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不会合作的人注定失败
公司可以死,但做人不能失败
公司死了,可以重生,做人失败了,那就会一败涂地。要想把事做好,首先要学会做人。
对此,雷军曾经说过这样一件事:“大学有很多事情是必须得做的,比如打‘拖拉机’。我有几个同事写程序同样很厉害,提拔到管理岗位以后一直不适应,后来发现他们上大学是走读,因为走读没有和同学们打成一片,导致他们的领导能力有问题,所以我认为大学真正要学的是打扑克。我们那时早晨一起床就开始打,输的人去买饭然后再接着打,输的人再去刷碗。”
可见,一个人是否会“做人”,是否能融入团队,直接决定着一个人是否能干管理,甚至决定着一个人的事业能走多远。
2007年,雷军在金山登顶时选择离去。如果说在金山的时候,雷军主要的精力放在了如何做事上,离开金山之后,雷军主要的精力放到了自己身上。
要想改变世界,首先要改变自己。失败,主要不是事情的失败,而是做人的失败。所以,每走一段路之后,人都要对自己进行反思。
离开金山后的几年,雷军的主要工作就是自我重建。因为他要重新出发。重新出发,就不能穿新鞋走老路。要想走新路,就必须从改变自己开始。
他决定先不要有什么目标,过一阵逍遥的日子,想透了再干。“我当时就是坚信我还会再干点别的什么事情。”这一想就是三年,他看王守仁的心学,反思自己以前的商业人生。他说:“自己就像一辆坦克车,什么障碍都能闯过去,但是闯过去以后觉得很费劲,不顺势而为,尽管最终可能也达到了目的,但付出的代价过高,我就在想,怎么样才能做得像行云流水一样?”
2010年7月,雷军在微博上发布自己的反思结果,他剖析自己,残酷但真实,其中有三条都和人心有关:“人欲即天理,要顺势而为,以及广结善缘。”
这是雷军对自己过去的交代。此次“闭关”的结果,使雷军想明白了,想做事,先做人。雷军以这种思路,在天使投资领域实验,结果做得风生水起。
此时的雷军,在投资的时候,投资投的是人。事是人干出来的,再好的事情,如果人不行,照样不会成功。只要做人成功,一时失败了,经过调整之后,照样还会成功。
雷军的第一笔天使投资是拉卡拉。2004年,在高尔夫球场享受了两年退休生活的孙陶然决定开始新一轮创业,雷军没有犹豫就答应投资。这就是雷军的投资理念,只投朋友,或者朋友介绍的朋友,不熟不投。在他投资的十几家公司中,朋友的公司占了80%。
雷军投资基本不看项目,也不接受商业计划书,为此有人骂他很拽。
雷军的回应也很有意思:“关你屁事。”
商业计划书是让雷军很头疼的一点。“你会看到无数的商业计划书、无数的项目,看了以后,也许你不小心投了某个公司,做的业务跟计划书里的项目有点相像,结果就被指责抄袭。”所以他不得已又升级了自己的投资规矩:
第一条:秘密的别告诉我。
第二条:如果你非要告诉我,我不签保密协议,我也不愿意保密,告诉了保不住密是你的责任。
雷军总共投了17家公司,其中有11家公司是从零开始。他喜欢以创业的方式来做投资,有时脑袋中有个点子,就开始和朋友一起探讨,然后找投资,一步步把公司创立起来。
在雷军看来,做投资,只看项目,难免会看走眼,但看人,尤其是身边的熟人,走眼的机会就少了。
看人投资,风险也会大大降低:“90%的创业项目会死,幸福的是少数,不幸福的是多数。公司可以失败,做人不能失败,你在处理事业失败的时候,要让自己获得一个好口碑,这样你就获得了下次东山再起的机会。我做天使投资成功率比较高,成功率比较高的秘诀,一般不会在外面讲。其实最重要的投资经验是什么?我有一半以上的项目死了,我会再给项目负责人第二笔钱,或者他的公司转不过来,我会借钱。我觉得绝大部分项目都会出现问题,关键是怎么处理好,以后自己还能重新开始。”
但雷军在天使投资的时候,遇到的最大的问题还是人的问题。
雷军曾经遇到一个创业者,他的公司遇到困难要关门了,最后雷军答应借钱给他。雷军投给他150万元人民币,占15%,对方注册公司的时候还向雷军借了50万元注册资本,注册完以后他还了20万元。后来,雷军对他失望的不是他一年多赔了180万元,而是他让雷军失去了百分之百的信任。当对方再借钱的时候,雷军觉得这个人信用不好。雷军认为:“创业者跟投资者之间的信任非常脆弱。当涉及信用这个问题时,一定要非常认真。”当时对方跟雷军借的不是钱,是注册资本,注册完要还的,可是他公司开了一年多都不还,这就是信用的问题了。一个人一旦失去了信用,就没有什么可值得期待了。
