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总是无法亲密
别人对我好的时候,我就会感觉不舒服,但又说不上为什么。
我必须知道他就在身边,只要他不在,我就很生气,经常焦虑不安。但是,当他靠近我时,我又无法忍受他触碰我内心柔弱的地方,于是我又会想和他保持距离。
每当我对一个人产生依恋之情,我很快就会同时产生很多自己也说不清楚的负面情绪:烦躁、厌恶、失望,甚至愤怒。这些感觉让我不再感受到来自依恋的快乐和甜蜜,而是想要逃离和疏远。
虽然处于亲密关系之中,你有时却感觉无法和你的爱人达到真正的亲密,总是无法敞开自己的心扉。你们中的一方或双方习惯性地逃避,很少谈论自己真实的感受,或对深层次的情感交流不感兴趣。当有一方想谈谈这段关系时,另一方却闪烁其词、无所适从或畏缩不前。你们并非不负责任的人,都会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日常交流也没有障碍,就是关系一直无法深入。每当你们的关系要迈入下一阶段,比如见家长、订婚或结婚时,有一方就会退缩,导致你们的关系总在原地徘徊。
当亲密关系发展到某个阶段,尤其是双方不善于经营情感的时候,经常会出现相对无言而又倍感压抑的局面,或者是一方总想抓住对方而另一方却想逃离的情形。在一段亲密关系里,如果有一方想要逃,那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另外一方在努力抓住对方吗?如果你是那个在抓的人,那你到底想要抓住什么?为何你的爱人总要逃离你呢?如果你是那个想逃的人,那么你到底又在逃避什么呢?
无法融入关系里
案例描述
来访者,35岁,男性,已婚,自述在婚姻中对妻子总是非常被动。他在工作上很成功,很有抱负和进取心。可是,在跟妻子的相处过程中却很被动,他总是很顺从地对他妻子说“哦,好的,亲爱的”,然后去做他妻子要求他做的任何事情,无论他是否喜欢。他说因为他不想伤害妻子。但实际上,他对此感到非常压抑,有时候会背着妻子出轨。
他表现得这么被动其实是为了逃避或减轻内心的内疚感。他没有意识到跟妻子在一起,很多时候他是被她激怒的,但他没办法用言语跟她讨论他们的问题。在咨询室中,他说:“有时候我真的对她蛮生气的,但要对她表达不满或发脾气感觉挺困难的,很容易内疚。”
随着进一步的咨询,我们了解到这个来访者的父亲对他的母亲时有家暴,因此这个来访者暗暗发誓他绝不可以对女性使用暴力,这种想法导致了他很难对妻子表达不满。但是,这样长时间的抑制反而阻碍了进一步的亲密,给他的婚姻带来问题。
在咨询室中,我们经常见到一些来访者,他们总是抱怨“为什么我的每一个伴侣都在与我相处不久之后便离开了我,但是,他们好像又是被我逼走的”。很多人强烈而迫切地需要爱,但另一方面他们又很难去爱别人,难以和另一个人建立真正的亲密关系。或者一旦关系更进一步后,他们便会焦虑不安,无法把自己全然地投入到关系里,害怕关系中的那种依赖或被控制的感觉。仿佛亲密就是侵犯,仿佛和另一个人保持亲密就会失去独立性,就有失去自我的危险,因此,对进入亲密关系有一种既期待又恐惧的感受。
当我发现自己真的爱上了他,要和对方建立亲密的关系时,我感到了恐惧。我知道自己会因此投身到全新的生活中,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把控。我感到惶恐,开始自我贬损,让自己觉得配不上这样的关系,逼迫自己退回去,始终难以真正走近一个人。
父母能给予孩子最重要的礼物,就是爱、接纳和足够的安全感。有的人因为从小缺少爱,没有深刻体验过被爱的感觉,一旦感到自己被爱,他们就会觉得有风险,不由自主地拒绝对方,避免和伴侣过于亲密,为了达到自我保护的目的而在潜意识里压抑了被爱的愿望。
