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道教论稿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道教与岭南的地缘关系

古代岭南,又名南越(汉)司马迁:《史记·南越列传》。、南粤(汉)班固:《汉书·西南夷南粤朝鲜传》。、岭外和岭表(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泛指五岭以南的广大地区。唐代著名道士薛玄真在《仙传拾遗》中说:“九疑五岭,神仙之墟,山水幽奇,烟霞胜异,如阳朔之峰峦挺拔,博罗之洞府清虚,不可忘也。所以祝融栖神于衡阜,虞舜登仙于苍梧,赫胥耀迹于潜峰,黄帝飞轮于鼎湖,其余高真列仙,人臣辅相,腾翥逍遥者。无山无之,其故何哉?山幽而灵,水深而清,松竹交映,云萝杳冥,固非凡骨尘心之所爱也。况邃洞之中,别开天地,琼膏滴乳,灵草秀芝,岂尘目能窥,凡屣所履也?得延年之道,而优游其地,信为乐哉!”(宋)李昉:《太平广记》卷四十三,《神仙·薛玄真》引。道出了岭南地理与道教传播的密切关系。岭南地理环境的殊异,成为道教南传的一个地缘因素。

岭南山川秀异,为道教长生成仙提供理想乐园

古代岭南是个奇异而独特的地区,她背依逶迤的五岭,面临浩瀚的南海,地形复杂。一方面,境内多崇山峻岭,北部有五岭,又名南岭,由大庾、越城、萌渚、骑田、都庞何谓五岭,学界有不同意见。此处参见张荣芳、黄淼章《南越国史》,广东人民出版社,1995,第69页。五座山岭组成,它把中原地区和广东、广西以及海南地区分割开来,成为我国南北地理的分界线,又是长江和珠江水系的分水岭;东部是罗浮山、莲花山、九连山、青云山;西部是瑶山、大罗山、云开山、云雾山和天露山,山脉相连,逶迤绵邈。另一方面,境内又多巨川大河,最大的水系是珠江,流经全省,珠江上源有西江(或叫郁水,又名牂牁江)、北江和东江,分别流经广西的中部、广东的西部和北部以及东部。广东的东部还有韩江,西南部有鉴江和九江等,纵横交错,交流会集。如此秀异山川,身处其间,犹如置身仙境一般,清代学者仇巨川在《羊城古钞》中赞道:岭南“五岭恃其北,大海环其东,众水汇于前,群峰拥于后。地总百粤,山连五岭,彝夏奥区,仙灵窟宅,山川绵邈,土野沃饶”(清)仇巨川:《羊城古钞》卷首,《舆图·粤会山川形胜说》。。按《汉语大字典》解释:“奥,四方可定居之地。”《汉语大字典》缩印本,湖北辞书出版社、四川辞书出版社,1992,第229页。可见,奥区即为众生安居之地。岭南这些高山大川,孳生万物,既为岭南先民提供生存空间,也为道教长生成仙提供理想乐园。

1.仙灵窟宅

长生成仙是道教的主旨,何谓仙?从语义学的角度说,“仙”的本义是人在山中,《说文解字》云:“仙,长生仙去,从人从山。”(汉)许慎:《说文解字·人部》。《释名》也云:“老而不死曰仙。仙,迁也,迁入山也。”(汉)刘熙:《释名·释长幼》。这是说,仙乃是入山不死之人,很显然,成仙的关键在于栖身高山,炼丹修道,道教大师葛洪就认为:“合丹当于名山之中,无人之地。”(晋)葛洪:《抱朴子内篇·金丹》。道教崇山,认为高山胜岳乃天地灵气之所钟,采日月之精华,吸山水之神慧,是仙家的居所辖境,为此,道教从仙字的本义出发,附会出“处大地名山之间,是上天遣群仙统治之所”的“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二十七,《洞天福地》, 《道藏》第22册,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第198~204页。, “洞天福地”成为求仙访道、修身养性乃至长生不死的好去处,岭南的罗浮山、句漏山、都峤山、白石山、飞霞山、抱福山和罗丛岩都享有“洞天福地”之称誉。

