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李镇西
【作者简介】 王利,大专本科学历,小教高级,现任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第四小学教研主任。曾获黄冈市数学青年教师优质课一等奖,多次主讲示范课、观摩课、送教下乡。被评为黄冈市教研兴教先进个人、黄冈市数学骨干教师、黄梅名师。多篇论文、教案、案例及反思在省、市、县获奖。愿以美好的心,欣赏学生的言行;以真诚的心,对待每一个学生;以负责的心,上好每一节课;以宽阔的心,包容学生的过错;以不变的心,坚持正确的教育理念。
感谢“国培计划”的学习之行,让我“认识”了李镇西老师。当我手捧这本《做最好的老师》时,我第一次走近李镇西老师,文中他的感情真挚而充沛,他的思想朴素而深刻,他的语言平易而精彩。是他让我知道:一个真诚的教育者同时必定又是一位真诚的人道主义者。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人情、人道、人性的教育。是他带我走近伟人,让我更深刻认识陶行知老师的教育思想,体会苏霍姆林斯基真诚的人文关怀和富有魅力的思想及充满韵味的语言。
现在就让李镇西老师带着我和大家一起去更深地理解师爱,对于教育者的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一、奉献之心:“不要你的金,不要你的银,只要你的心”
李镇西老师告诉我们:要有一颗爱学生的心。从孔子的“爱之,能勿劳乎?忠之,能勿诲乎”到夏尊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从罗素“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者自由地得到发展”到苏霍姆林斯基的“我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教育思想有所不同,教育风格各有千秋,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爱的教育”。爱就意味着奉献。只可惜现代社会受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许多的教育工作者忘却了自己崇高而神圣的使命,用商业化和功利化的眼光来衡量自己的工作,从而丧失了作为一名教师所应有的精神境界和品格!
去年暑假,我县城区大力推行均衡教育,全面调整中小学布局,面临教师交流的抉择。我想到,新成立的学校更需要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理念新的年轻教师,于是我放弃县一小优越的条件,毅然来到刚刚成立的县四小。我相信,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在平凡的工作中,只要有崇高的理想追求和无私的奉献之心,收获的将会是丰厚的精神食粮!
二、理解之心:“我们要懂得儿童”
李镇西老师认为对于“理解之心”有两个重要的含义:第一,懂得儿童特有的心理活动及思想感情;第二,善于发现并发挥儿童潜在的创造力。而陶行知老师有一段十分感人的话更帮助我们充分理解学生的心理:您不可轻视小孩子的情感!他给您一块糖吃,是有汽车大王捐助10000万元的慷慨。他做了一个纸鸢飞不上去,是有齐柏林飞船造不成功一样的踌躇。他失手打破一个泥娃娃,是有一个寡妇死了独生子那么的悲哀。他没有打着他所讨厌的人,便好像是罗斯福讨不着机会带兵去打德国一般的怄气。他受了你盛怒之下的鞭挞,连在梦里也觉得有法国革命模样的恐怖。他写字想得双圈没得着,仿佛是候选总统落了选一样的失意。他想你抱他一会儿而你偏去抱了别的孩子,好比是一个爱人被夺去一般的伤心。像陶行知老师那样一位伟大的教育者对儿童心理竟有如此细腻的了解。可想他是如何走进儿童心理世界的,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不更需要这样的童心吗?
在我们的学生当中,有许多后进生让我们头痛。是他们不愿意学好吗?是他们真的很笨吗?不,是我们的老师还没有真正了解他们,没有从他们的眼光、他们的角度去思考。其实后进生也想学好,也想像其他孩子一样充满自信,一样那么优秀。只是他们性格、家庭环境等外在原因造成他们不自信、胆小,总觉得比别人差。因此,我们首先是要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在公众场合敢于充分展现自己。课堂上当有的学生想回答问题而不敢举起手时,他们是多么希望老师能读懂他的想法,能点他回答。因此,让我们走进学生的心灵,去了解他们,理解他们,成为他们最好的朋友。
三、平等之心:“拜小孩为老师”
我们知道孔子拜项橐为师的故事。作为一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门下弟子三千,他却拜一个7岁小孩为师。孔子以圣人之身,不耻以孩童为师,其举动也为天下人称赞。正是这种真诚平等的态度,让人们对孔子由衷地爱戴。而今天的我们,作为教书育人的老师,我们总以为我们比学生懂得多,只有我们教学生,哪有学生教我们的。殊不知,许多时候,我们还不如孩子。如果教师没有一颗平等之心,那么我们的课堂就没有师生之间平等的交流,就没有共同探究的民主气氛。素质教育总在高喊: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可我们在课堂上又有多少人能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呢?我们总是怕,怕完不成教学内容,怕学生理解太慢,从而浪费时间,怕长期这样影响学生考试成绩。其实是我们缺乏信心,缺乏对学生的信任,也缺乏对自己的教学能力的自信。
如今,在生活、工作中,我一直在尝试,以一颗平等之心与学生交流。课堂上,我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通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全班汇报交流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充分相信学生的潜力,敢于大胆放手,在等待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在后备干部学习期间,在油铺小学上了一节公开课,是六年级“数学广角”——抽屉原理,我引导学生利用小棒和杯子自主探究,学生在自己动手、自己发现、自己总结中学会了这一原理。通过这一课的教学让听课教师深切感受到,相信学生,敢于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效果确实不一样。
四、责任之心:“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
“对学生的热爱、理解、尊重,是使教育成功的必不可少的起码条件,但还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对于一位有事业心的教育者来说,真诚地与学生交朋友,无疑能使他的教育充满更多的人情、人性和人道;但如果仅止于与学生交朋友,则无异于放弃了自己的神圣使命。因此,对学生的爱,最终还要体现在为学生的未来的人生负责,为民族的未来负责。”这是李镇西老师对责任之心的理解,他站的角度更高,看得更远。是啊,我们的学校,我们的老师培养学生都是站在什么样的角度呢?我们希望学生成绩优异、考出高分。在许多家长、教师眼里,学习成绩好,就代表这个学生是个非常优秀的学生,但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只是考试的机器啊!
那什么是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呢?我通过李镇西老师知道:首先,要有改造中国的抱负。只有培养志存高远、有远大抱负的学生,才是我们教师的骄傲,才是国之幸。第二,是培养“人中人”而不是“人上人”。我们许多老师与家长总是这样教育学生,要好好读书,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殊不知,我们要培养的是有独立意识、独立思想、独立生计和吃苦耐劳精神的人。第三,要有科学的精神。我们的教育是要培养学生观察、质疑、假设、论证、推理、分析等种种能力,去探究真理的源泉。第四,要有创造力。教育一直在呼唤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培养创新意识,富于想象与创造的学生是今后每个教师所应追求的目标。
最后,我想借用陶行知老师的一段话略作修改用以自勉,并献给所有积极投身素质教育、办真教育的老师们——要想完成素质教育的使命,属于什么计划方法都是次要的,那超过一切的条件是老师们肯不肯把整个的心献给祖国教育事业和学生们。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