雷军说:“我们投资人天天看到一堆的公司,失败是正常的,成功是不正常的。关键问题你怎么处理好每一件事,尤其是涉及信用的时候,信用对每个创业者是无价之宝。天使投资人真的不是傻瓜,天使投资的本质是什么?是六合彩,有个朋友要创业,十来个朋友一人出个份子,他做成腾讯我们也发财了,不做成腾讯我们也支持了朋友,同时也创造了当年的GDP。”
在做人方面,除了信用之外,另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对规则的态度。规则,是用开始的不方便,换来以后合作的方便。
雷军说:“作为一个投资人,我最大的困惑是说服一个创业者,了解并遵守这些规则。”雷军曾经看中了一个项目,并且开了很多次会,也跟创业者把条件谈好了,结果过了一个月以后,雷军问这个项目怎么样了?他们说还没有谈定。雷军问为什么没谈定?他们说这个创业者第一次创业,对投资条款不是特别了解,他几乎跟我们每个条款都谈。一个VC(风险投资)标准条款三四十页,每个条款都谈,谈一个月下来都没有什么结果,而且谈的过程很郁闷的是许多常识问题没什么可谈,这些条款都是西方社会经过几十年、创业者跟投资者的博弈形成一个共识。又过了一个月以后,雷军的同事反馈时说他不想投资了,雷军问他为什么?他说,谈了一个合同下来,就感觉这个人太难共事了,以后投进去之后,这个项目更难管理。
认可并遵守大家公认的规则,是融入团体的前提。一个只想以自己为中心划定规则的人,注定难以合作;一个总试图逃避规则的人,注定不可信。
做事先做人,做人的失败,才是最大的失败。
每个人都是互联网的一个节点
2004年9月,雷军在出售卓越网的协议上正式签字了,亚马逊以7500万美元全资收购了卓越网。卓越网从2000年5月正式创办到出售,仅四年四个月时间。
对于创业者来说,卖掉亲手创办的企业,一定是件非常痛苦的事情。雷军为了尽快从痛苦的情绪中走出来,决定尽量不上卓越网,决定尽量不见卓越网老同事,把主要精力用来总结卓越网四五年的成与败,琢磨未来的发展机会。这个过程想了半年多,后来主要在想:什么是互联网?为什么互联网公司毛利率高增长快?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经过总结,雷军得出了如下的结论:
(1)开放和合作是互联网公司成功的关键。互联网首先是一张无边无际的网,每个人都是节点,互联是互联网成功最关键的要素。任何封闭式的业务模式都会遇到很大挑战。
(2)互联网公司最厉害是靠机器赚钱。一旦产品研发完成,用户量到了一定的规模,只要服务器开着就可以赚钱了。到了这个阶段,产品研发推广的边际成本为零,服务器带宽成本逐年下降,毛利率自然就上来了,业务增长速度也比较快。而且,机器是7×24小时工作的,当然运维人员要全天候确保运营质量。
雷军把这些全部总结成一条:互联网是一次观念革命,是“深度互联,全天候快速反应”的观念。想清楚了这些,雷军做了两件事情:(1)从2005年初开始在金山内部发布了全面转型互联网的动员令,现在金山业务几乎全部来自互联网。(2)2006年初开始投资了移动互联网行业,比如投资了乐讯(移动互联网最大的社区)和UC浏览器等。
雷军互联网思维的真正集大成,其实是小米。真正的互联网,是人的互联,而不是机器的互联。
每个人都是互联网的一个节点,互联网做得是否成功,就是要看是否能把人纳入到自己的体系,并使之真正发挥节点的功能。要想把人纳入自己这张网,就需要有现实的切入点和载体,雷军经过考察后,决定把这个载体设定为手机,并用互联网的模式来做手机,小米手机的思路形成了。
做软件出身的雷军横刀杀入了硬件领域,用互联网的方式和思维来做手机。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这个领域,摩托罗拉做了80年,诺基亚做了50年,如今再加上一枝独秀的苹果以及枕戈待旦的HTC、三星——小米怎么玩?