广东罗浮山为岭南首选名山,它钟灵神秀,奇峰林立,怪石嶙峋,花木葳蕤,飞瀑幽泉,云雾缭绕,气象万千,《南越志》云:“(罗浮山)有十五岭,二十二峰,九百九十瀑泉洞穴,诸山无出其右也。”骆伟等辑注《岭南古代方志辑佚》,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第208页。早在西汉初年罗浮山就闻名全国,汉文帝前元元年(公元前179年),陆贾奉使南越,回到汉廷后大加赞誉:“罗浮山顶有湖,环以嘉植。”(清)屈大均:《广东新语》卷三,《山语·罗浮》引陆贾《南越行记》。此“为罗浮名胜著名国中之始”(民国)《博罗县志》卷一,《前事一·从唐尧到明末》,广东省文史研究馆、博罗县志办公室合编,民国版,1988年内部发行本。。司马迁也称之为五岳外十大名山之首,“司马迁云:大荒之内,名山五千,其在中国有五岳作镇,罗浮、括苍辈十山为之佐命”(唐)吴筠:《天柱山天柱观记》, 《全唐文》卷九百二十五,《四库全书》本。。《仙经》在胪举可合作神药的天下名山时,也有岭南罗浮山,“按《仙经》,可以精思合作仙药者,有华山、泰山、霍山……罗浮山”(晋)葛洪:《抱朴子内篇·金丹》。。罗浮山向来是炼丹仙家的渴慕之地和隐居之所,“安期生常与李少君南之罗浮,罗浮之有游者,自安期始。自安期始至罗浮,而后桂父至焉,秦代罗浮之仙,二人而已,安期固罗浮开山之祖也。其后朱灵芝继至,治朱明耀真洞天,华子期继至,治泉源福地,为汉代罗浮仙之宗,皆师乎安期者也”(清)屈大均:《广东新语》卷三,《山语·罗浮》。, “考罗浮始游者安期生,始称之者陆贾、司马迁,始居者葛洪,始疏者袁宏,始赋之者谢灵运”(清)屈大均:《广东新语》卷三,《山语·罗浮》。,罗浮山成为道教第七洞天、第三十一泉源福地。

广西“桂山之奇,宜为天下第一”(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严沛校注,广西人民出版社,1986,第5页。, “桂州多灵山,发地峭竖,林立四野”(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引柳子厚《訾家洲记》,严沛校注,广西人民出版社,1986,第5~6页。,突出为“西融州之老君洞天、容之句漏洞天、浔之白石洞天”(宋)周去非:《岭外代答》卷一,《地理门·湖广诸山》。。洞天之说,出自道教,南朝梁陶弘景《真诰》云:“大天之内,有地中之洞天三十六所。”(南朝梁)陶弘景:《真诰》卷十一,《稽神枢第一》, 《道藏》第20册,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第555页。老君洞天在五代杜光庭《名山洞天福地记》是不在其数,但胡邦用《真仙岩诗叙》则明确指出:“耆旧相传,老君南游至融岭,语人曰:‘此洞天之绝胜也。'”(明)徐霞客:《徐霞客游记》卷三,《西南游日记》下引。句漏洞天和白石洞天在《洞天福地》有明确记载:“第二十一白石山洞,周回七十里,名曰秀乐长真天,在郁林州,南海之南也。……第二十二句漏山洞,周回四十里,名玉阙宝圭天,在容州。”(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二十七,《洞天福地》, 《道藏》第22册,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第200页。岭南这些高山幽谷,成为道教栖隐的理想场所。

此外,“南方多佳山”(宋)周去非:《岭外代答》卷一,《地理门·湖广诸山》。,东南“为广东之韶石,云阙参天,钟簴躆地,望之使人肃然,想有虞张乐之盛。绵延至英州,群峰玉立,坚润而秀”(宋)周去非:《岭外代答》卷一,《地理门·湖广诸山》。,西南“发为道之九嶷,峥嵘峻极,峰岫挺异,萦纡盘礴,惘不可测”(宋)周去非:《岭外代答》卷一,《地理门·湖广诸山》。。广州北面的白云山,为南越主山,也是“仙气”弥漫,它因山顶常有白云缭绕而得名,群山环抱,雄伟巍峨,古木参天,山涧水从天而降,“绝顶飞来一脉泉”(宋)李昴英:《蒲涧和东坡韵》,(宋)陈思编《两宋名贤小集》卷二百四十,《四库全书》本。而成帘泉,“百丈泻流泉,寒光净野烟”(明)郑懋纬:《羊城八景诗·蒲涧帘泉》。,天上朵朵白云,映入鹿湖之中,泱泱湖水,清澈如镜,粼粼碧波,涟漪荡漾,辉映蓝天,衬以湖边青山翠绿,花木繁茂,也为仙家道士理想的隐居修道之地,堪称洞天福地。

