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文化匹配、群体态度与组织行为](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193/23510193/b_23510193.jpg)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跨文化心理学主要理论模型述评
“文化”(Culture)是一个具有多层内涵的概念,学者们也对其进行了不同的界定和描述。早在1952年,文化人类学家Kroeber和Kluckhohn就总结出了一百多种关于“文化”的不同定义。简而言之,文化是由人类的象征性思维和社会学习能力而产生的知识、信仰以及行为的综合。文化是针对群体而言的,对于不同的社会群体(国家、企业组织、种族等),文化指的是群体成员共享的态度、价值观、目标以及行为实践的总和。群体文化与群体成员之间存在着动态的相互影响:群体成员既能被文化塑造,也能够反过来创造新的群体文化。
跨文化心理学一直是心理学的重要研究领域。最近几十年,跨文化心理学家在文化的界定与测量、文化对人类行为的作用机制等方面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也促进了其他相关领域的发展(Smith, Bond, & Kagitcibasi, 2006)。跨文化心理学在最近几十年的一大进展就是通过实证研究得出了一系列理论模型,用来描述和测量文化的不同维度,以及解释文化对于群体成员的影响机制。这些模型包括价值观模型(Hofstede, 1980, 2001;Schwartz, 1992)、自我构念模型(Markus & Kitayama, 1991)、认知风格模型(Nisbett, Peng, Choi, & Norenzayan, 2001)以及社会通则模型(Leung & Bond, 2004),等等。本章将对这些理论模型进行简要的回顾和评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