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人物家庭教育启示录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2章 都说贵不过三代——曹魏皇族家庭教育启示(1)

从洛阳“小霸王”,到“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曹操是怎么成长起来的?身为太尉、巨富的父亲曹嵩究竟对于曹操的成功有没有助力呢?一辈子生了二十多个儿子,名垂千古的很多,怎么会一代不如一代呢?曹氏,曾经统治中国北方的霸主,怎么会成为三国中最先灭亡的呢?这一切究竟与曹氏的家庭教育有没有关系呢?

1 曹操:孩子更需要家庭温暖

曹操,三国时期,最负盛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正是在他的努力下,曹氏家族建立了三国中最强的魏国,成为中国北方的掌控者。

曹操虽出身于官宦家庭,其父亲也曾高居三公之位,但曹氏在整个官僚体系并不是什么特别突出的高门大族。曹操的祖父是大宦官曹腾,曹氏家族的兴起全靠祖父曹腾的经营,虽然祖父凭借对皇帝的忠诚、对贤才的不计前嫌的举荐,最终被封侯,但毕竟是宦官起家,经常被士大夫所不齿。这也是曹操一直不被主流士族所接纳的原因,年少时的好友袁绍就曾骂曹操是“阉宦之后”。

曹操,可谓是三国时期最难说得清的枭雄。易中天在《品三国》中评价曹操性格复杂多变,在一生中有着好几张脸面,着实让人看不清楚,说曹操狡诈,但狡诈之余又真诚可爱;说曹操礼贤下士,但求贤之同时又妒贤嫉能……

曹操为什么会这么复杂多变呢?

【复杂多变,源于父亲的不喜】

幼时的曹操,作为官宦子弟,和洛阳城内的一大帮权贵子弟混迹,他们最大的愿望是成为游侠,行侠仗义、任性而为。这一时期的曹操,真实而真诚。他的放荡不羁,给父亲曹嵩惹了不少的麻烦,曹嵩因此不喜欢这个儿子。

父亲曹嵩不喜欢也就罢了,叔叔也不喜欢。不喜欢也就罢了,关键叔叔还经常喜欢到曹嵩面前打曹操的小报告。或许叔叔是想让曹操“改邪归正”,但曹操并不领情。

别说曹操了,任谁都不喜欢有这么个喜欢到父亲面前说自己坏话的叔叔。年轻气盛的曹操,到了叛逆期,正是离经叛道的时候,根本容不得叔叔老是打小报告。

怎么办?胆大的曹操,连别人的新娘都敢抢,斗一斗叔叔还不是小意思?他想了个绝妙的主意,在叔叔面前装出中风的样子,叔叔一看侄儿危在旦夕,赶忙去找曹嵩汇报。曹嵩一听也急了,赶紧跑来救助自己的儿子,到了现场,却发现曹操好好地站在那里。曹嵩很奇怪,就问曹操怎么回事,曹操很淡定地说自己根本没病,一定是自己的叔叔不喜欢自己,所以才在父亲面前搬弄是非。

结果,曹嵩竟然信了,从此再也不相信曹操叔叔关于曹操的任何小报告了。我觉得挺不可思议的,曹嵩对孩子挺不负责任的,没有做任何的调查,就那么相信了曹操的说辞。也许他不是信了,而是对曹操已经丧失了希望,不想再去管自己这个令他头疼的儿子了。

不管怎么说,这件事情对于曹操的影响应是非常巨大的,也许在他设下计谋的时候,他根本也没有想到会成功,事实的成功,让他尝到了谎言的作用。谎言说多了,狡诈的性格也就难免定型。

从此以后,曹操可谓是“天高任鸟飞”,再也没有谁的小报告能够对他起作用,他也越发胆大妄为。当时的曹操,要在现代,或许也是个不良少年,亲朋无奈,邻里厌恶,老师头疼。

曹操这样的情况,在我们当下的很多家庭上演,很多父母过于信任自己的孩子,从不对孩子的言语进行甄别,反而被孩子的“花言巧语”迷惑,对孩子偏听偏信,不加管教也就罢了,经常还“助纣为虐”,不断地把孩子推向“悬崖”。真等到孩子出了问题,才知道追悔莫及,他们早已经“无能为力”。

“无能为力”时,很多父母不是想尽办法帮助孩子“改邪归正”,反而有点“自暴自弃”,要么放任孩子不管,要么想着与孩子断绝关系。

对于曹操,曹嵩未尝不抱着这样的想法?