承认爱上一个人,并把自己交付到一段关系里,是需要勇气的。当我们爱一个人的时候,也就意味着那个人对我们很重要,而这种很需要另一个人的感觉容易激发出分离焦虑。在关系中卷入得越多,当丧失关系时我们就会越痛苦。为了避免承受丧失关系的痛苦,有时我们会刻意回避亲密关系。
我曾接待过一位来访者,每当他太靠近一个人或太投入一件事时,就会变得过度焦虑,这种焦虑反映在他不断更换工作和女朋友的行为上。而他的女朋友则抱怨他有时太冷酷和疏离,常常有种被忽视的感觉。工作成了逃避亲密关系、躲避冲突的一种方式。所以,并不是因为工作或过度工作才无法亲密,而是因为无法亲密才躲到工作中。转身离开,寻找一个又一个“更理想”的伴侣,到头来才发现,我们其实是在逃避面对真实的自己,避免再次触碰早期的创伤。
两个人谈恋爱,随着关系的加深,会发现对方开始表现出很多意想不到甚至不可理喻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当亲密关系日益深入的时候,双方在一般人际交往中不会暴露出来的各种创伤都会慢慢显露,出现种种“奇怪的行为”。而且关系越深入,这种“奇怪的行为”会越来越多。这往往是因为他们觉得这个关系足够安全,想通过这个关系修复早年的创伤,这是一个无意识的过程。亲密关系在这个阶段会变得非常艰难,但也恰恰说明关系在往更深的层次发展。实际上,如果我们要进入更加信任、亲密的关系,很重要的一步就是要能够接纳、疗愈彼此的创伤。
换句话说,发展亲密关系是一种能力,它涉及即使在无助与痛苦时也有信任他人的能力。要与他人建立起爱的联结,必须要能够带着痛苦独处,能够克服逃避亲密的欲望,学习以成熟的爱和他人建立关系。
对于关系的改善,还是要从心灵的改变开始,看看内心那个不断吞噬你能量的黑洞到底是什么,你需要面对那个让你在亲密关系中不自由、不自主的东西,和它对话,而不是无助地被束缚。只有双方不断沟通,相互理解,彼此包容,共同成长和经营,才能将亲密关系维系下来,并越来越深入。
害怕被抛弃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不愿意和伴侣提起自己的某段经历、某些弱点,是因为害怕这些部分是对方所不能接受的,害怕对方发现自己的“不完美”,害怕在暴露之后对方会因此不爱自己,害怕对方会因为自己的过度依赖而离开。这些害怕的背后可能是担心自己不够好,害怕受伤和被抛弃。
失去我们所爱之人的爱使我们害怕、焦虑,于是内心那个渴望连接、渴望关系、渴望爱的自己就被深深地压抑在潜意识里,这样给对方的感觉就是“你好像根本不需要我”。恐惧让人自我封闭起来,这种状态阻碍了我们打开自己,使自己与伴侣隔离,甚至在爱人能够伤害我们之前先中断这段关系。
这些逃离亲密的人,往往在生命早期有过被抛弃的经历。如果在生命早期经历过和最信任、最依赖、最重要的人的分离,我们就容易产生“被抛弃”的感觉。这种感觉会深深地扎根于心,使我们不再相信任何亲密关系。成年以后,在我们有可能跟另一个人发展亲密关系的时候,内心害怕被抛弃的恐惧就会被激活,从而本能地逃避关系,以避免重蹈覆辙。
很多人被困在早期的不安全感中——一个很难彻底摆脱的牢笼。这种潜意识深处的不安全感让人在焦虑的情况下无法正常思考,也无法表现合宜。缺乏安全感的人,在爱上另一个人时会感到焦虑和恐惧,别人对他们好时会觉得不舒服,也往往不容易让伴侣接近他们的内心,因为儿时的经历使他们潜意识里认为随之而来的都将会是失望和背叛。当眼前这个人变得越来越重要时,他们的内心就会开始担心:他是真的爱我吗?他会不会离开我?
