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二级种制作
一、配方及其注意要点
(一)基本配方
1.适于平菇、草菇、鸡腿菇等品种的生产用配方
棉籽壳90千克,麦麸10千克,石灰粉1千克,石膏粉1千克,过磷酸钙2千克,尿素0.3千克。该配方为平菇、草菇类品种生产用基本配方。鸡腿菇菌种生产时,应将基料进行堆酵处理。
2.适于金针菇、真姬菇等品种的生产配方
棉籽壳70千克,木屑20千克,麦麸10千克,石灰粉0.5千克,石膏粉1.5千克,过磷酸钙2千克,蔗糖0.5千克,尿素0.1千克。
3.适于猴头菇、灵芝、杨树菇等品种的生产配方
棉籽壳70千克,木屑、麦麸、玉米粉各5千克,石膏粉2千克,过磷酸钙3千克,蔗糖0.5千克,尿素0.1千克。用于灵芝、杨树菇时,可加入1~2千克石灰粉。
4.适于白灵菇、杏鲍菇、阿魏菇等品种的生产配方
棉籽壳80千克,木屑、麦麸各10千克,石灰粉1千克,石膏粉0.5千克,过磷酸钙2千克,尿素0.2千克。
5.适于蜜环菌的生产配方
木屑85千克,麦麸15千克,过磷酸钙2千克,石灰粉0.6千克,石膏粉1千克,过磷酸钙1.5千克。
6.参考配方
配方一:高粱(带壳)85千克,麦麸15千克,石灰粉2千克,石膏粉1千克。该配方适于平菇、金针菇等大部分品种。其制作方法可参考常规谷粒种。
配方二:黄豆90千克,麦麸10千克,石灰粉1千克,石膏粉2千克。该配方适于平菇、金针菇等大部分品种。制作方法同配方一。
配方三:稻壳糠60千克,豆渣(豆汁下脚料、湿重)100千克,麦麸15千克,过磷酸钙5千克,石灰粉3千克,石膏粉2千克。该配方适于大部分品种。
(二)注意要点
第一,注意基质不能有氨气;第二,应注意基质的通透性;第三,不可酸化后分装。此外,机制内不能有干料、灭菌到位等均属常规,不再赘述。
二、分装及其注意要点
(一)分装瓶袋
传统生产中大多采用400~500毫升废旧罐头瓶做原种容器,装料时要将基料轻轻压实,中间扎孔至瓶底,采用谷粒基质的可装1/2~2/3瓶,然后擦净瓶口及瓶身,瓶口处覆盖一块约14平方厘米或15平方厘米的聚丙烯筒料,用聚丙烯撕裂膜扎口,即可进入灭菌程序。
近年来,我们在研发工作中使用的“塑袋原种”,即以聚丙烯塑料袋为容器,替代笨重的玻璃瓶,既解决了普通罐头瓶资源紧缺的问题,又降低了生产成本,既减轻了容器自身的重量,方便携带和运输,又最大限度地解决了长途运输中的容器破碎问题。最大的好处,还在于原种用过后没有破碎容器残渣对环境的影响问题,因为聚丙烯塑料袋可以回收再利用,所以,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时下,有厂家已经推出“塑料菌种瓶”,该种容器,兼具了传统玻璃瓶的易装料、发菌快和塑料袋的轻便、无残渣污染等优点。
(二)注意要点
使用玻璃瓶时,应注意尽量减少破碎;一旦破碎,应将残渣收起,以免影响环境;使用塑料袋的包装,也不要随丢乱弃。
三、灭菌及其注意要点
(一)灭菌
原种生产一般采用高压蒸汽设备进行灭菌,将装好的料瓶(袋)及时排入灭菌室内,旋紧固定螺栓,加热至压力为0.05MPa时,打开放气阀,排除冷空气,使压力表回0后,关闭放气阀,继续加热至压力表达0.15MPa开始计时,维持2小时即达灭菌目的,停止加热,使其自然降压降温。