【冷漠无情源于父亲的信任太少】

很多人说曹操冷漠无情,纵观曹操一生,冷漠无情确实很多。

曹操年少时梦想是成为行侠仗义的游侠。行侠仗义的游侠,定是正直真诚的人,有此志向的曹操他怎么会变得冷漠无情的?这一切与父亲曹嵩的不信任、不支持有莫大关系。

年少时,叛逆很正常。作为父亲,不喜欢也正常。没有谁喜欢整天有人上门投诉儿子的过错。不喜欢不能放弃,谁都有年少轻狂时,只要孩子能浪子回头,父亲就该支持。可惜,曹操浪子回头举起匡扶汉室的大旗,起兵抗董时,曹嵩不仅不支持,还带着次子曹德搬到徐州琅琊避难去了。

父亲曹嵩不是普通人,是富可敌国的大贵族。曹嵩在当大司农、大鸿胪(九卿的高位,仅次于三公)曾经花费万金向汉灵帝买了太尉这样一个官职(仅次于大将军),由此达到了自己政治生涯的最高峰。为了一个太尉虚名,曹嵩愿意花费万金,却不愿意为了儿子的事业花费一分一厘。

曹操没办法,只能变卖家财,招募义兵。好在他这个人运气不错,遇到陈留的卫兹以家财资助,才能招募到五千余名士兵。后来又得到了好友陈留太守张邈的支持,得以首倡讨伐董卓的义举。

曹嵩为人特别吝啬,不放心不相信儿子的事业也正常,但这么多金,支持一点,恐怕也不影响自己养老生活的质量。可惜这位父亲,对儿子根本不信任,即便儿子当上了兖州牧是一个不大不小诸侯时,他也没有丝毫投奔儿子的意思。

初平四年(公元193年),兖州的曹操与徐州的陶谦发生争斗,两个人打了快一年没分出结果,却让曹嵩害怕了,在初平五年(公元194年),他终于打算要带着次子曹德与妻妾,离开刀兵之地前往曹操的大本营兖州避难。

上天与他开了个大玩笑,行踪泄密了,儿子的援兵没有等到,却被陶谦的兵士杀害了。一辈子不相信自己的儿子,临了,终于想起了,上天却不让他如愿,葬送了性命。

父亲死了,曹操愤而起兵攻打陶谦,一路上杀戮无数,可让徐州人民遭了罪,由此可见曹操的无情。俗话说,冤有头债有主,陶谦和他的部将才是杀父仇人,与徐州人民何干?

【对家人的温情,源于“自我补偿”】

曹操,这个人,虽无情惯了,但也有不少对家人温情的举动。例如对夫人丁氏的温情,即便丁氏怨恨曹操好色把长子曹昂害了而一怒之下回了娘家,曹操也没有过多责怪她,反而一次次地劝说丁氏回家。例如曹操临死前的遗言,让儿子曹丕把自己的妾室和婢女都放出王宫,让她们不必在王宫孤独终老。

曹操内心对于亲情的温暖非常的渴望,他从父亲曹嵩身上很少能感受到温暖。对于曹操的成才,曹嵩付出很少。相比于曹嵩的不信任、不支持,太尉桥玄却对曹操一见“赏识”,直言:“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桥玄不仅言语上赏识,还愿意把妻子托付,更极力扶持曹操,助力曹操成长。