2.仙人好楼居

“公孙卿曰:……仙人好楼居”(汉)司马迁:《史记·封禅书》。,楼居是仙道们进行炼丹修炼不可缺少的栖身之所,岭南多崇山峻岭,有山必有洞,“或一峰为一洞,或数峰相连为一洞”(清)屈大均:《广东新语》卷五,《石语·韶石》。。如博罗县罗浮山“有大、小二石楼,仙人尝见其上”(清)屈大均:《广东新语》卷三,《山语·罗浮》。, “罗浮多天成楼台”(清)仇巨川:《羊城古钞》卷八,《罗浮山(附录)·罗浮山》。,都是“仙人之所常居”(清)仇巨川:《羊城古钞》卷八,《罗浮山(附录)·罗浮山》。,山上的瑶石台、见日台、凤凰台、麻姑台和华首台,也是“仙人之大府”(清)仇巨川:《羊城古钞》卷八,《罗浮山(附录)·罗浮山》。。又如阳春县巨石山,“山有二石室,有悬泉飞瀑、金膏、银烛、灵芝、玉髓之异,其石自然成楼台柱栋”(南朝宋)沈怀远:《南越志》,骆伟等辑注《岭南古代方志辑佚》,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第160页。。还有英德碧落洞,唐人周夔《到难篇》称之“势合如屋”, “崆峒见月于半夜翠窦有雪于朝日,南汉翰林大学士钟允章《盘龙御室记》也誉之为“丹台之璇室,真为上帝之居;乳窦芝房,宛是长生之境”(南汉)钟允章:《盘龙御室记》,(清)阮元:《广东通志·金石略》,梁中民点校,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第119页。,岭南天然的洞穴,正好满足“仙人好楼居”的需要。

3.负阴抱阳

所谓负阴抱阳,就是背山面水,“山水依附,犹骨与血。山属阴,水属阳”(清)清江子:《宅谱问答指要》一卷,同人堂藏板,第113页。,亦就是风水师和堪舆家所说的“山环水抱必有大发”。风水术自问世不久,即被道教吸收为道术之一,有风水师祖师之称的郭璞就是晋代有名的道士,他写的《葬书》被后世推为风水理论经典,有关风水的另一部经典《宅经》也收入《道藏》之中。风水地理把山脉比作龙,《管氏地理指蒙》云:“指山为龙会,象形势之腾伏”,把长江以南山脉划为南龙,都邑所倚靠山脉为来龙山。山峦起伏,行止有致,生动形象,变化丰富者称为生龙。山脉走向谓之龙脉,即今天所说的“来龙去脉”。岭南居我国的正南方,背依逶迤的五岭,面临浩瀚的南海,正是龙生之地,秦始皇就认为“南海有五色气”(南朝宋)沈怀远:《南越志》,骆伟等辑注《岭南古代方志辑佚》,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第159页。,有偏霸之象,遂派人到粤秀山上开凿马鞍冈,意图断其地脉,挡其气势。直至清代,屈大均也认为岭南“背山面海,地势开阳,风云之所蒸变,日月之所摩荡”(清)屈大均:《广东新语》卷一,《天语·云》。,并说“虽天气自北而南,于此而终。然地气自南而北,于此而始。始于南,复始于极南,愈穷而愈发育”(清)屈大均:《广东新语》卷二,《地语·地》。,岭南这块风水宝地,正好符合道士“山环水抱必有气”的意境。

