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农户是农地的直接支配者、经营者与收益者,其农地投入行为直接关系到农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与粮食安全大计。本研究从农地边际化视角,推演粮食主产区农户农地投入决策机理与行为,设计确保粮食安全与粮农增收协同的利益机制,进而提出有益的政策建议。
农地边际化是在社会、经济、政策和自然环境等多因素交互作用下,农地收益下降或农地变得不再具有生产能力的动态过程。理论推演表明,农地边际化下,政府粮食安全目标与农户增产增收目标的协同需要建立稳定的纳什均衡,确保种粮资本收益率大于等于社会平均利润率。然而,由于当前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农地利用中土地、劳动力、资金等生产要素资源流失,引致农地低端与高端边际化并存,且针对影响农地边际化的因素更多取决于“粮外”及“农外”等状况,需要从农村制度环境、经济环境以及技术环境等方面降低农地经营成本来遏制农地边际化。
农地边际化直接影响农户种粮的生产经营行为。对不同类型农户粮食生产行为的研究表明:粮食主产区营粮农户的分布呈现以维稳户为主体而扩张户较少的偏正态分布,且各类型农户之间规模效率损失的差异引致扩张户与维稳户粮作经营的效率较高,而缩减户粮作经营的效率较低的态势。对农户储售粮行为研究表明:大规模营粮户趋向于扩大产能与提高储量,而较小规模营粮户则正好相反,总体呈现储粮量下降趋势;同时,较大规模营粮户在售粮地点就近化、售粮时期集中化、售粮方式便捷化上显著于其他营粮户;伴随不同规模营粮户储售粮行为趋异,粮食补贴政策的增收效应也随农户营粮规模的扩大而渐次增大,但增幅偏低。
新时期我国提出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粮食安全战略和“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粮食安全目标,在此背景下,国家相继出台了诸多惠农政策,从宏观层面看,政策绩效明显,粮食产量连年增产,有效地保障了国家的粮食安全。但从微观层面看,粮食补贴政策未能有效抵消农用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种粮劳动力机会成本上升等对抬高农户营粮成本的影响,进而影响到农户农地投入的力度与规模。从不同规模农户的收益比较来看,中小规模经营户以及中大规模经营户的粮食产出效率相对较高,并且中等及以上规模粮作经营户的商品粮比重较高,这些类型的营粮户应为农地投入的合理规模户。
根据现行粮食补贴政策存在的缺陷,借鉴国际经验,从定向机制、传导机制、协调机制、反馈机制四个方面,构建兼顾宏微观目标的粮食主产区农户农地投入的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合理把控政府“要粮”与农民“要钱”的逻辑结合点——农地增产、增值潜力的有效挖掘。因而,从创新农地制度,调控农地边际化;加大对粮食主产区建设的投入力度,完善农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优化粮食补贴政策设计,调节政策环节的各种关系;强化粮食补贴政策的主体依托,构建政策的长效机制等方面把控农地边际化,实施粮食主产区农户农地投入合理化的行动规划与政策措施,方是确保粮食安全目标与营粮农户利润最大化目标相统一,“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政策目标落到实处的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