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交往心理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章 人际心理学(4)

要想做一个会交谈的人,首先就必须得做一个会倾听的人,也就说要先做一个好听众。

倾听,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要求听别人讲话要用心、要细心。倾听,即细心听、用心听的意思,这也是一种礼貌,表示对说话者的尊重;第二层意思是要“会听”,要边听边想,思考别人说的话的意思,能记住别人讲话的要点。

人与人之间需要沟通、交流、协作、共事,善不善于倾听,不仅体现着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准,还关系到能否与他人建立起一种正常和谐的人际关系,关系到能否善于与他人合作,利用别人的智慧。倾听也是一种学习,一种沟通,一种尊重。在倾听中,我们会了解到很多信息,获得很多思想;会点燃思维的火花,产生思维的灵感。

“倾听”主要有三个层次:

层次一:在这个层次上,听者完全没有注意说话人所说的话,假装在听其实却在考虑其他毫无关联的事情,或内心想着辩驳。他更感兴趣的不是听,而是说。这种层次上的倾听,导致的是关系的破裂、冲突的出现和拙劣决策的制定。

层次二:人际沟通实现的关键是对字词意义的理解。在第二层次上,听者主要倾听说话者所说的字词和内容,但很多时候,还是错过了讲话者通过语调、身体姿势、手势、脸部表情和眼神所表达的意思。这将导致误解、错误的举动、时间的浪费和对消极情感的忽略。另外,因为听者是通过点头同意来表示正在倾听,而不用询问的方式澄清问题,所以,说话人可能误以为所说的话被听者完全理解了。

层次三:处于这一层次的人表现出一个优秀倾听者的特征。这种倾听者在说话者的语言信息中寻找感兴趣的部分,他们认为这是获取新的有用信息的契机。高效率的倾听者清楚自己的个人喜好和态度,能够更好地避免对说话者作出武断的评价或是受过激言语的影响。好的倾听者不急于作出判断,而是感同身受对方的情感。他们能够设身处地看待事物,采用询问而不是辩解的形式。

下面我们来谈谈在倾听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

(1)表示倾听的诚意。

交谈是由听和说两部分组成的,在交谈过程中,听和说是交替进行的,所以学会倾听别人的谈话很关键。在倾听别人说话时,不但要兼顾耳到,还须兼顾心及各种器官的集中,眼睛要始终注视着对方,拿出你的诚意,真心地关注他人的话语。即使你不发表任何见解,也能使自己和同学、和朋友都产生一种相互间被信任的感觉,而从中得到慰藉。

(2)保持好奇心。

如果你希望自己能够用心倾听别人的谈话,那就必须对别人的谈话内容保持好奇心,并能够利用对方说话的间隙,用几句简单的话语来表示你对他说话内容的关注。比如,“有这种事?”“太有趣了!”这一定可以令对方感觉到被重视,愿意与你继续交谈下去。如若你心不在焉,或者做一些与谈话无关的事,甚至当他偶然问你一些问题时,你会因为没有留心听他说话而无从回答。这样别人就会觉得你不尊重他,自然也就会没心情和你继续交谈下去了。

(3)不要随便插话或纠错。

也许对方说的话是不对的,但即使这样,你也不要在别人说话中间随便插话或纠正错误,这不仅会引起对方的反感,而且还是不礼貌的表现。即使他真的讲错了,或者你不同意他的看法、见解,也要耐心等待别人说完,然后再找时机婉转地纠正他的错误,或者表达你的见解。

(4)适当给予回应。

适当予以回应,这样可以让人觉得你在用心听他讲话,他会更愿意与你交谈。当然,适当的回应并不代表只说一些“嗯”、“哦”、“是吗”、“啊”之类的词,总说这些词,不仅令人听起来枯燥单调,而且对方也会怀疑你是在敷衍他。你不妨用“我能理解你的感受”或“我想我明白了”等简短的话语来代替那些单调的词语。

(5)用眼神回应对方。

当你不方便插话时,眼神的交流就显得很重要。这不仅表明你在认真听他讲话,而且对方也能从你的眼神中把握你的感受,以便调整自己的谈话。

我们要善于去接近和亲近周围所有的人,要学会倾听他们的倾诉,对你周围的亲人、朋友甚至所有不相干的陌生人,伸出你的手,在别人最困难迷惑的时候拉上一把,用心地去倾听,就是一种深爱,就可以带给大家温暖和阳光。倾听,更是个人修养的体现。学会倾听,善于倾听,你将逐渐地成熟起来。

9.通过心理暗示,让对方知趣

如何通过心理暗示,让对方知趣,瓦解对方的心理防线呢?

(1)说话听声,锣鼓听音。

生活中有许多话不用直接说出来,话里带出来就行了,更不能直接表现出来,得靠暗示来表达。于是便有一语双关、含沙射影、指桑骂槐等旁敲侧击的艺术性语言。

有一年,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访问苏联,当他准备搭乘专机访问其他城市时,苏共总书记勃列日涅夫到莫斯科机场送行。正在这时,飞机出现故障,一个引擎怎么也发动不起来。机场地勤人员马上进行紧急检修。尼克松一行只得推迟登机。

勃列日涅夫远远看着,眉头越皱越紧。为了掩饰自己的窘境,他故作轻松地说:“总统先生,真对不起,耽误了你的时间!”一面说着,一面指着飞机场上忙碌的人群问:“你看,我应该怎样处分他们?”