4.得山川之灵气

仙人道士好游四方,放形山水,岭南尤其粤北山区多属“喀斯特”地貌,山水奇异,莫不令仙道们神迷和驻足。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有详细描述,如描写日月:“山之月光如水,海之月光如火。”(清)屈大均:《广东新语》卷一,《天语·月》。描写云雾:“岭南之地,火气多而常郁积。火极则水生,生之时未成水而先成雾。……岭南之雾,近山州郡为多,自仲春至于秋季,无时无之。”(清)屈大均:《广东新语》卷一,《天语·雾》。描写山色:“粤之山每夜火光”(清)屈大均:《广东新语》卷三,《山语·火山》。, “壁上花木,与石色青白红紫相间,若锦屏。”(清)屈大均:《广东新语》卷三,《山语·三峡》。描写瀑布:“罗浮瀑布……倾斜如注霤。”(清)屈大均:《广东新语》卷三,《山语·罗浮》。西樵瀑布:“逶迤而下,冰轰雪吼。”(清)屈大均:《广东新语》卷三,《山语·西樵》。岭南奇峰耸立,怪石嶙峋,云雾缭绕,这些特异的自然景观,契合了道士仙人“得山川之灵气,受日月之光华”的心境。

5. 《道书》最贵逆水

作为五岭之首的大庾岭,其“脉凡二支,其一南行,自南雄至广州,其末干直走潮州,于潮州又分二支,其一西下惠州至罗浮,而水亦因之”(清)屈大均:《广东新语》卷三,《山语·罗浮》。,此水为东江水系,东江是珠江的第三大水系,它“发源于龙川之北,经河源、博罗、东莞、合增江,至黄木湾入于海”(清)郝玉麟:《广东通志》卷十,《山川志·南海县》,清雍正九年(1731)刻本。,也就是说,它是由东往西流,“或以为无水不流东,此水乃自龙川夹城十里西流,《道书》最贵逆水,此罗浮所以为仙源”(清)屈大均:《广东新语》卷三,《山语·罗浮》。,岭南东江水的逆流,迎合了道教的需要,岭南成为一块仙道乐至的福地。

据上,岭南这块仙墟乐土,适宜道教的成长和发展,岭南独特的地理环境无疑为道教的南传提供了理想乐园。

岭南物产瑰奇,满足道教炼服仙药的实践需要

岭南由于受自然地理和气候环境的影响,物产明显与岭北习惯上以五岭为分界线,五岭以北为岭北,五岭以南为岭南。不同,“粤产素多奇瑰之货”(三国吴)陆胤:《广州先贤传》,骆伟等辑注《岭南古代方志辑佚》,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第37页。, “旧交阯土多珍产,明玑、翠羽、犀、象、玳瑁、异香、美木之属,莫不自出”(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贾琮传》。, “广州包带山海,珍异所出,一箧之宝,可资数世”(唐)房玄龄:《晋书·吴隐之传》。,岭南物产殊异,尤表现在其瑰奇上。

首先,岭南矿产资源丰富。丹砂是稀世之物,岭南以出产辰砂和宜砂出名,“《本草》以辰砂为上,宜砂次之”(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严沛校注,广西人民出版社,1986,第21页。,辰砂为辰州(即今湖南沅陵县一带)所产,宜砂为宜州(即今广西宜州市一带)所产。岭南还有勾漏砂,以出产地勾漏(即今广西容州)命名。郁林是古勾漏地,出产不少丹砂,“得砂一斤”, “得巨砂二十余两”(清)屈大均:《广东新语》卷十五,《货语·勾漏砂》。, “鄣平县有朱砂塘,水如绛”(晋)裴渊:《广州记》,骆伟等辑注《岭南古代方志辑佚》,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第87页。,黄金生于丹砂洞穴为上品。岭南地属“阳明之国,天地盛德,寄旺于火,火之奂,丹砂之精,黄父之,黄土母之,以故往往产金”(清)屈大均:《广东新语》卷十五,《货语·金》。,如“卢容有采金浦”《交州记》,骆伟等辑注《岭南古代方志辑佚》,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第75页。,按卢容为秦之象郡、汉之日南郡所属的象林县治所。广州有金山,又“名金冈山,在四会县北六十五里,《南越志》云:‘金沙自是出’”(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卷一百五十七,《岭南道一·土产》。。《粤东闻见录》也云:“岭南纯火之地,多产金石。”(清)张渠:《粤东闻见录》卷上,《温泉》。银山主要产于粤中和粤东,如英德、清远、罗浮、电白、始兴、潮州等都有银矿、银砖、银饼、银版,《始兴记》云:“小首山崩,崩处有光耀,悉是银砾,铸之得银。”骆伟等辑注《岭南古代方志辑佚》,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第184页。可见岭南丹砂和金银之多。岭南还盛产石乳和云母,石乳是一种不可多得的矿物质,“生于岩穴阴处,以灵液渗漉而成。灵液者,山之精气,散之则为云霞,凝之则为钟乳,岁久滴溜则为石,盖纯阳之英也”(清)屈大均:《广东新语》卷十四,《食语·石钟乳》。,屈大均称之为“玉髓”“石髓”“山之精液”“石之精华”。岭南乳源县的石乳最是出名,“乳源县西有乳岩,乳大者曰 ‘乳床’,小曰 ‘乳枝’。葳蕤下垂,一一空中相通,乳自其末溜至端,且滴且凝,滴者如冰,凝者如脂膏,乃钟乳之最良者。他岩洞及阴润之所,云气嘘翕,亦即生钟乳,盖石之精华”(清)屈大均:《广东新语》卷十四,《食语·石钟乳》。,乳源地名亦因此而得,“乳源多良乳,故县以名”(清)屈大均:《广东新语》卷十四,《食语·石钟乳》。。云母较之石乳更珍贵,“钟乳以石为母,石之津润,生于阴而成于阳,故性寒。云母生于阳而成于阴,故性热,可为大药”(清)屈大均:《广东新语》卷十四,《食语·石钟乳》。,有“太阳之英华”(清)屈大均:《广东新语》卷十四,《食语·云母》。之称。岭南有产云母,裴渊《广州记》云:“增城县有云母冈,日出,照之光曜。”骆伟等辑注《岭南古代方志辑佚》,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第88页。“增城云母粉,东莞紫石英;仙人所服饵,往往得长生。”(清)张渠:《粤东闻见录》,卷下《紫石英》。

