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人物家庭教育启示录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5章 都说贵不过三代——曹魏皇族家庭教育启示(4)

【正确地爱孩子,很重要】

现在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即便生了二胎,很多父母过于宠爱孩子,恨不得把心挖出来给孩子吃下去。

因为宠爱,所以溺爱。因为溺爱,所以丢失原则。很多父母,对于孩子信任到无原则,只要是孩子说的,从不去调查真假,就武断相信。相信孩子没错,但盲目信任,对孩子的成长反而是巨大伤害。

现在很多人不知道如何正确爱孩子,总是无比信任孩子,总是满足孩子所有要求。爱孩子可以,但我们要把对孩子的爱隐藏一部分,有节制地对孩子表达爱,在孩子受伤、害怕、受挫折、需要鼓励等比较脆弱、孤独的时候多表达爱,而在孩子无理取闹、撒泼耍赖的时候少表露甚至不表露出爱。

究竟如何爱孩子才是正确的呢?

有回报的爱,让孩子学会感恩。“关心他人”是每个人都具备的本能,但如果长期处在被关心的环境中,这种本能就会弱化。尤其是形成了习惯,被关心的人理所当然地享受着他人的优待,而关心他的人会像陷入泥潭一样不得不继续牺牲下去。谁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白眼狼,一个不孝顺的人也很难在社会上立足。正因为如此,我们要早点学会拒绝孩子的无理要求,并要求孩子给予力所能及的感情回报。

有限度的爱,让孩子学会劳动。现在因为学业繁重,许多父母成了“后勤部长”,家务全包不说,还要帮着孩子择校、打听考试信息、跟老师处好关系……别提有多累了。孩子只要学习好就行了。可是,学习好就能应对人生的各种问题吗?只会学习的人跟寄生虫有何区别?鄙视劳动、轻视实践,绝对不应该是今天的父母应该具有的观念。“纸上得来终觉浅”,一个脱离生活实际的人,很难自己独立生活,也很难与他人相处融洽,更难在工作中做出什么成绩来。只有从小就让孩子“自己来做”,他才会走出依赖,走上独立。

有原则的爱,让孩子学会担当。现在不少父母总是认为:“我的孩子就是最好的”,“我的孩子没有错”。基于这样的想法,很多父母无原则护犊,不论孩子犯什么样的错误都姑息包庇。今天,我们反对打孩子,但更反对姑息孩子的错误,混淆孩子的是非观。爱不代表不惩罚,正因为爱孩子,才要让孩子明确是非,敢于为自己的错误负责。

有保留的爱,让孩子学会面对。挫折,是人生道路上的常客。保护孩子只能保护一时,而如何让他们变得坚强,学会应对困境,才能让他们受用一世。对孩子所遇到的困难,我们要反应得“慢半拍”,要鼓励孩子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问题。甚至,偶尔我们还可以“没有困难制造一些困难”,让孩子的生活中充满了难题,也充满了挑战。这样,他才能成长为处变不惊、应付自如、独当一面的勇士。

6 曹冲:让孩子经历和尝试更重要

曹冲,是很多孩子熟知的三国人物。有些教材还选用了《曹冲称象》的故事。曹冲,是三国时期特别有名的神童,曾有人给三国时期的神童做了一个排名,曹冲是当之无愧的“魁首”。

曹冲,字仓舒,魏武帝曹操与妾室环夫人所生的儿子,从小就聪明仁爱,与众不同,深受曹操喜爱。曹操曾几次对群臣夸耀他,有让他继嗣之意。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冲十三岁得了重病,曹操亲自为他向天请求保全生命。曹冲死时,曹操极为哀痛。曹丕宽解安慰曹操,曹操说:“这是我的不幸,却是你们的幸运啊。”说完就流下眼泪,并为曹冲聘了甄氏已经死去的女儿作为冥婚,与他合葬,追赠给他骑都尉的官印绶带,命宛侯曹据的儿子曹琮做曹冲的后代。

关于曹冲,很多人都抱着“如果他不死,曹魏很难被司马懿家族篡夺”的想法。历史不能倒转,更不存在假设。讨论曹冲不死曹魏江山如何并无意义,研究曹冲成就天才神童背后的东西才更有意义。

不可否认,曹冲天生聪慧不假,如果只是单纯的聪慧,那也只是小聪明,很难引起曹操注意,更不可能在曹操心里留下可以“为君”的念头。

曹冲的成长之路究竟是怎么样的呢?

