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投入,才会找到想要的感觉
做一些激动人心的事情
看雷军的简历,是一件比较“雷人”的事情。
在中关村,谦逊有礼的雷军是公认的创新者,也是手机行业的颠覆者。他是企业家,金山快译、画王、毒霸、游戏都与他密切相关,金山WPS更是民族软件的脊梁;他是天使投资人,UC浏览器、YY语音、凡客诚品,这些公司的成功无不验证着雷军的眼光;他又是创业者,卓越网卖掉了,然后创办小米科技。而今的小米,也正按照雷军的规划,迅速迈向中国第四大互联网公司的康庄大道。
是什么让雷军如同打了鸡血一样,在互联网行业高歌猛进?
雷军说:“当我想到做小米的idea(想法)时,非常兴奋。因为我从来没有做过手机硬件,如何能把这个事情真的做成呢?我首先意识到的就是,这不可能是一个人能完成的任务,所以,我认为我发挥的最大价值,就是找到能做这个的人,并且把他们组织在一起,无论是投资者还是CEO,还是创业者,这三份工作对我来说都是完全一样的。每一个角色都让我寻找一些非常优秀的人,做一些激动人心的事情。”
“做一些激动人心的事。”看似轻描淡写,但真正做起来并不容易。来到小米,可以看出这是一家充满奇迹的公司。在过道的墙壁上有一副红底白字的招贴,上面的字引人注目:“小米2013年上半年销售703万台手机,营收132.7亿元人民币。”这个数据是那么鼓舞人心,而创造这些数字的,就是面前的雷军和他的小米团队。
他们的确在做激动自己并激动别人的一些事。当“小米”的子品牌“红米”横空出世,他说要颠覆大众对“千元智能手机”的认识,突出体验和高性价比,“就是让大家震惊一下!”的确,不走寻常路的雷军此次选择在腾讯QQ空间首发10万台,预约量突破745万,所有“红米手机”也在1分30秒内全部售罄。
好像雷军一直具有点石成金的本事,其实,雷军也曾迷茫过。
2007年12月的一个深夜,北航北门的柏彦大厦。金山软件的CEO雷军需要做一次告别,他也许想过,这是最后一次待在金山的办公室了。2007年12月,在记者见面会上,雷军用深深地一鞠躬纪念自己任职的最后一天。在中层沟通会上,他连续鞠躬三次,才得以平复员工复杂而激动的情绪。雷军说:“我终于把债还完了。”
试想,一个劳模般的CEO,每天平均工作超过16个小时,这种工作习惯坚持了十多年,忽然他离开了,一下子成了退休老干部,离开了原来的舞台,生活变得万籁俱寂。
“那半年,没有一家媒体想要采访我;没有一个行业会议邀请我参加。我有的是时间,没人记得我。我似乎被整个世界遗忘了,冷酷而现实。人情冷暖忽然间也明澈如镜。那个阶段,我变得一无所有,除了钱。”雷军说。
离开金山后,雷军思考了大半年,对媒体屡次提到“五点反思”:人欲即天理、顺势而为、广结善缘、少即是多和颠覆创新。
半年的沉寂之后,是时候做点事了。其实,雷军从小就是一个不甘寂寞的人。
在大学的时候,雷军在大学的图书馆看到了一本叫《硅谷之火》的书,这是一本讲述乔布斯等人在硅谷发起技术革命的书。至今,提到这本书,雷军似乎依然热血沸腾。
雷军1992年进入金山公司,6年后出任首席执行官。直到2007年离开。
雷军离开金山,是因为这时的雷军已经对自己和自己所从事的事有所怀疑。“其实在金山后期我就觉得不对了,当你坚信自己很强大的时候,像坦克车一样,逢山开路,过河架桥,披荆斩棘。但是当你杀下来以后,遍体鳞伤,累得要死,你在想,别人成功咋就那么容易?”雷军在反思。
雷是一个重义气的人。尽管没能成为传奇,金山还是上了市,虽然市值是国内某些互联网大公司的零头。
“离开金山对我是一次重创,心理上的创伤超过了大家的想象。我这个人很努力,很勤奋,带着一帮和我一样的人,打了这么多年江山,整成这个样子,我肯定不服气。要是我没努力也认了,但是我非常努力。二十多年,这么多的机会,一个都没捞着,我问自己为什么,问题肯定出在我身上了,那我的问题是什么呢?就是不服输。”雷军说。
这样性格的人不能忍受世界为何如此寂静,好像忘记了曾经有自己的存在。雷军显然不能容忍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他悄悄做了很多事情。