桥玄的信任、支持,让曹操体会到了温暖,铭记在心永生难忘。曹操,曾多次拜谒桥玄的坟墓,说了很多温情的话。

亲情的欠缺,让曹操对温暖异常渴望,父亲给不了,等到他为人夫、为人父后,想到自己,做出一些温情举动,不光是疼爱妻妾、孩子,更是“自我补偿”,或者说是“自我满足”。

【温暖,是对孩子最好的感化】

不只是曹操,当下很多问题孩子,年少时就闹得家里邻里鸡飞狗跳,最终走上“歪路”。总结孩子走上歧路的原因,都说是父母失职,究竟父母失职在哪里,却很少有人去探寻。我认为缺失家庭温暖是重要诱因。

湖南邵东弑师的龙某,就是缺失家庭温暖的典型案例。龙某,虽父母双全,却没有享受过家庭温暖,只能说衣食无忧。正因为缺失温暖,他才会沉迷于玄幻世界里,寻找一点可怜的温暖慰藉。

为什么很多孩子会在考试失败后自杀呢?在他们的生活里,考试和分数成了唯一。他们想感受温暖,就必须用分数和成绩去换取,否则,就是叹息声和咒骂声。

人这一辈子,不管是谁,不管多么富裕和有权势,都会遭遇挫折。一个温暖的孩子,能扛得住挫折,因为温暖可以给予他无穷的力量。

而温暖,必须由家庭给予。

温暖,可以是一句关爱的话语,也可以是一个关心的举动,更可以是一个简单的微笑。温暖,无关于金钱和权势,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爱意散发。

要能给予孩子温暖,父母自己首先要做一个温暖的人。

什么样的人才是温暖的人呢?

一是要有阳光乐观的心态。一个温暖的人,她的脸上必会挂着阳光般的笑容,也必定会有着乐观的心态,遇事不钻牛角尖,始终有着一股韧劲和阳光总在风雨后的信念。

二是要富有爱心。一个温暖的人,一定是富有爱心的,有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有对路旁乞讨者的悲悯之心,有对一段爱或情的尊重,始终相信,这个世界是善良的。

三是要懂得体谅与包容。一个温暖的人,一定是懂得站在他人的角度换位思考,也一定是懂得体谅他人的难处的。

四是要有自己的坚持。一个温暖的人,还应该拥有自己的坚持,只要是对的事情,就要勇敢地去追求。

五是要适时安慰。一个温暖的人,还应该懂得安慰他人,给予他人鼓励与希望,哪怕只是一包纸巾擦拭别人的泪,那也是温暖的举动。

六是铭记他人的好。一个温暖的人,应该学会时刻带着虔诚的心铭记别人对我们的好,我们要牢记没有人理所当然对你好,别人帮你对你好那是情义不是义务。

2 曹昂:父亲失责造成的典型悲剧

曹昂是谁?知道的人不多。他仅在《三国演义》这部长篇历史小说中出现了一次,就是在第十六回。十六回中,他因为掩护父亲曹操逃跑和堂弟曹安民死在了宛城。

曹昂是曹操的嫡长子。他既是个幸运的人物,没有经历太多的兄弟萧墙;又是个悲剧的人物,死于父亲的好色。

曹昂,字子修,生母是曹操的妾室刘夫人,可悲的是生母刘氏早亡,曹昂很小就经历了丧母之痛;可喜的是他被曹操正妻丁夫人收养,一跃成为曹操的嫡长子、曹氏继承人。

母亲的早亡,让他体会到了人情冷暖,成熟得很早,很小就显露出聪慧的天赋。曹操此人,不高,又黑,基因却不错,生了许多儿子,名垂千古的很多,从曹丕、曹植再到曹冲,都赫赫有名。

曹昂,聪明且性情谦和,为曹操所喜爱,二十岁即举孝廉。曹丕登基称帝后在朝臣面前常说:“孝廉长兄,自然应当继承这个位置。”

