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别总拿家世说事——孙吴皇族家庭教育启示(1)
要说家世,孙坚出身最差,区区菜农之家。一个瓜农的儿子在瓜农父亲的培养下,完成了从农民到贵族的逆袭,成长为威震天下的大英雄,奠定了孙吴霸业的基础。孙氏也是东汉末年三国中坚持时间最长的皇族,孙氏皇族在教育子女过程中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呢?
1 孙坚:有一个好父亲比什么都重要
孙坚,东吴孙氏军事集团的缔造者,吴国武烈皇帝,字文台,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人,春秋时期军事家孙武的后裔。
孙坚,这个人吧,文武双全,《三国演义》虽然对他有很多正面的描写,却并不能彰显出他的骁勇善战。
孙坚和董卓好像是上辈子的仇敌一般,汉灵帝中平三年(公元186年),汉灵帝派遣司空张温代理车骑将军,征讨边章、韩遂叛乱。张温上书请求派孙坚为军事参谋,屯驻长安(今陕西西安)。在征讨叛逆的过程中,孙坚以董卓所犯三罪劝说张温斩杀董卓,张温心中不忍,没有听从孙坚的意见。如果张温听从孙坚的意见,自然就没有了董卓乱政了。
等到董卓乱政,孙坚起义兵从长沙出发,屡次作战,屡次击破董卓的军队,与其他义兵逼迫董卓迁都长安。等董卓迁都后,孙坚率军进军洛阳,击败吕布。孙坚攻入汉都洛阳后,修整诸皇陵,方才引兵回鲁阳。
在讨伐董卓的关东群雄中,孙坚军队是唯一一支数次与董卓军队进行正面交锋且取得大胜的军队,在曹操兵败汴水、袁绍迟疑不进、酸枣联军瓦解、天下人驻足观望之际,他的孤军奋战却使藐视天下的董卓如芒在背、仓皇西窜。
孙坚,号称江东猛虎,他是怎么成长为一代名将的呢?
【有个好父亲,比什么都棒】
《富春孙氏宗谱》记载:孙钟为乌程侯孙坚之父,东吴大帝孙权之祖父,东汉后期,天下将乱,遂隐居于故乡富春江畔的阳平山,以种瓜为业。
孙钟幼年丧父,跟随母亲居住。据说孙钟是春秋时吴国军事家孙武之后,孙武的子孙因功得封富春为食邑,孙氏遂定居富春。孙武后裔在汉代一度移居北方,孙子远曾出任天水太守。孙子远的儿子孙厚重新由北方迁回富春。传至孙钟,虽家业已经破落,仍保留仕宦传统,大家风范。
孙钟,虽幼年丧父,其母非常伟大,在教育孙钟成人成才的过程中功劳巨大。在母亲的培养下,孙钟养成了事亲至孝、性好施与、作风朴实等优秀品质。
孙钟不仅自己对于母亲非常孝顺,还把这个优良传统传承了下去,从孙坚,到孙策,再到孙权,都是非常孝顺的人。家境破落后,孙钟生活并不优裕,虽以种瓜为业,却乐善好施,遇到贤达长者,赠送瓜果。南北朝时期宋朝刘义庆撰写的《幽冥录》还记载了一则孙钟因乐善好施而收获天界下凡司命(神话传说中掌管人生命的神)报答的故事。因孙钟热情招待下凡司命,司命为报答孙钟,帮助孙钟选择上好墓地而能获得后世子孙数代为帝王的命运。
孙钟不仅品格高雅,最让人佩服的是他在子女的教育方面非常成功。文献记载孙钟这个人非常重视家教,孙钟有三子,长子孙羌,次子孙坚,三子孙静,除长子早亡外,孙坚和孙静都成长为东汉末期的英雄人物。
孙钟不仅在孩子的品格教育上下功夫,他还很有前瞻性,敏锐地预见到天下即将大乱,在教育孩子上又做了三件事情:
第一件是要求每个孩子都要参与田间劳作。劳动,是最有助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方式。劳动,不仅仅可以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还可以磨炼孩子的意志力,不为挫折和困难所打倒。孙坚幼时的经历,在整个三国时期割据军阀中都是不多见的。
第二件是每个孩子都要习武。天下大乱之时,有一定的武力,方能自保。孙钟正是深知这一点,坚持让孩子们习武强身。看过《少林寺》的朋友,大概不会忘记少林寺是怎样培养武僧的,主要通过挑水砍柴等劳动来夯实基础。孙钟坚持让孩子参与农事,习起武来自然事半功倍。整个孙氏家族的武力值都比较高,孙坚被人称为江东猛虎,孙策被人称为江东小霸王,孙吴以武起家,可见孙钟的教育成效。