对于雷军,他需要摆脱过往。离开金山前不到一个月,雷军以CEO的身份录制了一期《波士堂》。在节目中,他分享了很多往事和对人生事业的看法。谈及未来,雷军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等你们《波士堂》不再管我叫金山的老板,而是直接叫我雷军的时候,我再来告诉你们。”
雷军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诺言,作为天使投资人,雷军是成功的,而小米公司虽然刚刚起步,未来还有很远的路要走,但小米目前所取得的成就,已经足够激动人心了。
“我原来不成功,今天也不成功,我可以做得更好,但是没达到。在我看来,我是失败的。很多人都说我是成功者,但我感受不到。我是一个成就驱动型的人,这样的人,他能够忍受各种痛苦,然后前行。前天有人采访我说,问我是不是因为没有干成一个像马化腾那样的公司感到憋屈。我当时说是,但后来想了一下,其实不是,我就是想做一件伟大的事情。享受骄傲自豪的感觉。”雷军说。
雷军保持了早年的风格,几乎成了小米科技每天走得最晚的人。他不止一次说:“我挣钱的欲望没有把一个东西做成功的欲望高,要不然我不会写了16年的代码。”
做事,而不是赚钱,把事做成功,而且做得激动人心,这就是雷军。
把程序当艺术品,像写诗一样来写代码
雷军的工作,是从写代码开始。
最开始雷军的身份和求伯君一样,是当时汹涌的程序员大军中的一员。他所编撰的《深入DOS编程》(1993年1月,北京大学出版社)、《深入Windows编程——Windows加密及压缩软件编程技巧与方法》(1994年12月,清华大学出版社)两本书,受到很多程序员的推崇,也成就了雷军早期的名声。
写代码,是IT行业最基础的工作,做好这个工作,对下一步顺利的应用至关重要,但写代码这项工作,目前已经鲜有公司能做得很好。雷军曾经这样说:“少有公司做code view(对写好的程序做代码级检查),于是很多人在进度的压力下潦草应付,只要测试通过就算搞定。表面上看,开发速度很快,进度有保障;但实际上,这样的程序连开发者自己都很难读懂,一旦有Bug,很难调试,将来维护升级都非常困难。这样的代码多半只能重写,浪费自然严重。”
把代码写好很难吗?
雷军说:“一个人只要有韧性和灵性,有机会接触并学习电脑的编程技术,就会成为一个不错的程序员。刚开始写程序,这时候学得多的人写得好,到了后来,大家都上了一个层次,谁写得好只取决于这个人是否细心、有韧性、有灵性。掌握多一点或少一点,很快就能补上。成为一个高级程序员并不是件困难的事。”
如果每个人写程序的时候当艺术品来写,写每行都认认真真、干干净净的,虽然速度略微慢了一点,但代码的质量和品质却不可同日而语。
作为公认的写代码高手,虽然已经有12年未写程序,雷军还是被邀请参加CSDN(中国软件开发联盟)举办的SD2C大会(软件开发2.0技术大会)。在这次大会上,雷军在演讲中谈到两个重要的问题。
第一,技术人员除了在技术上深度挖掘以外,一定要把客户需求放在第一位。第二,只有真正喜欢才能写好程序,把程序当艺术品,像写诗一样来写代码。
雷军对此解释说:“就是因为小时候喜欢写诗,我真的像写诗一样地写程序,所以程序写得很好。”
雷军刚接触电脑就发现电脑的妙处,因为电脑远没有人那么复杂。雷军发现,如果程序写得好,就可以和电脑处好关系,就可以指挥电脑干自己想干的事。这个时候自己是十足的主宰。每每当他坐在电脑面前,他就像是在自己的王国里巡行,雷军觉得这简直就是天堂般的日子。电脑里的世界很大,编程人是活在自己想象的王国里。他可以想象到电脑里细微到每一个字节、每一个比特的东西。
雷军用两年的时间修完大学的全部课程后,剩下的两年更多的时间都在写程序,以至于每天不在电脑前坐8到10小时,他就觉得今天白过了。
雷军说:“写程序的活特别费脑子,也特别累,但我喜欢,可以肯定我会干上一辈子,虽然我没有打算一生只干这一件事。用一生来编程序是一件既容易又困难的事。如果碌碌无为,为交差写点程序,这样的日子太好混了。但如果想全身心地写程序,写十年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现在我不少朋友都洗手了,有时我也想‘用什么电脑呀,Windows外的世界不是也很大吗?’”
