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 游漓江日记
本篇导读
徐霞客在崇祯十年(一六三七)闰四月二十八日进桂林古城,五月二十一从桂林城乘船到阳朔,看两岸风景,二十八日返桂林城,共计船游漓江七天。现今桂林到阳朔船游漓江是经典路线之一。
选文是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日的日记,选自《粤西游记一》,文中写景状物居多,景观密集。并记录当时人的日常生活场景,自己爬山行舟的路线和困境。地理考察部分包括阳朔县城、白沙湾、佛力司,实地考察结合地理知识,总结山脉水文的形态、岩石植物特征等等。
五月二十一日,船家早上在浮桥边等客,中午客满开船。漓江两岸风景密集,徐霞客觉得眼睛不够用。特别在龙门潭,他站在船头,见南边秀峰并立,最高处峰头南北通透,如同一轮明月挂在上面。来到碧岩阁时,巨石扼守江道,江水受阻怒击,惊涛拍岸,比较起来,他觉得赤壁在这里会失去壮丽。傍晚时分,船泊兴坪码头。徐霞客见天朗气清、视野开阔,美景在前,为船家不连夜开船而怅然。
粤西自古是中原官员被贬之地,桂林在古代是岭南粤西交通的枢纽,中原文人船游漓江也不知有多少心思在两岸美景,而徐霞客来桂林是为了观光考察。二十二早晨船一开,徐霞客马上亢奋起来,似乎要醉了。经螺蛳岩、腾蛟庵、龙头山,到了阳朔县城。早年他的游历理想是峨眉山、玄岳等,还有桂林的“山笋”。来到阳朔地界,徐霞客感叹:“县四周,聚集成了一个碧莲玉笋世界!”
徐霞客记下明代阳朔依山为障而建,还描述了各城门和峰峦的样貌。他在城内探寻阳朔八景。游了市桥双月、鉴山寺,爬了易山。在街边吃粥时,他向当地人探知状元山和龙洞岩。
二十三日一大早,过书童山、穆山村,沿江到佛力司。之后,探访了状元峰。连续两日宿在白沙湾,不忘观察研究白沙湾、佛力司的地理位置和山脉水文情况。
从水月洞到佛力司(今象鼻山到阳朔县福利镇),三天的日记,徐霞客将漓江最精华的一段山水细细描绘,有条不紊,也不乏当时的日常风土生活情貌。
水月洞—斗鸡山—龙门塘—横山岩—大墟—削崖—逗日井—碧崖—卖柴埠沉香堂—寸金滩—斗米滩—南田站—画山—兴平
二十一日 候附舟者,日中乃行。
南过水月洞东,又南,雉山、穿山、斗鸡、刘仙、崖头诸山,皆从陆遍游者,惟斗鸡未到,今舟出斗鸡山东麓。崖头有石门、净瓶胜,舟隔洲以行,不能近悉。去省已十里。
又东南二十里,过龙门塘[1],江流浩然,南有山嵯峨骈立,其中峰最高处,透明如月挂峰头,南北相透。
又东五里,则横山岩屼突江右。
渐转渐东北行,五里,则大墟在江右[2],后有山自东北迤逦来,中有水口,疑即大涧榕村之流南下至此者[3]。
于是南转又五里,江右复有削崖屏立。其隔江为逗日井,亦数百家之市也。
又南五里,为碧崖,崖立江左,亦西向临江,下有庵。横山、碧崖,二岩夹江右左立,其势相等,俱不若削崖之崇扩也。碧崖之南,隔江石峰排列而起,横障南天,上分危岫,几埒巫山[4],下突轰崖,数逾匡老[5]。于是扼江而东之,江流啮其北麓[6],怒涛翻壁,层岚倒影,赤壁、采矶[7],失其壮丽矣。崖间一石纹,黑镂白章,俨若泛海大士,名曰沉香堂。其处南虽崇渊极致,而北岸犹夷豁[8],是为卖柴埠。