事实上,当初雷军宣布要做手机硬件的时候,唱衰者众,即便彼时的智能手机行业正处于天下大乱、位次重排的混战时期。
从一开始,雷军就描绘了一张大致的前进蓝图,其中核心的观点是:(1)通过互联网培养粉丝。(2)手机坚持做顶级配置并强调性价比。(3)手机销售不走线下只在网上销售。(4)在商业模式上,不以手机盈利为目的,而是借鉴互联网的商业模式,以品牌和口碑先积累人群,继而把手机变成渠道。
简言之,雷军就是要打破手机硬件行业的游戏规则,用互联网思维来做硬件。用互联网思维做硬件是什么意思呢?其实互联网思维包含很多的内容,最最重要的内容就是怎么能够通过互联网让数百万人跟自己一起干,其实就是怎么通过互联网发动足够多的人一起帮自己出主意,一起帮自己推广。
这是问题的关键,互联网精神的核心就是开放与合作,通过开放的平台,大家一起来做事,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地道的群众路线。
要想真正让群众参与进来,光有手机这个硬件是不行的,于是,号称为发烧而生的MIUI操作系统开始起步。MIUI系统是小米公司基于安卓系统深度开发的手机操作系统,通俗点讲,就是小米公司开始优化自己的心脏。
和传统研发不同,MIUI被雷军要求是个“活的系统”,它的开发和发布走互联网路线,与第三方民间团队合作,每周快速更新版本,积累大量的论坛粉丝。2010年8月16日,MIUI在开发两个月之后迅速发布。
黎万强负责MIUI的产品界面和人机交互设计。“我第一次感受到互联网开发模式的魔力。”他说,“以前在金山都是封闭开发,关起门来追求高精尖,动不动一两年。我们以为做到最好了,可是发布之后用户未必喜欢,而且两年里市场可能发生很多变化,要改也来不及,就这么错过了市场机会。这一次,我们从各个论坛里筛选出100个用户,产品上线的第二天早上就得到用户反馈。你看到很多真实的身份,有的是水果店店长,有的是香港内衣设计师,哇,你第一次这么近距离地接触用户。你会发现,如果你善待用户,他带给你的好处是超出想象的,他对你的宽容度也是超出想象的。”
截至2011年7月底,MIUI拥有大约50万论坛粉丝,其中活跃用户超过30万,总共有24个国家的粉丝自发地把MIUI升级为当地语言版本,自主刷机量达到100万。
要真正让人与人互联,切入点和载体有了,但还缺少信息交流的有效工具。
其实,从2010年初,小米内部一直有三四个人在做一款通信产品,名为“小米通”。雷军始终不肯放弃这个方向,但他并不知道这个产品的最终形态会是怎么样。一直到2010年11月6日,有人在办公室门口把雷军拦住,给他看了美国刚推出的一款即时通讯软件,名为Kik。这款产品刚刚推出两个月,就获取了300万用户。雷军只看了15分钟,立刻意识到这是个机会。短短一个月后,2010年12月,小米发布了中国第一款模仿Kik的产品米聊安卓版本。2011年4月,米聊又借鉴香港一款名为Talk box的同类产品,为米聊增加了对讲机功能,用户猛增到100万。
米聊,让雷军互联网做手机的思路最终落地,才真正让群众参与到这场“小米运动”中。雷军说,他要靠米聊来挣钱,他要把米聊做成手机上的Facebook。一旦有一天,MIUI的注册账号和米聊的注册账号绑定了,他就获得了一份多达百万并且可以无限增长的真实客户名录,这里面有姓名、手机号码甚至驾照号码。
“这不就是互联网的挣钱办法吗?你说,阿里巴巴一开始挣钱吗?百度一开始挣钱吗?腾讯一开始挣钱吗?都不挣钱。一旦有了大量用户和品牌资源,就有各种各样的办法挣钱。”