第三件是每个孩子都要学文。孙坚虽每次作战都身先士卒,却并不是只知道冲杀的莽夫,而是智谋极高的良将,这与父亲孙钟坚持要求他学文有关系。初平元年(190年)冬天,董卓听说孙坚要起兵,就派东郡太守胡轸率领大军开赴鲁阳攻打孙坚。当时,孙坚正和部属饮酒谈笑,胡轸的先遣骑兵突然袭来。孙坚没有害怕,一方面继续饮酒谈笑自若,另一方面命令部队整顿阵容,不得妄动。等到敌人的骑兵越来越多,孙坚这才慢慢起身离开席位,率领将士有条不紊地进入城内。胡轸见孙坚兵马整齐、纪律严明、斗志旺盛,竟然不敢攻城,撤兵走了。后来部将就问孙坚当时为什么那么平静,孙坚告诉部将说:“我之所以不立刻起来,是怕士兵们因为我的妄动而紧张逃跑引起哗变,如果真是那样,我们不要说入城了,恐怕早就成了胡轸骑兵的刀下亡魂。”孙坚不战而屈人之兵,显示了其善于用兵的胆略和才能。
孙坚也好,孙静也好,他们能在乱世成功,与好父亲孙钟有莫大关联。
要说孙钟是个好父亲,还在于他对于孙坚的成长敢于放手。
【放手,才能让孩子成长得更好】
孙氏家族在富阳的没落,对孙坚的发展助力不多。孙坚的扬名源于一次陪同父亲外出。
孙钟带年方十七岁的孙坚,乘船沿富春江去钱唐,途中遭遇海盗胡玉等人抢掠商人财物,在岸上分赃。遇到这样的事情,普通人的想法都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生怕一个不好就惹上灾祸。基于这样的想法,过往行人商旅,都是止步不前,过往船只,也不敢向前行驶。孙坚却对父亲孙钟说:“这些强盗可以捉拿住,请父亲让我去干吧。”孙钟一向比较朴实,不太赞同儿子的想法,就说:“这种事不是你能干得了的。”
孙坚没有听从父亲的话,反而拿起刀,大步奔向岸边,一面走,一面用手向东向西指挥着,好像正分派部署军士捕快对海盗进行包抄围捕似的。海盗们远远望见这情形,误以为是官兵来缉捕他们,一个个惊慌失措,纷纷扔掉财货,四散奔逃。看到海盗们逃窜,孙坚仍然不肯罢休,杀掉一名海盗才回到父亲身边。
《三国志·吴书》记载:因为这次的经历,使得孙坚在郡县里名声大振,郡府的官员征召他代理校尉一职。
这样的事情放在现在,叛逆两个字眼一定会在很多父母的脑海里第一时间浮现。父亲孙钟并不赞同孙坚的强出头,等到孙坚大破海盗,还追杀了一个海盗后回到父亲身边。孙钟只是大惊,要放在当下很多父母,定会把如孙坚这样的儿子大骂一通,甚至会禁锢在家不准出门。
孙钟怎么做的呢?
他一没有训斥儿子,而是在回到家后,召集所有的家族子嗣,要求他们以孙坚为榜样,奋发向前。孙坚虽然当时反抗了父亲的命令,擅自而为,但内心一定非常惶恐,他不见得怕海盗,但对于尊敬的父亲,心里面必然有些愧疚。父亲没有批评自己,反而鼓励和肯定,对孙坚的成长乃至成熟的帮助是非常巨大的。年轻处于叛逆的孩子,最不喜欢父母的唠叨,渴望获取父母的肯定和支持。孙钟做到了这一点。
他二没有干预儿子孙坚的未来发展,反而选择放手离开。儿子在那种危险的情况下,不听自己的话,孙钟一定是非常愤怒和担心的,但当儿子手刃歹徒回到自己的身边,孙钟大惊,为什么大惊?因为是孙钟突然发现儿子长大了,有自己的决断,如果自己再加以干预,反而不利于儿子成长。所以,孙钟把年轻的儿子送到工作的岗位,没有一丝犹豫就回到富春继续经营种瓜的事业去了。
十七岁,正是一个孩子最叛逆的时候,也是当下很多父母最为头疼的时期。孩子叛逆,并不是想反抗父母,反而是一种渴望成长和发出自己声音的宣扬。很多父母,对于孩子的成长,内心总有一种恐惧,生怕孩子走上歪路歧途,总想掌控孩子的成长,美其名要为孩子未来成长“把关”。
孙钟则不是,他看到儿子的成长,就明白自己能够教给儿子已经很少很少了,儿子真正需要的不是自己的把控,而是社会上的历练。
【历练,比一切说教都有用】
独立后的孙坚,并没有辜负父亲的肯定、支持和希望。
社会历练中,孙坚逐渐把从父亲身上学来的优点发扬开来,成长为一个勇敢善战、礼贤下士、讲究信用、乐善好施的英雄。
