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潜能开发:“我不要3个月,我希望一夜之间就能改变”(1)
1983年8月1日,乔布斯和他的团队正在开电话会议,就一次路演中麦金塔电脑最后阶段的整合问题进行讨论。在这次路演中,苹果将正式推出最新款的电脑。乔布斯坚决要求,展示电脑时,随机软件绝不能是测试版,否则,会影响新款电脑的形象。
路演的时间就要到了,团队的所有成员都认为不可能在最后一刻完成正式版的所有工作,他们纷纷向乔布斯求饶,希望这次先使用测试版。
然而,乔布斯对此充耳不闻,也没有像大家担心的那样暴跳如雷。
他反而鼓励大家,说他对大家寄予了很高的期望,相信他们能在最后期限前完成工作。
接着,不容大家分辩,他就挂断了电话。所有的人都呆住了——为了这次路演,他们已经筋疲力尽。
但,乔布斯再一次成功了,大家及时完成了工作。
心理学研究指出:“如果你对一个人的期望值越高,那么,这个人的表现就越好。”
一个出色的领导者,应该学会像乔布斯那样,为员工设定一个高标准,像乔布斯那样,激励他们知难而上——这就是潜能开发课。
【像乔布斯那样相信潜能:“这个世界上一定能有能够完成它的人”】
在苹果公司,时常会听到乔布斯说出这样的话:
“这款笔记本的大小不能超过一个记事本的大小!”
“我希望有一天这个电脑能够被装进牛皮纸袋里。”
“外观应该更加漂亮一些!”
尽管设计师对乔布斯的要求满心抱怨,甚至抛出狠话:“这对我们来说,太难了,根本就是幻想!”
但乔布斯的回应更狠:“这个世界上一定有能够完成它的人,如果你不想成为那个人,那么,我们可以找到其他想完成并且有能力完成它的人。”
最终的赢家还是乔布斯,2008年世界上最薄的笔记本电脑在苹果诞生了,它小巧到可以直接装进牛皮纸里被带走。
所以说,每个人的潜能都是“无穷大”的,要激发潜能,首先要有像像乔布斯那样的领导者,抱有坚定的信念——一定有那个“能完成”的人存在!
1.潜能人人皆有,时时皆有、能随时被开发——关于潜能
的三个常见疑问
一个十岁的男孩看着他的父亲修理汽车,突然,千斤顶滑脱,父亲的手被压在车轮底下,此时男孩毫不犹豫地将汽车抬起,让父亲的手缩了回来……
这是一个典型的潜能激发的案例,而类似的事例,也许你在生活中亦时有耳闻,甚至一些人有过亲身经历——地震中的人能推开巨石,火灾中的人能搬动平时力所不及的重物……在通常状态下,我们所表现出来的体力也许还不足那时的1/10。
这是什么原因呢?一些专家的解释是:当身体机能对紧急状况产生反应时,肾上腺会大量分泌激素,传到整个身体,从而产生出额外的能量。
那么,那些“额外的能量”是怎么来的?
要瞬间产生出那么大的能量,首先当然得有那么多能量存在身体里面。如果没有,则任何危机都不足以使它产生出来。
这就说明,我们每个人都蕴藏了巨大的潜能!
问题一:潜能一定是在“灾难时刻”爆发吗?
在我们所听闻的有关潜能爆发的事件当中,似乎大多数都是在当事人身处危境时才发生的,大量的报导似乎也证明了:潜能是在人们感到自身生命或相关的重要事物受到巨大威胁时,注意力达到高度集中的状态才能被引发,但,这并不是一定的。
实际上,在一生中我们极少会遭遇严重的灾难性事件,况且,即使不幸遇到了,沉睡的潜能也未必会立即觉醒。我们没有必要去追求那种短暂的、随机性极强的突发性潜能释放,我们需要的是持久的、能够随时为我们所用的能量形式。
我们不妨来看几则有关“兽孩”的报导,也许你能从中受到启发。
“狼孩”——1972年夏天(有报导为1975年5月),印度居民那尔辛格在森林中发现一个大约三岁的狼孩。其将狼孩取名为已斯卡尔,送往印度克瑙市的传教士的医院里。该狼孩用四肢奔跑的速度超越了成年男子,力气也相当大,其在1985年时死去。
从1969年开始一直居住在新德里德勒撒修道院里的“狼妇”比迪亚,是由一对在丛林中打猎的美国夫妇发现的。当1985年采访她时,她已经满脸皱纹,满头灰发,看上去像70岁左右,但动作仍如真狼般快速敏捷。
“猴孩”——1927年,印度发现两个在猴群中长大的女孩,她们能够像猴子那样爬树摘果,奔腾跳跃。
“豹孩”——1923年在印度发现,据说其用四肢奔跑的速度之快不亚于真豹。
另外还有法国12岁的“羚羊孩”,跳跃幅度惊人,善于攀登悬崖峭壁;
法国10岁的“海豹孩”,不惧寒冷,赤身裸体生存于冰川之间……
兽孩所拥有的惊人体力,证明人类是可以持久性的使潜能表现出来的,但关键在于我们怎样培养!