其次,岭南药物资源丰盛。岭南由于山峰突兀,草木葳蕤,药物繁盛,如粤中罗浮山,有植物三千多种,其中药用植物如金耳环、石上天葵、甘菊、薏苡、罗汉果、鸡骨香、巴戟、黄精、灵芝、土人参、七叶一枝花等一千二百四十多种,堪称伟大的中药宝库,东晋医学家葛洪在《抱朴子内篇》 《金匮药方》 《肘后方》《备急方》等著作中都记述了罗浮山丰富的中草药,如《抱朴子内篇》说:“篱陌之间,顾眄皆药。”(晋)葛洪:《抱朴子内篇·杂应》。可见罗浮山的中草药遍地皆是。宋代大诗人苏东坡也曾盛赞罗浮山中草药,留下吟咏人参、地黄、甘菊、薏苡和枸杞的《小圃五咏》诗,其中人参诗云:“上党天下脊,辽东真井底。玄泉倾海腴,白露洒天醴。灵苗此孕毓,肩肢或具体。移根到罗浮,越水灌清泚。地殊风雨隔,臭味终祖祢。清桠缀紫萼,圆实堕红米。”(宋)苏轼:《苏东坡全集》,卷二十三,《小圃五咏·人参》。罗浮山还多灵药,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记述道:“在罗浮冲虚观左,亦曰 ‘洞天药市’。有捣药禽,其声玎珰,如铁杵臼相击,一名 ‘红翠’,山中人视其飞集之所,知有灵药,罗浮故多灵药。”(清)屈大均:《广东新语》卷二,《地语·四市》。足见罗浮药物的丰富和珍奇。

最后,岭南水产资源充裕。岭南由于面临南海,海岸线长,采珠业和采玉业颇具特色。如位于雷州与合浦之间的珠母海,早在秦汉时期就是著名的产珠区,《逸周书》云:“正南瓯邓、桂国、损子、产里、百濮、九菌,请令以珠玑、玳瑁、象齿、文犀、翠羽、菌鹤、短狗为献。”《逸周书》卷七,《王会解》。据曾昭璇先生考证,瓯邓、桂国均为岭南先秦小国曾昭璇:《岭南先秦诸小国考》, 《岭南文史》1994年第1期。, 《淮南子》也称:秦始皇出兵征服岭南,是由于“利越之犀角、象齿、翡翠、珠玑”《淮南子·人间训》。。杨孚《南裔异物志》云:“合浦民,善游采珠。”骆伟等辑注《岭南古代方志辑佚》,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第18页。《交州记》也云:“合浦十八里围洲,周围一百里,其地产珠。”骆伟等辑注《岭南古代方志辑佚》,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第75页。岭南也有产玉的地方,如曲江区东面有一玉山,“相传云:‘昔有人采玉处’”(唐)徐坚:《初学记》卷八,《岭南道》引《湘州记》。。高州也有文魮,据《山海经》解释:“文状如覆铫,是生珠玉。”(清)屈大均:《广东新语》卷十五,《货语·玉》引。在上古时代已经是珍品。