孙坚,勇敢善战,常置生死于度外。汉灵帝熹平元年(172年),会稽郡人许昌作乱,聚众数万人。孙坚,时任会稽郡司马,招募精良勇敢的壮士千余人,会同州郡官兵,协力讨伐,击溃了这股势力。《三国志·吴书》记载:一次,孙坚乘胜追敌,单骑深入,失利,受伤堕马,卧于草中。当时,军众分散,不知他在什么地方。亏得他所乘战马跑回军营,咆哮嘶鸣。将士们随马找去,才在草中发现了孙坚。孙坚回营养了十几天,伤势略好,又奔赴疆场。
孙坚,礼贤下士,乐善好施,能够聚拢人心。孙坚曾先后就任盐渎县丞、盱眙县丞和下邳县丞,所到之处,甚有声望,官吏百姓也亲近顺服。愿意同他交往的人非常多,有乡里耆旧名人,也有任侠好事少年。孙坚对他们,都像对待子弟亲友一样,接待抚养,尽心尽力。因此,孙坚部下聚集了很多英雄人物,特别出名的有程普、黄盖、韩当、祖茂四大将。
孙坚,讲究信用,诚信待人,部下都能对他归心,而且誓死效忠。孙坚死后,部下的将领和兵士都被袁术抢夺,等到长子孙策崛起,孙坚原有将领和兵士都能够跟随旧主之子,非常忠义。孙坚部下四大将程普、黄盖、韩当、祖茂,除祖茂在跟随孙坚的战斗中战死外,其余三大将领都忠心地跟随孙策征战天下,打下了东吴基业。部下的忠义,源自于孙坚的诚信忠义。汉献帝中平四年(187年),长沙人区星反叛,时任长沙太守的孙坚不仅整顿军备,平定了本郡的叛乱,还为天下百姓的安定跨越郡界平定了零陵和桂阳两郡起义的叛军,更接受了宜春县令的求救平定了叛乱。当时长沙郡主簿劝说孙坚不要跨越界限前去救援,孙坚不肯,他说“既然宜春县令想到向我求助,我就不能辜负他对我的期望,更何况不平定叛乱,百姓如何安定?”
孙坚,虽然结局悲惨,在征战刘表的过程中全身中箭而亡,但不能否认他是三国时期真正的大英雄的事实。
孙坚的成功,源于父亲孙钟的成功教育,也源于他在社会这个大染缸里磨炼成才。从孙坚成功的案例来看,对待孩子成长,不能忽视社会历练这个平台,只有让孩子在社会现实里磨炼,他才能将父母传授给他的优势内容融会贯通提升为自己的优点,才能在社会现实里改正自己的缺点,逐步让自己变得更为成熟,更能适应社会,更能发挥出自己的优势,更能成就一番事业。
2 孙策:缺什么也不能缺母爱
孙策,何许人也,猛虎孙坚长子,吴大帝孙权长兄。
刘备也好,孙坚也好,曹操也好,是东汉末期群雄争霸中的三个佼佼者,也是三国时期三大势力的开创者。
三个人中,孙坚无疑是悲剧的,中年早逝,这让年幼的孙策经历了人生中最大的痛苦。人生三大痛莫过于“幼年丧父,中年丧妻,老年丧子”,孙策就经历了“幼年丧父”。
相比于刘禅和曹昂,孙策非常艰苦。
刘禅虽然无才与平庸,甚至丢了江山社稷,但好歹父母双全,最终还继承了父亲的江山,享受了长达几十年的帝王奢侈。
曹昂虽然很年轻,就因为父亲的好色,而丢失生命,但相比于孙策的丧父,其实也是幸运的。
孙策,十七岁丧父,还未成年就必须扛起复兴孙氏的大任。孙策没有被困难打倒,正是在他的努力下,兄弟孙权才有“称霸江东,三分天下”的基础。
少年丧父的孙策究竟凭借什么来称霸江东的呢?
【丧父是坏事,亦是好事】
我相信,如果没有猛虎孙坚的突然离世,孙策的成长不会那么快。
孙坚在世时,孙策虽已经在孙坚军中征战,也是军中赫赫有名的军将,但有父亲在,和无父亲在是完全不一样的。有父亲在,孙策只需要管作战,其余都有父亲操心。
父亲去世,孙策成了家庭的顶梁柱,唯有此时,孙策才真正地理解到生活的艰辛与不易。为了生存和延续父亲的基业,孙策不得不先后投靠他人,其中以投靠袁术的时间最长。
在袁术手下混并不容易,也正是在袁术手下混迹的这段时间,真正让孙策感受到了创业的艰难;也正是这段时间交替出现的成功与失败,让孙策逐步的成长与成熟。
可以说,如果没有失去父亲庇护后的这段艰难创业经历,我相信孙策也难以成为曹操、刘备、孙坚三人长子中最厉害的人物,也难怪曹操说“猘儿,谓难与争锋。”
所以说,孙策的成功,悲于父亲去世,让他不得不在生活的大海里沉浮,也因为父亲的去世,让他无人可靠,只能在生活的酸甜苦辣中实现自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