至此,小米科技的战略布局一点一点慢慢变得清晰:靠小应用启动公司、锻炼团队;靠MIUI掌握独立操作系统,并且提升品牌、积累粉丝;在大量粉丝的基础上推出手机硬件,完成一定量的销售,并且把论坛粉丝转化为手机粉丝;在手机销售增长的基础上,绑定米聊以及更多的手机应用。至此,小米科技已经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和信息闭环,雷军已经有实力发动群众,来一场“小米革命”了。
2011年8月16日,小米一上市,就引起了轰动,而小米科技在成立的第二年估值即过10亿美金,这既是小米的神话,也是互联网的神话。
用放大镜看别人的优点
作为一个投资人,雷军自然是阅人无数。他表示看人看优点,关键在于如何看。他的建议是:用放大镜看别人的优点。因为每个人都会自觉或者不自觉夸大自己的能力或贡献,自觉或者不自觉贬低别人的能力和贡献。“只有用放大镜看别人的优点和贡献,也许才是真实的。”
只有用放大镜看别人的优点,才能真正理解别人。也只有用放大镜看别人,才能得出客观的结论。
别人是自己的一面镜子,不了解别人,不能正确认识别人,就不会真正认识自己。认识人的困难在于会不自觉地根据自己的理解先对人做出一个预设,如此一来,想要真实地了解别人就困难了。
用放大镜看别人的优点,要预设自己的无知。
自己看别人做的一个方案,如果带着自己的标准去看,那只能看见自己想要的东西,而不会看见那些自己不想要的东西。放弃自己的标准,顺着别人的思路,才能真正理解别人的方案,然后再用自己的标准评价,才知道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
如果要学习别人的长处,则要放大别人的优点了。因为人会不自觉地抬高自己,或者对自己的想法带有不自觉的固执。在要求自己真正了解别人的思想之前,不要有任何的知道;只有什么都不知道,才能进入别人的思维;也只有进入别人的思路,才能真正的知道;也只有真正的知道,才能正确的评价;只有正确的评价,才能确定自己是接受,还是拒绝。如果要打败自己的固执,就要放大别人的优点,如此才能接受别人,才可能让别人的优点成为自己的。
用放大镜看别人的优点,是雷军在现实中积累的经验。理想主义青年雷军的创业史起步于IT产业。作为中国最早一批IT创富者,1992年雷军加入了求伯君的团队,作为技术负责人参与了金山软件的创建。2007年,当金山软件在香港上市时,雷军已经是金山软件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在此过程中,雷军一直没有放弃寻找别人优点的努力。从微软和联想那里,雷军学到了不少经验。从市场和客户那里,雷军把理论上的东西细化到最小,就像做软件一样,把程序细化到最小的模块。他在金山的每个员工桌上都放上一个小旗帜,上面写着:“每天,你有多少时间与客户在一起?”他要向市场、向客户学习。从最初在中关村站柜台、守店面,到如今每月去一次我国台湾地区以及美国,考察那里最顶尖IT企业。雷军要成为市场策划大师,要成为IT企业管理专家。
只有用放大镜看别人的优点,才能真正从别人那里学习经验,吸收别人的长处。高高在上者,只能等待着被别人超越。
用放大镜看别人的优点,其实是一种虚心。
虚心和自满这两个词其实很形象。虚心,也就是空心,只有空心的东西才能容纳。也只有不明白,或者示人以自己不懂或者不很懂,别人才会教你,如果你装作很懂,人就懒得去教训你。不懂装懂就是自满,自满就是还没装上东西,就已经满了,就像一个实心的碗,自然装不上东西。
如同茶杯要想倒满水,就要放得比茶壶低,如果不放低自己的茶碗,永远不会接到水。同样道理,如果不适时放低自己的姿态,就只能在虚高中被人超越。
