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焦虑,不代表你努力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4章 是什么让你变得焦虑(3)

【每个人都有点小自卑,但完全没必要】

在成长过程中,特别是幼年及童年时代,如果缺乏成功的经验,自信心会相对薄弱,自卑心就随之加强,而成为个人社会化的障碍。有些人学业成绩虽好,但在处理日常事物上经常受到批评,情感上受到过多的压抑,就有了自卑感。自卑感过重的人,很害怕输给别人。

我给大家讲个故事。作家卡耐基正准备睡午觉的时候,接到了一个国外打来的电话,声音听起来不像是他认识的人。这是一个年轻人,说英语,但是带着一点畏怯,甚至于有点歉意的态度,“我真的碰到了一个我没有办法处理的事,我就知道我不能,事实上,这确实超出了我的能力,我不能……”他的声音因绝望而低沉下去。

“你认为你是一个正常人吗?”卡耐基插话道。

“你是说我心智正常吗?哦,倒没有人问过我这个问题,不过我不是疯狂古怪的人。”

“很好。你生病了吗?还是身体有什么不舒服?”

“哦,没有。我很年轻,非常健康。”

“太好了,你受过什么教育?”

“我大学毕业,而且成绩很好。”

“好,年轻人,我们来看看现在的情况。你是一个心智和身体都很正常的人,并受过良好的教育。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你花很多钱打这个横越大西洋的电话给我,用微弱而带有恐惧的声音,告诉我你面临着一种你确信你不能够处理的情况?”

“哦,你知道的,想到有那么多困难,我突然觉得不知所措,绝对的不知所措。我想我是完全失败了。然后我碰巧在书架上看到你的一本书,我拿了下来,看了一会儿,最后我计算纽约正好是中午时间,我就打电话给你了。五分钟之内你就和我在电话上谈起来。这是不是很有意思?”

“这样看来,”卡耐基回答说,“这一切显示你有相当大的进取精神和充满活力的行为。我也注意到你有不平常的做大事的潜能。你没有对自己说:‘我该打这个电话吗?或许找不到他。如果我打通了,我该怎么对他说呢?或许他会认为我不对劲,神经错乱或什么的。’没有!你没有这些消极的、怀疑自己的想法,你心里决定了一个行动方案,你就立刻执行,照着去做。”

后来他来信说事情已经有了进展,至少他表现出新的态度。他在信上说:“我的信心又重新恢复过来。我要保持你所说的想法,我相信我能发挥出处理一切事情的能力。谢谢您,卡耐基先生。”其实只要有信心,年轻人的能力当然会发挥出来。

在现实中,很多人都是这样,我们没有什么太多的可以显耀的资本,于是内心深处就会有一些小自卑。例如很多人会想:“干了这么多年,我还是个职场小兵”“我的学历真的拿不出手”“我长得不帅还有点驼背”“我岁数这么大还没嫁出去”,等等。

这种小自卑,我理解。可是,谁年轻的时候不是这样过来的呢?

但是我和你讲,很多时候,自卑其实就是一种心理上的自我暗示。比如我上大学的时候,形象很差,又没钱又不会讲话,看到室友们一个个都谈上了恋爱,我内心深处也有点小自卑。

可是后来,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也谈上了恋爱,你们懂的,我那个时候自信心一下子就复原了——“你看,我也不差嘛”。我春风得意,骑着单车带着女朋友到处逛,连自己的形象都觉得提升了不少。

可是伤心总是难免的,春风得意了一个多学期,女朋友和我分手了,我又回到了单身汉的生活。这个时候呢,自信心突然间也和我“分手”了,我又开始自卑起来了,心里总想着“形象差、没前途、没女朋友”。

其实,现在想想,我还是我,还是那个普普通通的大学生,只不过没有女朋友、有女朋友、又没有了女朋友这些事情的发生,给了我不同的心理暗示。

所以我想说,你根本没必要自卑,有的事是天生的,你改变不了,比如有的人天生手指头短,弹不了吉他,但是还可以学打架子鼓嘛,何必勉强自己。有的事是后来发生的,你给了自己错误的心理暗示,结果就是自卑、抑郁,真是没必要。

关键是你自卑太久,你连自己都会信了。我就是这样。我大学的女朋友和我分手之后,我短暂的自信没了,很长时间我都在想我到底有多差劲,以至于后来碰到心仪的女生我都不敢去搭讪了。你看自卑多可怕。

再比如我有个小学同学S,上小学的时候贪玩,成绩一般。他妈妈和我很熟,总是希望我帮他找份好点的工作。我这个人实在,一有不错的客户、朋友的公司招人,我就告诉S,但是他总是不好意思地问我:“你说那个公司那么好,能看上我么?”