这些稀有而贵重的矿产和海产,无疑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美观实用价值,是自然地理环境对岭南先民的赐予,也似乎是为仙人道士特设。

道教以长生不死为教旨,在道教看来,长生的一个重要手段是服食仙药。所谓仙药,葛洪说:“仙药之上者丹砂,次则黄金,次则白银,次则诸芝,次则五玉,次则云母,次则明珠,次则雄黄,次则太乙禹余粮,次则石中黄子,次则石桂,次则石英,次则石脑,次则石硫磺。”(晋)葛洪:《抱朴子内篇·仙药》。道教认为神仙有“天仙”“地仙”“鬼仙”三品之分,“按仙经云:‘上士举形升虚,谓之天仙;中士游于名山,谓之地仙;下士先死后蜕,谓之尸解仙(鬼仙)'”(晋)葛洪:《抱朴子内篇·论仙》。,仙药亦有上中下三类之别,《本草经》云:“太一子曰:‘凡药上者养命,中者养性,下者养病。'”(唐)欧阳询:《艺文类聚》卷八十一,《药香草部上·药》引。《神农四经》也云:“上药令人身安命延,升为天神,遨游上下,使役万灵,体生毛羽,行厨立至。五芝及饵丹砂、玉札、曾青、雄黄、雌黄、云母、太乙禹余粮,各可单服之,皆令人飞行长生。中药养性,下药除病,能令毒虫不加,猛兽不犯,恶气不行,众妖并辟。”(晋)葛洪:《抱朴子内篇·仙药》引。何谓下中上药?

下药为草木药物类,“餐食草木,千岁以还者下士也”(晋)葛洪:《抱朴子内篇·黄白》。,诸如卷柏、青精、琥珀、茯苓、菖蒲、桂和芝类的野生药材,“卷柏,又名 ‘长生不死草’”, “青精,又名 ‘南天烛’。道家以之蒸饭,谓之 ‘青精饭’,谓食之可以延年”(清)仇巨川:《羊城古钞》卷首,《舆图·粤会赋》注50,陈宪猷校注,广东人民出版社,1993,第27页。。服食琥珀可以宁心魄而利小遗;服食茯苓则可以安神魂而补脾胃,历世真仙无不服食,据《历世真仙体道通鉴》载,田仕文“常饵服白术、茯苓,久而有益”,尹通“服黄精、雄黄、天门冬数十年,体渐清爽,性亦敏慧”,于章“饵黄精、茯苓、山地黄”(元)赵道一:《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二十九和三十,《道藏》第5册,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第265~276页。。此类草药并非处处可寻,岭南却盛产,“卷柏、茯苓、青精、黄独、宜男、益母、有繁其属”(清)仇巨川:《羊城古钞》卷首,《舆图·粤会赋》。, “故养生者贵之,岭南所产尤重”(清)屈大均:《广东新语》卷二十七,《草语·茯苓》。。菖蒲也是仙药之一,古人以为服食菖蒲,可以延年益寿,《风俗通》云:“菖蒲放花,人得食之长年。”(宋)李昉:《太平御览》卷九百九十九,《百卉部六·菖蒲》引。《孝经援神契》也云:“菖蒲益聪,巨胜延年。”(晋)葛洪:《抱朴子内篇·仙药》引。菖蒲以节的多寡定其上下品,“菖蒲生须得石上,一寸九节已上,紫花者尤善也”(晋)葛洪:《抱朴子内篇·仙药》。,据《本草经》说:“菖蒲生石上,一寸九节者,久服轻身明耳目不忘,不迷惑。”(宋)李昉:《太平御览》卷九百九十九,《百卉部六·菖蒲》引。菖蒲能延年益聪,自然成为道教徒追逐的对象。岭南盛产菖蒲,据裴渊《广州记》云,“熙安县南朝宋置,后废,治在原广东番禺县东。东北有菖蒲,涧盤石上”骆伟等辑注《岭南古代方志辑佚》,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第87页。, 《罗浮山记》说罗浮山出产菖蒲,“一寸二十节,坚芬之极”(宋)李昉:《太平御览》卷九百九十九,《百卉部六·菖蒲》引。, 《南粤笔记》还说罗浮山出产的菖蒲与他地不同:“石菖蒲,以小者为贵。……能益智、聪耳、明目。罗浮东涧石上所产,质甚坚,气味清芬,他产则辛。”(清)李淍元:《南越笔记》卷十四,《诸异草》。《太平寰宇记》也说广州有菖蒲涧,一名甘溪,“此涧菖蒲,昔安期生所饵,可以忘老”(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卷一百五十七,《岭南道一·土产》。。还有桂,《说文》称之为“百药之长”(汉)许慎:《说文解字·木部》。, 《桂海虞衡志》也称:“桂,南方奇木,上药也。”(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严沛校注,广西人民出版社,1986,第100页。《广州记》记桂父服桂得仙,“桂父,常食桂叶。见知其神,尊事之,一旦与乡曲别,飘然入云”骆伟等辑注《岭南古代方志辑佚》,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第91页。, 《抱朴子内篇》也认为服桂长生,“桂可以葱涕合蒸作水,可以竹沥合饵之。……长生不死也”(晋)葛洪:《抱朴子内篇·仙药》。,岭南产桂,刘向《列仙传》云:“桂父者,象林人也。……常服桂及葵,以龟脑和之,千丸十斤桂。累世见之,今荆州之南尚有桂丸焉。”(汉)刘向:《列仙传》卷上,《桂父》。晋人郭义恭《广志》也云:“桂出合浦。”骆伟等辑注《岭南古代方志辑佚》,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第122页。徐道覆《罗浮记》也记:“罗浮山顶有桂,《山海经》曰所谓贲禺之桂。”(唐)欧阳询:《艺文类聚》卷八十九,《木部下·桂》引。

