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非公企业劳资矛盾调处机制:基于社会治理创新视角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珠三角非公企业劳资矛盾的发展现状

2010年轰动全国的富士康员工跳楼事件及南海本田工人罢工事件将劳资矛盾的尖锐性无情地揭露出来,也引起了全国上下对劳资矛盾的极大关注。通过研究考察我们发现,富士康员工跳楼事件及南海本田工人罢工事件更像是个引爆器,将原本已经矛盾重重的劳资关系问题推上了风口浪尖,在全国特别是珠三角地区劳资纠纷大幅增加,劳资矛盾和冲突的对抗性也有所加剧,同时集体劳动争议案例也呈现上升的趋势,这些都是我们在考察珠三角地区劳资关系时不得不重视的现实情况。

一 劳资纠纷数量大幅增长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劳动关系双方力量对比相对均衡的状态已被打破,劳动争议案件数量及涉及人数均呈大幅上升之势。据统计,2010年全国劳动争议案件的数量是2000年的4.5倍,主要争议集中在劳动报酬和社会保险待遇及福利方面。2008年案件的数量达693465件,比上一年增加了近1倍,主要争议集中在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待遇及福利和劳动合同方面。珠三角地区劳资纠纷的数量一直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随着人们对劳资问题的日益关注,更是将劳资矛盾和冲突不断地推向高点,代表珠三角地区的广东省劳资争议案件的数量在全国更是“名列前茅”, 《中国劳动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劳动争议案件共计600865件,广东省93307件,占全国总案件数的15.53%; 2008年全国劳动争议案件共计693465件,广东省150023件,占全国总案件数的比例高达21.63%。通过表1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从2000年到2010年广东省劳动争议案件发生的情况。

表12000~2010年中国劳动争议案件数量情况一览

资料来源:2001~2011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

根据表1的数据,经过统计和整理我们得出了2000~2009年广东受理劳动争议案件数量的一个走势图(见图1)。

图1 广东受理劳动争议案件走势图

从图1可以清楚地看到,2000年以来,广东省劳动争议案件的数量基本呈稳步向上的趋势,从其增长的幅度来看,2000年到2007年处于一个比较平稳的增长阶段,然而从2007年到2008年这一阶段有一个很大幅度的攀升,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我们可以归结为2007年6月《劳动合同法》的通过唤醒了广大劳动者对自我权利的维护意识,从而强化了劳动者自我维权的力量,并转化为现实的行动力。由于珠三角以农民工为劳动者主体的劳资冲突是在中国转型这个特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加上我国开始进入一个利益分化日益明显的时期,这一时期劳资冲突较为激烈,而且多以群体性事件出现,这种情况在《劳动合同法》实施前后达到高潮。杨正喜:《转型时期我国劳资冲突特点——以珠三角农民工为对象》, 《管理科学文摘》2008年第3期。从2007年到2008年大幅攀升的数据中也折射出广东省所积累的劳资问题在《劳动合同法》实施的背景下呈井喷式的爆发。

同时,表1、图1也很明显地反映出2008年至2009年广东省劳资争议案件又出现了一个明显的回落,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首先,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经过2007~2008年的一个高增长的爆发期,到2008~2009年的回落符合一般周期的运行规律。其次,在2008年全面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对全世界造成的负面经济影响是巨大的,在中国特别是珠三角以加工制造为主的出口型企业遭受了巨大的冲击。美国金融危机引起了全球的经济衰退,而珠三角的企业首先感受到了这种寒冷,很多企业的正常运行面临着巨大的困难,一些企业面临倒闭,一些企业艰难维持,企业运营的步履艰难直接影响到的就是劳动者的就业环境,2007~2011年《广东统计年鉴》数据显示,数据来源于2007~2011年《广东统计年鉴》。2008年珠三角失业人数达202871人,比上一年上升了8.16个百分点。此后的几年珠三角的失业人数保持上升的趋势,2009年失业人数达208175人,比2008年增长了2.61%; 2010年失业人数达210555人,比上一年增长了1.14个百分点。在这种情况下不论是资方还是劳方更多考虑的是“生存”的问题,劳动者更关心能否继续工作,因此对权益的诉求被迫移到次位。但是从整体的数据结构来看,广东省2009年高达11.8万件以及2010年高达9.3万件的劳资争议案件仍然居历史高位,可见即使在“生存”面临挑战的形势下也没有磨灭人们对权益的追求,随着全球经济的逐步向好,这种追求将会表现得更加明显,而这大幅升降的背后也暗示着广东省劳资关系的不稳定性。

