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转移:就这么干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前言

2012年年底召开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是我国放眼世界、立足全局、面向未来做出的重大决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我国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增强发展的长期动力具有战略意义。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主要源于发挥了劳动力和资源环境的低成本优势。进入发展新阶段,我国在国际上的低成本优势逐渐消失。与低成本优势相比,技术创新具有不易模仿、附加值高等突出特点,由此建立的创新优势持续时间长、竞争力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由低成本优势向创新优势的转换,可以为我国持续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对我国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现实意义。科技创新具有乘数效应,不仅可以直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而且可以通过科技的渗透作用放大各生产要素的生产力,提高社会整体生产力水平。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可以全面提升我国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有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降低资源能源消耗、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长远意义。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涉及方方面面,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重点和重要抓手。自主创新不是要企业闭门造车,如果一个企业试图自给自足包打天下,整个创新链就断了,其技术创新必定不会有很高的水平。这个时代的自主创新,需要充分利用外部的知识、技术和人才作为自主创新过程的重要环节。其中,技术转移在自主创新战略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深圳经济特区技术转移条例》将技术转移诠释为“将制造某种产品、应用某种工艺或者提供某种服务的系统知识从技术供给方向技术需求方转移,包括科技成果、信息、能力(统称技术成果)的转让、移植、引进、运用、交流和推广”。我国的文件和媒体中出现较频繁的是“科技成果转化”一词,而较少使用国际上惯用的“技术转移”(Technology Transfer)。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中,科技成果转化是指为提高生产力水平而对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所产生的、具有实用价值的科技成果进行后续试验、开发、应用、推广直至形成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发展新产业等活动。与科技成果转化相比,技术转移的外延和内涵要大一些。技术转移比科技成果转化更强调技术的流动性,更强调获取外部技术资源为我所用。近年来,随着高技术产品的技术复杂性明显增加,产品的技术突破需要不同学科、不同方向的技术集成,一个企业已很难独立完成。全球竞争的加剧和技术的变化,已迫使企业从内部的垂直集成转变为横向集成,既要增强自身某一方面的核心优势,又要加强外部资源的利用。最新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修订,为企业之间、企业和大学及科研机构之间的技术流动提供了更宽松的法律环境、更有利的促进政策,有利于大学和科研机构在技术创新中发挥应有的重要的技术转移、转化作用。

目前市面上有关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书较多,而关于技术转移的书(特别是关于技术转移的综合性图书)比较少见。本着服务于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于我国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事业的初衷,几位从事知识产权运营和技术转移实际工作多年的业内人士共同撰写了本书。希望通过本书向科技工作者和知识产权从业人员分享技术转移相关知识,提高我国高校、研究机构、企事业单位和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技术转移的实际操作水平,吸引更多的有识之士加入技术转移相关行业。

本书具有以下四个特点。一、综合性:本书分为五大部分,内容全面涵盖技术转移的基础性和热点内容,详细地介绍了技术转移的发展历程和现状、技术转移的各种具体方式和操作要点、企业技术转移的实际操作、技术转移各种服务及相关服务机构介绍、技术转移最新政策的解读及对未来的影响等内容。本书适合广泛的目标读者群阅读,包括科技工作者,知识产权从业人员,高校、研究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等。二、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本书理论联系实践,在理论性内容之后紧跟有相关法律法规介绍、实际操作方法和(或)案例等实践性内容,力求做到让读者能够从阅读中学到实际操作技能。三、通俗性和易读性:在文字表达上尽量通俗化,用通俗的语言,辅以图、表等直观的表达形式将复杂的概念、理论、方法、法律法规等表述清楚。在复杂的概念推出之后立即给予通俗化的介绍,以便读者阅读和理解。四、时效性:2015年我国对《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进行了修订,之后相继出台了一些配套政策法规,本书在交稿前仍不断根据最新政策的推出补充内容;案例方面根据最新的事件进行补充和调整。

本书五大部分的内容简单介绍如下。

第一部分:技术转移入门。本部分首先围绕对技术转移的认识与思考,引入了自主创新与技术转移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接下来重点阐述了国外和国内的技术转移发展情况。其中,国外方面主要涉及美国、日本、德国及英国这四个国家,重点介绍了其技术转移发展史、模式及主要机构等,国内方面具体描述了我国技术转移的发展足迹、现状、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对策,另外还介绍了我国国际技术转移的基本情况。为了加深读者对本部分内容的了解,最后还分别列举了国外和国内的技术转移相关案例。

第二部分:技术转移的基本运作模式。本部分详细介绍了技术转让、技术合作、技术入股、技术联盟/专利联盟等四种常见的技术转移方式。其中,技术转让又细分为专利权转让、专利申请权转让、技术秘密转让和专利实施许可四种方式;技术合作细分为技术委托开发、共同技术开发、产学研合作三种方式。本部分详细介绍了这些技术转移方式的相关法律规定及具体操作方法并辅以案例,帮助读者了解这些常见的技术转移方式并掌握其操作方法。

第三部分:企业视角看技术转移。本部分首先详细分析了我国企业技术转移的现状、存在的瓶颈问题;然后阐述了“互联网+”对我国企业技术转移带来的新的机遇和挑战;最后通过案例分别分析探讨了创业期、成长期和成熟期企业所应采取的相应的技术转移策略。

第四部分:技术转移服务操作指南。本部分首先按照技术转移的进程介绍了相关的技术转移服务,包括从信息获取直到技术实施全过程的各个环节,接着系统地介绍了我国的技术转移服务机构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并根据这些服务机构的组织形式和服务内容进行了分类,详细介绍了它们的服务特色和服务范围。希望通过本部分内容的介绍,使得读者对我国各种技术转移服务机构有个初步的了解,为技术转移的供需双方寻求相关方面的服务和帮助提供指南。

第五部分:技术转移政策与未来。本部分首先按照我国建国以来经济发展状况,介绍了不同时期的技术转移政策的演变。然后介绍了2015年以来先后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修订版、《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若干规定》、《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等三个文件,并对这三个政策文件的核心内容进行了解读。最后对我国的技术转移政策提出了期待,并对我国技术转移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随着资金、人才、技术、信息等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快速流动,技术转移全球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以跨国公司、研发机构与政府为主体的国际技术转移成为技术转移的主要形式。同时,国际技术转移逐步体系化,并与国际经济合作相互渗透,逐步形成全球技术战略、技术转移、技术产业化、技术人才培养一体化网络结构。传统经济时代,单个企业进行技术研发到产品上市模式的封闭式创新,已不适应资本全球化和大众创新的技术共享时代。而强调在技术平台上的多创新主体之间展开技术竞争和协作的开放式创新,成为全球化背景下的技术转移主要模式。例如,近年来,在美国著名企业中,产品所使用的专利技术只有1/3来自于自身研发团队,另外约2/3是从外界获得的。国际技术转移近年出现新趋势,如全球化背景下的开放式创新、技术经营时代的到来、发明产业化及专利资本化、技术专利与技术标准日趋融合等。因此,认清国际技术转移新趋势,并针对我国技术转移中存在的关键问题,提前做好战略布局,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本书成稿仓促,难免有错漏和不妥之处,敬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希望藉本书为推动我国创新技术的转移流动和实施转化尽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