我说:“你都这么大人了,连试一试的勇气都没有,你还想找工作?你没听马云说过么,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所以你就大胆试试啊,万一人家把你接收了呢。”他一听,觉得我说得也对,然后每次面试都去。虽然屡战屡败,但至少积累了不少经验。最后,终于碰到了一家公司让他去上班,这不,现在也做得好着呢。

其实说这个小插曲只是为了告诉大家,很多时候限制你的不是你的学历、你的长相、你的智商,而是你心里的那个小自卑。

【与其花时间焦虑,不如花时间行动】

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体验过这样的心态:恋爱的时候,有几个小时收不到对方的短信了,于是开始作多种假设,接着是胡思乱想,情绪低落,什么都不想干;面对即将来到的求职面试或升学考试,你心里没底,害怕失败,因而显得焦躁不安,怎么也放不下心来;从未出过远门的孩子,一下子考到了外地,当妈的就老担心他是否顺利适应,开始是叨念,不久变得烦躁、坐立不安,甚至出现了失眠。

明天就要进行新工作岗位的技能测评;马上要参加一场复习得并不充分的考试;即将在一个重要会议上演讲;今天要去参加求职面试;晚上要和刚认识的对象见面……这些都是人类常见的一种情绪状态——焦虑。

让你焦虑的,很多时候不是你不好、你不行、你长得丑、你是“单身狗”,而是你对不知道的、将要发生的事情产生的一种畏惧失败的心理。

前面讲过,消除焦虑的程序,其中一项就是把最坏的情况设想出来。用我们常说的话讲,“大不了怎么样怎么样”,如果你能接受这样的结果,你就不用焦虑。

比方说你下周有个考试,目前准备得不是很充分,感觉要挂啊。这个时候你可以假想一下没考过、不及格的结果,当然这种结果你要是能接受就行,你大可以痛痛快快地玩上一晚上不做复习,反正考砸了可以接受嘛。

其实更积极的做法是把你用来焦虑的时间,放在行动上——你完全可以多干点正经事儿嘛!几年前,我在上口才演讲课时听过这么一个故事。

小马是个初中生,她的各科成绩都不错,但是她特别害羞,上课总不敢举手发言,当着众人的面一说话就脸红。

为锻炼小马的胆量,语文老师特意指定她参加学校即将举行的一次演讲比赛。小马一听就吓坏了,心里直打鼓,她想:“作为一个平时一说话就脸红的女孩子,现在让我当着这么多人演讲,不是让我公开露丑吗?”她越想越焦虑,以至于吃饭不香,睡觉不安。

这样忧心忡忡地过了几天,小马忽然想到:与其这样天天忧虑着,还不如做些准备,说不定到那天比赛时也能讲好呢。

于是小马从当天起,天天都要打开录音机,然后对着镜子说话。从镜子里她看自己的表情如何,而从录音中,她又分析自己的语气、语调有哪些要改进的地方,还请爸爸来帮助提建议。

如此练了几天,小马渐渐感到自己不像以前那样焦虑了。一来是因为她一有空就做演讲练习,她没有时间再去忧虑;二来也是因为通过演讲的准备,她从自己的不断进步中发现当众演讲原来并不是自己想象的那么可怕、那么困难。

结果呢,在演讲比赛中,她不光讲得挺好,还讲上瘾了,只要一有演讲活动她就报名参加,觉得这是展示她的最好机会。

你看,与其焦虑,不如拼尽你的全力,结果或许就完全不同。

有位心理学家曾经调查了某次体操比赛前那些得胜者和失败者的焦虑程度,结果发现两类人的焦虑水平一样,得胜者与失败者的差别在于他们应对焦虑的方式不同。

那些后来表现较差的运动员只懂得担心,总是在想象自己如何表现不好,因而陷入近乎于恐慌的状态。而那些后来获胜的运动员则一般都不去想自己的焦虑,而只是集中精力于他们必须要做的准备上。他们把自己要做的事情分成一系列细小的步骤,逐个完成,从而克服了自己的焦虑。

你想想那些参加体操全能或跳水比赛的选手,要是第一个动作有点小瑕疵,得分不高,然后就焦虑,那后面的比赛还怎么比啊?胜利往往不是属于第一个动作能拿最高分的,而是那些把精力用对地方的选手。

所以当你再遇到让你焦虑的事的时候,不妨采用“少想多做”的策略,或许结果更好。例如:

你有几个小时收不到情侣的短信,那就看看书、干干活儿吧;即将到来的面试或许要求很高,那就看看面试经、修饰一下自己吧;

下周的升学考试好像很难,那你还不赶紧去自习室占座;

明天有个重要的会议要演讲,那就赶紧看看你的发言稿;

……

【你焦虑,不代表你努力】

北漂、南漂的人,很多都有租房的经历,特别是合租。我当年也与人合租过,记忆犹新的是有位名校的“高材生”,我们俩相处得很愉快。

那个时候大家都是刚走入社会的年轻人,可谓无话不谈,也都是大老爷们儿,比较痛快,摩擦很少,交流很多。

但是有段时间,我发现“高材生”有点小抑郁,为什么这么说呢?每天下班回来之后,他总是一脸苦闷,没事就自己买几瓶啤酒独自喝起来。

有一天我问他:“我说你咋了?最近失恋了?”