在对统计数据进一步分析的时候我们发现,在反映劳资争议案件数量的项目中,有一个重要项目就是劳资争议所涉及的人数。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劳动争议案件涉及的劳动者人数约为2000年的2倍;2008年案件涉及的劳动者人数为1214328人,比上一年增加了约0.9倍。而代表珠三角地区的广东省劳资争议案件涉及的人数在全国一直是“稳坐第一把交椅”, 2010年全国劳动争议案件涉及人数共计815121人,其中广东省144778人,占17.76%; 2008年全国劳动争议案件涉及人数共计1214328人,其中广东省351275人,占28.93%。通过表2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广东省劳动争议案件所涉及人数情况。

表2 2000~2010年全国劳动争议案件涉及人数情况一览

资料来源:2001~2011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

根据表2的数据,我们对2000~2010年全国劳动争议案件涉及人数排名前三位地区的情况进行了一个比较,结果如下(见图2)。

图2 全国劳动争议案件涉及人数前三位地区比较

从表2和图2中我们能很直观地发现从2000年到2010年中广东省在劳资争议涉及的人数上一直是位居第一,并且其数据的波动和劳资争议案件的数量是呈正相关的。2008年的大幅上升与《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有直接的关系,而2009年至2010的回调又与国家金融危机有着深刻的联系。通过进一步观察我们看到,随着年份的向前推移,广东与居于第二位省份之间的差距也越来越大,广东呈现“遥遥领先”的架势,广东省作为全国劳资争议案件涉及人数最多的地区,其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二 劳资矛盾和冲突的对抗性加剧

劳资矛盾和冲突一旦发生,在面对众多的可供选择的解决方式时,劳资双方特别是劳方,往往会通过权衡劳资双方的力量来确定自己的行动策略,然而劳方在最大限度地争取自我权利的时候,资方所采取的策略同样也是最大限度地保证自我利益,为此尽可能地牺牲劳方利益。劳资双方的策略处于明显的博弈之中,也就成为劳资矛盾和冲突发生的一个主要因素。2010年2月根据网友的关注度以及事件的影响力由《法制晚报》和中国人民大学劳动关系研究所共同发起评选最具影响力的“中国十大劳动关系事件”,在这十大劳动关系事件当中,珠三角地区就涉及4个事件。直面近几年珠三角地区的劳资矛盾和冲突,劳资双方的博弈往往呈现不同形式的对抗性,值得关注的是,这种对抗性在不断加剧。

对抗是指对立起来相持不下,哲学上指表现为剧烈的外部冲突的斗争形式。在劳资关系中劳资双方的对抗性是指劳方和资方在某个方面或多个方面的矛盾或冲突中无法利用对话的方式达成共识,进而采取的一种斗争形式,这种斗争容易引起非理性的行为,同时可能会对双方利益造成一定的损害。从劳资矛盾和冲突案例来看,以劳方为主体的罢工、静坐、堵路、示威等形式频发。此外,一些劳资矛盾和冲突升级为劳方与资方、劳方与警察的一些肢体冲突,更甚者有些事件中还出现了软禁、殴打致死的情况。笔者从网络、报刊的新闻中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后发现,仅2012年8~9月珠三角地区发生的劳资矛盾和冲突事件就有数十起,而且一些事件的对抗性十分突出。

2012年8月9日上午,深圳市宝安区西乡九围洲石路约3.5公里处先歌工厂工人罢工,造成洲石公路全线几乎瘫痪,现场警方出动大批防暴警察,现场并未爆发冲突。警方现场禁止拍照。据先歌工厂员工爆料,工厂不但不加工资,反降500元工资,而且降薪的同时欠薪。《深圳先歌国际音影老板欠薪路跑 工人罢工堵路》, http://nuu0065.chinaw3.com/a/report/news/labor/2012/0904/3287.html。