雷军一再强调写程序的人一定要喜欢这个工作,否则赶紧转行。其次,写程序一定要注重质量,写完和写好是完全不同的境界。
伟大与平庸,原本就没有不可逾越的沟壑;杰出与堕落,很多时候就是有态度决定的。
做和做好是两个层次,用心和不用心是两个境界,而生产出来的产品,也自然是不同品质。
雷军不仅仅是喜欢写程序这个工作,而且对工作的对象充满尊重,因此,他从不随随便便去敷衍任何一个写程序的工作,因此,他才能用心去写好每一个程序,也不断地从写程序的过程中获得乐趣。
其实,不光是写代码,所有的工作都是如此。把事情做好和把事情做对,是敷衍还是用心,给工作和自己带来的是完全不同的后果。
有些人遇到事情,总是急急忙忙、愁眉紧锁,而有的人不管多大的事情,总是气定神闲。每时每刻,做该做的事情,这是把事情做好,每时每刻,都放心不下自己的工作,这是要把事情做对。想把事情做对,往往会出错,因为过程当中有太多压力;而想把事情做好,往往能把事情做对,因为每个环节都已经做到了极致。
只有用心做好工作,也才能不断从完成的工作中得到乐趣。
雷军在加入金山多年以后还曾经在西点BBS上发文:“不少人认为程序员最多干到35岁就可以收山换环境了,脑子也差不多该歇歇了,体力也不支了,并认为写程序是年轻人的事情,到了一定岁数,估计没什么人再当程序员了。”
兴趣和用心,不仅仅会带来完全不同的工作结果,也会推动人渡过重重艰难。
2002年8月的一天,当雷军向求伯君提出“准备以3年时间和3500万人民币重写WPS”时,求伯君沉默之后明确表示同意。
于是,金山最残酷的历史性转折发生了——将WPS代码全部推倒重写。
这意味着金山放弃了自己原有标准制定者身份,向微软标准屈服;这意味着金山将已经积累运行了14年的WPS“自废武功”、从头重来。决心下的那一刻,并非是所有人都理解。在一开始,雷军也苦口婆心地劝慰那些开发了10年之久的WPS老程序开发人员们的伤心之情。终于,经过100多人在珠海历时3年的艰苦开发,数千万人民币的支持后,完成了这个具有“革命性”的WPS Office 2005。
北京《财富论坛》上,雷军曾演示WPS Office 2005这个版本。有人问他,“为什么Star Office都阻击不了微软,而金山却能?”雷军告诉他说,这里面的原因是没人敢去重写软件的代码。
下决心去重写一个软件的全部代码也非常难,要保证100多个人干完3年,要重写500万行代码。能不能按时干完?能不能干好?另外同行都在变化,等我们做出来的时候能不能适应?这些都是难题,风险很大。
但这个工作对雷军来讲并非难题,因为对雷军来讲,他不容许一件有瑕疵的艺术品,他也不允许自己的产品有不完美之处。
人因梦想而伟大
雷军在金山上市后曾经拿着报纸对媒体表示:“现在是2007年,到2017年的时候我敢肯定金山还在那里。如果梦想还在,金山肯定还在。”
在说出这番话时,雷军其实已经下定了离开金山的决心。但他没有预计到的是,仅仅不到4年的时间,他又回到金山。此时,曾经跟他并肩而战的战友已接踵离开。金山,曾经承载了雷军和很多人的梦想。
为了实现这个梦想,许多人在金山付出了一生最美好的青春。对于雷军那一代程序员来说,求伯君就是永远的偶像,这个人从中国软件的蛮荒之地开始一手一脚地打拼出一个天下,随后被强势入侵的微软抢走了市场,并且在汹涌而至的盗版狂潮中失去了暴富的机会,在互联网大潮中失去了再次转身的机会,但是他坚持做软件、做游戏、做应用、做工具,在这样的狼藉之地中艰苦奋斗了23年。
金山的这场梦想之旅有点悲壮。很显然,金山并没有让雷军实现他的梦想,但雷军的梦想之路并没有因此戛然而止。
雷军很喜欢马丁·路德·金的名言“I have a dream(我有一个梦想)”。
对雷军稍微有些了解的人,都知道雷军一直是乔布斯的粉丝,乔布斯对自身美学体系和商业体系的野心和坚持,在日后很显著地影响着雷军。因此,并不奇怪,和乔布斯的商业理念类似,雷军确信自己销售的不是手机,而是梦想。
当然,雷军并非刻意在模仿和跟风,从雷军投资网络服装电商凡客诚品以及他心心念念和小米粉丝保持的深度沟通的举动中,不难发觉雷军所坚持的那个理想的内涵是对“偶像”的拒绝和重塑。雷军是要创建一个受人尊敬的世界级公司,以此来向自己心目中的偶像致敬,也以此来实现自己的梦想。
“我坚信,人因梦想而伟大,只要我有这么一个梦想,实现一个梦想,我就此生无撼。”从金山CEO转型为天使投资人,再以创业者身份出现在公众的视野,雷军表示,自己内心始终如一,即“不能放弃理想,要开创新的事业。”
再次创业做小米科技,雷军认为,这是受梦想驱使。也正是这种激情加上创业团队的高度团结,才有了今天务实低调的小米科技。
雷军也曾经是苹果的铁杆粉丝,但他意识到,苹果设计体系的封闭对他而言是个机会,于是便以全新的模式积极投入智能手机的蓝海。他要以互联网的平等精神发起一场群众运动,在这场运动的源头,他显然对移动互联网的走向确信不疑。尽管他仍然是那个对细节吹毛求疵的雷军,但同时也是一个更懂得控制与放松平衡之道的雷军:“有时候,绝大部分人的成功都依赖大环境的成熟。如果不具备大环境、个人能力不强,一定要强扭着做大事情,极有可能摔跟头、成为空想家。我是40岁才明白顺势而为的道理,我想如果历史再来一遍,我可能还是会不明白,可能还是会想着要干些惊天动地的事情,做些逆天而为的事情。”
在雷军看来,让梦想悬空挂在那里,是人生不能容忍的遗憾,只有走在实现梦想的路上,才能让他充实,让他踏实,让他感觉到人生“伟大”的价值。
当他创办小米时,林斌(原谷歌中国工程研究院副院长)的太太问他:“你这个人什么都有了,怎么还想要创业?”
