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交往心理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章 人际心理学(3)

女主人决定向丘吉尔夫人求助。于是,她偷偷把这件事告诉了克莱门蒂娜。丘吉尔夫人略加思索,向丈夫耳语一番。只见丘吉尔微笑着点点头,随即用餐巾作为掩护,也“窃取”了一只小银盘,然后走到那位法国外交官面前,很神秘地掏出了口袋里的小银盘低声说:“看,我也拿了一只银盘,它看起来真可爱!不过我们的衣服已经被弄脏了,所以应该把它放回去。”外交官听了立刻表示赞同,两个人一起把盘子放回了原处。于是,小银盘物归原主。

丘吉尔夫妇得到女主人的求助后,并没有直接指责那名法国外交官的错误,而是如法炮制也“偷”了一只同样的小银盘,然后,以小银盘会弄脏衣服为由与那位外交官商量应该把东西放回去。这样做既给了那位外交官一个台阶下,维护了他的面子,又使得古董餐盘物归原主。

⑥批评要有“度”。

要把握批评的“度”。批评的话不在多,而在精妙,要语言精练、一语中的。言语啰唆、拖泥带水、东拉西扯,不仅冲淡了主题,使人不得要领,而且也是对当事人不尊重的表现。让人云里雾里、不知所云,甚至会产生急躁情绪,也就达不到批评目的了。

要想改变一个人而又不伤害感情,甚至让对方感激或者更喜欢你,最有效的方式是:选择适当的批评方式,间接暗示对方,提醒其所犯的错误,而不是直接严厉地指责。

6.用善意的谎言来换取对方的理解

也许大家都认为,说谎是一种最要不得的行为,但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偶尔还是需要些善意的谎言。

不分场合的诚实,不仅会伤害到别人,也会伤害到自己。善意的谎言不是以利己为目的,这种在适当时候说出的谎言,饱含真诚,散发出温暖的光辉,能让说谎者与被“骗”者共享欢愉。

两个盲人靠说书、弹三弦糊口,老者是师父,70多岁;幼者是徒弟,20岁不到。师父已经弹断了999根弦了,离1000根弦只差一根了。师父的师父在临死的时候对师父说:“我这里有一张复明的药方,我将它封进你的琴槽中,当你弹断了第1000根弦的时候,你才可以取出药方。记住,你弹断每一根弦时都必须是尽心尽力的。否则,再灵的药方也会失去效用。”那时,师父还是20岁的小青年,可如今他已皓发银须。50年来,他一直奔着那复明的梦想前进。他知道,那是一张祖传的秘方。

一声脆响,师父终于弹断了最后一根琴弦,他直向城中的药铺赶去,当他充满虔诚、满怀期待地取草药时,掌柜的告诉他:“那是一张白纸。”他的头“嗡”地响了一下,平静下来以后,他明白了一切:原来师父欺骗他说弹断1000根琴弦,就能得到那复明的药方,只是真诚、善意的谎言,自己就是靠着这善意的谎言才有了生存的勇气。

回家后,他郑重地对小徒弟说:“我这里有一个复明的药方,我将它封入你的琴槽,当你弹断第1200根琴弦的时候,你才能去打开它,记住,必须用心去弹,师父将这个数错记为1000根了……”

小徒弟虔诚地允诺着,他也跟他的师父一样,活在这个善意的谎言里。这个谎言给了他希望的动力,引发他去追求生命中最美丽的时刻。如果师父不说这个谎,徒弟能愉快地面对自己的将来吗?

“撇开道德的标准,谎言就是一种智慧”。美丽的谎言出于善良和真诚,它无悖于道德。说实话有时比说谎言更伤人,我们要学会在适当的时候说些谎言。很多时候,真诚的谎言比什么都有力量。

真诚是人人必备的美德,它不排除善意的谎言,只要你掌握一定的原则,你所制造的谎言会比你的真诚更能赢得别人的心。从某种意义上讲,说谎成了人们交往与沟通的一种生活必需。

那么,在什么场合、什么情况下,才能运用这一点点谎言呢?