除使用谷粒基质以外,棉壳、木屑、秸秆等基质的原种料瓶可采用常压灭菌方式,效果也可以。常压灭菌时,应先将水烧开,当灭菌室内产生大量蒸汽时,再将料瓶(袋)排入,然后封闭灭菌室大火猛攻,当灭菌室内温度达100℃后开始计时,之后改为慢火缓烧,使锅内水能够保持沸腾即可,维持8~12小时,灭菌完成,待其自然降压、降温。
当灭菌室内温度降至80℃以下时,可打开灭菌室,取出料瓶(袋),移入冷却室,夏季可采用冷气或抽排气扇加速降温,待料瓶内温度降至28℃以下或常温(夏季)时,即可进入接种程序。
(二)注意要点
常压灭菌,最忌讳的就是冷水装锅,所以,一定要将水烧开或烧热再装锅;灭菌途中不可停顿,必须保持足够的火力使之均衡产汽,以达到灭菌的目的。
四、接种及其注意要点
(一)接种操作
原种的接种,一般应两人配合进行:一人负责解、封瓶(袋)口,一人负责将母种切块并接入瓶内。解口时,应注意配合接种者的动作,待其将菌种切块后并向外拉出菌种时,操作者应将瓶口封膜向上卷起约露出瓶口的1/3~1/2,将瓶口向外倾斜约30°角并靠近酒精灯,以方便菌种的接入;菌种落入瓶内后,即应迅速封口并随之将瓶收回跟前,在方便操作的范围内系上扎绳,结束该瓶操作。接种者应注意试管口基本保持在酒精灯火焰的有效范围内,只是在往瓶内接种的瞬间稍离开火焰。该操作时间仅有2秒左右,操作熟练者大都在1秒左右,因此,一般不会成为菌种污染的因素。采用袋装原种时,操作同上;使用新型菌种瓶的操作,与传统相仿,只是不用解系扎口,而改为揭开瓶盖而已。
(二)注意要点
第一,注意在解开袋口扎绳后,不要插入手指撑开袋口,而应将两手捏住袋外向外拉扯,使袋口张开;或者用两手的拇指和食指伸入袋口内边缘处,中指与食指配合、无名指与拇指配合,分别将袋口向外撑开,以便接种者能够顺利放入菌种块。第二,新型菌种瓶的瓶盖是其通气孔,注意内置的海绵不要接触酒精灯火焰。
五、培养及其注意要点
(一)培养、剔杂
原种接种完成后,即应做好标记和相应记录,移入培养室,根据接入菌种的生物学特性,调控适当的温度、通风等条件培养发菌即可。
(二)注意要点
原种接种后第三天,即应开始进行检查剔杂,试验菌种或小批量生产时,可每天检查一次,规模化生产时,可两天检查一次,一般待菌丝封住瓶口并向下延伸后,除特殊原因,否则,发生污染的可能性就很低了。
六、检查剔杂及其要点
(一)检查剔杂
剔杂主要对象是真菌性污染及较严重的细菌污染。主要杂菌品种有绿色木霉、链孢霉、黄曲霉、毛霉等,生产者可根据各种杂菌的发生规律和杂菌(孢子)色泽、菌丝形态及发展速度等去鉴别。发生细菌污染时,食用菌菌丝不旺,甚至发生“退菌”现象,主要鉴别方法是打开瓶盖闻其气味,如果不是菌种的特有“菌香味”而是腐臭味或酸腐味,则大多是细菌污染。如果要鉴别杂菌品种,则需进入实验室进行转接培养后,利用高倍显微镜进行镜检,一般生产单位在非研究条件下不须进行该项操作。
(二)注意要点
第一,凡是确认为污染的,一律淘汰不商量;第二,不能确定是否污染、只是怀疑是污染的,下狠心淘汰;第三,与正常菌种稍有区别,但没有任何证据证明是污染的,也不要将之作为商品菌种。从事该项工作三十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只要一直坚持这个原则,即可有效保障菌种的质量,永远不会出现任何质量问题。