“没有啊,你又不是不知道我现在没恋爱。”

“未恋先失了?”

“哪呀,根本就没那心思。现在又没钱、又没房的,谁跟我谈恋爱啊?”“高材生”有些无奈。

“嗐,那努力呗,你这名校毕业的还着急,我怎么办啊,我还不得直接死去啊?”

“名校毕业又咋了,不还是给人打工,挣钱交房租么?着急啊……”

我们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地聊了起来。我和他聊天,发现他真是挺焦虑的,觉得工作没有想象中那么理想,觉得生活没有想象中那么快乐,觉得女孩比想象中还要现实。

聊到最后,说得我都有点焦虑了,就不聊了。然后我回到自己的屋里,躺在床上也想了想自己的未来,我觉得还是有必要比现在更努力一些。

于是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对自己有了一些要求:一边上班一边学东西、积累资源,下了班写东西赚钱。总之,我很充实,每天忙忙碌碌的,也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高材生”呢,我看他还是那个样子,喝点小酒,晚上躲在屋里打游戏、看电影,说实话,我觉得挺浪费青春的。

又过了不到一年吧,我的生活有了一些积极的变化,我和“高材生”吃了顿散伙饭,然后就搬到城市的另一个地方去住了。不过相逢是缘,我们还是会偶尔联系一下,但时常还是能感觉到他语言里透露出的那些焦虑和无奈。

讲这段故事,并不是想说我做得有多好,因为我知道比我更努力、更成功的人多得是,但是我只想告诉各位:你虽然在焦虑,但并不代表你在努力。

很多年轻的朋友都焦虑,有的人选择了把焦虑的时间用在行动上,但是有的人却觉得我只要焦虑就好了,就说明我上进了。

有的人说:“我特别关心我的未来,我希望自己怎样怎样”,说完闷头去打游戏了。

有的人说:“我觉得我现在就是没机会,等我机会到了我怎样怎样”,说完看美剧去了。

有的人说:“我现在的工作看不到前途啊,我要努力跳个大槽”,说了很久连简历都不写。

有的人说:“哎呀,夏天就要来了,我还一身肥肉啊”,结果第二年夏天的时候还是那样。

……

每一天,你的身边,总会有这样的人——焦虑、纠结、爱抱怨,总好像自己是充满理想的“金子”在接受生活的各种摧残,但实际上却是“懒癌晚期”的样子。

如果你是这样的人,你不觉得自己很可笑,也很可悲么?

能让你不再焦虑的,除了彻底自暴自弃以外,就只有努力行动了。

《哈利·波特》的作者罗琳女士,大家都应该听说过吧,她曾经过得很惨。她和丈夫离了婚,一个人带孩子,靠政府每月给的抚养费度日。说白了就是蹭孩子的钱生活,你看这得多困难啊。

但是她也没焦虑,每天推着她那个破婴儿车,找家便宜的咖啡馆写作,写《哈利·波特》,写啊写啊,孩子一天天长大,终于写完了第一本。然后寄给一家出版社,出版社过了很长时间回信了:“你这个写的什么呀?!我们无法出版。抱歉!”

她焦虑了么?也没焦虑啊。再换一家出版公司,继续投稿,结果也是被打回来了。就这样,罗琳一边写《哈利·波特》的第二部,一边照顾孩子,一边想办法把第一本书递给出版公司寻求机会。这期间还是靠政府给的抚养费度日。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有个出版公司的编辑觉得这书能出,可以试一试,但是不能印太多,印多了卖不掉还会扣奖金。于是,印了少部分书放在书店销售,结果英国的孩子一看就喜欢得不得了。没几天出版公司那边傻眼了,都卖完了,还一堆小朋友买不到书干着急呢。

出版公司觉得这是个机会,然后又是疯狂地印书又是做各种各样的推广活动,结果《哈利·波特》一下就火了,从欧洲到美洲,全世界的小朋友都知道有这么一本书了。再然后,罗琳就一本一本地出,赚了上亿的英镑。

我们表面上看很多人的成功都那么顺理成章,感觉就是一丁点的努力加上一丁点的运气,就一下子火了、红了、发财了。但是,作为“懒癌”及“成功焦虑”者,你连那一丁点的努力都不肯付出的话,成功,你也只有看的份儿了。

别不爱听,都是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