这个问题让雷军反思:自己还有没有勇气重新创业?还能不能6×12个小时不知疲倦地往前冲?雷军回想起了自己18岁时就有的理想:世界因我而不同。直到今天他还没有放弃这个理想,他还是要做一个与众不同的人。
梦想还在,希望就还在。梦想者就注定是与众不同的人,也是一个伟大的人也在做着一些伟大的事。
小米是一个梦想,梦想总会伴随着伟大的奇迹。从创办了小米,到拿了A轮融资加内部融资共4100万美元,公司估价2.5亿美元。这在中国甚至全世界,都是一个奇迹。4100万美元不算什么,但小米的创业团队和第一批员工共56个人,大家一起投了1100万美元。雷军投钱,大家应该不惊讶,但很多员工都投资了小米,而且是跟VC(风险投资)一样的价钱。
梦想,是一种力量。小米员工中有一个女孩,研究生毕业,负责行政,她回去跟她妈妈说,她把自己的嫁妆钱投给小米,从此就“嫁给小米”了。后来她真在小米投了不少钱。还有一个人,他把他们家的港股全部卖了,换成“米股”。
同事们一起投资的时候,雷军有很大压力。雷军自己掏钱创业,赔了是自己的事情,如果拉了这么多同事一起赔,梦想就有点沉重了。1100万美金不是小数字,是小米所有员工自己的血汗钱,这也说明了大家对小米的认可。
2011年8月16日,一直刻意低调的雷军以一种最高调的方式发布了小米手机,这也是小米手机迈出的最重要一步。虽然他强调自己依然低调,也没有请电视媒体报道,但小米手机却在网络媒体的报道中引起了轰动。在那个炎热的下午,大部分关注科技新闻的网民都知道了一款叫小米手机的新产品。
雷军之前的战略布局也开始发挥作用:小米手机承诺每周更新操作系统MIUI;米聊成为小米手机的主打通讯产品;而雷军投资的凡客诚品承担了销售和物流的重任。一年来培养的MIUI用户如今成为小米手机的铁杆粉丝,小米手机的工程机很快被抢购一空。
如今小米手机已经成功实施了铁人三项战略,雷军得以进一步实施自己的整体规划。在他的推动下,金山软件请来了微软亚洲工程研究院院长张宏江担任CEO,宣布向移动互联网全面转型。而雷军下一步考虑的就是将电子商务整合到智能手机之中,在他看来,未来手机会取代PC,成为电子商务的主要载体,而这个市场会带来直接的利润。
雷军最大的梦想就是像乔布斯那样创立一家世界一流的公司,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给他带来了圆梦的契机。10亿美元的目标或许并不遥远。
雷军在斯坦福咖啡馆中谈到创业时问了这样一个问题:“假如太阳从西边出来,你能否做到10亿美元?”这个问题,既是在问大家,也是在问自己。
没有困难的成功并不是不可能,如果一条路上没有困难和阻碍,那么必然会因为这条道路走得人太多,太拥挤,反而没有了机会。梦想的路,从来坎坷,也因为其坎坷,也才会有卓绝的旖旎风光,而走在这条道路上的人,才会伟大。
时刻保持好奇心
“世界上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同样道理,世界并不是缺少成功的机会,而同样也是因为缺少发现机会的眼睛。
在IT领域尤其如此。雷军说:“计算机技术更新换代非常快,每年都有各种各样的新技术出现。在我过去的职业生涯中,仅编程语言,我就用过BASIC、MASM、Pascal、C++、VBA、Delphi、Java等。需要时刻保持好奇心,不断学习各种新的东西,才能在未来的几十年职业生涯中不落伍。”
置身IT行业当中的人,如果对新事物没有充分的敏感度,对世界没有充分的好奇心,是无法发现每天正在发生的变化的。
人的精力有限,高手工作压力也比较大,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整个行业动态,的确是一个不简单的事情。雷军的经验是经常看业内的各种技术杂志,参加各种聚会,可以节约很多时间。最重要的是,交几个博学的技术高手,多和他们交流,一定受益匪浅!