七、二级种的基本特征
二级种的基本特征,就是菌丝浓密度、洁白度与一级种基本相同,瓶口处的空间,根据品种不同,有的被气生菌丝占领,有的露出接种块,甚至有的品种的接种块趋向于萎缩;打开瓶口后,菌丝特有的菌香味很是浓重。各品种二级种的基本特征如下。
1.双孢菇
双孢菇常用发酵过的粪草或谷粒做原种的培养基。菌丝灰白、清晰,微带蓝色,生长有力,呈扇形生长,绒毛状菌丝多,整齐,气生菌丝洁白,基内菌丝淡灰。气生型品种的气生菌丝旺盛,菌丝前端呈扇形;匍匐型品种菌丝贴生,呈细线状分布,上下均匀,没有生长很快的扇形变异,没有黄白色厚菌被。在粪草培养基上,菌丝洁白至苍白色,粗细均匀,后期出现菌索,上下均匀一致,无菌被,在23℃恒温培养条件下,原种30天左右即可长满菌丝;使用普通酒瓶做容器时,40天左右也可发满菌;谷粒种菌丝浓白粗壮,遇高温时微黄,上下均匀一致。合适菌龄:粪草种50~60天,麦粒种50天左右。
瓶内菌丝生长不健壮、呈散乱状态,或有“退菌”、“断菌”现象,料转色、结块或干缩,出现白色、浅黄色圆形块状物,有杂菌和螨类滋生,无蘑菇香味,具漂白粉或腥臭味等,为不合格菌种。稻(麦)草牛粪种,当大量索状菌丝形成时,摇动瓶会析出黄水等现象为不合格品。若培养料中菌丝已变成细线状或粗索状,呈淡黄白色,且菌丝萎缩,生长无力,或生长中就有菌被形成,则为培养基较湿或较老的菌种;菌种瓶内上部菌丝干缩变质,下部菌丝生长尚好,为培养基过干,或培养期间温度过高;如果生长不均匀,表明麦粒浸泡和预煮时间不够;若生长中菌丝渐变黄,表明培养温度过高;若菌种瓶内上方出现很厚的菌被,是生产性能差或生理性老化的菌种,不宜使用。在高温条件下培养的菌种,使用时不易吃料,发菌慢。
2.香菇
菌丝洁白、浓密,在麦粒基质上显得格外粗壮,菌丝体充盈麦粒间隙,几乎将基质麦粒全部包围,仅露出少量贴壁麦粒的暗黄色;瓶口或袋口处气生菌丝明显,爬壁菌丝较多,菌丝上下一致,无任何杂色或斑点、斑块,打开瓶口或袋口,即可闻到香菇特有的很浓郁的菌香味;阳光下放置10分钟左右,仔细观察无螨类害虫,菌龄在60天以内,即为合格菌种。使用木屑基质的原种,菌丝浓、白、密特点明显,凡是外观菌丝稀疏或呈树枝状生长,或菌丝参差不齐、呈斑秃状生长等,多为退化菌种;菌种瓶、袋表面可见斑块、污点等属于杂菌污染;菌种下部菌丝正常、上部菌丝稀疏,为高温发菌或发菌期间接受了高温条件,老化菌种;基质出现离壁现象、菌丝有亮晶晶的表现等,是典型的老化菌种;打开瓶袋,基质没有正常的菌香而出现酸、腐、臭等味道,大都是细菌污染或有真菌污染。上述种种现象,均为不合格菌种,应予淘汰处理。
3.平菇
菌丝洁白、浓密、粗壮,菌丝生长边缘整齐,多数菌株在培养基上方表面、瓶口或袋口空间内形成绒毛状气生菌丝,低温菌株在高温条件下培养时,气生菌丝常分泌黄色或橘黄褐色色素,或出现“黄梢”现象,分泌黄色至橘黄褐色水珠,这都属正常现象。被分解的木屑、稻草变白至淡黄色,菌香味浓。低温保存后期有小菇蕾现出,菌龄25天左右。不合格品的菌丝稀疏、无力,或成束状、树根状生长,发育不匀,菌丝体结成“菌被”,不均匀,干缩,与瓶壁脱离,底部有积液,生长一段后停止生长,具酸败味,基质内具杂色斑纹、斑块或斑点等。
