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德石与沪江大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7章 沪江大学地质与地理系(1)

第一节 华北协和华语学校

1923年10月,葛德石抵达上海沪江大学报到。作为传教士的惯例,他被派往北京的华北协和华语学校学习一年汉语与中国文化。华北协和华语学校(North China Union Language School)是由英国伦敦会传教士瑞思义(W.H.Rees)在1910年建立,主要是为来华的英美传教士提供汉语培训,后来逐渐扩大至外交和商业人员。

华北协和华语学校由浸会、美以美会、美国长老会、英国圣公会、伦敦会、青年会以及中华医学基金会等八家机构组成,其中美国长老会拥有产权。1916年,美国人裴德士(William B.Pettus,1889—1959)开始了执掌华语学校长达三十年的历程。学校先是设在灯市口,后来移至前门大街的怡亲王府。华语学校的师资人员除中国本土教师外还有资深传教士。学校主要开设中国语言、历史、文学、宗教以及传教方法等课程,每年大约招收200人。自1916年至1923年共有1242位学生在此学习[42]。华语学校完整的汉语课程需要三年时间,例如史迪威(Joseph W.Stilwell)作为美国驻华使馆的武官,曾于1920年至1923年在该校学习三年。而大多数学生只学习一年,然后各奔前程。

作为语言学校,华北协和华语学校在汉语教学上强调学生的听力,往往起初一两个月主要训练学生听力,然后再是其他。葛德石后来的朋友,著名汉学家韦慕庭(Clarence Martin Wilbur)在1930年代曾在这所学校里半工半读过两年。他回忆道:“我们用直接法学习汉语。在开始的几个星期,我们听不到一句英语,所有的人坐在一个教室里听老师慢慢地说汉语,他一边说,一边会指着脸上和身体上的器官——鼻子、眼睛、嘴巴、胳膊,或者会介绍人称代词——我、他、他们的用法,或者用动作来演示动词的意思。课后我们有个别辅导,在一个小房间里,一个老师对一个学生,帮助我们复习已经学过的东西。这些辅导老师一般年纪较大,而且不会说一句英语。对于我这样此前没有学过口语和汉字的人来说,我从这一说话练习中获益良多。”[43]

葛德石也是通过这种方法,经过一年的学习,掌握一定的中文会话能力及阅读能力,开启了他研究中国的第一步。此外,华语学校的学生自1923年还组织出版The Peking Mandarin的年刊,刊载学生所写的北京生活及周边地区的游记等文章。1924年,葛德石在上面发表了他在中国的第一篇文章——《从侧门进入中国》,描述他穿越欧亚大陆前来中国的经历。

在华北协和华语学校期间,葛德石还收获了爱情。他遇到了同样前来学习汉语的天津浸信会社工玛丽昂·查特菲尔德(Marion Holbrook Chatfield,1899—1975)。玛丽昂来自美国康涅狄格州小镇格兰比(Granby)的一个乡村医生家庭。她于1921年在美国麻省著名的和丽山女子学院(Mt.Holyoke College)毕业后,成为当地一所女子感化所的护士长。不久,她辞职进入哈特福德神学院学习,希望前往中国传播福音,为此她还选修了一门中国历史课程。1923年,毕业后的玛丽昂被美国南浸信会派往中国。在华语学校,因为葛德石与玛丽昂两人的姓氏均以英文字母C开头,所以两人被学校分配共用一个邮箱。玛丽昂是个业余的集邮家,她常常被葛德石收到的来自世界各地邮件上的邮票所深深吸引。因此,每当她取信看到中意邮票的时候,她会常常在邮箱旁静静等待葛德石前来取邮件,然后询问邮票。这种爱好为他们的约会铺平了道路。

有情人终成眷属,葛德石和玛丽昂于1925年6月29日在上海举办了一场中西结合的婚礼。新娘穿着标准的美国白色婚纱,被红色的中国轿子抬着走在大街上,前面鞭炮齐鸣[44]。出席婚礼的来宾主要是葛德石在沪江大学的中美同事,此外还有葛德基、赖德烈等美国亲朋好友。葛德石夫妇一生共育有一子三女,其中,长女(Marjorie,1926)和儿子(Richard,1928)均在上海出生。

第二节 沪江大学地质与地理系

1924年5月,葛德石在掌握一定汉语之后,结束了在北京的学习。在返回上海之前,葛德石从北京启程,前往甘肃考察,特别是海原地震区。1920年12月,甘肃海原县发生8.5级地震,其震级和烈度均为世所罕见,震惊全球。作为地质学者的葛德石,对地震引起的地质变化非常有兴趣,所以前往考察,前后历时三个月[45]。1924年8月底,葛德石返回上海,执掌沪江大学地质地理系,并于1924年至1929年间担任助教授兼系主任。