2012年8月15日下午开始,深圳沙井一家电器制品厂的43名保安为了保住后半生饭碗,选择了用集体跳楼的方式维权。有一名徐先生,时年54岁,他告诉记者,8月14日,厂里突然新来了一批保安,大约四五十人,制品厂的相关负责人以“工厂此前雇用的保安有一些并不具备相关资质”为由,可能会使一部分人离开。听到这话后,部分老保安急了,一下子要失业了,什么准备都没有。《深圳保安为保饭碗集体跳楼维权》, http://nuu0065.chinaw3.com/a/report/news/labor/2012/0820/3217.html。

2012年8月25日深圳石冢感应电子资方擅自降低员工待遇激怒员工,导致该厂全体工人罢工。事发后警察出面,并出现殴打工人的情况,抓走了两个站在罢工人群最前面的人。《深圳石冢感应电子资方擅降低员工待遇 激全体员工罢工》, http://nuu0065.chi-naw3.com/plus/view.php?aid=3246。

2012年8月27日珠海市联思电子厂有限公司的1000多名员工罢工,起因是企业出售给浙江一个老板,要求工人重签合同,双方就补偿问题未达成一致。罢工从27日早上持续到29日晚上。员工“小雯子”表示:联思员工大闹联思电子厂,谁叫它少赔一个月的工资!员工“翠燕”表示:联思电子厂全体员工大罢工,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讨回属于自己的权益。《逼签新合同 珠海市联思电子厂千多名员工集体罢工》, http://nuu0065.chinaw3.com/plus/view.php?aid=3297。

2012年9月7日,东莞市虎门镇莱得利皮具厂有2000多名员工集体上街堵路罢工,要求工厂改善工资福利待遇。地方政府派出数百名警察到现场戒备,将工人赶回工厂,有数人被抓。当天下午大批工人走出工厂,将107国道堵了两个多小时,导致当地交通瘫痪。地方政府出动警察,拉起警戒线,驱散抗议工人。该厂李姓员工说:“就是对工厂待遇不满,全体员工就去省道堵路,他们就出动防暴警察来抓我们,然后把我们赶回来,武警、防暴警察来了三四百人。警察抓了9个人,1女8男,现在还没放回来,要拘留15天。”《东莞港资皮具厂二千人罢工堵路抗议待遇低辞工难》, http://nuu0065.chinaw3.com/plus/view.php?aid=3305。

2012年9月11日,广东江门蓬江区杜阮镇陈玉珍幼儿园的老师忽然集体失踪了。家长称,这些老师的失踪可能跟工资待遇太低有关。一位学生家长向记者透露,之前,他孩子的班主任在家访时,经常向她抱怨自己工资待遇太低,而且领导时不时还找理由克扣老师这原本就不多的钱,让他们十分苦恼。当地一位知情人员透露,该幼儿园老师是因为不满待遇低有预谋地突然出走,让学校难堪。《待遇过低 江门一幼儿园教师集体罢课》, http://news.aedu.cn/20120913/51d63d95-f00e-41e7-a18b-29f9748b4da4.shtml。

2012年9月12日5时左右,揭阳市部分出租车司机在火车站聚集,向市政府有关部门提出打击“黑车”及出租车承包费过高等诉求。《广东揭阳出租车集体罢工》, http://nuu0065.chinaw3.com/plus/view.php?aid=3311。

2012年9月14日,番禺昶联金属材料制品(广州)有限公司基层员工因不满长期低薪(一般月收入只有1100元)全体罢工。另外,昶联金属材料制品(广州)有限公司与深圳翔通劳力派遣公司签有长期劳务派遣合同,借以规避缴纳劳动保险,对此该公司员工也深感不满。《广州番禺大岗昶联公司全体工人罢工 抗议低薪及劳务派遣》, http://nuu0065.chi-naw3.com/plus/view.php?aid=3316。