拿着放大镜寻找别人优点的雷军,这些年下来,收获颇丰。我国台湾地区的所有顶尖公司他都拜访过。他每年都去那里“学习”。他在一家著名企业,看到他们把源程序放在一只巨大的保险柜里,回来后,他也去银行租了保险柜,把金山所有的源程序也保管起来。在另一家企业,他看到一个像是作战室一样的屋子,墙上桌子上都是公司经营的沙盘模拟。他兴奋得不行,一定要拍下来回去好好研究。考察了六天,他拍了6卷胶卷。
他曾经带着金山管理层去美国最知名的一批IT企业考察,学习优秀管理经验。他发现,金山的管理与世界通用软件企业的管理非常接近,他感到非常自豪,他觉得金山基本脱离了软件作坊的概念。
用放大镜看别人的优点,需要不耻下问。金山在做杀毒软件市场前,他在国外买过趋势公司的繁体字版传记,后来又买了简体版的传记,连续读了四遍,还买了八十本,见到同事就送,并把这本书当“教科书”。
雷军说:“在高速变化的产业,一个人没有学习的态度和学习的能力,就一定会被淘汰。只有用放大镜看别人的优点,才能有虚心学习的能力。学习能力最重要的表现是反思总结,一个人,只有不断反思总结,能力才会不断提高。”
创建小米科技后,雷军也没有放下他的“放大镜”。
小米手机诞生前,国内智能手机市场只有两种生态:一是高价格高性能,如苹果;二是低价格低性能,如酷派等国产机。魅族手机创始人黄章曾被寄予厚望,他的产品价格和硬件虽好,服务性却差。此时小米以低价、高性能、好服务的姿态进入,抓住了发烧人群。效仿小米者众多,但并未学到MIUI系统的精髓,它像互联网产品一样,随时接收用户反馈并快速更新。
正是因为雷军拿着“放大镜”,不断地发现并借鉴别人的优点,所以才会让小米处于“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的境地。
“用放大镜看别人的优点”,还让雷军获得了额外的收获。针对目前社会上越来越多人偷奸耍滑的现象,雷军做了一个吃亏是福的阐述。他引述一个身边朋友的话说,注意一下周围的人,大家都喜欢愿意吃亏的人。“我想,和别人合作,假如干活的时候,比谁干得多,分钱的时候,比比谁拿得少,这样的合作一定非常愉快。”在他看来,这个社会不会让一个人永远吃亏下去的,大家都愿意和你合作,你的机会自然比别人多。
乔布斯偏执,雷军平衡;乔布斯自私暴躁,雷军温和,生气只是低头不语;乔布斯认为世界非黑即白,一个人不是精英就是蠢材,一个产品不是奇迹就是垃圾,而雷军不忍心伤害别人。这种性格以及做事特点,让雷军在金山发展当中,虽然遇到过很多外面的冲击、竞争、压力和很多诱惑,但他跟求伯君和张旋龙在中关村做了16年,没吵翻,没分家。
雷军对此解释说:“中关村的企业发展到后期分道扬镳的很多,大家都说中国人不能抱团打天下,我想不管怎么说,金山这一点做得蛮出色的。三个人在合作过程中是不大可能不产生分歧的,有不同的观点,我觉得这个很正常,但是关键问题在于怎么解决这些分歧,怎么处理好大家不同观点之间的矛盾。”每个人都有缺点,要想合作顺利,就要用放大镜看别人的优点。
在小米发布会现场,乐淘网毕胜、多玩网李学凌、凡客的陈年等一帮互联网明星纷纷摔掉手里的苹果手机,高呼“我们要小米!”为雷军助阵。而小米科技的团队牛人荟萃,豪华大气,这自然也是雷军用放大镜看别人优点的结果。
帮忙绝不添乱
《庄子·逍遥游》中说:“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意思是:厨师虽然不办祭祀用的酒席,主祭的人也不能跨过礼器去代替厨师办席。庄子对这种做法当然是相当反对的,但有人可能不解:难道帮一下别人,避免产生混乱也不可以?