曹昂的聪慧成才,让曹操深为满意,经常带在身边培养,可以说是常年征战在外。

【虽为养母,却是个好妈妈】

曹昂,虽然是被过继给养母丁夫人,但丁夫人对他一直宽严有度,将他培养成文武双全。

在战乱年代,父亲作为一家之主,是很少能够介入到孩子的成长中去的,尤其是一些大家族,妻妾成群,儿子众多。就拿曹操来说,有史料记载可以查询的儿子,就有二十四个。在一个庞大的家族中,决定一个孩子能否成才,能否引起父亲乃至于家族重视,最终倾全力培养的关键是母亲。相比于刘备嫡长子刘禅的母亲甘夫人来说,丁夫人无疑是非常合格的。她在养子曹昂身上付出了一生的心血,把孩子培养成一个有德之才,被举孝廉。

有的人可能不知道举孝廉是个什么情况,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只有在孝和廉方面突出的人,才能被举荐。曹昂,是孝廉的典范,对待父亲能把心都掏出来,这也就是他后来为什么能够有“毫不犹豫把自己的战马给自己的父亲曹操,自己下马步战为父亲断后”行为的根源。

丁夫人是个奇女子,是真正把曹昂这个养子当作儿子养育。得知曹昂死讯时,与曹操闹翻,大骂:“你害死了我的儿子,从此我没什么可留恋的!”骂完了,丁夫人也不就此罢休,反而一怒之下回娘家去了,即便是曹操亲自到丁夫人娘家道歉乞求,仍然不肯归来。从此,她和曹操恩断义绝,再无来往。

这样爱子至深的母亲,不仅三国期间少有,即使中华五千年历史里也不多见。

有个好母亲,是曹昂的幸运;但有个坏父亲,就是曹昂的悲剧。

【虽为父亲,却害死儿子】

好色,是曹操一辈子的污点,害己更害人。他的好几个儿子也继承了他的这种基因,譬如曹丕,竟然与父亲曹操争女人——袁绍二儿媳甄宓;譬如曹植,竟然恋上了自己的嫂子——曹丕的夫人甄宓。

曹操的好色几乎是死不悔改的,每到一地,都要网罗当地的美女。

曹昂为何惨死?就是曹操在打败张绣占领宛城后,看上了张绣叔叔张济的遗孀邹夫人。两人通奸,被张绣发现,曹操意图除掉张绣的计划泄露,张绣先发制人,先后杀死曹昂、曹安民,逼得曹操仓皇逃窜,要不是部将于禁等人稳住阵脚,后果更加不堪设想。

常在河边走,怎能不湿脚。好色的曹操,几乎是肆无忌惮的,从邹夫人,再到甄宓(虽然没有得逞,但却早已有了这个心思),再到大乔小乔。也许好色是曹操没有能够统一江山的致命因素。

对于儿子的死,曹操是后悔的,悲痛的。弥留之际,他念念不忘的是因为儿子曹昂与自己闹翻的正妻丁夫人,就是对自己造成儿子死亡的自责。

【危机面前,曹操丢失了父亲的责任】

原本曹昂是可以不死的,真正面对危机时,曹操丢掉了父亲的责任。人都说:虎毒不食子。也许,真正生死存亡之际,老虎为了生存,也会食子。

封建社会,是个为了生存可以把妻儿当财物交换的年代。后有追兵,生死存亡之际,面对孝子曹昂献上来的马匹,曹操肯定是有过犹豫的。也许,我们不能责怪曹操,死亡面前,每个人都有求生的欲望,每一个人的选择都不能简单用对错来衡量。

回过来说,作为父亲,曹操是不是可以带着儿子一起逃命,而不是任由儿子为了自己的逃生拼命。说不定,集合两个人的力量,也可以逃生呢?

作为父亲,面对困境,不管多危险,都不该自己放弃父亲的责任,那与禽兽何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