【仁厚,源自于母亲教诲】

关于曹冲母亲环夫人究竟是如何教育曹冲的,没有太多史料。环夫人育有曹冲、曹据、曹宇三子。有趣的是,《三国志·魏书》中关于曹冲、曹据、曹宇的记载中,都出现了“仁厚”一词。

毋庸置疑,曹冲也好,曹据和曹宇也罢,他们的仁厚均来自于母亲环夫人的教诲。官宦地主家庭,因为子嗣众多,往往孩子的启蒙是由母亲完成的。由此可见,环夫人是非常仁厚的。

环夫人对于三个儿子的教育都非常成功。《三国志·魏书》记载,司马师逼走曹叡养子曹魏第三代皇帝曹芳后,有意立曹据为皇帝。至于曹宇,魏明帝曹叡非常赏识,曾在临终前托孤。

环夫人是徐州彭城人,家境不显赫,连姓氏都没有留下,因为曹操曾经赠予她一个环,大家都称呼她环夫人。环夫人可能经历比较坎坷,与社会下层人物的接触比较多,比较知道百姓疾苦,对于社会下层人物也比较同情,在教育三个儿子的过程中都渗透了仁厚思想,教育孩子们对待社会下层人物要宽仁。

曹冲就是这样做的。当时,曹操为了统一全国,东征西战,讨伐不臣。曹操一向信奉法家思想,采用严刑峻法来约束人民。一次,曹操的马鞍在仓库被老鼠咬了,这本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但在当时就是很大的罪。守卫仓库的官吏们认为这下必死无疑,商议着要把自己绑了去自首,但还是很害怕免不了死罪。宽仁的曹冲知道了这件事,就让他们先等几天。

曹冲想了一个办法,拿刀弄破自己的衣服,看起来像是被老鼠咬破的,又假装很失意,脸上显现出发愁的样子。就这样,曹冲在曹操面前晃悠,很快就被曹操看见了,曹操就问他怎么了。曹冲说:“父亲,世俗的人认为衣服被老鼠咬破,对衣服的主人不吉利,现在我的衣服也被咬了,我害怕不吉利所以发愁。”

曹操听了哈哈大笑,对曹冲说:“仓舒,这是胡说,不要担心。”听到父亲这么说,曹冲心里放了心,就让守卫仓库的官吏们去向曹操禀报马鞍被咬的事。

曹操本准备处罚守卫仓库的官吏们,但想到儿子曹冲的衣服,就笑着对官吏们说:“我儿子的衣服就放在身边都被咬了,何况是挂在柱子上的马鞍呢?算了,你们下去吧,我就不追究你们的罪过了!”

从这个典故里,不难看出曹冲的宽仁。要知道,当时的世家大族公子,根本不把奴仆、下人、百姓当一回事儿,动不动就肆意虐待、打骂。曹冲的哥哥曹彰就是典型代表人物,唐朝人李亢撰写的《独异志》记载了曹彰“爱妾换马”的故事。

曹彰这个人非常爱马,一次偶然看到一匹骏马,十分喜爱,非常想买,但马的主人非常珍爱,不愿意售卖,曹彰就提出:“我有美妾可以交换,随你挑选。”马的主人就在曹彰的美妾中挑选了一人,曹彰没有任何的犹豫,立刻与马主人进行了交换。

从曹彰用美妾换马的故事里,不难看出当时的贵公子连妻妾都可以拿来交换,更别提仆役、百姓了。

曹冲不仅宽仁,还对下层人民的生活特别熟悉和了解,交际能力和洞察人心的本领都比较强。

他又是怎么养成的呢?

【历练,有助于孩子成长】

曹冲智救仓库官吏的故事,还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仔细研究。

首先,曹冲是从何处得知马鞍在仓库被老鼠咬坏这件事情的呢?定然是有人告诉他的,谁告诉他的,定然是家里的仆役。这说明,曹冲与仆役们关系不错。曹冲虽是曹操的儿子,但母亲环夫人作为妾室,地位并不高,即便吃穿不愁,不见得过得如意,甚至有可能还会受人欺负,尤其是一些奴仆仗着跟随主人的权势而狐假虎威的事情并不稀奇。

母亲地位不高,注定了曹冲一开始在家族中,尤其是在父亲心目中地位不高。地位不高,与仆役们的接触就会比较多。曹冲本性仁厚,让他很容易与仆役们成为朋友。通过仆役们,曹冲了解到生活的艰辛与不易,也容易让他对底层的人产生同情,这也是曹冲为什么会愿意帮助仆役或者低级官吏这些底层人物的重要因素。

其次,曹冲知道了仓库小吏们的委屈后,不是冲动地跑到父亲面前去,或是通过撒娇,或是通过直言等方式,直接去请求父亲赦免仓库小吏。如果曹冲那么做了,曹操会怎么想呢?他一定会愤怒,认为曹冲干预国家大事。这不但不会让曹操感到高兴而到处称道,反而会让他厌恶曹冲。