这时,虽然他们的外表看起来可能很独立,但内心可能隐藏着一个心绪烦乱的自我,这个“自我”感到惶恐和害怕,害怕遭遇对方的冷漠和忽视;这个“自我”脆弱且易受伤害,一旦面临失落,无论是假想的还是真实的,都很容易陷入荒谬、痛苦的恐惧中。逃避亲密可能使关系无法深入发展,但至少不会接触到“那些痛苦”,避免内心的伤痛、失落、愤怒和被抛弃感被再次唤醒。
这些深深的恐惧,担心对方是否会一直、及时地回应和关注自己,让我们无法建立真正的亲密关系。这种对爱的恐惧,其核心是一种对自己和他人的不信任:不相信自己值得被爱,不相信自己有能力去维持一段爱的关系,不相信他人会始终如一地爱自己。
在焦虑的状态下,我们通常只能看见所害怕看见的那个极端的景象,确信自己会遭到背叛与遗弃。所以,在亲密关系无法进一步发展时,我们的任务不是去寻找爱,而是寻找自己内心构筑起来的阻抗它的障碍。很多人一直将自己安置于自我保护式的隔离之中,以至于早已忘记了该如何与心灵直接沟通。
我们努力去爱伴侣却总是受挫、碰壁,可能问题并不在于对方,而在自己身上。看起来是不信任对方和这份爱,其实更深处是不相信自己。自己没有学会如何去爱和接受爱,学会如何走进对方的内心,更为重要的是,没有敞开自己,怕对方发现自己不够好,所以总是难以与对方真正的融合。有时候我们自己都不了解自己,却渴望伴侣懂我们,这样的关系当然会有隔阂。
因此,在亲密关系里的每种感受、情绪和信念都包含了我们自己的一些问题,并不完全是伴侣的。当我们想要批评或评价伴侣之前,先试着将自己从旧的防御模式中释放出来。当我们能够独自面对孤独与寂寞,而不是逃避或转移冲突时,我们就会发现“亲密”无处不在。亲密关系的核心意义在于,让我们能够放下生活中表面的“外在的我”,而去寻找不为人知的、深埋于心底的“内在真我”。
我们预料自己会被拒绝,所以提出很多过分的要求,并预先为这些要求的不可实现而感到愤怒。因为害怕被伤害、被抛弃,无法相信自己可以和任何人建立长久的亲密关系,所以我们就先拒绝和逃离。逃离亲密,阻碍伴侣进入你内心的世界,可能是不想揭开过去的伤痛,不愿意被疗愈。
如果一直害怕被亲密关系中潜在的危险所伤害,并被这种恐惧所裹挟,我们就无法积极地投入到一段情感里,亲密关系也会变得脆弱、枯燥和空洞。只有走出过去的阴影,或者跳出关系看看自己内心深处究竟在惧怕什么,我们才能真正拥抱现在和未来,在关系中脱胎换骨,成为更真实的自己。
寻求完美的伴侣
有些人在爱情中想寻找一个能够满足他所有需求的人:因为自己不太会说话,所以想找个谈吐机敏的人;由于自己生活圈较窄,因此想找个能够给自己更广阔的社交生活的人;因为过于害羞、内向,于是想找个活泼、开朗、乐观的……他们总是在“寻找”,期待一个完美的伴侣来弥补自己的不足,而不是去努力建立、发展和经营一段真正的关系。但这种寻找注定是要失望的,因为理想中的完美伴侣是不存在的。没有一个你喜欢上的人能够和你的梦中情人一样好。
希望找到一个完美伴侣,永远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不发生冲突,不吵架,这是一件几乎不可能的事情。良性的婚恋关系,不是回避冲突和矛盾,而是会“吵架”,通过“吵架”解决问题,增进感情。相反,如果总是回避问题,两人的关系只会越走越远,直至最后感情破裂。建立在幻想上的亲密关系一般不会长久。将对方理想化、完美化的致命伤,就是承受不了变化。
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有记者问李敖:胡因梦那么美,对你又那么痴心,为什么你舍得离弃她?李敖回答:我是一个完美主义者,胡因梦在我心中宛如童话仙子,不能忍受半点瑕疵,有一天,我无意推开没有反锁的卫生间的门,看到蹲在马桶上的她因为便秘满脸憋得通红,实在太不堪了。
世上没有完美的伴侣。宫崎骏的《哈尔的移动城堡》中有这么一句台词说得好:“爱,不是寻找一个完美的人,而是要学会用完美的眼光,欣赏那个并不完美的人。”