共东五里,下寸金滩,转而南入山峡,江左右自是皆石峰巑岏[9],争奇炫诡,靡不出人意表矣。
入峡,又下斗米滩,共南五里,为南田站。百家之聚,在江东岸,当临桂、阳朔界。山至是转峡为坞,四面层围,仅受此村。
过南田,山色已暮,舟人夜棹不休。江为山所托,佹东佹南[10],盘峡透崖,二十五里,至画山,月犹未起,而山色空蒙,若隐若现。
又南五里,为兴平[11]。群峰至是东开一隙,数家缀江左,真山水中窟色也[12]。月亦从东隙中出,舟乃泊而候曙,以有客欲早起赴恭城耳[13]。由此东行,有陆路通恭城。
注释
[1]龙门塘:今仍作龙门,在漓江北岸,桂林市东隅。
[2]大墟:明时为广西四大墟市之一。今名同,又作大圩,在漓江转折处,灵川县东南隅。
[3]榕村:在桂林东银烛山西。
[4]埒(liè):相等。
[5]匡老:庐山五老峰。
[6]啮:本义指用嘴咬,这里是指江流磨蚀岩石。
[7]赤壁:二〇八年,孙权与刘备联军败曹操的战场。过去认为在今湖北蒲圻县西北赤壁山,近人考证应在今湖北武昌县西赤矶山。采矶:即采石矶,在安徽省马鞍山市,长江东岸。江面较狭,形势险要,为江防重地和古战场。
[8]崇渊:高深。夷豁:宽敞平坦。
[9]巑岏(cuán wán):形容山势高峻。
[10]佹(ɡuǐ):偶然。
[11]兴平:即今兴坪镇,在阳朔县北境,为二十圆人民币取景处。
[12]山水中窟色:当为“山水窟中色”。山水窟:指风景胜地。
[13]恭城:即今恭城县。
译文
二十一日 等待搭船的乘客,正午才开船。
往南经过水月洞的东面,再往南,是雉山、穿山、斗鸡山、刘仙岩、崖头诸山,在陆上都游玩过,只有斗鸡山还没去过,现在乘船经过斗鸡山的东麓。崖头有石门、净瓶两处胜景,小船隔着洲行驶,不能靠近详细地观看。离开省城已有十里。
再往东南行驶了二十里,经过龙门塘,江流浩浩荡荡,南面有山峰巍峨并立,其中最高的峰顶有亮光透出,如同明月挂在峰头,南北相通。
再往东驶了五里,就见横山岩兀立在江右。
渐渐转向东北,五里,看到大墟在江右,后面有山从东北延伸而来,其中有河口,估计是大涧榕村的水流南流到这里。
于是南转再行驶了五里,江右也屹立着屏风似的削崖。那隔江之处是逗日井,也是数百户人的集市。
再往南五里是碧崖,石崖耸立在江左,也是朝西对着江流,下面有寺庙。横山、碧崖两座山崖,夹立在江流左右,两崖山势均等,都不如削崖那样高大。碧崖的南边,隔江有石峰并排而起,横伸着挡住了南面的天空,上边分出险峰,几可媲美巫山,山峰从石崖下面崩裂突出,数量超过了庐山的五老峰。所以迫使江水往东流,江流磨蚀着它的北麓,怒涛翻滚着冲上石壁,层层雾气倒映着山影,赤壁和采石矶都不如这里壮丽。崖壁间有一条石纹,黑白花纹相间,俨然似漂洋过海的观音大士,名叫沉香堂。这里位处南方,虽然十分高大渊深,北岸却平坦开阔,这就是卖柴埠。
往东共驶了五里,下了寸金滩,南转驶入山峡,江的两岸自此都是高峻的石峰,争相斗奇,无不令人惊奇啊。