“不”,尼克松说,“应该提升!要不是他们在起飞前发现故障,飞机一旦升空,那该多么可怕啊!”尼克松的话里有辛辣的讽刺、涩涩的挖苦、无声的指责,而这些却是以貌似夸奖的话传达出来的,听了这话,除了苦笑,还真什么也说不出来:人家可没有任何难听的话,何必落个“自作多情”、“神经过敏”的把柄呢。不过,多练习“解话”、“接话”的功夫可提高你表达言外之意的本领。

(2)暗藏释说,以柔克刚。

在交际场合,遇到小人含沙射影、指桑骂槐,我们可采用以下策略:

①以牙还牙。

及时巧妙地抓住对方讲话内容中的漏洞反戈一击,来揭露丑恶,戏弄无知,回击恶意的挑衅,以解脱窘境。安徒生十分简朴,曾戴着一顶破帽子在街上行走,有个过路人取笑他:“你脑袋上边那个玩意是什么?能算是帽子吗?”安徒生随即回敬道:“你帽子下面那个玩意是什么?能算是脑袋吗?”思维敏捷的安徒生这一答话,就是沿用对方讥笑话的句式来讥笑对方,使旁观者痛快淋漓、觉得酣畅。

②以退为进。

有时在交谈中,表面退缩,实则是为了更有力的反击,就像拉弓射箭一样,先把手往后拉,目的是为了使箭射出去时更有力。古代齐国晏子出使楚国,因身材矮小,被楚王嘲讽:“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晏子说:“齐国首都大街上的行人,一举袖子能把太阳遮住,流的汗像下雨一样,人们摩肩接踵,怎么会没有人呢?”楚王继续揶揄道:“既然人这么多,怎么派你这样的人出使呢?”晏子回答说:“我们齐王派最有本领的人到最贤明的国君那里,最没出息的人到最差的国君那里。我是齐国最没出息的人,因此被派到楚国来了。”几句话说得楚王面红耳赤,自觉没趣。这个故事中晏子的答话就是采用以退为进之法,貌似贬自己最没出息,所以才被派出使楚国,这是“退”,实则是讥讽楚王的无能,这是“进”,以退为进、绵里藏针,使楚王侮辱晏子不成,反受奚落。

③暗藏锋锐。

在某些场合,将某一固定词拆开来解释,赋予原词新奇意境,便能化腐为奇,博得喝彩。有一次,周恩来接见美国记者,有个不怀好意的记者挑衅地问:“总理阁下,你们中国人为什么把人走的路叫马路呢?”周恩来总理听了,很自豪地回答说:“我们中国走的是马克思主义之路,简称为马路。”那个记者听后哑口无言,一副窘态。周总理这一妙答,巧妙利用拆词法,创造了一种新奇的含义,时而“山重水复疑无路”,忽而“柳暗花明又一村”,点石为金,化拙成巧。既维护了中国人的尊严,又巧妙地回击了那个美国记者。真可谓藏锋处鬼神莫测其渊,露锐处天下莫挡其势。

话里藏话,总体上有两个基本功:一是能够听出对方的弦外之音、恶毒之意,否则便会成为笑柄,白白被人耍了自己还赔着笑脸。二是要委婉含蓄地表达自己,话说得很艺术,又让听话之人心领神会,明白你话中的锋芒所在。你的敌人发出的旁敲侧击之音,暗含恶毒之意,这是一种无形的霹雳,可能会让你身败名裂,万万不可小视。对待居心不良的暗算之“飞镖”的上策便是接镖有术,还以颜色。维护自己的名声和面子,是自我保护、立足于世的必备功夫。

(3)驳人面子,点到为止。

在人际关系中,出于各种原因有时我们会驳别人的面子,这种事情如处理不当,便容易得罪人、结仇家;别人有愧于你,也应该“得饶人处且饶人”,但“饶人”的方式又不能生硬。利用话里藏话暗示他人,是应时刻记住的奥妙技巧。

①拒绝有方。

有些求人的人,由于种种原因,不好意思直接开口,喜欢用暗示来投石问路。这时你最好用暗示来拒绝。

两个一起打工的老乡,找到城里工作的李某,诉说打工之艰难,一再说住旅店住不起,租房又没有合适的。言外之意是要借宿。

李某听后马上说:“是啊,城里比不了咱们乡下,住房可紧了。就拿我来说吧,这么两间耳朵眼大的房子,住着三代人。我那上高中的儿子,没办法晚上只得睡沙发。你们大老远地来看我,不该留你们在我家好好地住上几天吗?可是做不到啊!”

两位老乡听后,就非常知趣地走开了。

②指责有术。

一般说来,争辩中占有明显优势的一方,千万别把话说得过死过硬,即使对方全错,也最好以含沙射影之言暗示他,迫使对方认错道歉,从而体面地结束无谓的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