不管是常人的瞬间潜能释放,还是兽孩所具备的超常能力(某些方面),作为人类,我们都拥有相同的身体结构,这就意味着,只要受到相似的刺激或影响,就有可能激活我们的潜能。
问题二:潜能的“控制阀”在哪里?
我们不可能将自己置于一个非常环境,也不可能模仿兽孩的生存方式,因此我们需要了解:抑制和诱发潜能的“控制阀”是什么?它在哪里以及我们要如何把握这个“控制阀”?
回到文章开头的故事,男孩是在危急的情况下产生了超常力量,而这一阵超常力量的产生,并不仅是肉体的反应,它还涉及到了心智和精神的力量。当他看到父亲的手被压在车轮底下时,他的心智反应是要去救父亲,一心只要把压着父亲的汽车抬起来而再也没有其它想法。这可以说是精神力量引发出潜在的能量。
也就是说,突发性潜能释放是精神活动的结果。
人的精神活动分为三个层面,分别为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
当我们头脑清晰,能够对事物进行判断分析和逻辑思维时,我们就处于意识状态;无意识是指个体不能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和过程;前意识则是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过渡层面。由于前意识和无意识是潜隐于一般意识之下的意识,因此一般我们将这两种意识称为“潜意识”。
显然,事发当时男孩不可能有意识的思考过程,他瞬间的行为能力,完全是由潜意识支配。与那些有过潜能爆发体验的人一样,当时他们并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以及如何做到自己平时做不到的事,事后再次尝试时,他们发觉自己已经无能为力了——因为我们觉察不到潜意识活动的存在。
我们也无从得知潜意识诱发潜能的机理,但我们知道,潜意识就是潜能的“控制阀”。把握住它就等于把握住了我们内在的潜能。
“潜意识”是潜能开发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现在让我们来进一步认识它。
潜意识的主要内容是个人的原始冲动、本能、欲望和情感等,其内聚集了人类数百万年来的遗传基因层次的资讯,囊括了人类生存最重要的本能与自主神经的功能,即人类过去所得到的所有最好的生存情报都蕴藏在潜意识里。日本著名医学家春山茂雄称潜意识为“祖先脑”。精神分析学说的创始人弗洛尹德将人的精神活动比喻为海洋中的冰山,意识是冰山露出水面的一角,而在水面下还有一个看不见的巨大冰山底部,这便是潜意识。
尽管我们无法直接控制潜意识,但我们可以对它施以影响,使其中的潜在能量得以表现出来。
要做到这一点,先得了解潜意识的几个主要特征,以使我们能够根据不同特征施以不同程度的影响:
特征一:缺乏分辨能力
潜意识不具备意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它对一切进入其中的信息——不论消极的、积极的、真实的、虚假的甚至大脑凭空想像出来的东西都会不加批判地全盘接受。
特征二:对情绪信息敏感
促使情绪波动起伏越大的信息越易被潜意识吸收贮藏。
特征三:易受图象刺激
生动的画面景象,不论真实的还是假想的,都会给潜意识带来“深刻印象”。
特征四:记忆能力差
相同的信息需要重复刺激才能给潜意识带来影响。
了解潜意识的这几个主要特征后,接着我们再来看看潜意识接收外部信息的渠道,也就是我们得通过哪些渠道来影响我们的潜意识。
大脑接收外部信息要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五种感觉渠道,其中以视、听、触三种感觉为主,因而经过下面这三种渠道便能使信息进入潜意识:
渠道一:听觉刺激
听觉刺激的主要媒介是语言,语言会给我们的身心带来巨大影响。
渠道二:视觉刺激
即通过特殊的画面、图像来影响我们的潜意识。
渠道三:观想刺激
潜意识无法分辨真假,所以头脑中的假想内容同样会进入潜意识,因此我们可以在头脑中创造自己所希望的图象和语言,以及达到所想状态时的身心感受。
在传统的武术、气功和瑜珈当中就有类似的训练,训练者可通过在相对静止状态下的假想或回忆(如意念诱导、意念假借、冥想等)来调整身心。
现代体育训练当中也有类似的方法,被称为“表像训练”,即在人的脑中借助回忆过程,重现已学过的技术动作。这种方法早已广泛地应用于体育运动的各个专项活动领域,并取得了显著效果。
问题三:如何进入“潜意识”?