凭借对新鲜事物和数码产品的强烈兴趣,雷军对手机操作系统和硬件开发有着执着的追求。他喜欢把小米科技称为一家“铁人三项”公司,即硬件、软件、互联网服务。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则是两把“利剑”。
在小米的身上,处处可见由好奇而诞生的思路,由新思路而产生的新模式。
雷军最津津乐道的当属基于安卓系统进行二次开发的MIUI操作系统。小米最早使用互联网研发模式,每周在线更新系统程序。虽然每周要花费2天规划、2天写代码、2天做测试,难度系数很高,但他坚信这是一场“软件工程的革命”,为的就是提供更独特、更便捷的应用体验。“手机市场这么大,每个人都用手机,1%的需求量都是大需求。”个性主题、百变锁屏、自由桌面,让每位用户可以随心所欲地更改自己喜欢的系统样式,让结构更加简洁明了;字号更改、群发短信自动添加称呼,重新设计信息和电话的布局,大大方便了不同用户的日常使用。
创新,是IT行业创业生命。在互联网行业,广告宣传已经成为一个巨大的瓶颈。广告投入在投入产出比上越来越小,但没有有效的广告宣传,就很难让一款新产品立足。广告形式的变化,是互联网创业的一个难题。
有困难是因为没办法,没办法是因为没有创新的思路。小米成功地在营销上实现了突破,而这次突破,小米充分利用了消费者的好奇心。
“认真做手机,拉着客户一起干,在网上卖,因为量不够,大家排队。”雷军用这样一句简单的话形容小米手机研发与商业模式。“粉丝经济”的创新改变了电商狂砸广告的固有模式。小米科技走的是网民最能接受的电子商务路线,不同的是,营销渠道移到了微博上,省下了广告费,也搭着我国微博用户数量急速攀升的便车,赚足了关注的目光。雷军坚定地说:“我们不在乎有人骂,只要有口碑,就会有不少人夸我们好。”
“高性价比”、“秒杀”,甚至“饥饿营销”、“期货手机”,雷军用自己的好奇心推动着小米科技不断前行的同时,雷军也充分利用和挑战消费者的好奇心,所以,小米科技成立两年来一直话题不断。
只要创新,就要接受批评和非议。面对这些肯定与非议,雷军很淡定,从外界的“看不起”、“看不懂”到“学不会”,恰恰证明了小米的异于常人之处。
小米的成功,也坚定了雷军用自己的好奇探索世界的步伐。
雷军赴美国参加了在硅谷举办的GMIC大会(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巧合的是特斯拉的产品设计师Elon Musk也参与了这次大会。作为一家起步并不早的新公司,Tesla的市值已经超过了200亿美元,尤其是它的股价从30美元/股飙升至190美元/股,这让雷军对其充满了兴趣。
怀着极大的好奇心,雷军拜访了Elon Musk,并将交谈之后的感言分享在了小米官方博客中。雷军说:“在今年去了两次美国,7月份就去了一次,10月份是第二次。两次我都去拜会了Elon Musk。和其他硅谷大佬们见面聊商业话题不同,我去见Elon Musk纯粹是为了兴趣:这哥们实在神奇得几乎‘反常识’。”
既然是反常识的东西,自然值得细细研究一番,因为真正的成功,就是把不可能的东西变成现实,就是要反常规、反常识。在飞机发明之前,让人在天上飞是不可能的,但飞机发明之后,人可以在天上飞就是现实。从可能到现实,存在的是困难,缺少的是方法,只要找到办法,就能把可能变成现实。
雷军对Musk的Tesla汽车很感兴趣。汽车工业是一个传统得不能再传统的行业,行业里拥有的是巨头得不能再巨头的大公司,为什么一家新公司能够从这个行业里崛起?当小米公司估值40亿美元的时候,Tesla市值30亿美元。而2013年,Tesla的市值已经超过了200亿美元。特斯拉的股价从30多美元/股,飙升至最高190美元/股。
雷军怀着极大的好奇心去拜访Elon Musk,顺便试驾了Tesla,这是一辆电动车。电动车早就不新鲜,很多汽车公司都在研发电动汽车。但在雷军看来,Tesla最重要的是,它应用了智能系统,整车智能性非常高。它内部全部是智能设备,用相当于两个大号的iPad大小的触摸屏来控制汽车,开车用的所有路径数据都实时反馈到云端,服务器能帮助你运行你的车,提示问题,全程实时监控,智能控制。尤其是那个大屏幕堆在那里,开启导航的时候特有科技感。
从智能程度看,Tesla跟其他汽车的设计思维和功能服务实现水平对比,是移动互联网应用与单机本地运算的代差表现。
在雷军看来,Tesla把互联网的参与感、口碑营销这一整套全部融合进去了。这让雷军觉得心有戚戚焉:“他让你觉得你有一辆Tesla就是时尚,很酷。而且Tesla也是在互联网上预订,网上直销,排队,把所有中间渠道去掉,不靠广告,靠最早的用户使用后的良好体验进行口碑营销,反正他的目标客户相对圈子比较集中,这类对科技感有尝试热情的新贵们总是在他们自己的圈子里交流。有一个人买了Tesla,这会成为一个圈子的时尚话题;当有很多人都买了Tesla时,这又成了圈子里的标准配置。所以在那个圈子里,以后汽车就只剩下了两种:一种是Tesla,另一种是其他。而当种子核心用户圈内普及之后,它又能产生新的辐射势能,影响、吸引更多的用户。”这其实不就是小米的思路吗?