进入峡中,再经过斗米滩,共往南驶了五里,是南田站。有百户人家聚居在此,在江的东岸,位于临桂和阳朔县的交界。山势到此从峡谷变成山坞,把四面层层围住,仅能容纳此村。
过了南田,暮色笼罩群山,船夫夜间不断划船。江流受山势左右,骤东骤南,绕着峡谷穿过山崖,行驶了二十五里,来到画山,月亮还未升起,可山色迷蒙,若隐若现。
再往南五里,是兴平。群峰至此往东面开了一道缝隙,几户人家点缀在江的左岸,真是山水中的美景呀!月亮也从东面的缝隙上升,便停船等待曙光,因为有乘客打算早起前往恭城。(由此往东走,有陆路通往恭城。)
漓江自桂林南来,两崖森壁回峰,中多洲渚分合,无翻流之石,直泻之湍,故舟行屈曲石穴间,无妨夜棹;第月起稽缓[14],暗行明止,未免怅怅。
注释
[14]第:但。稽:缓慢,延迟。
译文
漓江从桂林往南流,两岸石壁森立,峰峦回绕,江中有许多小洲时分时合,没有翻卷江流的岩石和直泻的急流,小船虽行驶在迂回的山石洞穴之间,却无碍夜间行船;但是月亮升得太慢,在黑暗中行船,月明却停下,心中未免不悦。
螺蛳岩、水口山—水绿村—古祚驿—龙头山
二十二日 鸡鸣,恭城客登陆去,即棹舟南行。晓月漾波,奇峰环棹,觉夜来幽奇之景,又翻出一段空明色相矣。
南三里,为螺蛳岩[15]。一峰盘旋上,转峙江右,盖兴平水口山也。
又七里,东南出水绿村,山乃敛锋。天犹未晓,乃掩篷就寐。
二十里,古祚驿。
又南十里,则龙头山铮铮露骨,县之四围,攒作碧莲玉笋世界矣。
注释
[15]螺蛳岩:兴坪螺蛳岩,层次盘旋,在任何方位看都像一只螺蛳,故名。
译文
二十二日 鸡鸣时分,去恭城的乘客登陆了,马上往南划行。晓月荡漾在水波上,奇峰环绕着小船,夜里觉得幽奇的景色,另外呈现出一片空旷明澈的景象来。
往南三里,是螺蛳岩。一座山峰往上盘旋,转而峙立在江右,这大概是兴平的水口山。
再行驶七里,从东南方穿过水绿村,山势才收敛锋芒。天色还未破晓,我就掩住船篷睡觉。
二十里后,到达古祚驿。
再往南十里,就见龙头山露出铮铮石骨,县城的四周,山峰攒成了碧莲玉笋的世界。
赏析与点评
漓江由北至南经桂林府,再到下游的阳朔县,这段水程八十多公里,徐霞客中午从浮桥出发,经大圩镇磨盘山,天黑了到兴坪镇(停船兴坪码头一晚),第二天中午到阳朔县城。这是现在观光桂林山水美景的极佳路线,漓江百里画廊核心部分。
这段漓江山水是发育最充分、形式美观的溶岩峰林地貌区域。坚硬的石灰石被流水溶蚀,形成沿岸孤峰拔地而起、变幻莫测的“峰林平原”,前人说像是一根根姿态各异的犬牙耸立在平地上,徐霞客觉得像“碧莲玉笋”。
阳朔鉴山、来仙洞山、石人、牛洞、龙洞、南斗山延寿殿、阳朔山、北极宫、仪安祠、读书岩
阳朔县北自龙头山[16],南抵鉴山,二峰巍峙,当漓江上下流,中有掌平之地,乃东面濒江,以岸为城,而南北属于两山,西面叠垣为雉,而南北之属亦如之。