(1)善意的谎话。

有时出于对别人利益的考虑,从善良的愿望出发,去编织一些谎话,比如,对癌症患者撒谎说他的病不是癌,以免病人受到刺激,使病情恶化;对生病的孩子撒谎说药不苦,是为了让他把药吃下去治好病;对老人说他年轻,是为了满足他的心理需要,让他更加乐观地面对生活;妻子炒的菜虽然咸点儿,但却对她说味道好极了,是为了珍惜她的劳动,维持她烹调的积极性。

(2)应急的谎言。

或者害怕对方斥责,为逃避恐惧而撒谎,或者身处进退两难的境地,找借口婉拒朋友之邀而撒谎。比如,恰好要陪妻子上街,或与恋人约会,这时只好找借口婉拒朋友之邀,这就是在不破坏朋友情绪的原则上,以谎言作为拒绝的手段。

(3)调侃的谎言。

在言谈中,为了强调言谈内容的情景,故意把未曾发生过的事情编入事实,以增强谈话的气氛。英国著名作家、戏剧家萧伯纳说过:“我开玩笑的方法,就是编造真实。编造真实乃是这个世界最有情趣的玩笑。”

(4)社交的谎言。

社交的谎言,在生活中起着润滑剂的作用。例如,客人的孩子摔坏了杯子,我们会说:“没关系,早就想换新的了。”其实未必如此,不过是为了减轻客人的心理压力而已。招待客人时,主人头痛欲裂却装出笑容,以免扫大家的兴,让客人多玩一会儿,其实早就盼客人散去,好好休息。这种谎言具有牺牲自己的利益、顾全别人的功能。

当然,说谎时必须注意的是:你的谎言必须是以成人之美、避人之嫌、宽人之心、利人之事为目的的。谎言的设计应该是自然可信的,任何矫揉造作和夸大其词,都会引起别人的怀疑和反感。

如果你能本着真诚,编造他人更容易接受而不伤害其他任何人的利益的谎言,那是你的高明,你完全没必要固执于“绝对诚实”。相反,你若本末倒置,即使“真诚”也会遭人唾弃。

7.见人说人话,见鬼套鬼词

俗话说:“看菜吃饭,量体裁衣。”这是指说话办事时要看具体情况,灵活机动,不能拘泥现成的条文,生搬硬套。《鬼谷子·权篇》将“看人说话”的技巧演习得淋漓尽致:“与智者谈话以渊博为原则;与拙者谈话,要以强辩为原则;与善辩的人谈话,要以简要为原则;与高贵的人谈话,要以鼓吹气势为原则;与富人谈话,要以高雅潇洒为原则;与穷人谈话,要以利害为原则;与卑贱者谈话,要以谦恭为原则;与勇敢者谈话,要以果断为原则;与上进者谈话,要以锐意进取为原则。”这些都是与人谈话的原则。

孔子带着他的几名学生外出讲学,一路上十分辛苦。这一天,孔子一行人来到一个村庄,他们在一片树阴下休息,正准备吃点儿干粮、喝点儿水,不料,孔子的马挣脱了缰绳,跑到庄稼地里吃了农户家的麦苗。一个农夫上前抓住马嚼子,将马扣下了。

子贡是孔子最得意的学生之一,一贯能言善辩。他凭着不凡的口才,自告奋勇地上前去企图说服那个农夫,争取和解。可是,他说起话来文绉绉,满口之乎者也,天上地下,将大道理讲了一串又一串,尽管费尽口舌,可农夫就是听不进去。

有一位刚刚跟随孔子不久的新学生,论学识、才干远不如子贡。当他看到子贡与农夫僵持不下的情景时,便对孔子说:“老师,请让我去试试看。”

于是他走到农夫面前,笑着对农夫说:“您并不是在遥远的东海种田,我们也不是在遥远的西海耕地,我们彼此靠得很近,相隔不远,我的马怎么可能不吃到你的庄稼呢?再说了,说不定哪天你的牛也会吃掉我的庄稼哩,你说是不是?我们该彼此谅解才是。”

农夫听了这番话,觉得很在理,责怪迁怒的意思也消释了,于是将马还给了孔子。旁边几个农夫也互相议论说:“像这样说话才算有口才,哪像刚才那个人,说话真是不中听。”

这正证明,说话必须看对象、看场合,否则,你即使再能言善辩,别人不买你的账也是白搭。

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着手,主要有:

(1)看性别说话。

性别不同,对言辞的接受程度也有差别。俄罗斯有一句著名的谚语说:“男人靠眼睛来爱,女人靠耳朵来爱。”这就指出了性别对于接受是有影响的。无论言辞涉及的内容,还是言辞表达的程度、声调都是如此。

说话者必须依据性别来选择说话内容,努力使自己的言辞吻合接受者性别的需求。一般地来说,男士的话题大而广,通常涉及时事、政治、体育、文化、社会、经济等方面;女士的话题则小而狭,通常是服饰、美容、化妆、购物、婚姻、家庭、日常经济等方面。

在言辞接受的程度上,说话者必须依据接受对象的性别选择自己的表达方式与说话程度。一般地来说,男士较能承受率直、干脆、粗放的话语;而女士则喜欢委婉、轻柔、细腻的话语。