当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要求无比苛刻时,往往源于其内心对“完美”的渴望,以及对于“缺憾”的恐惧。这种渴望和恐惧使得我们不断苛求自己,也不断挑剔身边的人。伴侣真实的自我很容易威胁到我们对理想伴侣的标准,忽视伴侣的个性就成为一种普遍的防御方式,而这很容易伤害到彼此的关系。
接纳别人的伤痛、弱小和不完美,这才是爱。如果你不能接受别人原本的样子,或不让他们自由地走自己的路,那么你就不是真的在爱他们。你只是想从他们身上得到满足,与他们建立亲密关系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爱,而是为了满足自我的需求。
如何增进感情
一个男子带着工作中的挫败感回家,面对他的妻子,他很想把这一切倾泻到他妻子身上;但是他已经学会了“我不能这样做,她是我的妻子”。他紧咬牙关,自己来承受。男人沉默着,歇息,睡觉了,此时他所体验到的是自己为妻子做了重大的牺牲:他本来想把不满发泄到妻子身上,但是他忍住了,这已经远远超出他自己平时能够有的修养和正常的状态。
然而,他完全没有感受到,也没有去体会,妻子在没有经验的情况下独自照顾两个孩子,一天从早到晚都在忙活,各种家务事都是她在打理,她也感受到挫败,并且期望下班归来的男人能给她一点安慰。妻子也觉得他极为冷漠,她无法再忍受下去。
这样的情形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两人都想倾诉、发泄,都渴望亲密,都觉得自己为这个家付出了很多,也都想从对方身上寻求安慰,但又都在默默忍受,积压着各种负面情绪。那么如何在关系中增进亲密感呢?
第一,欣赏和感激对方。多发现伴侣的优点和成就,适时给予肯定和认可,并通过语言和行为感激伴侣的付出,让对方感受到“你对我来说很重要”。欣赏和感激是伴侣间建立深度联结的关键。为此,你需要学会这样一种态度:没有完美的伴侣,但有足够好的伴侣和足够好的关系。
积极心理学认为,在两性关系中,看到对方的优点,并发自内心地赞扬,能够提升关系满意度,有利于关系的良性发展。而当我们不再欣赏、感激爱人的时候,爱人的优点也会逐渐消失。倘若你需要伴侣的帮忙,就必须肯定他们的努力,即使他们的做法在你眼里一点也不完美。在亲密关系中,我们需要经常赞美对方,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欢喜之情。
第二,适度的自我暴露。谈论自己的过去以及内心的脆弱,尤其是我们痛苦的经历和负面的情绪。这种坦诚相见的行为非常有助于增进彼此间的信任感和亲密感。
很多人不敢表达负面情绪,害怕在伴侣面前暴露自己的弱点或者失败,从来不会跟对方讲述自己曾经不堪的经历,也很少向对方倾诉工作上的压力和不顺心的事,即便对方问起也只会说“没什么,我挺好”。殊不知,“没什么,我挺好”的假象反而会阻碍亲密关系的深入和发展。
增进亲密的关键是,双方不断持续和深入地相互表露自己的内心。亲密就是卸下伪装和防备,把最真实的自己展现给对方。我们应该珍惜对方愿意跟我们分享的那些“见不得人”的情绪。当我们想要和另一个人建立亲密关系的时候,首先问问自己是否愿意敞开心门;如果已经处在亲密关系中,问问自己是否可以做最真实的自己,同样也容许对方如此。
第三,融入彼此的朋友圈。让伴侣和你一起参加亲友的聚会。通过参与彼此的社交圈,双方可以建立更紧密的联结。当然,这并不是说要把对方的朋友变成朋友,双方还是要有独立的空间,需要有自己的朋友。
第四,拥有共同的事业。当你们在生活中有分工、合作的时候,最有利于关系的维持。如果你们能有共同的事业,一起奋斗,互相支持、鼓励,伉俪同行,琴瑟合鸣,那么关系必然会更加稳定。最难忘的浪漫故事,往往是和伴侣一起创造的。生活不是只有柴米油盐酱醋茶,只有不断地创造属于两个人的故事,才能让爱情保持新鲜感。
第五,积极和乐观的态度。积极对待两个人在一起生活的态度,并且与对方在一起时能够表现出自己乐在其中。如果你与对方在一起的时候老是在抱怨生活,传递负面的情绪能量,那么这将不利于关系的维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