,强调“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

半年过后,同在广州,国民党在孙中山的主持下,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事实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国共合作的实现,很快促进了工农运动的恢复和发展,开创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新局面。

1925年1月召开的中共“四大”总结了国共合作一年来的经验教训,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对大革命高潮的到来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李大钊与孙中山步出国民党“一大”会场,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

全国范围的大革命高潮是从上海的五卅运动开始的,很快席卷全国,波及北京、广州等几十个大中城市,各地约有1700万人直接参加了运动。

1926年,国民革命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年7月,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在沿途工农群众的踊跃支持下,一路势如破竹,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先后击败了军阀吴佩孚、孙传芳,几乎控制了大半个中国。时任北伐军前敌总指挥的唐生智由衷地说:“我们这次革命的成功,完全是工农群众的力量。”

然而,由于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人缺乏足够的经验和理论准备,忽视了对国民革命领导权和革命武装的掌握,自恃掌握武力的国民党新右派蒋介石举起了屠刀,于1927年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公然叛变革命。

在革命紧急关头召开的中共“五大”,对武汉汪精卫政府也丧失警觉,采取右倾迁就政策,未能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为全党指明方向。不久,汪精卫也背叛革命,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蒋汪相继叛变,使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从1927年3月到1928年上半年,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被杀害的达31万多人,其中党员2.6万多人,党员数量从大革命高潮时的近6万人急剧减少到1万多人。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在血雨腥风中夭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