(2)看教养说话。

教养是指接受对象的一般文化和品德水准,包括文化程度、知识积累、生活阅历、涵养气度等。教养层次的不同,对说话者言辞的接受程度也不同。像上文中所提到的那个孔子的学生劝说农夫的故事,子贡虽然才华横溢、雄辩滔滔,但他忽视了他所面对的接受对象是目不识丁的乡野村夫这一点,结果自然是“言者谆谆,听者藐藐”。而那位新学生,仅以直白浅显的道理就轻易说服了农夫。所以,说话者在进行言辞表达时,就要认清自己的接受对象教养层次如何。盲目表达不仅达不到说话的目的,甚至会弄巧成拙、贻笑大方。

(3)看性格说话。

人各有其情,各有其性。言辞表达的内容与方式必须因人而异,符合接受对象的脾气、性格,才有可能产生“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效果。

性格外向的人易于“喜形于色”,与之谈话时不妨侃侃而谈;性格内向的人则多半“沉默寡言”,与之谈话时则宜循循善诱。

(4)看对方的心境说话。

不同的交流对象有不同的心理特征,而不同的心理特征会对应于不同的修辞手法。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一般来说,性格外向、活泼开朗的交流对象比较适宜使用积极的言辞,如比喻、夸张、仿拟,比较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而性格内向、郁郁寡欢的交流对象则比较适宜使用一些消极的修辞手法。

有一些性格内向的青少年,在交谈中对积极的修辞手法反应迟钝,对用一些婉转、夸张、双关以及华丽辞藻的描述方式甚至有抵触情绪,一旦不注意这种情况,往往会导致交际失败。对这一类人,在谈话过程中应该直截了当,少用曲折表达。人际交流中常常会有“言者无意,听者有心”的情况,说话不注意洞察对方的心理状态,往往会发生意外的问题。《红楼梦》第八十三回写到大观园中一个婆子教训自己的外孙女:“你这不成人的小蹄子!你是个什么东西,来这园子里头混搅!”这话恰好被黛玉听到,她误以为婆子是在骂她,于是哭道:“这里住不得了!”婆子的话原本是不让外孙女到大观园中来,但黛玉不这么想。她那种寄人篱下的特定处境和心态使她产生了误会。所以,同样一句话,不同的人听起来感觉完全不同。

(5)看地域说话。

不同地域有不同的地域文化,彼此在认识、观念、习惯、风俗上都有区别,对说话者的言辞接受程度就会有所不同。说话者的言辞表达应当认清接受对象的地域性,才会产生良好的交际效果。

由于长期在一起学习、工作、生活,每一个社会团体总会形成不同于其他团体的一些特征,而这个特征当中心理特征是比较突出的,这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团体心理”。比如,我们按这种团体心理把中国人大致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南方人总体心理特征是比较细致、体贴,也比较委婉;北方人总体心理特征是比较粗犷、大方,也比较直接。这就要求在对待南方群体的交流对象要多运用一些避讳、婉转、省略的积极修辞手法;而对于北方群体的交流对象则多运用一些消极的修辞手法,把话讲得简单明了,不要拖泥带水。

一个人要想使自己说出来的话引起对方的重视,或取得对方的认可,必须把握好与不同对象说话的分寸——见什么人就得说什么话。

8.两只耳朵竖起来

古希腊有一句民谚说:“聪明的人,借助经验说话;而更聪明的人,根据经验不说话。”西方还有一句著名的话:“雄辩是银,沉默是金。”中国人则流传着“言多必失”和“讷于言而敏于行”这样的警世名言。这些都给了我们这样的建议:要根据自己的经验,判断自己到底是要多说还是少说,不到需要的时候就不要说或者少说。

杰尔·厄卡夫是美国自然食品公司的“推销冠军”。一天,他还是和往常一样,把芦荟精的功能、效用告诉顾客,女主人并没有表示出多大的兴趣。杰尔·厄卡夫立刻闭上嘴巴,开动脑筋,并细心观察。

突然,他看到阳台上摆着一盆美丽的盆栽,便说:“好漂亮的盆栽啊!平常似乎很难见到。”

“你说得没错,这是很罕见的品种。它叫嘉德里亚,属于兰花的一种。它真的很美,美在那种优雅的风情。”

“确实如此。但是,它应该不便宜吧?”

“这个宝贝很昂贵的,一盆就要花800美元。”

“什么?我的天哪,800美元?那每天都要给它浇水吗?”

“是的,每天都要很细心地养育它……”

女主人开始向杰尔·厄卡夫倾囊相授所有与兰花有关的学问,而他也聚精会神地听着。

最后,这位女主人一边打开钱包,一边说道:“就算是我的先生,也不会听我嘀嘀咕咕讲这么多的,而你却愿意听我说了这么久,甚至还能够理解我的这番话,真的太谢谢你了。希望改天你再来听我谈兰花,好吗?”

随后,她爽快地从杰尔·厄卡夫手中接过了芦荟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