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主产区农户农地投入行为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民以食为本,粮以地为先。”随着社会、经济结构转型,农地利用方式和程度发生了较大变化,出现了农地收益下滑、集约度降低、弃耕撂荒等农地边际化现象。如何在人地矛盾突出与非农化驱动强烈的情形下,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合理利用与保护农地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农地资源在粮食安全保障中的基础作用,可谓世纪难题。

新时期惠农政策施行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了“十二连增”,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粮食史上的奇迹。但伴随粮食产量的节节攀升,“卖粮难”问题再度显现,“谷贱伤农”难以避免。当前在我国800个产粮大县中,国家级贫困县超过100个,产粮大县、经济穷县、财政小县的“粮财倒挂”现象长期存在。“粮稳则天下安”,粮食主产区肩负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破解粮食主产区“保粮致富”难题,需要厘清“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等问题。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土地问题涉及亿万农民的切身利益,在新型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加快背景下,如何“把脉”农业要素的空间及产业流动规律,探求尊重农民的意愿与利益诉求,合理引导种粮农户的农地投入行为,优化农户农地投入的利益机制,事关粮食安全与民生大计。

在本书即将付梓之时,心情越发沉重。只叹求索“三农”问题之路多艰,唯有执着求证农事之心未改。快速变革的农村社会经济结构,既为“三农”学者提供了素材与范例,也对其创新性研究提出了考验。本书在整体研究设计上,突出问题的针对性,力求研究脉络的完整清晰、实证分析的充分有力以及对策措施的切实可行。研究成果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研究视角创新。从农地边际化视角,将农户农地投入的微观行为,纳入国家宏观政策目标实现的框架中去考量,探索实现宏微观目标兼容、政策措施统筹的利益补偿机制,这有助于更好地把握农户行为与其利益诉求的内在规律,厘清合理调控农户行为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目标的实现机理。二是实证研究创新。在对全国农地低端与高端边际化总体判断的基础上,分主产区域、分品种结构测度农地边际化进程,分类型剖析诸多惠农政策下农户农地投入响应行为及政策效应。三是政策措施研究。突出“投资农地,提升地力”在调控农地边际化中的重要性,围绕粮食安全突出的“政治经济”特性,提出深化农村土地产权、劳动转移、金融投资、技术推广和组织创新等方面的改革来掣肘农地边际化,通过实施粮食主产区农户农地投入合理化的行动规划与政策措施,实现粮食安全目标与营粮农户利润最大化目标相统一。总体而言,现行粮食政策的“普惠制”亟须向粮食种植规模户的“专惠制”转变,只有合理引导农地向种粮大户适度集中,通过改善粮作品种、优化种植结构、提高对粮食及副产品的深加工与综合开发利用,强化科技对粮作生产的支撑作用等,才能真正拓展营粮农户利润空间,塑造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从根本上解决“谁来种地”问题,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本书能够出版得益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粮食主产区农户农地投入行为及其利益补偿机制研究”(编号:11BJY096)以及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的资助。本书内容由张建杰与张改清完成。由于作者学术水平所限、涉猎资料素材所囿,本研究成果在视野广度、理论维度、方法新度、对策高度有诸多不足,望广大同仁不吝赐教,指导作者进行后续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