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部分
欢迎来到技术转移世界:技术转移入门
第1章 对技术转移的认识与思考
1945年,美国罗斯福总统的科学顾问万尼瓦尔·布什(Vannevar Bush)在给总统写的《科学——无止境的前沿》报告中,正式提出“技术转移”这一概念。1964年,第一届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把技术转移定义为技术输入和技术输出的统称。技术转移中的“转移”,包括地点转移和权力转移两种含义。其中,地点转移包括从国内一个区域到另一个区域的移动,也包括跨境的移动;权力转移是指技术持有者将技术的全部所有权或使用权转让给技术需求者的行为。
到目前为止,对技术转移的概念和内涵还没有一个国际上公认的、统一的解释。《世界经济百科全书》将技术转移诠释为构成技术三要素的人、物和信息的转移。联合国《国际技术转移行动守则》将技术转移诠释为关于制造某种产品、应用某项工艺流程或提供某种服务而转移的系统知识,即将系统知识从知识的生产者转移到知识的使用者,其主要途径有许可贸易、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与协助等。一般而言,知识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没有产权的公共知识,如科学知识;另一种是有产权归属的技术知识。公共知识的传播属于教育和科普的范围,而技术转移主要是指能产生经济效益的专利和信息的转让行为。
自2013年6月1日起施行的《深圳经济特区技术转移条例》将技术转移诠释为“将制造某种产品、应用某种工艺或者提供某种服务的系统知识从技术供给方向技术需求方转移,包括科技成果、信息、能力(统称技术成果)的转让、移植、引进、运用、交流和推广”。本书主要以《深圳经济特区技术转移条例》中诠释的技术转移内涵为准对技术转移的理论与实务进行讨论。
我国的很多文件和媒体报道经常讲“成果转化”,较少提国际上惯用的“技术转移”,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中,科技成果转化是指为提高生产力水平而对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所产生的、具有实用价值的科技成果进行后续试验、开发、应用、推广直至形成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发展新产业等活动。与科技成果转化相比,技术转移的外延和内涵要更大一些。技术转移是多要素间按市场规律进行的双向流动,包括技术、信息、人才、资金等。
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可以分为3个层次:一是科技应用,把科技成果运用到生产、生活领域的活动,主体是个人或企业;二是科技商品化,将各类科技成果转化为商品的过程,主体是企业,其过程受制于科技成果的成熟度和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三是科技产业化,在科技成果转化为商品时追求社会最大转化效益的过程,主体是企业群,其过程受制于产业化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