中药为芝类,“茹芝导引,咽气长生者中士也”(晋)葛洪:《抱朴子内篇·黄白》。,包括石芝、木芝、草芝、肉芝、菌芝,合称五芝,芝又叫灵芝,集川岳之灵气,“仙人持作长生师”(清)屈大均:《广东新语》卷二十七,《草语·芝》。, 《太上黄庭外景玉经》卷下云:“问于仙道与奇功,服食灵芝与玉英。”《道藏》第5册,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第914页。葛洪《抱朴子内篇·遐览》就著录有《木芝图》《菌芝图》《肉芝图》《石芝图》《大魄杂芝图》各一卷,专门论述诸芝的长生功效。诸芝在岭南多有生长,“芝生罗浮最多,有二十四种”(清)屈大均:《广东新语》卷二十七,《草语·芝》。,葛洪上罗浮山采药,采到的灵芝五颜六色,“赤者如珊瑚,白者如截肪,黑者如泽漆,青者如翠羽,黄者如紫金”(晋)葛洪:《抱朴子内篇·仙药》。

上药为金沙类,包括丹砂、黄金、白银、珠玉等,尤其丹砂,被视为仙药之首,它“主身体五脏百病,养精神,安魂魄,益气明目,通血脉,止烦满,消渴,益精神,悦泽人面,杀精魅邪恶鬼,除中恶腹痛毒气,疥瘘诸疮,久服通神明,不老轻身,神仙能化”(明)缪希雍:《神农本草经疏》卷三,《玉石部上品·丹砂》, 《四库全书》本。。《黄帝九鼎神丹经诀》卷十云:“长生之道,原始要终,莫不皆以丹铅二物为主也。故真人歌九鼎,第一定外丹之华曰:‘父在神山母在河,本在南越亦在巴,出于武陵会长沙,先祖昆弟豫章家,道士将我游五华。'”《道藏》第18册,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第825页。《岭外代答》也载:“昔葛稚川为丹砂,求为勾漏令,以为仙药在是故也。”(宋)周去非:《岭外代答》卷七,《金石门·丹砂水银》。金银也是上乘仙药,“黄金入火,百炼不消,埋之,毕天不朽。……故能令人不老不死”(晋)葛洪:《抱朴子内篇·金丹》。,因而,服食不易腐朽的金银同样可以成为不朽神仙,而且更加省时省力,直截了当,“真人作金,自欲饵服之致神仙。……银亦可饵服,但不及金耳”(晋)葛洪:《抱朴子内篇·黄白》。。至于云母,“乃神仙之上饵也。……取以为饵,可以辟谷”(清)屈大均:《广东新语》卷十四,《食语·云母》。, “古仙人多服云母,少服钟乳”(清)屈大均:《广东新语》卷十四,《食语·石钟乳》。。珠玉也是仙药,“玉亦仙药。……服玄真者,其命不极。玄真者,玉之别称也。令人身飞轻举,不但地仙而已”(晋)葛洪:《抱朴子内篇·仙药》。,珠“盖月之精华所注焉。……精华一片与天长”(清)屈大均:《广东新语》卷十五,《货语·珠》。。此类丹药在别处都不易寻到,但在岭南则不成问题,岭南居正南方,位在离,时属夏,气属阳,纪属日,色属赤,神为祝融,这样一个阳盛雄健的地方,正是金丹盛产之地,《黄帝九鼎神丹经诀》卷十云丹砂“乃太阳者”《道藏》第18册,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第825页。