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章 川西北游牧的产生与进程
考古表明,游牧的前身是种植业和农牧混合业。游牧并不是早于农耕,而是晚于农耕或与农耕并行。这说明,游牧民和游牧文化同农耕民和农耕文化不能以先进和落后来划分。更多地要看人们对土地资源和相关社会资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和利用习惯。蒋百里认为“世界民族的兴衰……一条根本的原则就是生活条件与战斗条件一致者强,相离者弱,相反者亡”。有人认为“英文的Pastral Nomads是指带着牲口放牧移动的群众”。“游牧生活相当有系统,在迁徙和扎营间重复,以规律的原则管理家畜。”值得注意的是“家畜”这个概念。我们知道家畜是在人们从事耕作、采摘和捕捉业的进程中,生活资料有了一定的富裕才逐步出现的。这种生活资料与人类文明共同进步,并不断扩大。当人们对于生活资料的需求达到一定的程度,对土地资源的认识和利用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才开始将家畜大规模地放牧到广大的牧野中。游牧业由此产生。从这个意义看,游牧应该是人对自然资源占有方式的深化,同时也在占有中不断深化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在这个意义上,游牧文明具有这样几种功能:经济层面的有机协作生产功能,文化层面的快速扩散与传播功能,社会层面的内部凝聚功能,军事层面的有效组织和攻击功能,政治层面的对立挑战功能。由于其机制内生的特殊性,其功能间转换便捷而迅速,其根源在于这几大功能互衍互生、密切结合且相互促进,也就是它们之间的多种功能是良性共生和有机互动的。有意思的是,这些功能恰恰是农耕文明缺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