曹冲采用了迂回的策略,设计了一个“自己衣服被老鼠咬坏觉得不吉利而忧愁”的故事,让曹操发挥父亲的光辉来安慰自己,等到小吏们汇报马鞍被老鼠咬坏时,曹操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儿子曹冲的忧愁,自然而然地就对守仓小吏产生同情,考虑到他们的艰辛与不易。

曹冲非常了解人的各种心理,知道如何劝说父亲才能得到最大效果。小小年纪的他,从何习得,无它,就是从生活这座大学堂里习得的。仆役们也分三六九等,也有江湖,曹冲与他们相交,会看到人性的善恶,了解江湖的险恶,知晓什么样的事情该怎么去处理才最好。

这样对人性的把握,并不是靠教就学得会的,必须亲身经历,才可能总结而出。曹冲辨察的能力很强,只要他发现或者遇到与“仓库马鞍案”一样的事情,他都会暗中分辨事理而帮助那些可怜的仆役、小吏和百姓,让本应犯罪被杀的他们得到宽宥。

曹冲,作为一个豪门公子尚且如此。现在的孩子却被父母全方位的保护,出去玩耍一旦出现与其他孩子产生冲突,还没来得及摸索与他人相处的方式方法,就被在一旁看守的父母家人冲上前去袒护,最终被培养成“任性而为”的“熊孩子”。

经常有朋友向我诉苦,说自己的孩子根本不懂得生活的疾苦,更不知道自己赚钱不易,花起钱来大手大脚,一不如意,就大发脾气,直到满足才有所收敛。我们对待孩子,千万不能让他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应该要狠下心来为他们创造机会,让他们能够融入社会,感受社会的冷暖,这样他们才会在社会事实的刺激下快速成长。

最后,曹冲还善于交朋友。荆州有个神童周不疑,是荆州别驾刘先的外甥,很受刘备的宠爱,曾经为他遍寻名师而不得。刘备曾聘请名士刘巴来教授周不疑,却被刘巴拒绝。因为刘巴认为自己没有资格来做周不疑的老师。荆州被曹操占领后,周不疑与刘备失散,不得已投降了曹操。这样一个计谋超群的投降神童,和曹冲关系莫逆,周不疑还因此受到了曹操的重视和喜爱。连周不疑这样一个降将,曹冲都能折节下交,成为好友,由此可见曹冲的交际能力多么强。

【动手,方能让孩子融会贯通】

发生在曹冲身上最有名的故事就是《曹冲称象》。

曹冲才五六岁时,南方的孙权曾进贡了一只很大的大象给曹操。曹操想知道大象究竟有多重,就询问谋臣将士,可大家都拿不出什么办法来称量大象的体重。想不出办法也正常,当时科学技术没现在发达,也没有足够大的秤能称量出大象的重量。就在大家一筹莫展时,曹冲站出来表示自己有办法。他告诉曹操:只要把大象放进船里,记录水痕到达的地方,然后称出同样重量的物体放到船里,就能知道大象的重量了。曹操虽不信,仍按照儿子的办法进行称量,果然称出了大象的体重。

曹操非常震惊,觉得这个儿子天赋异禀。很多人说曹冲是天生聪慧,我并不这么认为。曹冲称象使用的是“等量替换法”,即用许多石头代替大象,在船舷上刻画记号,让大象与石头产生等量的效果,再一次一次称出石头的重量,使“大”转化为“小”,分而治之。能够想到这样的办法,绝不是娘胎里带出来的,定然是曹冲从生活中学来的。

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曹冲称象的方法定不是他首创,可能他在生活中自己见到过,并亲自动手操作和实践过,加上他天生聪慧,有很强的举一反三的能力,联想到可以使用“等量替换法”来称量大象。

曹冲向曹操进言前,一定事先动手做过试验,并总结出了称象注意点。没有一定的把握,曹冲不会直接去向曹操进言的,他和曹操虽是父子,可曹操是大汉丞相,对家人的约束一向严厉。

除了曹冲称象这个故事,我们还可以从《顾影自怜》这个典故中一窥究竟。

有一年,南方的官员进献了一只山鸡给曹操,曹操想要让山鸡鸣舞,想尽了一切办法,却怎么也办不到。还是曹冲有办法,他知道山鸡有个特性:山鸡爱其毛羽,看到水里的倒影就会起舞。他建议曹操放置一面大的镜子在山鸡面前,山鸡看到大镜,竟然真的开始翩翩起舞,不知道停止,最后竟跳到累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