4.金针菇
菌丝绒毛状、洁白、浓密、生长均匀。遇高温有时在表面出现白色粉状物——即粉孢子。金针菇不同菌株间的生长速度差异明显,黄色种和白黄色种较白色种生长快,在相同的培养条件下,黄色种和黄白色原种长满瓶一般需要30天左右,而白色种要35天左右;发菌后期在培养基表面分泌酱油状褐色水珠,表面易从接种块上形成丛状小型子实体,也可从瓶壁与基料的间隙中产生。若菌丝生活力弱,生长稀疏,料面出现丛状或枯萎的子实体和大量酱油色液滴,基质具抑制线和大量粉末状的粉孢子,菌丝生长后期停止向下生长,或出现波浪式生长趋势,即菌丝浓疏不一、洁白度不同,为性状不优;若培养基明显收缩,形成大量子实体,说明已经老化,不可继续作为菌种用于生产。
5.草菇
菌丝灰白色,透明或半透明,粗壮并较整齐,但稀疏而显蓬松态,分布均匀,并具有光泽,生长均匀,个别品种10日后便有红褐色至锈红色厚垣孢子产生;厚垣孢子初灰白色,渐色泽加深,直至红褐色或锈红色;在稻草、棉籽壳或废棉培养基上,一般14~18天长满瓶,满瓶后3~5天使用效果最好,不要超过30天。凡是发满菌后在菌瓶表面有绿色霉菌等,均属老化种;若菌丝白色、透明,厚垣孢子尚未产生或产生很少,为幼龄菌种,但有的菌株其特性就是厚垣孢子量少,或者不产生厚垣孢子,则另当别论;若培养基内菌丝逐渐减少,且有大量厚垣孢子充满稻草缝隙间,或菌丝黄白色,浓密如菌被,上层菌丝萎缩,培养料干缩有水分溢出,则为老龄菌种,尤其发生的厚垣孢子在由锈红色蜕变为灰白色或灰色时,说明该菌种已经严重老化。菌种过嫩则抗性低下,而过老则菌丝活力差,严重时发生种性退化,故都不能用于生产。若菌丝稀疏、透明,纤细如蛛丝状,是因培养基灭菌不彻底,被枯草杆菌污染而造成的;若菌丝生长不旺,厚垣孢子成团,则与培养基过湿有关;草菇原种在瓶内一般不能形成原基;若菌丝逐渐消失,瓶壁有粉状物,是螨类危害;培养基发黑、腐败,为细菌污染所致,均应予以淘汰;若草菇菌丝中有洁白色的绒状菌丝,经一周左右变成黄白色似鱼卵状,接着变成棕褐色,是因为感染了小菌核菌;若瓶内菌丝萎缩,有“退菌”现象或变黄,并出现水浇状,有腥臭味等为老化菌种,同等培养条件和时间下,厚垣孢子多的品种,子实体小而密,反之,则大而稀。
6.鸡腿菇
菌丝浓密、白色、较粗壮,生长边缘整齐有力,在25℃恒温条件下培养,原种30天左右长满瓶,瓶口可有气生菌丝出现,但也有的不产生气生菌丝。具体可参考平菇等。
7.灵芝
菌丝浓密而洁白,短而整齐,生长均匀,束状菌丝明显,后期易形成菌被型白色原基,数日后即可变深直至棕红色,为优良菌种。菌丝前期生长快,后期生长变慢,可能与营养不良或装瓶过紧有关。菌种瓶上部生长均匀,下部生长弱,说明培养基含水率过高。在棉籽壳基料上,在27~29℃下培养,原种25天左右即可长满瓶。
8.猴头菇
菌丝洁白、浓密、粗壮,生长较快,上下分布均匀,分解纤维能力强。在培养温度偏低的情况下,极易在表面形成白点状子实体原基。因此,猴头原种的培养切忌持续低温,最好在24~28℃范围。
在原种培养过程中,如果菌种瓶内出现拮抗线或不明斑块,表明染有杂菌;如果菌丝生长稀疏、纤细,上下分布不均,是生活力衰退的表现,也可能已被细菌污染;如果培养基收缩,瓶底积满黄色黏液,为老化菌种;如果培养基中木屑变成淡黄色,而且菌丝生长不旺盛,则与培养基中含氮量不足有关,培养时间过短也可出现上述情况;如果菌丝只长到瓶深 1/4就有原基出现,与菌种退化有关,也可能是采用组织分离获得的菌种转代次数过多,至少超过4代,可采用孢子分离法进行复壮;猴头菇喜欢在偏酸性环境中生长(正常pH值6.0左右),如果培养基pH值过高,也会影响其生长。