天才是这样一种人:别人看似已经走到了路的尽头,然后宣布已经无路可走,所以回头,而他则转了个弯,继续走了下去。巨大的成功有时简单得让平常人不屑去做,所以,只有不平常的人,才能取得最大成功。时刻保持好奇心,才会让人对新事物敏感,好奇心,让我们不至于落伍。
一个能够成功的人,总是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的想象,总在想如何让这件事情变成可能,进而把可能变成现实,而那些失败者则在这个世界到处贴上“不可能”的标签。而在他们眼中所谓的可能,就是那些已经被别人的成功所证明了的,其实,那对于成功来讲,才是真正的不可能。
肯学,肯干,关键时刻不掉链子
早在金山的时候,雷军在招聘时有两点是非常在意的:一是肯学;二是肯干。雷军认为:“很多学生在大学中所学的一些知识在工作中不一定会用得到,这个时候最重要的就是你的学习能力。其次是在工作的过程中,肯定会提高自己的能力,这时我们工作的态度就非常关键,如果你愿意付出,愿意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你就会进一步提高能力,职业发展才会越来越顺利。”
工作的过程,是自我完善的过程,也是自我实现的过程。参加工作,是一个人正式踏入社会的标志。工作跟家庭和学习生活是不同的,工作更强调制度和法则,更注重行为的效果考评。工作更强调用一种生硬的外在的目的来促进人能力的发挥和素质的完善提高。
每个人都会经历职场的菜鸟季,而由一个菜鸟成长为职场老手,是需要不断完善自己的,这个过程可能还会很残酷。只有一个肯学的人,才能融入职场,才能适应社会。
肯学,肯干,并不是低下身段就可以做到的,很多时候,这意味着敢于对自己进行否定。
在软件业,金山曾被称为执行作战能力和行政组织能力都非常强的一家公司,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金山陷入“前有微软,后有盗版”的围追堵截当中。雷军用他超前大胆的想法激励着金山员工。一方面,金山重整旗鼓,确定新的发展战略,准备迎接新的投资风暴的到来;另一方面,雷军在危难之时,又显出了少年英雄的本色,他向求伯君请战,放弃程序高手的架子,学做商人,到市场第一线去拼杀。
1998年8月12日,雷军出任联想注资后重组的金山公司总经理。消息公布那天,他的母校武汉大学一位关心他的教授来电话说:“雷军,你怎么放弃技术,去当总经理?”他的父亲也打来电话,要他千万不要耽误了技术,否则将来没有饭碗。但雷军还是大胆地否定了自己,几乎从零开始去学习。
一个人经验丰富,那是稳重。而一个人做到该用经验的时候用经验,该抛开经验的时候抛开经验,则会把稳重与创新结合在一起。能抛开自己原有的东西,到新领域当中去,由原先的师傅,到新领域的徒弟,很多人是经不住这种转变的。
雷军不仅做到了,而且做得很成功。一路走了下来,雷军发现管理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市场并不是谁都可以做好的,正如编程一样,需要长时间的修练和下苦功。逐渐的,雷军在管理上也逐渐成熟。现在,雷军感到他将来一定要“为中国的企业管理贡献些什么了”。
从编程到管理,这只是雷军在工作乃至职业发展方向上的第一次跨越,而作为IT界的前辈,雷军已经数次实现华丽转身。
从金山离开之后的三年,雷军看似远离互联网江湖,实际上却成为江湖传说中的“隐者”。雷军说,这样做的目的是对历史“归零”,以便重新开始。“归零”的三年半时间里,雷军又一次转身,成为中国最成功的天使投资人之一。
雷军的转身是一种放弃,是一种倒空,这个过程既是学习的过程,也是“自宫”的过程。完美的转身,不仅痛苦,而且需要智慧,需要一个从“见山是山”,到“见山不是山”,再到“见山是山”的过程。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这是浮躁;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这是倒空;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这是真正的修成。
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很多人觉得这就完成了对事物的认识,就已经知道了。正是因为这种认识上的洁癖,与事物躲得远远的,说白了,就是缺乏接受外在信息的勇气。用捂上眼睛的方式,在自我构筑的逻辑体系中,自我证明自己的正确,并欣然接受这种自我封闭、自以为是的完美。
一个人试图证明自己正确的时候,总会找出无数理由,证明自己确实是正确的。就像一个人既当掌握和解释规则的裁判,又当参与运动的队员,自己当然就不会犯规。这种人,永远处在看山是山的第一步。他们不会离开让自己自信的那个范畴和领域,永远不会真正到需要认识的事物当中去。永远戴着自己的眼镜,拿着自己的标尺来解读这个世界。