2012年9月24日,广东中山市小榄镇公共交通有限公司近百名司机和售票员罢工,小榄16条公交线路受到影响。部分司机表示:公交公司存在克扣员工工资、不给签劳动合同的行为,他们要求增加福利、提高待遇。王文杰、王卫:《小榄近百名司乘停工 要求提高待遇》, http://nuu0065.chinaw3.com/a/report/news/labor/2012/0925/3334.html。

在劳资双方的博弈过程中,造成劳资矛盾和冲突的对抗性加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政府作为劳资关系的第三方,对劳资矛盾和冲突应当发挥协调或者是调停作用,政府的作用在于提供一个公平的市场经济环境,为资方和劳方搞好服务,既要保护资方的利益,也要保护劳方的利益,在两者之间保持平衡。然而遗憾的是,一些地方政府缺乏积极的态度,以经济发展需要带动、企业自主发展、行政管理不便介入等为由忽视劳资问题,或者是当劳资冲突爆发后一味地维护资方利益而放弃劳方的利益,这是一种非常短视的行为。政府对资方利益的维护或许会使资方对此表示满意,但其实是掩盖了劳资问题,加剧了已有的劳资矛盾,只是当时在各种因素的制约下劳资矛盾和冲突没有以对抗性的方式爆发出来,但随着矛盾的不断积累,劳资冲突的对抗性会进一步加剧并最终导致冲突事件。

其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强资本、弱劳力”是一种普遍的现象,当然劳动力的供大于求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经济原因。从劳动关系的性质上看,资本往往是一种稀缺性的资源,而劳动则具有从属的特性,只有当劳动力从属于资本的时候才能出售,再加上我国的劳动力极大地供过于求,很显然,资强劳弱从基本面上看不可能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赵端:《把权利交给工人是调整劳资关系的根本之道——访中国人民大学劳动关系研究所所长常凯教授》,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0年第10期。劳方的弱势地位,注定了劳方争取自身权益道路的不平坦。当处于弱势地位的工人无法将政府制定的劳动者权益保障政策等政治资源转化为实际的利益,当工人们无法在正式的制度安排下(如通过真正代表他们权益的企业工会组织的集体谈判)在企业内部对雇主提出改善工作条件、维护劳动者权益,那么他们将争议“外部化”的方式便会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廖艺萍:《农民工政治参与的困境与出路——基于和谐社会视角的分析》, 《探索》2006年第1期。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发生多起农民工艰难讨薪案件,社会对工人的社会权益给予越来越多的关注,尤其到近年来,劳动者遇到不公、不合理对待的劳资事件一旦被曝光,社会舆论便会给予很大的关注。社会舆论普遍认为,在劳资矛盾和冲突中劳动者作为一个弱势群体往往是受欺压的,同时这些坚守一线的劳动者对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因此他们应当受到更多的关注以及更加公正的对待。这无疑强化了劳动者对自身权益的认识和重视。在维权的过程中劳动者逐渐意识到,仅仅停留在企业内部的抗争对雇主造成不了压力,必须要把问题“外部化”、“社会化”和“严重化”,让社会关注,特别是让政府领导人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才有可能使劳动者面临的问题得到解决。因而,更多的劳动者选择集体上访、越级上访、上街游行等方式,造成重大群体事件,引起政府领导的重视并加以解决。王春光:《农民工:一个正在崛起的新工人阶层》, 《学习与探索》2005年第1期。一旦这种严重的劳资对抗事件很快得到有效的解决后,特别是很快满足劳动者维权的诉求后,极易在社会上形成“蝴蝶效应”,从而加剧劳资矛盾和冲突的对抗性。