西城之外,最近者为来仙洞山,而石人、牛洞、龙洞诸山森绕焉,通省大路从之,盖陆从西而水从东也。其东南门鉴山之下,则南趋平乐,水陆之路,俱统于此。正南门路亦西北转通省道。直南则为南斗山延寿殿,今从其旁建文昌阁焉,无径他达。正北即阳朔山,层峰屏峙,东接龙头。东西城俱属于南隅,北则以山为障,竟无城,亦无门焉。而东北一门在北极宫下,仅东通江水,北抵仪安祠与读书岩而已,然俱草塞,无人行也。惟东临漓江,开三门以取水。从东南门外渡江而东,濒江之聚有白沙湾、佛力司诸处,颇有人烟云。
注释
[16]阳朔县:隋开皇十年(五九〇)设阳朔县,明隶桂林府,即今阳朔县,辖白沙、福利(佛力司)、兴坪等镇。县治阳朔镇东与福利镇交界,北与白沙镇、兴坪镇接壤。群山环绕。阳朔山水甲桂林,风景名胜甚多,选文中徐霞客主要去了兴坪镇、阳朔县城、白沙镇、福利镇等处漓江段沿岸山峰、寺庙。
译文
阳朔县的北面起自龙头山,南边抵达鉴山,两座山峰巍峨雄峙,就在漓江的上、下游,当中有像手掌平坦的一块地,东面靠近江水,缘江岸建筑城墙,南北分别连着两座山,西面筑墙作为城墙,而且南北也连着山。
城西的外面,最近的地方是来仙洞山,而石人、牛洞、龙洞等山峦繁密地环绕着,通往省城的大路也经过那里,大概是陆路从西面走,而水路从东边走吧。县城东南门的鉴山下面,往南通向平乐府,水路和陆路,全都聚集于此。正南门的道路也可从西北转到省城。一直往南就是南斗山延寿殿,而今在它的旁边构建文昌阁,没有路通往其他地方了。正北就是阳朔山,山峰层叠似屏风峙立,东边接着龙头山。东西两面的城墙都连着南边的山,北面直接以山为屏障,竟然没有城墙,也没有城门。而东北的一道城门在北极宫下,仅往东面通到漓江,往北抵达仪安祠与读书岩而已,然而道路全都长满荒草,无人行走。只有东边面对漓江,开了三道门以便取水。从东南门外渡江东去,聚居江畔的村落有白沙湾、佛力司等地,堪称人烟稠密。
正东门—县治—“市桥双月”龙潭—易山—东南门—鉴山寺—文庙门—东南门—白沙湾
上午抵城,入正东门,即文庙前,从其西入县治,荒寂甚。
县南半里,有桥曰“市桥双月”,八景之一也。桥下水西自龙洞入城,桥之东,飞流注壑。壑大四五丈,四面丛石盘突,是为龙潭,入而不溢。
桥之南有峰巍然独耸,询之土人,名曰易山,盖即南借以为城者。其东麓为鉴山寺,亦八景之一鉴寺钟声。寺南倚山临江,通道置门,是为东南门。山之西麓,为正南门。其南崖之侧,间有罅如合掌,即土人所号为雌山者也。从东南门外小磴,可至罅傍。余初登北麓,即觅道上跻,盖其山南东二面即就崖为城,惟北面在城内,有微路级,久为莽棘所蔽。乃攀条扪隙,久之,直造峭壁之下,莽径遂绝。复从其旁蹑巉石,缘飞磴,盘旋半空,终不能达。乃下,已过午矣。
时顾仆守囊于舟,期候于东南门外渡埠旁。于是南经鉴山寺,出东南门,觅舟不得,得便粥就餐于市。询知渡江而东十里,有状元山,出西门二里,有龙洞岩,为此中名胜,此外更无古迹新奇著人耳目者矣。
急于觅舟,遂复入城,登鉴山寺[17]。寺倚山俯江,在翠微中,城郭得此,沈彬诗云“碧莲峰里住人家”,诚不虚矣。时午日铄金[18],遂解衣当窗,遇一儒生以八景授。市桥双月,鉴寺钟声,龙洞仙泉,白沙渔火,碧莲波影,东岭朝霞,状元骑马,马山岚气。
复北由二门觅舟,至文庙门,终不得舟。于是仍出东南门,渡江而东,一里至白沙湾,则舟人之家在焉。而舟泊其南,乃入舟解衣避暑,濯足沽醪[19],竟不复搜奇而就宿焉。
