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耳鼻咽喉“三炎一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八章 乳突炎

急性乳突炎

乳突骨质发炎才叫乳突炎或称骨髓炎。

由外伤或体内其他化脓灶所致者,称原发性乳突炎;继急性中耳炎2~3周后,或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急性发作而起者,叫继发性乳突炎。后一类型较常见。急性中耳炎初期,乳突黏膜炎症改变,则叫乳突积脓症。

乳突气房与鼓窦彼此相通,感染易于蔓延,故气化型乳突比松质型的发病率高。鼓窦炎除直接沿黏膜扩展外,并可经血液一淋巴途径感染。与外在环境有关的机体反应性特点、细菌毒力大小和乳突结构等许多方面因素,在其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病理 发病初期可见小房黏膜显著增厚,肉芽增生和大量淋巴细胞浸润。由于骨膜小静脉炎和破骨细胞的作用,骨壁明显吸收(骨-骨髓炎),因此,大部分小房溶解消失而形成一个大空腔。骨质新生与之同时进行,成骨细胞成群出现并形成类骨组织。破坏与修复,与感染、免疫力、患病时间直接相关。

乳突腔感染可侵蚀其皮质形成耳后脓肿或骨膜下脓肿;炎症波及颧弓时,称颧突炎型乳突炎;脓液穿破乳突尖端而积于胸锁乳突肌下时,称贝氏脓肿。此症多见于年岁较大的儿童。因婴幼儿乳突尖端小房发育不显,而有称尖颈性乳突炎者。临床应与颈部淋巴结炎鉴别,乳突尖端脓肿境界清楚,触压有波动感,有时伴以脓液流出外耳道口(图8-1至图8-3)。此时应即行切开排脓或乳突手术。

图8-1 急性乳突炎并发耳后脓肿

图8-2 颧突炎型乳突炎

图8-3 贝氏脓肿

乳突感染沿大血管和二腹肌筋膜向下蔓延至椎前间隙,或经血液-淋巴感染,形成咽后脓肿。有时可并发格氏征(Gradenigosign,图8-4),即耳流脓、外展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炎所致之球后剧痛,或刺痛放射至同侧额部及枕部等三个主要症状。为局限性脑膜炎或岩尖炎表现,预后严重。偶见脓性感染破坏乙状窦沟后气房,向下形成颈项脓肿,或称枕部脓肿(图8-5)。

图8-4 急性乳突炎和格氏征(Gradenigo)

图8-5 栊部脓肿

临床经过 乳突急性炎症,可表现多种多样,概括起来,有下列四方面:

1.全身症状 体温升高达39~40℃。10岁以下的病儿多表现为间歇热。体温波动与局部引流通畅有关。如遇稽留热伴恶寒战栗、出汗、口渴等症时,可能并发乙状窦或横窦血栓静脉炎或血栓。精神萎靡、烦躁不安,失眠和食欲欠佳者,示全身中毒严重。

2.乳突部症状 有自发性跳痛,常与脉跳一致,或有触痛,程度不一,时间各异,应予重视。疼痛时间达2~3周者,指出炎症破坏严重。痛点多在耳后三处,即:① 乳突尖及其前缘痛,示尖端气房破坏,并有骨膜炎;② 乳突尖后痛,示产生乙状窦周气房炎;③ 鼓窦部痛,为鼓窦炎之征;痛点对定位诊断很有价值。

胸锁乳突肌可因炎症刺激发生痉挛,临床表现为斜颈状态。此外,患处皮肤有红、肿、热等表现,触之软组织有坚硬感。耳镜检查,见外耳道变窄,以骨部明显。此因乳突前壁骨膜炎性反应所致。同时可见颈淋巴肿痛。

3.耳部症状 耳流脓激增,听力显著减退。特在急性中耳炎鼓膜穿孔后,流脓持续增多不止,或脓稀带臭味,发热不退,中毒表现不改善,说明已并发乳突炎。

4.脑部症状 偏头痛剧烈,时伴恶心、呕吐,眩晕。

上述症状多在乳突气化良好的病儿见到,气化不良的,或有其他全身性疾病者,临床经过不典型,此点应特别引为注意。

诊断 继急性中耳炎后2~3周,上述临床表现持续存在时,结合发热、头痛、耳流脓呈搏动样剧增,骨部外耳道深部后上壁膨隆,乳突周围组织肿胀,局部压痛明显等,均指出是乳突炎。查血可见白细胞总数增多,核左移;嗜酸性粒白细胞减少,幼稚型细胞出现。须隔日检查一次,以便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进行处理。

乳突X线拍片、CT scan和MRI影像诊断法,有助于查明气化状态、黏膜和骨质病情变化的特点。婴幼儿宜在水合氯醛直肠麻醉下进行。乳突炎由于骨膜增厚,皮肤发红,耳后肿胀,致耳后沟消失,耳郭向前下方竖起,须与耳疖(耳周蜂窝织炎)和耳后淋巴结炎相鉴别。

耳部淋巴结可分前、后、颞及乳突部四组,汇集颞部和耳部等处之淋巴。发炎时可肿成一块,压之疼痛,但乳突部无压痛,以此可资鉴别。与耳疖的鉴别(图8-6,表8-1)。贝氏脓肿须与颈部淋巴结炎及颈部脓肿相鉴别。

图8-6 外耳道疖和急性乳突炎之耳后所见

表8-1 外耳道疖、中耳炎、乳突炎之鉴别

治疗 非手术疗法同急性中耳炎,大部可治愈。一般当疑有颅内并发症、隐性乳突炎、药物治疗3周无效,或有耳源性消化不良、耳后脓肿形成,急性炎症转慢性的情况下,进行手术治疗。单纯凿开、根治、改良根治可依病情选择。