9.阿魏菇、白灵菇、杏鲍菇
菌丝浓密、洁白、粗壮,上下均匀一致,生长整齐,外观酷似平菇。生长较平菇慢一些,在25℃恒温条件下培养,原种40天左右长满瓶。基本性状可参考平菇。
10.杨树菇、茶新菇
菌丝浓密,上下均匀一致,生长整齐,外观如同金针菇。生长较慢,在25℃恒温条件下培养,原种40~50天左右长满瓶。基本性状可参考金针菇。
11.姬松茸
与双孢菇相仿。
12.真姬菇
菌丝浓密、洁白、生长均匀整齐,外观似平菇,在23℃恒温条件下培养,原种35~40天长满瓶。基本性状可参考金针菇。
13.柳松菇
菌丝微黄色或暗黄色、浓密,并在瓶口空间内形成绒团状气生菌丝;当温差超过10℃时,仔细观察,菌丝会在瓶壁上有不太均匀的表现,但不明显;菌种旺盛时,瓶壁上表面看不到基质颗粒,完全被菌丝包围。正常温度条件下,45天左右即可完成发菌。基本性状可参考金针菇等。
14.蜜环菌
菌丝白色,在木块基质中,并出现棕色根状菌索,黑暗条件下,菌索尖端(生长点)可见绿白色荧光;发满菌后,木屑培养基内充满白色菌丝,呈很紧密或很紧实的外观。凡是菌丝数量少或不发生菌索,或菌索尖端与菌索同色无生长点等,均为退化菌种,或者是老化菌种,没有应有的活力,不可应用于生产;在木块基质瓶口的液体中露出的木块上,有绿色木霉等,是污染菌种。其它性状可参考平菇等菌种。
八、二级种的基本标准
(1)生长整齐 同一品种或菌株,使用相同的培养基,在相同的条件下培养,长相长势应基本相同。
(2)长速正常 不同种、不同品种、不同培养基、不同生长条件长速不同,但每一个品种,在固定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下,有其固定的长速。
(3)色泽正常 不同食用菌的菌丝虽然色泽略有差异,但在天然木质素纤维素的培养基或谷粒培养基上生长时,除草菇外,几乎所有食用菌正常的原种外观均应是白色或浅白色。如果污染有其它真菌,从菌种外观可看到污染杂菌菌落的颜色,常见污染食用菌菌种的菌落颜色有绿色、灰绿色、暗褐色、橘红色、灰白色、黑灰色等。有时污染杂菌的菌落被食用菌菌丝遮盖后,可出现明显可见的黄色或黄褐色的拮抗线。此外,整个菌种体上下不同部位应色泽保持鲜亮一致,特别是当上部菌丝灰暗时,应拣出不用。如果整批出现上部灰暗色,色泽不鲜亮等异常现象,则该批菌种需作报废处理,并须认真查找原因,消除隐患,重新制种。
(4)菌丝丰满 优良的原种,菌丝丰满、浓密、均匀。如果菌丝干瘪,菌体上部萎缩,则不能使用,应认真分析原因,重新制作。
(5)菇香味浓郁 正常的原种,打开瓶(袋)后,可闻到浓郁的菌香味,如果气味清淡或无香味,甚至有酸败味或腐臭味,则为不合格品。
(6)菌龄合适 使用的母种要处于适龄阶段,原种在20℃以下条件可放置1~3个月,在高温条件下,尽量缩短存放时间,否则,即使直观菌丝健壮,其生活力也大大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