帮忙,是在别人忙不过来的时候帮,而不是替别人做。
帮忙如果帮不到好处,只能是添乱。汉宣帝时的丞相丙吉一次外出,遇有人斗殴,其中一人横尸路边。丙吉却不闻不问,驱车而过。恰又遇到一老农赶牛,牛步履蹒跚,气喘吁吁时,丙吉马上停车,让人询问缘由。随从不解:丙吉何以如此轻人重畜?丙吉说:“行人斗殴,有京兆尹等地方官处理即可。而现在是春天,那牛因为天太热而喘息,那今天的天气就不太正常,农事势必会受到影响,如此势必影响老百姓的生活,进而影响整个国家的局势,所以,这件事丞宰相应该管。”
团队需要合作,但合作最重要的是做好份内的事,履行自己的职责,然后有限度地帮助别人。合作并不是每个人都要包办一切。必须要清楚,合作的前提是分工,而分工的前提则是权责清晰。
觉得自己出于一片好心去帮助别人,不一定能把事情办好。帮助不当,还可能害人害己害大家。
帮忙绝不添乱,是雷军做天使投资的原则。天使投资是持有小部分股权的投资行为,他不谋求控制,是一种非常放权的投资。在雷军投资的公司中,只有极少数的公司,因为特殊原因,雷军才有一定的控制力,其他公司他一概“不闻不问”。在他投资的所有公司中,他都与创业者约定了几个原则。
第一,不要投票权。雷军的投票权百分之百属于创业者,前提是不要做假账。第二,雷军还告诉那些创业者:“你千万别听我的,如果听我的,做对了是你的功劳,做错了是你的责任,你要独立判断,我要的不是跟班的小兵,我需要的是中国未来知名的企业家。”
不要投票权,雷军主要目的是约束自己的权力;不要创业者听自己的,雷军主要是要约束自己不要乱指挥。雷军可以给创业者提建议,以他的经验来给创业者出主意,但这个主意需要创业者自己决定,他不负责实施。
在这方面,尚品网CEO赵世诚也很有感触。在尚品的商业模式急需调整并且迫切需要融资的时候,雷军给赵世诚发了一封邮件,鼓励赵世诚攻克难关,邮件中还引用了任正非的一句话:“一个好的企业都要经过三次死亡。”这件事对赵世诚触动很深。
赵世诚并非雷军的老友,是通过熟人介绍而认识的。雷军觉得赵世诚可以成事,电商也是他所了解的领域。雷军给赵世诚的底线是“以不关门为原则”,投资人对于创业者往往扮演施压者的角色,但是雷军会给创业者减压。
“雷军还教给我一个小的管理技巧,可以提高效率。比如,一周的会最好集中在一天全部开完;在管理上按事情重要程度排序,只抓最重要的前三件事。”赵世诚说。
作为业内大佬,雷军会为创业者提供一些人脉。2010年3月,李学凌和赵世诚同时收到雷军的邮件,邀请他们进入亚杰商会,那时雷军是亚杰商会的董事。“这两年尚品融资的关系大部分来自于亚杰商会,从某种意义上,他投资不光投钱,还投资人脉。”赵世诚说。
作为天使投资人,在面对所投公司创始人内部矛盾的时候,往往要扮演终结者的角色,但雷军有一个原则:只支持老大。“只要老大不犯原则性错误,不违法,不偷税漏税,不卷钱跑了,我就旗帜鲜明地只支持老大。”雷军说,即便老大是错的,雷军也毫无保留地支持老大,“如果老大要干掉老二,那就干掉,好合好散,我是绝对不会搅进去,不添乱。”