不能忘记自己和放弃自己的人,是无法真正投入的。一个无法真正投入到事物当中去的人,是无法真正了解对象的。一个无法真正了解对象的人,更是不会真正得出对对象的结论的。
所以,见山不是山,这是认识的重要环节,因为只有通过这个过程,人才能真正了解,而真正了解的关键,在于能否倒空,能否放弃。但这并不是认识的最终,这个环节只是认识,而认识不等于接受。
雷军从程序员成为管理者,再成为天使投资人,最后转作开发手机产品,他在学习中不断舍与得。雷军说:“一个人要肯学肯干。大学最要做的就是学习适应能力,我最在乎的就是他们会不会学、肯不肯学。”
当然,肯学,还要肯干,更要在关键时刻不能掉链子。
雷军1992年进入金山公司,6年后出任首席执行官。他延续了大学时的勤奋。原金山高级副总裁王峰回忆,当年雷军每每在下班之后约他在办公室谈工作,一谈就到半夜。16年来,对于雷军来讲,这种劳模式的生活实在是太正常不过了。
据雷军回忆,微软在1992年进入中国之后,在办公软件领域对金山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到了1996年时,金山WPS的收入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我们是加密的,而微软是不加密的。所以,前有微软,后有盗版,民族软件企业当时倒得七七八八。”金山有非常多的员工离职,包括雷军在内的领导层甚至考虑要不要转型去做保健品,“当时史玉柱就是这样。”雷军开玩笑说。
金山董事长雷军在北京大学做演讲时,反思在1996年决定坚持做WPS的心境,称因为这个决定错过了整个互联网,“但如果历史重回到那个年代,我依然会选择做WPS,这就是我的宿命。”
在金山的时候,雷军重写WPS代码,亲自站柜台,做管理,这一切都是肯干和关键时刻不掉链子最现实的注解。
想象的困难有一百个,实际能遇到的可能只有一个。解决困难需要方法,但最直接的方法是做,而不是整天坐着讨论。做和坐,是解决困难的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也是不能替代的。
在实际的工作中,坐很容易取代做。坐下来,相对容易,做起来,相对就难了。坐下来,是有必要的,但如果想通过坐下来讨论,从而解决了困难,却是不可能的。讨论是为了更好的行动,而不是取代行动。困难是要靠行动解决,而不是要消除一切困难之后才去行动。
其实,一个人只要“肯学肯干,关键时刻不掉链子”,做事业,就能让事业不断进步;做员工,也能成为让人最放心的员工。
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就一定会成功
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并且喜欢上自己所做的事情,这是一个人职业化的必然要求。
工作就是生活,工作同时也是命运。没有哪个讨厌自己工作的人能把自己的工作做成事业。
喜欢与不喜欢,一边天堂,一边地狱。
雷军在谈到程序员的工作时说:“程序员需要整天趴在电脑前,经常没日没夜,非常辛苦,而且工作来不得半点虚假,少写一个标点符号都不行。喜欢的人,日子过得非常开心,每写一行代码,都会有新的成就感,尤其当自己的作品被广泛应用的时候,那种自豪感油然而起。不喜欢的人,坐在电脑前极端无聊,被进度压得喘不过气来,天天为找Bug(漏洞)、改Bug生气。”
雷军在金山的16年,外人看来,异常辛苦,苦不堪言,可雷军却把那段岁月视为自己最快乐的时光。“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我觉得只有做你自己喜欢的事情,你才会有足够的动力和热情。我很幸运,因为我20多年前是一个程序员,我很喜欢做软件,所以我才参与了金山软件的创办。我觉得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是人生最美妙的事情。”做自己喜欢的事一直是雷军创业的一条根本原则。
做自己所喜欢做的事情,就一定会成功;做自己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成功。
不喜欢自己所做的事情,其实就是把自己关进了监狱。如果不喜欢自己所做的工作,要么离开,要么强迫自己喜欢。
“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一个灵魂自由的人,即便在监狱当中也是自由的;一个灵魂不自由的人,无论身处何地都是被禁锢的。
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喜欢上自己所做的事情,一直是雷军做事的原则。在金山的时候如此,创建小米科技的时候,同样如此。
写程序与做手机,一个软件,一个硬件,好像中间差距很大,但雷军说:“现在超级喜欢数码,收藏了一堆手机和pad。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才有机会做好!”
