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老人言” 行经典义
《论语》二十篇,每一篇里面都是一个通达的、圆觉的、经世济民、安身立命的大文章,只不过就是把最核心的精华中的精华抽出来,编到一块儿,像一个剧本大纲一样。如果没有经史合参的功夫,确实很难读明白。就像很多人说的,这些古文讨厌死了!之乎者也,什么意思嘛?有用吗?酸腐的文人之气!我说那是你不理解,理解了之后,你会对孔老夫子佩服得五体投地。这是一个试金石,跟大家讲,在座的各位长辈、各位同仁,在我们这个国度,就是以汉语为母语的人,不论他有多大的权力、多大的财富、多大的名声,我们可以拿孔子做试金石,看他对待孔子的态度,包括对孔子的称呼,有任何不敬,这件事情就可以断定:这个人要么无知,要么别有用心。为什么?孔子绝不仅仅是属于儒家的圣人,在上古文化,是儒道不分的。孔子自己也并没有说,他是儒家的创始人。看待孔子的态度,决定了一个人的精神品质。一个有修养的人,绝不会对千百年来公认的大德有不敬。即使在学术见解上有不同意见,也不会表现出缺乏教养的粗俗、鄙陋和轻慢。
我们看第一篇《学而》,教我们如何学习;第二篇《为政》,学完之后要用;第三篇《八佾》,就是学完应用的时候要知道把握一个度,“八佾舞于庭”那是过分了,不能过分;第四篇《里仁》,告诉我们文化最核心的精神,为什么要这样用,为什么要这样遵守;第五篇《公冶长》和第六篇《雍也》上下两篇,是孔子和弟子之间的讨论,就是学完了之后,对现实的应用;到第七篇《述而》,他老人家亲口讲的“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孔子从来没有说,我是儒家创始人,我开创了这个学派。他只是说,我是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叫讲述,没有创作,“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我相信老祖宗传承下来的文化没有问题,祖宗不会骗后世的孝子贤孙。老夫子是这个态度,那我们跟老师学,也应该学这个态度。而且,我最近通过这两次传统文化论坛和学术会议,得出一个结论:如果没有至少十年的工夫,不要上讲台,会误人误己;没有真正践行的功夫,不要轻易地发挥。很可能,讲,是胡说八道,想,是胡思乱想。
讲完这句话,我得谈自己凭什么上讲台?我说我是凭着要悔改的心情走上来的。当年季羡林先生希望有人总结一下“文化大革命”的问题,他说等他感觉到自己行将就木,耄耋之年,依然没有人出来讲述那段历史,他说不能再等了,就自己上来写。就是《牛棚杂忆》那本书,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大家可以去看。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从白天开始看,坐在校园里面的长椅上一直看到太阳落山,直到光线没有了才停下。为什么非要一气看完?就是想看一个亲历者,一个饱学之士是如何看待那一段历史,那一段国家人民的命运。即使国家犯了错误,也一定要坦诚地承认错误,要改。我也是以这样的心情过来的,就是告诉跟我年龄差不多的年轻人,不要再犯错!我先走上来承认错误,你不要等到自己撞到了南墙,头撞破了,流血了,你才说那个姓钟的说得对,当时为什么没有听劝告。我们从小犯这样的错误,我现在还是有这样的警觉:是不是非得自己碰到南墙上了,才知道撞墙是疼的。我们能不能听一句忠告?而忠告通常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对于我们整个民族来讲,老人言就是《论语》这样的著作,写在经典里的著作,就是“老人言”。什么叫“子曰”呀?就是孔子说啊,那不就老人言吗?什么叫有子曰?都是圣贤对后世子孙的忠告。我是怀着这样的心情,从1998年开始读南怀瑾先生《原本大学微言》,读了十年,这中间也读所有儒、释、道、医、武的其他经典。2008年年末,跟刘有生老师和刘力红老师闭关,止语学习了15天。我以前也报告过,就是在这一次学习当中,一下子贯通儒、释、道是“人”家,就是我们传统文化各家学说全都是“人”家。如果不归结到自己如何做人,归结到五伦当中,谈得天花乱坠,都不是真的。
