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族人的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靠海吃海、靠边吃边”的京族人

闲来座谈古代时,越南涂山是祖籍;

洪顺三年的一天,先祖来到福安里。

初来方向实难分,岛上树林高又浓;

先行落脚后探询,南临大海东白龙。

西面竹山界相接,北边潭吉是邻里;

红榄牡蛎满海滩,潮落更多蟹蛤蜊。

在此居住半年间,鱼虾多来南海上;

人随船漂无定所,日浴太阳夜宿霜。

大伙会集共商量,决定在此建草房;

众心目归一处想,你去砍树我砌墙。

大家辛苦日夜干,砍树割草来建房;

日月如梭消逝去,光阴似箭时间忘。

房屋终于修建成,遮风挡雨有地方;

原来故乡相隔远,如今此地是家乡。注[2]

注[2]阮继儒、阮继旭编《尾京族史歌》,苏维芳、苏凯、孔继彬收集、翻译,2004年8月。


京族,又称“越族”,其与东南亚地区的越族人(Vietnamese)虽然在称谓上有所不同,但在历史渊源、语言、传统习俗等方面相似之处颇多,因而在民间通常被视为同一个“民族”(族群)。“越族”据认为是远古时期雒越人(又称骆越人)的后代,是一个在东南亚地区有着重要影响的跨国民族群体,主要分布在中国、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以及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其中,越族人在越南分布最广、人口最多,是越南的主体民族,有人口6300万,约占越南人口的90%。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生活在河谷地带以及平原地区的越族人大多从事稻作农业,而一些沿海地区的越族人则多以捕鱼为生。越族人受儒家思想影响较深,其民间宗教信仰较为复杂,而佛教、道教等亦有相当的受众。此外,在一些沿海地区,近现代以来亦有天主教传入。

中国境内的京族人主要聚居于中越边境沿海地区。在中国古代文献中,京族人曾被称为“交趾人”“安南人”或者“越族人”。1958年5月,当地政府决定成立广西东兴各族自治县时,正式为其定名为“京族”,以取“心向北京”之寓意。《京族简史》编写组:《京族简史》,广西民族出版社,1984,第6页。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中国境内(除台湾、香港、澳门)的京族人口共有28199人,约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的0.25%,主要居住在广西东兴市江平镇沿海一带农村地区。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以及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京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良好。与此同时,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当地人独特的生计方式以及丰富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京族人的社会生活亦受到世人愈来愈多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