中国的地学高等教育是在二十世纪初才确立的,而地理学的高等教育是在1921年东南大学地学系成立后才正式确立。当时,作为系主任的哈佛大学博士竺可桢就深感系统借鉴西方地理学的必要。1922年,竺可桢向东南大学校长郭秉文请求向欧美派遣地理留学生,充实中国地理的教学与研究:“敬启者:窃以我国地理人才缺乏,老成如屠寄、卢彤相继凋谢,张相文、黄郛复联袂入政界,留学生中鲜有专门地理者。实以美国著名大学,除卡拉克(Clark)、芝加哥、哈佛而外不设地理专科,而德法诸国大学中,对于地理一科虽较美为注重,但我国留学者寥寥。故欲得专门人才,非由本校物色毕业生中成绩卓越者,资遣欧美专门地理不可。”[46]但是由于经费支绌,地理留学终究是纸上谈兵。在当时中国高等地学教育极其缺少的情况下,千里迢迢而来的葛德石已经在沪江大学系统地讲授地质与地理学。而葛德石也是当时沪江大学为数不多具有博士学位的教授。据1928年统计,沪江大学59位教员中,有9人具有博士学位,葛德石就是其中之一[47]。

地质地理系是为了全面调查作为人类家园的地球。广义上讲,地质主要关注人类的环境,而地理侧重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地质学在二十世纪初期的中国尚为新兴学科,虽有零星课程开设,但只有两三所大学设有此系。随着工业的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利用将变得越发重要,例如森林覆盖、洪水防治、饥荒、港口改良等均与地质相关,所以地学不仅对专家而且对公民都意义重大。沪江大学地质与地理系设在科学馆顶楼,共有七个房间,例如矿物化石展览馆、矿石和化石等储藏室、地质地理实验室、预备室、教室以及办公室等[48]。

地质与地理学是沪江大学理科的重要组成部分。葛德石在地质学方面开设有“普通地质学”、“历史地质学”、“矿物与岩石学”、“经济地质学”和“地质学原理”等课程;地理方面的课程则有“人文地理”、“亚洲地理”和“中国地理”。其具体课程如下:

地质101 地质学Physical Geology

是课研究地质作用,及其所成之状态,如陆地、气界、潮流、海洋、潜水、火岩之作用,包括动力地质,构造地质,及岩石之组成与认识,读地质学101、102能给以地质学上大概知识,除课室讲授外,有时佐以实验。每年必有野外实习旅行一次,非得教授特别许可,学生必须一律加入,费用约五元。

大二大三选修 上学期 每周讲授三小时 三学分

地质102 历史的地质学Historical Geology

察岩石之形态,研究地球之原始,气候之变迁,洋海大陆之分布,山脉之侵蚀影响自然界,并注重中国之地质历史,讲授与实验均有,每年野外实习旅行一次。除得教授特许外,须一律参加,费用约五元。

大二大三选修 下学期 每周讲授三小时 三学分

地质203 矿物及岩石学Mineralogy and Petrology

研究组成地壳之质料,矿物之质地,水成火成及变成岩石之原始。其特点为岩石之辨认,分类及其变态品等。在读工业化学者,尤为适宜。讲授及实验均有。

大三大四选修 上学期 每周讲授三小时 三学分

资格:已修地质学101或普通化学者。

地质204 经济的地质学Economic Geology

研究有经济价值之金属矿物,及煤、石油、水等非金属类矿物。自然富产之分布于重要,及中国矿物产量与其利用。工业化学学生宜修之,讲授与实验均有。

大三大四选修 下学期 每周讲授三小时 三学分

资格:已修地质学101或203者。

地质205,206 地质学原理The Principles of Geology

此课题目逐年变更。乃研究主要地质学问题,引入深奥地质学原理之途径。过去数年中,曾研究地文学、沉积、地球内部、地质生物发达史等题目。

大三大四选修 二学期 每周讲授三小时 每学期三学分

资格:已修地质学101、203或204。

地理101,102人文地理Geographic Influence

研究地理上之环境与人类生活之关系,如地理之影响于位置、地文、物产、气候等。对历史科,社会科及商科学生最有价值。

大一选修 二学期 每周讲授三小时 每学期三学分

地理203

亚洲地理(中国以外)The Geography of Asia outside China

注意日本、西比利亚、印度及荷属东印度等地,并应用地理学101,102课中之原理,讲授及学生演述均有。

大三大四选修 上学期 每周讲授三小时 三学分

地理204 中国地理Geography of China

研究中国之自然区域及地理上之原因之影响于全国人民及商业者,其中包括气候、物产、职业、工业发达与将来发展。讲授演述均有。

大三大四选修 下学期 每周讲授三小时 三学分[49]

在日常教学中,葛德石继承其芝加哥大学导师罗林的风格,是个标准的学者。他治己严谨,早眠早起,不抽烟,不喝酒,日常生活非常有规律。他对学生也是爱之深,责之切,是位出名的严师。葛德石这种风格一生未变。在沪江大学,葛德石每学期都开设四门课,每周十二小时。每年均有近百位学生选修地质地理系的课程,除了课堂讲授,注重实地考察的葛德石还多次带领学生在上海及周边地区进行野外考察,收集了许多地质标本与地图。

作为沪江大学地质与地理系唯一的教授,葛德石一身兼数职。1924年至1926年间,葛德石大部分时间都用在系里工作上。在他的苦心经营下,沪江大学地质与地理系不断壮大,成为中国当时为数不多的地学系之一。1926年,葛德石在给沪江大学校长魏馥兰的信中写道:“地质地理系在过去的三年中,从无到有,目前已是中国最好地学系之一。……1921年在我回复您信的时候就曾表示我到沪江大学,是因为我有兴趣建设中国最好的地学系。”[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