从我们老师的身上,我能看得出来,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没有什么文凭,也没有什么文化。可是我知道,他是真正的文化人!他可能经典没读过多少,但是我知道,他是真正的文明人!而我本身在学术圈里面,看着国内外的大牌教授,我在东财从2006年开始请国内外的著名学者到学校来讲学,一直请到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来学校,所谓“大牌”我见多了。天天服侍他们,跟他们聊天,我看在眼里,知道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凭着这一点,我才战战兢兢地学习、悔过和上讲台。这是跟大家说实话,因为读经典读多了,人不敢起自满、自重、自恃这样的想法,甚至是不敢起这样的念头,这是学习最关键的地方。《易经》里面复卦六十四卦,只有谦卦六爻皆吉。一个人,不论多大的地位、多大的财富、多大的名声,只要起我慢之心,无足观矣,并且早晚会看到他为此付出的代价。
我们看上一讲的内容,老夫子讲的前四句话,每一句话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开篇讲学习的方法,学习一定要落实。那个“时习”就是听到一句,哪怕一个字,就要立即在自己的生活当中践行,叫“学而时习之”。听到孝道好,不能亏本,那么不是明天,不是今天下午,而是在此时此刻,就要在心里进行反省,自己以前是不是错了,这才叫“学而时习之”。等在生活当中有践行,体会到自己的命运真的改变了,然后好事没求而自动来的时候,你心里会知道:古圣先贤不余欺也!没有骗我们,那真是“不亦说乎”。因为自己知道,我找到真东西了,我做对了。就像学生在课堂上,老师讲一道例题,明白了,老师再出一道题,能不能做出来?有时候是做不出来的,换了一个样自己又能做出来的时候,真是心花怒放。那么我们自己学习的时候,听到一个观念,说它好用,但是没有落实,那真对不起,它还是属于孔子的,属于古圣先贤的,属于老祖宗的,不属于我们自己。所以我每一次都特别地强调老子那句话“修之于身,其德乃真”,千万千万不要忽视了这一点。这也是我讲传统文化一定跟大家报告的第一个学习方法,就是体会,要人经合一。
什么叫“人经合一”?就是经典里所要表达的理念,已经被你在生活当中做一个好人,践行完了,你已经用自己的身体试验过了。现在不是讲科学精神吗?这就是科学精神。我以我自己的人生,以我自己的行为,以我自己的言行去做实验,看看在生活当中,在人世间这个大实验室里面,好用不好用,有没有效果。这场实验,如果您真照着去做,真去践行,实验的结果,将来别人会告诉您说:您真行!知道这句话的分量吗?说一个人真行,什么意思?是真做了,真干了的意思,否则的话,是一个假花。评上教授对于我们的人生,身家性命未必有帮助;考上博士,拿到学位,对于我们的慧命,也未必真有帮助;尤其是当上官,有实权的,如果没有实修,不懂得经典里面的道理,想得善终都难。
一会儿我们会学到曾子“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这句话,善终是我们文化里面很重要的一点,是五福之一。《尚书·洪范》中的第五福“考终命”,就是一个人最后要有善终。年轻时升官发财,未必是好事,有钱难买幼时贫。小的时候知道生活来之不易,“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是好事。晚年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光景,没有善终,那是人生最凄惨的。因为色力已衰,干不动了,想东山再起,没本钱了。怎么办?不如年轻的时候,吃点苦,没关系;多受点累,没关系;多吃点亏,没关系,因为天下没有真正让人吃亏的事情!
我跟大家报告过,当我悟明白天人合一和广义相对论说的是同一件事情的时候,开始变得老实、开始变得诚实、开始变得自然。天地间没有什么事情是偶然的,原话是霍金说的,“宇宙当中没有偶然”。爱因斯坦也说过,他不相信上帝会掷骰子,就像打麻将扔骰子,扔出几是几,他说宇宙间没有这种事情。现在还在争论,就是量子力学里面那个几率性、概率性,现在仍在争论。但是大家可以去观察,所有的事情扩大到整个宇宙时空,再想想看有没有白来的事情?有没有白拿不还的事情?那颗种子种下去,有没有不开花结果的事情?所以,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钱得钱,种爱得爱;种下菩提树,必开吉祥花,必得幸福果,这是宇宙之间的道理。用广义相对论的话说,就是物质决定时空。有什么样的物质,决定了什么样的时间跟空间。如果您觉得自己的时间老是不赶点儿,觉得自己的空间总是污浊、不清净,那要反思自己的内心是不是被污染了。要改变自己,才能改变自己的环境和时空。这就是天人合一嘛!
