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交往心理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人际心理学(2)

农民见财主不仅不下马,而且说话还十分无礼,就说道:“对不起,老爷,我没有时间和你说话,因为我们家的马刚刚‘哞哞’地叫,生下了一头小牛,我得赶着回家去看看。”

财主一听,哈哈大笑,说道:“笑话,真是笑话,马怎么会生下牛,而且还‘哞哞’地叫?”

“老爷,我也不明白,这畜生怎么不下马,而且还‘哞哞’地叫?”农民说道。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足以见到这位农民的聪明才智和丰富的联想、想象的能力。农民的话表面上看是在说马下牛的事,实际上是采用了“声东击西”的手法,笑骂财主的无礼,财主乍一听没有察觉,可细细回味才发觉吃了哑巴亏,但有气也只能往肚子里面咽了。

一位画家在一个风景优美的乡村写生,恰巧这时一个农夫从他身旁经过,农夫看见了他的画,便走了过来,对画家说:“尊敬的先生,你能送我一幅你的画吗?你的画将永世长存。”

画家听了非常高兴:“可以,只是我不明白,你要我的画是为了收藏吗?”

农夫答道:“不是,尊敬的先生,我有一个儿子,非常想成为画家,我决定把这幅画送给他。我想他看了你的画,就不会再想成为画家了。”

农夫一开始的话给画家一个欣赏他的画的感觉,可最后农夫话题一转,却和原意恰恰相反,真正达到了“声东击西”的幽默效果。

恩格斯曾经说过:“幽默是具有幽默、教养和道德的优越感的表现。”幽默能表事理于机智,寓深刻于轻松,给周围的人以欢笑和愉快。幽默运用得当时,能为谈话锦上添花,叫人轻松之余又觉难忘。

4.巧妙地转移话题

在各种讲话场合中,出乎意料的事情随时都可能发生。这就要求讲话者一定要机警、灵敏,有随时可以应对一切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包括超前应变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能够根据不同的场合,调节具体的策略和措施。在讲话过程中如果出现了冷场、尴尬局面,或谈话触及他人隐私、隐痛的时候,就不要再继续谈下去了,要立即转换话题把自己引到有利区域。

约翰·洛克菲勒是世界著名的富翁,可他在日常开支方面却很节俭。一天,他到纽约一家旅馆去投宿,要求住一间最便宜的房间,旅馆经理巧言相劝道:

“先生,您为何要住便宜的小房间呢?您儿子住宿的时候,总是挑最豪华的房间呀!”

约翰·洛克菲勒答道:“不错,我儿子有一个千万富翁的父亲,可我没有啊!”

这个例子中,约翰·洛克菲勒将自己有钱的问题巧妙地改换成父亲是否有钱的问题,从而转换了谈话的方向,使自己顺利地摆脱了困境。碰到类似的情况有以下几种应对策略:

(1)巧变角度转换话题。

巧变角度是指运用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和体验的不同,把对方的话从多方面加以理解,从对自己有利的角度来进行阐述,进而达到转换话题的目的。

(2)借题发挥,巧转话题。

借题发挥地转换话题,是指根据说话时的情景或者是身边的事物等为话题去转变,但在转换的过程中必须要做到“巧”,才能使对方无言以对、心服口服。

老刘的一个老同学来家里看望老刘,两个人在客厅里天南地北地聊着,不知不觉已经到了用晚餐的时间了。老刘有个小儿子,才5岁,跑到老刘旁边趴在他肩膀上咬耳朵。老刘和同学聊得正高兴,很不耐烦地对儿子说:

“这么没有礼貌!当着客人的面咬什么耳朵?叔叔不是外人,有话快说!”

儿子一听爸爸这么说,就大声说道:“妈妈叫我告诉你,家里没有菜,不要让客人在家吃饭。”

一时之间两个大人都愣住了,多尴尬!怎么解释啊?

老刘脑筋一转,伸手抱起儿子,用手指刮了一下儿子的小鼻子,然后说道:“你妈妈今天这么给面子!以前家里来客人她都让在家里吃饭,今天居然大方得要到外面饭店去吃!好!咱就听你妈妈的,不在家吃,去外面饭店!”

尴尬局面的出现,往往是刹那间的事情,如果缺乏镇静,那只能是手足无措、乱上加乱。老刘遇到这样的事情,就算是百年难遇的了,他居然还能保持镇静、随机应变、巧妙发挥,可真算是一个应变高手了。

(3)以假乱真,虚实参半。

以假乱真、虚实参半技巧,是指在交谈时,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可以以假乱真,运用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的策略,巧妙地改换话题。

明初时期,有一个知府姓曹,自称是曹操的后代。一天,他去看戏,正逢演《捉放曹》。扮演曹操的赵生把曹操的奸诈阴险表演得惟妙惟肖,曹知府见自己的祖宗被辱,不觉大怒,当即派差役传赵生以治其罪。

差役欲带赵生,赵生不明原因,差役就把原因告诉了他。赵生便随差役进府。曹知府见赵生昂然而来,拍案喝道:

“尔等小民,见本知府怎不下跪?”