慢性乳突炎

病因同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咽鼓管阻塞是常见的局部原因。

本症多与胆脂瘤、慢性上鼓室炎同时存在,可看成是颞骨骨炎。所谓上鼓室炎,炎症并非仅限于上鼓室,绝大多数都有向鼓窦和乳突部发展的可能,并依病损破坏部位不同而有相应的骨膜下脓肿形成。

病理 主要是乳突气房骨质增生,骨壁硬化,成硬化型乳突。由此骨壳变实增厚,有碍脓炎向外穿出,容易产生严重并发症。鼓窦也类同。另外,乳突黏膜增厚,肉芽增殖,胆脂瘤形成和组织坏死等病变,也很常见。

临床表现 基本上与化脓性中耳炎相同(长期耳流脓,多为变形杆菌感染,全身症状不明显)。在诊断中要特别注意详问病史,耳部检查(外耳道深部后上壁下塌和鼓膜边缘性穿孔、大量脓液及皮屑积聚)和乳突X线拍片或CT scan等影像所见以及听力检查显传导性聋等情况,以便得出正确诊断。

治疗 通过手术,清除病灶,以达干耳,预防颅内并发症。鼓室成形术用于小儿是受限的,无胆脂瘤者可以考虑,且分两次进行,保存听力对双耳患病者远比单耳患病者更为重要。

婴幼儿之急性乳突炎(鼓窦炎)

此病见于营养不良的乳婴,乳突气化仅限于鼓窦,所患之乳突炎则不同于年龄较大,或乳突气化良好的小儿。由于鼓窦入口极其狭窄且有大量的结缔组织,交织成网,黏膜炎性肿胀,可使鼓窦与鼓室分隔开。外观中耳炎似已停止,而鼓窦炎症仍在进行,是已转成鼓窦炎,或闭锁性乳突炎。此病虽多继发于急性中耳炎,但两者同时发病的还不少。鼓窦炎可呈隐性经过,常为中耳炎所掩盖。鼓窦炎为传染病所致者,称原发性的,是婴幼儿最主要的化脓灶;而继发性的较常见,多与急性消化不良、支气管肺炎、脑膜炎、肾盂肾炎、非耳源性败血症等病同时共存。中耳结构、营养状态及整个机体结构等,无疑地对鼓窦炎的临床经过,是有其一定影响的。按其炎症经过特点,分为典型和不典型的两种。

婴幼儿乳突炎的诊断,几乎全靠他觉症状,如婴幼儿有下列情况者,应考虑鼓窦炎的诊断:(1)当身体其他各器官,如消化道、呼吸道等病情有改善;惟全身仍有中毒表现者,如呕吐、呛奶、精神萎靡、两手痉挛或抽搐、嗜睡、表情淡漠,相反,或有兴奋、躁动不安、动作无序、不愿讲话、头摇摆、知觉过敏、头颈紧张、斜眼、假性脑膜炎刺激症状、心音粗糙或变弱以及脉频等之一些神经系统方面的反应。

(2)腹泻虽已停止,但体重继续下降或不见增加,而伴有持续发热或低热时;体重和体温曲线不一致,而当病情好转时,两者的关系是不平行的(体温下降,体重渐增)。

(3)如当其他各器官病情缓解,而耳流脓依然如故,且有体重减轻者。

(4)皮肤颜色苍白变青、张力微弱、皮肤划痕试验阳性。

(5)白细胞总数增多。中性粒细胞为最,核左移;白细胞总数减少时,中性粒细胞仍见增多,反复验血有助诊断。

(6)乳突X线拍片CT scan、MRI影像诊断法,见鼓窦和窦周模糊不清。

(7)听力检查:有“哑的"韦伯试验阳性表现(即在进行韦伯试验时见病儿眼球动向声音较响的一侧),然而对诊断两侧同时患病者,价值不大。有条件的,还可辅以电测听等其他一些检查。

耳镜检查诊断价值很大,须耐心细致地检查,最好应用放大镜观察。可辨出鼓膜混浊、肿胀、标志消失并经鼓膜透见鼓室里积聚渗出物及黄白色脓点等。鼓膜常膨出,鼓环界限消失,应根据详细的全身及局部观察,并结合必要的辅助诊断方法进行诊断较为妥当。

治疗 主要在于全身疗法,最好能并用鼓窦穿刺注药术,如无疗效,则行鼓窦凿开术(图8-7)。

图8-7 乳突或鼓窦凿开术

通过鼓窦开放,除去化脓灶,以改善全身中毒情况,治愈耳疾为其目的。

麻醉:关于麻醉问题,意见不一致,婴幼儿多在全身麻醉下进行手术,也可采用局部麻醉,或强化局部麻醉法0.5%普鲁卡因液或利多卡因液是常用的局麻药。

手术方法:可按婴幼儿鼓窦和乳突解剖特点,采用耳后切口,有纵横两种皮肤切口,纵切口宜靠近耳后皱襞,且起自耳轮脚附着的水平,最好用骨钳除其骨壳,因无凿骨的巨大震动,对机体有很大好处,而横切口(图8-8)有其一定优点,即:① 因病儿常取仰卧位,故非常有利于引流;② 损伤组织面小;③ 出血最少;④ 有利于创口迅速结瘢愈合。

图8-8 鼓窦凿开术横切口

皮肤切口适在耳郭后方,平行于耳屏的上缘,长约1.5cm,深及骨膜。分离软组织,暴露鼓窦外壳,除去骨皮质,扩大鼓窦口,清除窦内病变组织,置入引流条,开放创口,换药观察,直到健康肉芽长满鼓窦,创口无脓结瘢后为止。另有置放塑胶或塑料引流管代替引流条的方法,并可经引流管应用4联液等进行灌洗,可缩短痊愈时间。

(李艺红 侯艳 郭玉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