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债券市场(2015)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3.2 中国在国际债券市场的发行

中国企业境外债券发行规模急速扩张。2008年金融危机后,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连续推出多轮量化宽松计划,为国际金融市场带来了超低利率环境,引发了中国企业赴海外发债的意愿。自2008年起,中国企业境外发债规模开始逐年上升,尤其是2014年,在国内银行信贷政策收紧、融资成本居高不下的驱动下,中国企业境外发债规模和笔数出现爆发性增长,全年发行规模为2277亿元人民币(见图3-9),约为2013年的2倍,发行笔数也由2013年的730笔增加到1235笔,成为国内企业海外发债的丰收之年。2015年中国企业境外发债依旧延续了2014年的活跃态势。年初受佳兆业风波影响,房地产行业企业发债步伐放缓。由于银行和房地产企业是国内企业海外债券发行的生力军,因此2015年整体企业境外发行规模在1~2月有所下滑。随着标普在2月对海外发行债券的52家房地产企业评级的更新,境外债券发行规模在3月有所回升。同时,受国家放宽企业海外发债的条件、鼓励企业发行外币债券政策的助力,截至10月下旬,中国企业年内在境外发行规模共获得2475亿元人民币,发行2132笔,已超过2014年全年的发行额和发行笔数。

图3-9 中国企业境外债券发行情况

资料来源:Bloomberg。

中国企业赴海外发债的货币构成日益丰富。2011年以前,企业境外债券的货币构成较为单纯,仅有人民币、港元和美元三种。随后,澳元债券也开始成为中国企业境外发债的选择之一。2014年,中国企业境外发债的货币品种增至十种,分别为人民币、美元、港元、欧元、澳元、日元、加元、瑞士法郎、英镑和新加坡元。其中,人民币债券是中国企业境外债券发行的主要选择,占全部债券发行规模的82%(见图3-10),其次是美元债券,约占15%,而港元和欧元债券则各占1%左右。及至2015年,由于国内债券市场繁荣,在岸收益率大幅下降,在岸和离岸人民币债券收益率倒挂持续,人民币债券在中国企业总体境外债券发行中的比例下滑至71%,而美元等外币债券占比则显著上升,其中美元债券占比上升了7个百分点。

图3-10 2014年、 2015年中国企业境外发债的货币构成

资料来源:Bloomberg。

期限结构方面,中国企业赴海外发债主要以短期和中期债券为主,其中3~5年期债券是2008年后中国企业境外发债的主要选择,在全部的发行交易中占一半以上。这一方面是由于海外债券市场发展成熟,期限相对较长(如5年期)的债券市场也具有良好的深度和广度;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国内企业境外发债的发行主体多为国有企业、金融机构,信用评级较高,在国际债券市场上发行中长期债券较为容易。此外,随着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兴起,不少企业倾向于采取当地融资、当地投资的策略,促使1年期及以下的短期债券发行也有较为活跃的表现,占2008年后全部境外债券发行交易的1/4左右(见图3-11)。

图3-11 2008~2015年中国企业境外发债的期限构成

资料来源:Bloombe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