只有在克服压抑作用或压抑解除后才能使信息顺利进入潜意识,因而我们需要进入一个特殊的身心状态,以降低或解除抑制作用。
那么,要进入一个什么样的身心状态才可以顺利进入“潜意识”里呢?
下面列举四种达到该状态的方法。
1.深呼吸
呼吸具有重要功能,因为情绪及神经系统与呼吸有密切的关系。有些活动可以由意志控制,有些则不能。
一般来说,呼吸虽是自动自发的,但是可以控制,因此呼吸成了意识及潜意识之间的桥梁。
由呼吸能够推测潜意识的功能,我们可以决定自己的行为、运动、表情、姿态。呼吸则可以表现为内在与外在情境的改变。
另外深呼吸很重要。做好深呼吸的秘诀是把重点放在呼气上,呼气时要轻缓且长,不要中断,呼气时间应是吸气时间的2倍。
2.听音乐
现代神经生理学的研究证明,音乐能直接影响到对调节人体内脏及躯体功能起重要作用的大脑边缘系统和脑干网状结构,因此,不同的乐曲节奏、旋律、速度、谐调等,可以表现出镇静作用、兴奋作用、镇痛作用、降压作用和情绪调节作用等。
音乐亦能够激发脑海中沉寂压抑着的电流波。
音乐的选择,原则上以个体感觉舒适为宜,但不能选择现代流行音乐,而应选择古典音乐。
3.静坐与冥想
传统气功、瑜珈和武术中的桩功等,都可以使大脑进入冥想状态。但在这些操作意识的练习中,意念、冥想的内容不应过于复杂、激烈。
2.诱导潜能八大术——短时间内便能收到明显效果
诱导是指借助某些客观工具和手段引导意识的状态,这个方法能更有效地使潜意识接收外来信息,同时克服了初学者注意力难以集中、心境状态不稳定等影响因素,使短时间内便能收到明显效果。
虽然过程较繁杂,但若操作得当,诱导所产生的巨大且持久的效应是其他方法无法比拟的。
诱导一:“我要每天进步一点点”
成功的定义是:每天进步一点点!
“我不需要等待拥有一千万的华屋,或等别人告诉我:你已经成功。对我而言,只要每天不断地进步与突破,那我每天就都是成功的人。”
1)成功是一种心态,一种习惯,是人的一种思考模式,是人生活的一种方式。
2)成功,就是将简单的事情重复地做,因为重复是学习之母。成功要比失败来得更容易,只要你有目标,知道你所想要的,采取行动,告诉自己绝不放弃,如此,成功与否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诱导二:“我要充分准备”
世界三级跳远冠军米兰·提夫(Milan Tiff),在8岁之前患了小儿麻痹症,但经过自己学走、学跑,他终于研究出怎样的姿势合乎自然法则,结果,跳出了世界上最远的纪录。
当时记者问他:“到底是什么原因,使你成为奥运金牌得主和世界纪录保持者呢?”
他回答道:“当我参加比赛时,一般人都在看我跳远当时的表现,其实,任何事业的成功,不单决定于他表现的那个时刻,重要的是,决定于他表现之前所做的准备。”
因此,提夫只要看运动选手所做的热身体操,就可以知道那位选手肌肉的松弛程度和得胜的机率。
成功,不在于这个人能不能,而在于那个时刻,这个人的心态是否达到巅峰,以及他是否做好完善的心理准备及拥有必胜的信念。
诱导三:“过去不等于未来”
电影巨星史泰龙在二十几年前十分落魄,曾有一度身上只剩100美金,连房子都租不起,只能睡在金龟车里。当时,他立志当演员,并满怀自信地到纽约的电影公司应征,但都因为外貌平平及咬字不清而遭到拒绝。当纽约的500家电影公司全都拒绝他之后,他仍然坚持“过去不等于未来”的信念,从第一家电影公司开始再度尝试。
在被拒绝了1500次之后,史泰龙写了《洛基》的剧本,并拿着剧本四处推荐时,却继续被嘲笑奚落。在一共被拒绝了1855次之后,终于遇到一个肯拍那个剧本的电影公司老板时,史泰龙又遭到对方不准他在电影中演出的要求。但最后,坚持到底的史泰龙终成闻名国际的超级巨星。
你能面对1855次的拒绝仍不放弃吗?史泰龙能,因为他相信,过去不等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