最后,在珠三角地区很多企业的规模不大并且处在发展的初期,这个阶段也正是企业需要不断进行积累的时候,同时在中国有劳动力众多的优势,因此一些资方为了快速地进行资本的积累而减少在人力上的成本,往往将劳方的价格压得很低,而且并不会为此而不安。在他们看来,“中国反正有的是人,你不来他来”,这种理念几乎是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理念,正是这种理念才使资方忽视了劳方的权益,也忽视了劳方的力量,一旦资方的规则超出了劳方可接受的底线,那么劳资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便会发生。在“强资本、弱劳动”的环境下,资方也往往会以强者的姿态来对待劳资之间的问题。然而劳动者并不仅仅是一般的商品,他们不是物,而是人,他们有思想、有行为能力,为了争取自身权益,在作为弱势一方不被资方重视的情况下,只能选择最有影响力、见效最快的对抗方式,因此也就造成了劳资矛盾和冲突对抗性的加剧。

三 集体劳动争议案大幅提高

近年来,珠三角地区的多家企业发生了停工、罢工的群体性事件,工人似乎开始觉醒,他们逐步认识到在“强资本、弱劳动”的劳资关系现状中个体的渺小与力量的薄弱,而集体却具有大于个体许多倍的力量和影响力。有数据显示,从2000年到2010年中国集体劳资争议案件的数量以年均7.1%的比例增加,而作为珠三角地区代表的广东省,其集体劳资争议案件则以年均75.23%的速度剧增。集体劳动争议由来已久,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集体争议是劳动争议中与劳动者全体或部分劳动者有关的那部分争议,即部分劳动者或劳动者全体,以及这些劳动者的利益代表(代表机构、代表者)与劳动力使用者以及劳动力使用者的利益代表(代表机构、代表者)之间,就劳动条件的决定、维持、变更等进行交涉所发生的争议彭光华:《集体争议处理机制初探》, 《工会博览》2007年第9期。。通过研究2000年至2010年全国及广东省劳动争议案件数以及涉及的人数发现,集体争议呈现大规模上升趋势,特别是代表珠三角的广东省在全国所占的比例高,且其集体劳动争议案件的数量和涉及的人数均是大幅上升。通过表3我们来进行详细的分析。

表3 2000~2010年全国及广东省集体争议案件情况一览

资料来源:2001~2011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

2000~2010年集体争议案件数量全国与广东省对比情况如图3所示。

图3 集体争议案件数量

2000~2010年集体争议案件涉及人数全国与广东省对比情况如图4所示。

图4 集体争议案件涉及人数

从以上数据中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出,2000年到2010年这10年间广东省集体争议案件的数量和涉及人数与全国的走势基本一致,只是到了2008年这个高点以后,全国集体劳资争议案件的数量出现了一个“跳水式”的下降,而这种情况在广东省表现得并不是特别明显。2008年全国集体劳动争议案件的数量是21880件,比2007年增加了71.15%,而2009年为13779件,比2008年下降了37.02%;而广东省的情况则不同,2008年广东省集体劳动争议案件的数量是1897件,比2007年增加了128.55%,而2009年为1776件,比2008年仅仅下降了6.38%,可见广东省的集体劳资争议案件数量相对于全国而言增长更快。

从2000年到2010年度全国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受理的集体劳动争议案件数据分析集体劳动争议的情况可以看出,集体劳动争议主要发生在广东、江苏、山东、北京、上海等经济较为发达地区,从2000年到2010年广东省的集体劳动争议案件最多,共计20352件,约占全国集体劳动争议总数的14%,同时其涉及的劳动者人数极其庞大,10年来共计达1033638人,约占全国集体劳动争议案件涉及人数的26%。通过表4我们可以很直观地看到2000年到2010年广东省集体争议案件数量及人数情况。

表4 2000~2010年广东省集体争议案件数量及人数情况

资料来源:2001~2011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

集体劳动争议是劳动者主张和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一个重要渠道,从2002年到2010的数据来看,珠三角的从业人数占广东省从业人员的一半以上(2002年除外)并有不断上升的趋势(详见表5),由此可见,广东省集体劳资争议的居高不下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珠三角地区集体劳动争议以及珠三角地区劳资矛盾的现状。

表5 珠三角从业人员在广东省的比例

资料来源:2001~2011年《广东统计年鉴》。

图5 广东集体劳动争议案件数及增长率

图6 广东集体劳动争议劳动者当事人数及其占劳动者当事人数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