注释
[17]鉴山寺:鉴山即碧莲峰,位于阳朔县城边、漓江西岸。山麓有鉴山寺。
[18]铄金:铄(shuò),镕化。热得镕化了金属。
[19]醪(láo):“醪,汁滓酒也”(《说文解字》),浊酒,也为酒的总称。
译文
上午到达县城,进了正东门,也就是文庙前面,从西边进入县衙,十分荒寂。
在县城南面半里,有座桥叫“市桥双月”,是八景之一。桥下的水从西边龙洞岩流入城,桥的东面,飞流注入山谷里。山谷大四五丈,四面的岩石盘结突起,这是龙潭,水流进去却不见溢出。
桥的南边有座山峰高峻独耸,问了本地人,名叫易山,大概就是城南借以筑城墙的山。东山脚是鉴山寺,也是八景之一(鉴寺钟声)。寺的南面依山临江,通道上安设城门,就是东南门。西山脚是正南门。南山崖的旁边,崖壁间有条裂缝像合起来的手掌,就是当地人称为雌山的地方了。从东南门外的小石磴,可以走到裂缝旁。我起初登上北麓,立即找路往上登,原来此山南东两面就是可以依势建筑城墙的山崖,只有北面在城内,有小路石阶,长期被草莽荆棘遮蔽。于是攀着枝条抠住石缝往前,很久之后,直达峭壁之下,丛草杂生的小径也断了。再从峭壁旁踩着高峻的岩石,沿着凌空的石磴,辗转在半山,始终不能到达。只好下山,已经过了中午了。
此时顾仆在船上看守行李,约好在东南门外的渡口码头旁等候。于是往南路过鉴山寺,出了东南门,找不到船,只得在街上买些稀粥就餐。问到渡江后往东走十里,有座状元山,出了西门走二里,有个龙洞岩,是这一带的名胜,此外再无古迹和新奇的景色能吸引人了。
急忙找船,再次进城,登上鉴山寺。寺院靠山临江,在一片青翠的烟岚中,县城就在这种景色之中,沈彬诗里所说“碧莲峰里住人家”,确实不假呀!这时是正午,烈日当空,便脱了外衣站在窗前,遇到一个儒生细数八景的名称。(市桥双月,鉴寺钟声,龙洞仙泉,白沙渔火,碧莲波影,东岭朝霞,状元骑马,马山岚气。)
再往北经过两道城门去找船,直到文庙门,始终找不到船。只能再从东南门离开,渡江往东走,一里路后来到白沙湾,船夫的家就在这里。船停泊在他家的南边,于是进船脱衣避暑,洗脚买酒,居然不再去搜寻奇景就休息了。
白沙湾白鹤山、画童山
白沙湾在城东南二里[20],民居颇盛,有河泊所在焉。其南有三峰并列,最东一峰曰白鹤山。江流南抵其下,曲而东北行,抱此一湾,沙土俱白,故以白沙名。其东南一溪,南自二龙桥来,北入江。溪在南三峰之东,逼白鹤西址出。溪东又有数峰,自南趋北,界溪入江口,最北者,书童山也,江以此乃东北逆转。
注释
[20]白沙湾:在阳朔城东南,漓江转一大湾。河湾岸上,遍地白沙,称白沙湾。岸上的村子也叫白沙湾村。
译文
白沙湾位于县城东南二里,人烟兴盛,这里有河泊。南边有三座并列的山峰,最东的一座山峰叫白鹤山。江流向南流抵山下,曲折地流往东北,环抱着这里的水湾,沙土都是白色的,所以叫白沙。它的东南方有一条溪,从南面的二龙桥流来,往北流入漓江。溪流在南边三座山峰的东面,靠近白鹤山的西山脚再流出去。溪流的东边又有几座山峰,从南延伸到北,连着溪流的入江处,最北面的是书童山,江水从这里转向东北流去。