所以,还算什么命啊,听完今天上午这一讲,你看周围的人,不管学了多少传统文化,只要还去打卦算命,他就是个糊涂人。《易经》学通了,“善易者不卜”,不用卜的。为什么?知道自己的后果嘛,自己干了什么事,自己不清楚吗?也就是说自己在天地之间,播下一个什么种子,自己不清楚吗?还去问别人,这就是不明心、不见性嘛,哪里是明白人呢!求谁?求人不如求己,所以说“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还是回到《论语》上来,回到《道德经》上来,回到经典上来,让四书五经的精神进入我们的头脑,指导我们的行为。
老夫子让我们学什么?学古文化呀,就是学中华传统文化呀!就是“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嘛!学完传统文化之后怎么做?践行啊!践行完了之后,才会感觉到快乐嘛。践行了一定会有感应,“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一定会感得天下有人来说,我们是同道、我们是同仁、我们是同志、我们是同学,最后必然是同胞啊,都是炎黄子孙。查家谱,几个家谱一对,查到黄帝那里面去。今年2月份发表的课题,人类已经有了这样的技术,就是通过我们的DNA,能追查出四千年前的祖先,哪个族群跟哪个族群进行的种族通婚,都能追查出来。整个历史事件,可以用我们的基因去佐证。科学昌明有没有好处?当然有好处了,我们这个人种怎么来的?不同的种族之间什么时候进行的通婚,历史有记载,通过我们的血液就可以推测出来。所以西方文明好不好?好。东方文明好不好?好。可是这个好,归到我们自己身上了吗?没学到,那就不是好啊。西方人有西方人的好,东方人有东方人的好,我们没学到,那属于别人的,不属于自己,就大亏了,这是个赔本的买卖。
有同道来当然是乐了,情绪上的“不亦乐乎?”别人不知道,不要不高兴。现在讲的是对上一讲的复习。第二句有子说的,人要孝悌,这是为人之本,这是帮助我贯通经济学和伦理学,然后打通整个学科界限很重要的一句话。因为念了几十遍之后,突然明白,为人之本,亏孝就是亏本。我观察周围的亿万富翁,没有不是孝子的,凡是对自己的父母不好的,即使一时得利,他的事业也不会长久。从有子这句话来说,“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不亏孝就不亏本,孝道不亏,经济上就不亏本,也就是说投资出去,终究不会亏本。这句话太深刻了!
现在正是报考季节,大家都四处忙着找朋友,求爷爷告奶奶,考虑给孩子报一个什么样的学校才合适,什么专业才合适。考得成绩不好的,家长愁;考了高分也愁,去北大能不能录取?哪个专业能录取?都不安生。这些天学校所有负责招生工作的人都不安生,父母也不安生,因为大家都想求一个好的结果。我建议大家把自己的本心定下来,一切自有安排,心越乱,结果越难受。静下心来看透它,不要让自己心神那么慌乱,心神一慌乱,没有智慧。因定生慧,没有镇定,哪会有智慧?
《论语》一开始讲学习方法,讲为人之本,也是学习之本。学习不只是在书本上学,而是在人生当中学,这是《论语》跟我们现在学习不同的地方。人生当中也是一本大书,我们经常讲读“天书”,天书为什么无字?因为整个人生社会就是一部天书,它是没有字的。会不会看?人情练达皆学问,是这样来的,这就是天书。天书对我们每一个人,完全平等,它不是秘籍。当你明白了天心,那天书就懂了,就会看了;不明白的话,什么是天书你都不知道,找都找不着。这是一个比喻,大家要知道,绝不是说有这样一本很秘密的书,不是的,要知道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