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以前的北京
北京作为国都首先是在辽(907~1125),但当时它只是辽的五京之一,即南京或燕京。之前它又名幽州或蓟城。宋时,它又名燕山府。金元两代它改称中京及大都。在明代它先被称为北平,在成为国都后改称北京。清代仍称北京。辽、金、元、明间,城市的具体场址有一定的变动。但明清间则基本上保持一致。
在辽之前,它只曾是诸侯国燕的首都。之后,它一直是个边贸城市以及边防重镇,而城市亦按这种功能规划,因而当时的城市不大。晚唐的记载为南北九里,东西七里,有十门,人口主要是军队及军属(于德源,1989)。
当辽在北京建立南京,和北宋争夺华北的控制权时,另一支少数民族,女真或满族,在松花江发展成为一军事力量。女真在1115年一次重大战役大败辽,之后便改号为金。1118年它和北宋协议以联手灭辽,并以长城为界以瓜分辽的占地。1113年,女真大败辽,将南京30万人掳回松花江。三年后金兵破了开封而灭了北宋,成为华北的主人,其疆域西至秦岭,南至淮河平原,统治期超过百年之久(1115~1234)。金在前燕京上建立了中京或中都,是北京作为一个主要朝代的国都的开始。
新都以开封为榜样,并由汉人规划(丘菊贤、杨东农,1989)。1250年始建,1252年完成。城为方形,四外墙各八里,各有三门。皇城在西南部,共四门,墙周长九里。宫城约在中央,主门是南门。它规格严谨地依从中国传统之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的。中央府署分列宫城南在御道上的“丁”字广场两旁,与唐代及北宋体制相似(见图2-7)。
图2-7 金中都平面图
从两方面而言,金中都体现了中国传统国都在结构上与功能上的重大发展。一者,虽然“市”被设在城内北面,但商业活动并不限于市集内,居住区的坊门除了中央的一些外,已经全部撤除,体现了元代及以前的坊制的取消以及几乎迈向全面的开放式街道体制。在皇城的四角,各有一“小城”,实乃防守功能的小碉堡,各有围墙通道与皇城相连。因此中京的设计乃在传统的中国国都的规划上加上军事重镇的设计(于德源,1989: 132)。
成吉思汗领导的蒙古人的崛起导致了金的衰亡。1211年,蒙古攻占北京。1227~1234年,他们又将西夏及金灭亡而统一了中国北方。1259年忽必烈承继祖父为大汗,次年,他决定在北京建立一个久远的国都。1271年元朝建立,1279年元灭亡了南宋。中国又再一统,而北京——大都,成了新的国都,也首次成为全国的国都。
大都是在中京的废墟旁建立的。忽必烈的成功反映了蒙古贵族与汉族地主阶层的大联合。他推行汉化,并依靠汉官以建立其统治制度。定都北京而贬低原蒙古首都乃是汉化的一个部分。汉化,特别是采用儒与道的原则,使他的统治权力集中,并强化他对官僚机器以及全国的控制。因此,他改国号曰“元”是绝不使人惊奇的,它是采自《易经》“大”的意思。国都的规划自然是其汉化以及为自己统治合法化的一个表现。因此,忽必烈虽然是少数民族,但其国都却严谨地依循《周礼》,而较汉人朝代汉唐为甚。当然平坦的场址亦使北京较易地依循经典规定而建设。
元的管治和国都的设计落入了一个以汉人刘秉忠为首的儒道小集团手上。他们帮助忽必烈设立法典、礼仪以及官僚制度,亦以儒家和道家的思想以规划大都(王璞子,1960: 65)。
大都的平面布局严谨地依从《周礼》。它有三重城墙,外城墙总长60里,十一门,略作长方形。皇城在外墙内偏南,周长21里。太庙在左,社稷坛在右,同在皇城之内。城北面有钟楼和鼓楼。中央之宫城近方,墙周长9里,有六门。正门,即南门为崇天门。宫中主建筑为大明宫、燕春宫。登基大典及重大国事活动均在大明宫举行(见图2-8)。
图2-8 元大都平面图
皇城的布局明显地以一条中轴线为中心,它以中心阁为中点作南北走向。在皇城之南,中线的两旁为中央官署,形制如开封。这些建筑,包括宫室建筑,都在这中线的两旁有规律地分布。宫城的前面是行政与朝觐之所,后宫乃在宫城后(北)半部。
城内各有九条南北和东西走向的主街。中间一条依随中轴线并通过大都的地理中心——中心阁。民居区分成50坊。整个城市自1267年起建,20年后(即1293年)完成。
除了依随《周礼》之外,大都的主建筑以及坊名的命名亦反映很多儒家与道家的影响。比如城门依照五行,并以五个方位来命名:东方代表积善,西方代表正义,主南门丽正门以南方以及《易经》“日月丽于天”的意义命名。坊数为50亦是《易经》所言的:五十乃繁荣之兆。宫城的主殿,大明宫乃取义自《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十一城门乃象意天神哪吒,刀枪不入,固若金汤,如《农田余话》说的“作哪吒神三头六臂两足”及张昱所言“大都周遭十一门,草苫土筑哪吒城;谶言若以砖石裹,长似天王衣甲兵”。由于北墙城门较少,只有两门而无中门,使宫城免受不吉利的北风吹袭。这样,宫城中吉利的祥和之气便可以安保(王墣子,1960;于德源,1989;陈富华,1982;丘菊贤、杨釆农,1989)。
与中京比较,大都亦对国都的设计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居住坊全成了开放式街道,坊制名存实亡。市集有两个,一个在皇城北,近钟楼和鼓楼;一个在皇城之西。它们的位置与城市的水系分布关系,较官方按经典规划更为密切。
大都城虽然富有传统的中国代表主义以及紧跟《周礼》,仍具有一些蒙古的民族色彩。在中国五色中,红代表了欢乐,所以一般用以粉饰宫墙,但大都的宫墙是白色的,如蒙古包的颜色一样。在大明宫,皇帝和皇后的座椅同时安放,而后者按中国传统是不会安放在大殿上的。在大明宫的台阶上,有一块地方,种植着从沙漠移来的沙草,这是忽必烈为了使子孙不忘创业之难而特意安排的。其他游牧民族的艺术特色,包括了挂毡以及一些宫内饰,宫城后面的无人居住的空地常有蒙古军的帐幕等(陈高华,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