白沙—澄心亭—穆山村—佛力司—红旗峒—富教山—佛力—白沙湾
二十三日 早索晨餐,从白沙随江东北行。
一里,渡江而南,出东界书童山之东。由渡口东望,江之东北岸有高峰耸立,四尖并起,障江南趋。其北一峰,又岐分支石,缀立峰头作人形,而西北拱邑,此亦东人山之一也。
既渡,南抵东界东麓。陂塘高下,林木翛然,有澄心亭峙焉,可憩。
又东一里,过穆山村,复渡江而东,循四尖之南麓趋出其东,山开目旷,奇致愈出。前望东北又起一峰,上分二岐,东岐矮而欹斜,若僧帽垂空,西岐高而独耸,此一山之二奇也。四尖东枝最秀,二岐西岫最雄,此两山之一致也。而回眺西南隔江,下则尖崖并削,上则双岫齐悬,此又即书童之南,群峰所幻而出者也。
时循山东向,又五里已出二岐,东南逾一岭而下,是为佛力司[21]。司当江南转处,北去县十里。置行李于旅肆,问状元峰而上,犹欲东趋,居人指而西,始知即二岐之峰是也。西峰最高,故以状元名之。
乃仍逾后岭,即从岭上北去,越岭北下,西一里,抵红旗峒。竟峒,西北一里抵山下,路为草没,无从得上,乃攀援踯躅,渐高渐得磴道,旋复失之,盖或翳或现,俱草之疏密为致也。西北上一里,逾山西下坳,乃东北上二里,逾山东上坳,此坳乃两峰分岐处也。从坳西北度,乱石重蔓,直抵高峰,崖畔则有洞东向焉。洞门虽高,而中不深广,内置仙妃像甚众,土人刻石于旁,言其求雨灵验,又名富教山焉。洞上悬窍两重,檐覆而出,无由得上。洞前有峰东向,即似僧帽者。其峰亦有一洞西与兹山对,悬崖隔莽,不能兼收。坐洞内久之,东眺恭城,东南瞻平乐,西南睨荔浦[22],皆重山横亘。时欲一登高峰之顶,洞外南北俱壁立无磴,从洞南攀危崖,缘峭石,梯险踔虚,猿垂豹跃,转从峭壁之南,直抵崖半,则穹然无片隙,非复手足之力所及矣。时南山西市,雨势沛然,计上既无隙,下多灌莽,雨湿枝缪,益难着足。亟投崖而下,三里,至山足,又二里,逾岭,饭于佛力肆中。
居人苏氏,世以耕读起家,以明经贡者三四人[23]。见客至,俱来聚观,言此峰悬削,曾无登路。数年前,峰侧有古木一株,其仆三人祷而后登,梯转絙级,备极其险,然止达木所,亦未登巅,此后从无问津者。
下午,雨中从佛力返,共十里,仍两渡而抵白沙湾,遂憩舟中。
注释
[21]佛力司:即今阳朔县福利镇。
[22]荔浦:即今荔浦县。
[23]明经:唐时科举制度的科目之一,与进士科并列,主要考经义。明清时用作贡生的别称。
译文
二十三日 早上找到早餐,从白沙湾沿江往东北走。
一里后,渡江往南走,以东面书童山为界往东去。从渡口向东望,江的东北岸有高峰耸立,四个山尖并排耸起,挡住江水往南流。北面的一座山峰,又岔分出岩石,缀立在峰头如人像,并向西北拱手作揖,这也是东人山之一了。
渡江后,往南到达东面分界的东山脚。上下都是池塘,林木自由地生长着,有个澄心亭峙立在那里,可供歇息。
再往东一里,路过穆山村,再渡江东行,沿着四座尖峰的南麓赶到它的东面,山势和眼界都开阔起来,奇异的景致愈来愈多。望见前边东北方又突立一座山峰,上边分为两枝,东边又矮又斜,像和尚的帽子垂在半空,西边高峻独耸,这是同一座山上的两个奇景。四座尖峰之中,东面的支峰最秀丽,分出两枝的峰,其西峰最雄壮,这是两座山相同之处。转头眺望西南方的漓江对岸,下边并立着尖削的石崖,上面则是一样的高悬双峰,这是书童山的南面,群峰变幻而出现的景色。
