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学刊(2016年第4期)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 杭州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从全球发展趋势及国内城市产业发展机制来看,杭州在培育新兴产业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需要加以弥补完善。

(一)政府的谋划力有待提升

市场先行、政府跟进的新兴产业发展机制,虽然可以避免前期政府决策失误,但在国内外激烈竞争的背景下,也可能错失产业发展的先机,尤其是一些需要政府提供配套与支撑的高端制造业。如在上一轮汽车产业、半导体产业的国家战略布局与承接国际转移中,杭州的谋划与行动滞后于广州、成都、重庆等城市,失去了千亿级产业发展机遇。总体来看,杭州市政府对国内外新兴产业发展趋势的敏感性不足,对细分行业的技术发展路径缺少前瞻性判断,对重要的产业项目出击尚不够果断。

(二)空间的统筹性需要加强

首先,杭州的新兴产业规划引导约束性不强,项目落地与规划功能有所偏差,导致产业集中度相对偏低。其次,区(县市)与市级产业主管部门沟通协调不足,招商引资各自为政,缺少整合招商资源、土地、政策等全市性的产业统筹机制,缺少精准的产业政策和定向的产业链招商措施,没有形成布局明确、错位发展、合作共赢的发展格局。如生物医药产业,虽早就确立“新药港”目标,但产业统筹发展力度差,各地区同质竞争,医药企业零散分布在拱墅、滨江、余杭、富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多个地区,与江苏、上海等产业集群发展差距较大。

(三)产业的竞争力尚待提高

与深圳、北京、上海相比,杭州新兴产业规模偏小,龙头企业数量不多,优势企业难以迅速发展壮大成为行业龙头企业。产业层次偏低,多数企业产品处于产业链中低端,尤其在智能制造、现代生物医药、通信设备、集成电路、海洋装备、航空航天装备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业领域中,掌握国内领先技术的企业不多。太阳能光伏虽然进入欧盟、美国等国际市场,但主要依靠价格优势,受国际市场汇率波动、“双反”政策影响较大。此外,以产业链为基础的集群网络和合作机制有待完善,否则难以形成集群竞争优势。

(四)研发的自主性亟待加强

杭州中小企业居多,企业研发主要集中在市场应用领域,如APP软件、网络游戏等,产业链核心环节的关键部件技术、基础技术和共性技术的科研相对薄弱,主导设计的研发更是欠缺,核心技术无法自给,缺少对产业链的控制权。如物联网产业在关键技术、关键材料和关键元器件等受制于人相当普遍,这不仅导致传感器、电子标签等购买成本过高,而且带来信息安全的隐患。

(五)政策的精准度有待完善

首先,政策综合性强但针对性不足,契合新兴产业各个阶段发展特征和需求的政策工具比较缺乏,无法做到政策精准发力。其次,尚未建立有效的政策实施评估机制和调整机制,没有根据产业发展变化及时调整或退出的依据。最后,部门之间缺乏协同性,造成政策体系在产业演进路径上的分布“碎片化”。如电动汽车产业政策,还没实现补贴政策、税收政策、基础设施建设等一揽子政策的协同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