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对手是最好的老师
现代社会,知识和技术总是在快速地更新中,只要你稍有停顿,就有可能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从而被对手击败。世界500强企业流传着这样一条知识折旧定律:“一年不学习,你所拥有的全部知识就会折旧80%。你今天不懂的东西,到明天早晨就过时了。现在有关这个世界的绝大多数观念,也许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将成为永远的过去。”
因此,这些企业的员工一直都有一个共识:要想让自己处于领先地位,就要跟上时代的脚步,让自己不断地进步。
如何才能跟上时代的脚步?不少人的想法是,通过不断地学习来达到自我优化的目的,只要主动学习,努力学习,就不会落后。
这种努力学习的态度的确值得尊敬,但并不能保证让你掌握最先进的知识和技术,而且很有可能会走弯路。
任正非意识到这一点,他曾自我反思道:“过去我们对如何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有误解,太强调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性,什么事情都要自己做才好。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因为它没有从业务的角度去考虑提高我们的核心竞争力。知识产权倒是自主了,但是自己做出来的东西总赶不上市场的时间,质量和竞争力也很差,这种自主知识产权有什么用呢?”
那么,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华为走“捷径”呢?任正非想到了一点:向竞争对手学习。在这种思路的指导下,任正非经常到竞争对手那里“取经”。任正非相信,竞争对手是华为最好的老师。
任正非曾多次访问美国、日本和欧洲国家,学习一些知名企业的先进管理方法,不断提升华为的管理能力。其中,不乏像阿尔卡特、西门子这些强大的竞争对手。
从1992年开始,任正非开始频繁地出国访问,多次到美国、日本、俄罗斯、德国、法国等国家。他去过美国的波士顿、纽约、费城、达拉斯、拉斯维加斯、洛杉矶等大城市,访问了美国休斯公司、IBM公司、贝尔实验室及惠普公司等知名企业。
在任正非访问了阿尔卡特设在法国北部的工厂及德国西门子公司之后,他被这些企业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员工的敬业精神所震撼了,这也让任正非有了非常强烈的感触:华为与世界一流企业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随着任正非接触的企业越来越多,他感受到华为与竞争对手之间的巨大差距。这种差距让任正非产生了很大的压力和危机感,他认为华为不得不向竞争对手学习。
1997年圣诞节的前一周,当西方国家都已经放假,准备欢度圣诞节的时候,任正非却带领一班华为的骨干来到了美国。任正非美国之行先后访问了美国休斯公司、IBM公司、贝尔实验室及惠普公司等知名企业。这次访问的重点就是要学习管理,学习这些公司是如何把一个小公司向规模化转变,如何走出混沌的。
结束访问后,任正非等人并没有向别人那样欢快地过节,而是把自己关在硅谷的一家小旅馆里,点燃壁炉,无视圣诞节的万家灯火,认真总结经验,消化访问笔记,几乎3天都没有出门。最终,他们整理了厚厚的一叠简报准备带回国内认真研究。
后来,在《我们向美国人民学习什么》一文中,任正非还特意说了这样一番话:“五百年春秋战国如果缩到一天内进行,谁是英雄?巨大的信息潮,潮起潮落。随着网络技术与处理技术的进步,新陈代谢的速度会越来越快。因此,很难再有盖棺定论的英雄,任何过路的豪杰都会对信息产业的发展给予推动。我们应该尊重他们,学习他们,批判地继承他们。”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句话,表现出孔子对自觉修养、虚心好学精神的赞美。
这句话也提醒着任正非,无论是国内的竞争对手,还是国外的竞争对手,都有值得学习的优点,华为还须百倍的努力去学习,才能超越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