此时沿着山向东行,再走五里已走出分为两枝的那座山,往东南越过一座山岭向下走,就是佛力司。佛力司位于江流南转之处,北边距离县城十里。把行李放在旅店,问了状元峰的路径就去攀爬,原打算赶去东边,居民指向西边,这才知道就是那座分出两枝的山峰。西峰最高,所以叫状元。
于是依旧越过后岭,就从岭上往北走,穿过山岭向北,向西一里,抵达红旗峒。走遍全峒,往西北走了一里来到山下,路被草遮盖了,无路上去,只得曲折地攀援而上,渐渐往上渐渐看到石磴路,不一会儿路又消失了,基本是若隐若现的,全由草丛疏密不均所造成的。往西北爬了一里,翻过山向西走到下坳,再往东北爬了二里,翻过山向东爬到上坳,这个山坳就是两座山峰的分岔口了。从山坳越过西北,乱石重叠杂乱,一直延伸到高峰,山崖旁就有个朝东的洞。洞门虽高,洞中并不深广,里面供奉了很多仙妃像,当地人在旁边刻了石碑,说向仙妃求雨很灵验,又叫富教山。洞的上方悬着两层洞穴,像屋檐那样倾覆而出,无法上去。洞前有座朝东的山,就是那座像和尚帽子的山峰。那里也有一个洞朝西与此山对望,隔着悬崖杂草丛,不能兼收美景。在洞内坐了很久,向东边眺望恭城县,往东南欣赏平乐府,朝西南斜看荔浦县,都有重重的山峰横伸蔓延。这时想要一气登上高峰之顶,洞外的南北两面全是耸立的绝壁,没有石磴,从洞南攀着危崖,沿着陡峭的岩石,踏着危险的梯子,在空中腾跃,猿猴似的垂吊着,豹子般跳跃,转向峭壁的南边,直到悬崖半山,却高高隆起,没有丝毫缝隙,不再是仅靠手脚就爬得上去的了。此时的南山和西面集市的上空,雨势很大,考虑山上没有裂缝,山下灌木草丛又很多,雨水潮湿,草木的枝条纠结,更加难以落脚。急忙下了悬崖,三里后,来到山脚,再走二里,越过山岭,到佛力司的旅店吃饭。
居民姓苏,世代靠种田读书起家,(考上明经科而成为贡生的有三四人。)看到有客人,都来围观,都说此峰高悬陡峭,历来都无路可上。几年前,山峰侧有一棵古树,他的三个仆人祷告后登山,凭借梯子和粗绳一层层地转上去,饱经艰险,却只到达古树那里,也未爬上顶峰,此后再无人问津。
下午,冒雨从佛力司返回来,共走了十里,经过两次渡江后抵达白沙湾,于是在船上歇息。
佛力司
佛力司之南,山益开拓,内虽尚余石峰离立,而外俱绵山亘岭,碧簪玉笋之森罗,北自桂林,南尽于此。闻平乐以下,四顾皆土山,而巉厉之石,不挺于陆而藏于水矣。盖山至此而顽[24],水至此而险也。
注释
[24]顽:固执、愚蠢。顽石,指无光泽且体粗质钝的石块。
译文
佛力司的南面,山势更加开阔,里边虽然还有石峰并立,但外面都是连绵不断的山岭,碧簪玉笋般地密布着,北边起自桂林,南面尽于此地。听说平乐府以下,四面环顾都是土山,而危险陡峭的岩石,没有挺立在陆地上却藏在水中。山势至此愚钝起来;水势到此却险恶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