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学刊(2016年第4期)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四 完善政府与市场协同的培育机制

新兴产业的演进是通过产业发展的参与者间的回环式互动,实现技术和制度同时发展的过程。“十三五”时期,杭州要以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为机遇,完善政府与市场的协同培育机制,加快发展面向未来的新兴产业体系。

(一)建立政府与市场合作的培育机制

与传统产业不同,新兴产业的发展路径没有成熟的模式可以借鉴,政府应跳出传统产业的发展经验,更加注重与市场的协同配合。

1.由政府和市场合作确立新兴产业发展方向

杭州应进一步深化与中国科学院、浙江大学、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等研究机构的合作,探索建立新兴产业发展研究机构,紧盯谷歌、特斯拉、阿里巴巴等全球创新引领企业以及硅谷、128公路、特拉维夫等全球创新区域动向,并加强与企业、创新区域的合作,提前对未来新兴产业发展进行研究,充分考虑市场发展前景和杭州产业基础,顺应新兴技术发展的路线,在市场对新兴产业进行筛选的前提下,选择具有发展潜力的未来新兴产业抢先布局。这样,既可以避免由技术造成的方向预测失误,又可发挥政府的能动性。

2.由政府和市场配合推进新兴技术研发

在新兴产业起步阶段,主导技术路线不明确,存在多种选择,必须以市场实践来检验技术创新的价值,政府应避免直接参与制定,可通过设立重大科技专项等方式,支持企业研发不同的技术路线。同时,关键技术的突破,不可能依靠市场引进技术和设备来实现,政府要以原始创新为长远目标,支持高校加强基础理论研究,购买高校的基础性研究成果或专利技术,无偿分享给企业,鼓励企业从底层进行技术积累、技术创新。

3.由政府和市场合力推进新兴产业发展

政府应避免以行政直接干预产业发展,也不能片面重视市场的自发作用、放任产业无序发展形成低层次的重复投资和低效率的产出。政府应着重于创造有利于新兴产业成长的内外部环境,通过产业规划、政策引导调整产业发展方向,运用财政、金融等杠杆对产业进行整体调节和干预。此外,对新兴产业的重大项目、核心技术和产业链关键企业,杭州要舍得下成本抢抓机遇,给予“罚点球”式的重大专项资助。

(二)建立政策动态调整的培育机制

不同政策工具对新兴产业作用的敏感性存在差异。政府应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支持方式,使政策与产业形成动态有机耦合关系。

1.政策动态调整

新兴产业技术上的突变伴随着大量不确定性因素,政府应建立政策效率的过程评估制度,依据产业最新演变对资源进行动态再分配。如新能源汽车在市场开拓前期,政策支持公共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建设非常必要,但随着大规模市场应用,政策着力点应转到汽车金融与保障方面。

2.政策组合运用

政府需要决定每个政策工具的力度,更要注重不同的政策工具的搭配,形成政策的立体“组合拳”。如对企业研发活动搭配使用直接补贴、贷款担保与贴息、税收优惠、知识产权保护等综合手段,能更大程度上降低企业成本与收益风险,诱导企业开展研发活动。

3.政策精准定向实施

政策的着力点应是实现政策效益最大化的环节。如在研发阶段,财政资金的支持应更多体现在基础领域的技术研发,在市场阶段应该尽量补需方而不是补供方。与企业个体相比,同样的政策在企业联盟上的敏感性更为显著;对企业补贴,不如对风险投资机构采用合作投资或税收优惠等政策。因此,杭州的财政资金应更多实施拨改投、拨改贷、拨改保、共有知识产权等间接补助方式,支持龙头企业建设公共技术平台、研发中心、研究院等机构,给予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税收优惠等。

4.政策覆盖关联领域

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制造与新能源汽车,信息技术与物联网,这些产业在基础科学、技术集成等方面和产业链关系紧密。其中一项关键技术突破,就有可能引发相关产业技术路径的群体性突破。政府应重视关联交叉领域的重大基础创新,制定包含多个相关产业的综合政策,联合行业龙头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组建技术攻关团队,对基础元器件、基础材料、基础装备、基础工艺进行产学研联合攻关。

(三)建立企业参与的间接培育机制

在政府主导的新兴产业发展模式下,政府投资建设产业平台,政府(管委会)统一行使建设、管理、服务等职能。而采用通过政府引导企业参与的间接培育模式,产业平台可以实现市场化建设、企业化管理、专业化发展。

1.政企共建

“十三五”期间,杭州可结合“两廊一湾”及“沿江、沿路、沿山、沿河”产业带布局,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省级产业集聚区的优化提升,以及各类特色小镇的创建,实施政府与企业分工合作机制。政府着重于制定总体产业规划、产业定位和产业链布局,通过出让、出租、合作、中外合作等形式,吸引企业聚焦细分行业建设“园中园”。企业负责“园中园”建设、营运、招商、品牌推广、公共平台服务等事务,进行专业化的运营管理。这种模式使政府从“唱戏”变成“搭台”,形成政府、企业、专业营运商等多方集成优势。

2.民办官助

在企业承办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及众创空间的起步阶段,政府出台扶持发展政策,对企业建设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科技孵化器和购买仪器设备进行补贴;对产业平台用于滚动建设发展的经营收益,给予一定税收减免。通过政府的扶持,撬动更多的民间资金、传统企业、科技中介机构以及专业人才投身于新兴产业平台建设。

3.开放式制造

基于互联网的个性化定制、众包设计、云制造以及3D打印和以大数据为基础的分布式制造,将使众多的创业者变成制造商。美国“每4平方公里有一台3D打印机”。杭州应在特色小镇等新型空间,搭建公共云、大数据、3D打印中心和生物云实验平台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提供技术服务和设备租赁,建设线上的设计师平台,推动软件与服务、设计与制造资源、关键技术与标准的开放共享,率先在信息技术、柔性制造、增材制造等领域布局。

(四)建立活力高效的生态培育机制

政府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最根本的途径是建立产业生态系统,培育肥沃的创业创新土壤,让各类创新要素集聚耦合、裂变反应。

1.聚集创业创新资源

人才是产业生态系统中最核心的“物种”。围绕人才聚合财政资金、产业资本、技术、科研设备、众创空间、孵化器等要素资源,发挥高校系、海归系、阿里系、浙商系的力量,引导“创业新四军”投身新兴产业创业创新。加快建设西湖大学,探索建设海外人才离岸创业基地,吸引海外人才来杭州注册企业并进行离岸孵化。

2.营造创业创新文化

政府要大力倡导“敢为人先、勇于创新、宽容失败、允许试错”的价值取向,形成类似硅谷的“创新—成功—再创新”的良性循环,“创业—失败—再创业”的创业文化,以及开放性、包容性、公平性和多样性的社会环境,让创业创新内化为城市的文化基因。

3.引导培育创业投资

鼓励浙商等创业成功者做天使投资人、创业导师,使后续创业者能够借助其启动资金、资源网络和创业经验,加快实现从创业者到企业家的转变。积极引入国际化的创投人才、理念、管理以及成长企业增值服务模式。持续扩大政府基金规模与种类,引导其他基金更多投向种子期、初创期的企业。

4.构建创业服务体系

政府应大力建设完整高效的创业服务体系,将各类创业要素有机串联起来,提供涵盖投资、培训、联盟、媒体等各个环节的创业服务。鼓励成功企业家、天使投资人、平台型企业等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创新型创业服务机构,为创业者和投资者提供有效的沟通渠道。推广创新券、创业券使用范围,支持高校兴办创业学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网上技术交易市场、知识市场、专利超市。

(责任编辑 方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