, “自然之还丹,生太阳背阴向阳之山,丹砂皆生南方,不生北方之地”(唐)张元德:《丹论诀旨心鉴》, 《道藏》第19册,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第344页。。苏轼也说:“大抵道士非金砂不能羽化,而丹材多在南荒。”(宋)苏轼:《苏东坡全集》卷七十五,《书二十首·与王定国书》。岭南很早就出产丹材,《荀子·王制》曰:“南海则有羽翮齿革曾青丹干焉,然而中国得而财之。”唐人杨倞注云:“曾青,铜之精,可贯画及化黄金者。”“丹干,丹砂也,盖一名丹干。”可见,类似曾青、丹干的金丹在《荀子》成书的战国末年已在岭南盛产。汉末衡山二学道之人张礼正和始明期,在“俱受西城王君传虹景丹方”(元)赵道一:《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十二,《道藏》第5册,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第173页。后,“患丹砂难得,去广州为道士”(宋)李昉:《太平御览》卷六百六十九,《道部十一·服饵上》引陶弘景:《真诰》。。东晋初年,葛洪也因“欲炼丹以祈遐寿。闻交趾出丹,求为勾漏令”(唐)房玄龄:《晋书·葛洪传》。。岭南出产丹材的地方不少,“荆南之地、丽水之中生金,人多窃采金”《韩非子·内储说上》。,丽水即今广西北部的漓水,“粤地……多犀、象、玳瑁、珠玑、银、铜、果、布之凑”(汉)班固:《汉书·地理志下》。。《仙经》还认为广州、临漳的丹砂特别好,“出广州、临漳者,此二处并好,惟须光明莹澈”(唐)慎微:《证类本草》卷三,《丹砂》引。,按临漳在南朝宋置,梁陈间废,其治在今广西合浦县东北四十公里,属岭南境内。英德南禺山在《南山经》亦记“其上多金玉”;合浦产珠,“凡探明珠,不于合浦之渊,不得骊龙之夜光也”(晋)葛洪:《抱朴子内篇·祛惑》。, “白玉,美者可照面,出交州”(晋)郭义恭:《广志》,骆伟等辑注《岭南古代方志辑佚》,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第111页。, “外国作水精椀,实是合五种灰以作之。今交、广多有得其法而铸作之者”(晋)葛洪:《抱朴子内篇·论仙》。,这里的水精即玉石类的东西。

岭南盛产种种金丹灵药,无疑为道教炼服仙药提供了物质基础,仙道们大可因地制宜地尽情采炼和服食,岭南瑰奇的物产,满足了仙道们长生成仙的实践需要。

总之,岭南集天下山川之秀异和物产之瑰奇于一身,诚如汪森所言:“百粤其山川之萃乎?夫东南其下也,势之极也,天地之尽也,万物之所归也。其山川之瑰丽诡怪奇伟绝特固如是之多哉。或曰不钟之人而钟之物,故其产多南金、珠玑、玳瑁、犀象,至于草木,亦秀异而才罕焉。”(清)汪森:《粤西文载》卷十三,《志·广西山川志》, 《四库全书》本。岭南独特的地理环境,成为仙道心往神驰而乐至的沃土福地。汉晋之际,道教传入岭南,且成为中国道教的一个重镇,地缘是一个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