赵生瞪眼回答道:“大胆府官,既知曹丞相前来,怎不降驾而迎?”

曹知府气得脸色铁青:“你,你,谁认你是曹丞相?你是唱戏假扮的!”赵生冷笑一声说:“大人既然知道我是假扮者,又为何当真,欲将我治罪呢?”曹知府只好放了赵生。

赵生就是运用了以假乱真的技巧,把曹知府的荒谬、无理取闹,如法炮制,运用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的策略,使对方的谬论不攻自破,巧妙地转换了话题。

(4)避重谈轻,转移注意力。

避重谈轻、转移注意力是指在谈话时,提出一个更新鲜有趣的话题,利用好奇心理,把对方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改变谈话方向,岔开原来的话题。

例如:当孩子看到火车时,常常会问:“妈妈,火车为什么跑得那么快啊?”

而这个问题一两句话也讲不清楚,就算讲,那些深奥的道理小孩子也未必能理解,于是你可以说:

“是啊,火车跑得可快了!过几天妈妈带你去姥姥家,咱们就坐这么快的火车。”

这样孩子多半是会高兴得拍着小手,说起去姥姥家的事了。

这个例子就是利用了转移注意力的方法,通过说起孩子感兴趣的事情而回避孩子的问题,使孩子的注意力转移,从而转换了话题。

5.好的批评也能迎合对方的心理

人人都喜欢玫瑰的花,而不喜欢玫瑰的刺。批评就像一根刺,稍不小心就会把人刺伤,往往收不到预期的效果,相反会引发对方的不良情绪和反抗心理,甚至会伤害一个人的宝贵自尊。试着体会别人的心情,采用其他的方式,会更容易让人接受。批评也是一门艺术,你需要给它裹上糖衣。

美国前总统约翰·卡尔文·柯立芝,发现他的女秘书长得非常漂亮,但工作经常出现差错。一天早晨,柯立芝看见女秘书走进办公室,便对她说:“今天你穿的这身衣服真漂亮,正适合你这样年轻漂亮的小姐。”女秘书受宠若惊,柯立芝接着说:“但你不要骄傲,我相信你处理的公文也能和你的模样一样漂亮。”果然,从那天起,女秘书处理公文便很少出错。一位朋友知道了这件事,好奇地问柯立芝:“这个方法很妙,你是怎么想出来的?”柯立芝说:“这很简单,你看见理发师给人刮胡子吗?他要先给人涂肥皂水。这是为什么呢?就是为了刮起来使人不疼。”

柯立芝的批评方法反映了他的一种观念:良药未必苦口,忠言未必逆耳,而且更利于行。只要你用适当的话语和表达方式,会使你和对方都得到意想不到的好结果。

如果我们能够注意到以下三点,你的批评既是忠告也更易被人接受,忠言也就顺耳多了。

(1)态度一定要谦和诚恳。

说到底,忠言是为了对方,为对方好是根本出发点。因此,要让对方明白你的一番好意,就必须谨慎行事,不可疏忽大意、随便、草率。此外,讲话一定要谦和诚恳,用语不能激烈,也不必过于委婉,否则对方就会产生你教训他、你假惺惺的反感情绪。

(2)选择适当的场合和时机。

例如,当部下尽了最大努力而事情最终没有办好时,此时最好不要指责他们。如果你这时不适时宜地说“如果不那样就不至于这么糟了”之类的话,即使你指出了问题的要害也很在理,而部下心里却会顿生“你没有看见我已经拼命了吗”的反感,效果当然就不会好了。相反,如果此时你能说几句“辛苦你了”、“你已经作了最大的努力,这事的确比较难办”的安慰话,然后再与部下一起分析失败的原因,最终部下是会欣然接受你的忠告的。

除此之外,在什么场合提出忠告也很重要。原则上说:提出忠告最好一对一,避开耳目,千万不要当着他人的面向对方提出忠告。因为这样做,对方就会受自尊心驱使而产生抵触情绪。

(3)不要以事与事、人与人比较的方式提出忠告。

因为此时的比较,往往是拿别人的长比对方的短,这样很容易伤害对方的自尊心。同时还有以下的具体方法供大家参考:

①善意的批评。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了过错,就应该指出来,提出批评,加以改正。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当中,我们既批评过别人,也被别人批评过。批评他人时,一定要讲究策略,我们需要真诚的赞美,也需要善意的批评。