雷军创办小米科技的根本原因,固然是因为他看到了移动互联网的前景,是因为偶像乔布斯走在了前面,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内心深处对手机的喜欢。
雷军经常把自己分两段评价,他在金山全职工作了16年,在金山他觉得自己“蛮勤奋、蛮向上的。”但雷军觉得,金山因为局限于当时的资源和自身的能力,做得是不够顺的,对天时地利强调得比较少,更多强调人和,人定胜天。而做小米讲究“天时地利人和”,更为关键的是,雷军悟透了一些道理,看透了一些事情,更倾向于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做事,做自己喜欢的事,这对雷军来讲,是一种幸福。而这种幸福让雷军以一种狂热的姿态投入到工作中。
小米创始人之一的林斌就曾被雷军对手机的狂热震慑住。有一次,两人在咖啡厅里聊天,聊到了手机,雷军从包里哗啦啦掏出八九部手机,满满当当放了一桌。然后对它们逐一进行了一通点评,性能、优势、缺陷都分析得头头是道。当时,雷军还没有决定进军手机行业,他的行为让林斌心里忍不住嘀咕:他一个搞软件的,怎么玩起手机来了!他不知道的是,雷军一直是数码产品的发烧友,尤其是手机发烧友,他有过70多部手机,对手机非常了解。
喜欢编程,热爱手机,这两者的“宠爱”自然的集于小米一身。2010年4月,在得到著名风险投资Morning side和启明的巨额投资后,北京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成立。公司成立了,可这次让大家意外的是,雷军并不急于做手机,而是号召大家坐下来写代码,这是他最喜欢的也是最擅长的事。
喜欢的事情才能用心,用心才能投入,只有投入才能做出打动人的产品。2010年8月16日,小米公司正式发布了一款基于安卓系统的操作系统——MIUI。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MIUI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50多万名手机硬件发烧友,在MIUI论坛活跃的用户高达30万。
做喜欢的事情,让雷军有足够的动力去解决面临的困难。2010年12月,米聊问世,市场反应平淡,又面临着腾讯的威胁。在压力面前,雷军力主创新,很快就研发出了“语音对讲”功能,米聊从一款普通的社交软件演变成一款可以语音交流的对讲机。自此,米聊迎来了爆炸式发展,米聊会员呈数倍增长。
MIUI、米聊两个软件的推出为小米赚得了足够的人气,成为了雷军进军移动互联网的两款重要工具,也为小米在移动互联领域确定了不可动摇的地位。
当被媒体问到创业成功的秘诀时,雷军说:“我们当然希望为整个民族和国家做一点了不起的事情,把这个问题想透了,您只有做出大的事情,才会有大的贡献,回到根本上要把喜欢的事情做好。所以我现在把这些事情结合起来,刚才讲均衡,追求更大的成功,做喜欢的事情,完成自己的梦想,为国家和民族做一点事情,不要勉强自己做不喜欢的事情,这样就很纠结,还要强调天时地利人和,要顺势而为,别拧着劲干就行。”
小米的三年,用雷军自己的话说:“我现在做的所有事情,是我退休了三年之后自己想干的,没有什么比这件事更让我觉得激动人心,没有什么事比这一件更波澜壮阔。”
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才能拿出足够的热情,也才能把产品做到足够精致,乃至极致。小米科技是一家很克制的公司,3000多名员工,迄今为止只做了三款“小米手机”、一款“红米手机”,一个小米盒子和耳机,大大小小六款产品。这与其他公司琳琅满目的展品相比,小米还是很克制的。当然,如果小米选择做一百款千元机的时候肯定做不好千元机,如果拿出如此的热情,花这么多的钱用这么长时间做一款千元机,小米自然就能做好了。
红米的宣传语是:“永远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将发生。”对此,雷军是如此解释的:“这个开始不是我们说的,而是一个米粉说的,我们特别喜欢是因为它代表着正能量,我觉得今天互联网生态基本上是很负面的,我们怎么样能够代表正能量把这些问题解决呢?每天高高兴兴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人生就很圆满,不要把很多东西看得太重,做多少销售额,卖多少部手机,我觉得这些都不是我们关注的,小米上上下下都在想,怎么样把产品做好,这是所有问题的关键。”
在雷军看来,做一件让自己骄傲、让朋友和家里人骄傲、让整个民族骄傲的事情,这就是他的理想。要实现这个理想,首先要做一件让他自己开心的事,让家里人和朋友们开心的事情,让社会也开心的事情,把这几个结合在一起就是很了不起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