在英国一个名叫亚皮丹的博物馆中,有两幅藏画十分引人注目:一幅是人体骨骼图,另一幅是人体血液循环图。这是一位名叫约翰·詹姆士·麦克劳德的小学生的作品。麦克劳德在上小学的时候,有一天他忽发奇想,要亲眼看看狗的内脏是怎样的。于是,他跟几个同学偷偷套住一条狗,宰杀后,把狗的内脏一一剥离、观察。校长得知后极为恼火,因为这条狗正是校长家养的,而且是校长最喜欢的狗。校长决定对这几个孩子进行处罚。处罚的决定出来了,麦克劳德被罚画一幅人体骨骼图和一幅血液循环图。这实在是出人意料!校长认为,孩子们的举动,是受好奇心驱使,而好奇心正是探索未知世界的一种原动力。校长从麦克劳德的不当行为中看到了积极因素,所以,他采取了一个既理智而又巧妙的处罚方法,既让麦克劳德知道自己犯了错误,又保护了他的好奇心,还使他有一个学习生理知识的机会。麦克劳德知道自己错了,决心改正错误,接受处罚,认认真真地画了两幅图交给了校长。在许多年之后,校长将他保存的这两幅图捐献给了博物馆,因为那个时候麦克劳德已为这个国家赢得了重大荣誉,更为他这个小学校长带来了巨大的荣耀。麦克劳德没有辜负校长的一片苦心,他后来成为了一名著名的解剖学家,研究发现了治疗糖尿病的胰岛素,而在此之前,人们还认为糖尿病是无药可治的。他也因此于1923年荣获诺贝尔医学奖。

可以说,麦克劳德的科学成就,是与校长的苦心引导分不开的。对待犯了错误的孩子,不是采取粗暴批评的态度,而是采取辩证的眼光,发现其中的闪光点,善意地进行批评教育,很可能就为孩子的未来打开了一扇成功的大门。这也许就是麦克劳德的故事给予我们的启示吧。

②含蓄的批评。

有一次,一位著名的企业家来到他公司下属的一家工厂。当时正值中午,他看到几位工人正在抽烟,而在他们的头上,正好有一块“禁止吸烟”的大牌子。企业家笑着走向他们,递给他们每人一根香烟。平静地说:“师傅们,如果你们可以到外边去吸这根香烟,我将感激不尽。”工人们立刻意识到自己违反了规定,同时,也更加尊重他们的老板了。

当面指责他人,只会造成对方顽强的反抗,而巧妙地暗示对方注意自己的错误,则会受到爱戴和尊重。

③感化的批评。

一位汽车司机违章行车被拦截。交警敬过礼之后,递给他一张卡片,司机以为是罚款单,可接过卡片一看上面却印着一行字:安全行车是您和所有家庭的幸福。

春暖花开,阳光明媚,和朋友一起相约踏青,碧绿茂密的草坪,看上去柔软舒适,真想上去躺一会儿。刚想把脚踏入草坪,却看到一块牌子“青青芳草何忍践踏”,于是把脚收回。

曾几何时,我们随处都可以看到“禁止××”的标语,忽然在不经意间发现,这些禁止的标语都换成了温馨的提示。这种“感化”的批评比强硬的措辞更富有说服力和人情味,更好地起到了纠正错误行为的效果,这也是一种批评的艺术。

④幽默的批评。

幽默的批评就是在批评过程中使用含有哲理的故事、双关语、形象的比喻等,缓解受批评者的紧张情绪,启发被批评者的思考,增进相互间的感情交流,使批评能有一个轻松愉快的气氛。特意幽默的方式能点到批评对象的要害之处,含而不露,令人回味无穷。

在一个秩序很乱的课堂上,有的学生交头接耳地讲话;有的学生望着窗外看风景;有的学生则呼呼睡大觉。老师忽然停下了讲课,语重心长地说:“如果正在讲话的同学能像看风景的那位同学那样安静,那么正沉浸在梦乡的同学一定会睡得更加香甜。”此言一出,引起了全班同学会意的大笑。

⑤商量的批评。

据心理学研究表明,谁都不愿意把自己的错误或隐私在公众面前曝光。因此,在交际中,应尽量避免触及对方所避讳的敏感区,避免使对方当众出丑。必要时可以委婉地暗示自己知道他的错处或隐私,把指责变成商量。

一次,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和夫人克莱门蒂娜一同出席在一位政府要人家中举行的晚宴。席间,一位法国外交官将一只自己很喜欢的小银盘偷偷塞入怀中。但他这一小小的举动被细心的女主人发现了,她很着急,因为那是她最喜爱的一套古董餐具中的一件,对她来说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