雷军非常看重让创业者的拥有感,所以,雷军给创业者的是百分百的信任。
雷军只要投了钱,一切就都听创业者的。对的听,错的也听。雷军对此的解释是:“创业者是由一个又一个的错误才磨炼出来的,有时候你不让他犯错他怎么可能成长?所以反正我的经验就是,如果要犯错早点犯错没关系,我们自己每一个人也是这么成长的。”
在雷军看来,创业者才是主角,投资者只是配角。雷军在接受《创业邦》采访的时候,不止一次强调这个观点。细数国内知名天使投资人,雷军是极少数身兼创业者和天使的双重身份,创业者雷军不喜欢身处神坛,不愿意被称作创业导师。“都是朋友之间帮忙,把我当成一个热心的大婶好了。”雷军说。
关于雷军的这个姿态,他与毕胜的关系最具有说服力。
毕胜是百度的前销售总监,作为元老跟着李彦宏从创业到百度上市,在本该最志得意满的时候,却因父母病重,需要尽孝,而不得不从百度离开。后来,毕胜找到雷军,说了自己想创业的打算,雷军建议他做电子商务。
做搜索出身的毕胜对电商知之甚少,自然心里打鼓。雷军对他说:“你下功夫做两年就能及格。”就这样,门外汉毕胜走上了电子商务之路,接下来卖什么成了摆在眼前最直接的问题,毕胜喜欢喝红酒,从自己的兴趣出发,打算卖红酒,雷军则从运输等角度帮他分析会面临的挑战,红酒最终没做。
雷军投资让毕胜做了乐淘网,乐淘网卖了1年的玩具,在第8个月的时候,毕胜觉得这个方向做不下去了。首先,真正上网的人都是家长,而买玩具的决策者是孩子,但是孩子并没有支付能力。其次,中国盗版玩具太多,正版玩具卖不动。于是他没和雷军商量就改卖鞋了。
事实是,雷军在得知乐淘卖鞋以后,并没有责怪毕胜,而是让他坚持下去。“毕胜要干什么都是他自己决定的,玩具他卖不起来,他要卖鞋,那就卖鞋。”雷军说。
后来,毕胜觉得卖鞋也不赚钱。于是找到雷军,说自己还要再改变方向。雷军还是尊重了毕胜的意见。
毕胜说,有一次,他到雷军的办公室,发现有一屋子的小鸟鞋(乐淘和愤怒的小鸟合作推出),还有凡客的衬衫,雷军已经买了不下100双的小鸟鞋送人。雷军总是偷偷地在乐淘上买鞋,来检验乐淘的服务水平。“雷军曾经跟我反映,他买同一双鞋,问不同的客服,回答都是不一样的,这就说明我们的系统里没有流转单转接,于是我们马上开发这个系统。”毕胜说。
“做天使投资必须放弃控制,除了放弃股权的控制,还要放弃心态上的控制。”雷军说。早期雷军投资的项目会参与团队运作,因为他投的都是自己的朋友。比如毕胜,乐淘是他的第一次独自创业,并且对电商不太了解,事无巨细,雷军都会很关心。“网站刚开始第一年,他甚至教我什么样的图片,怎么拍摄会更迎合用户,还经常凌晨两、三点钟给我打电话,跟我说网站有一些什么样的问题,怎么选品。”毕胜说。
“他们刚刚创业,什么都没有,天天找你帮忙,让你出点子,这是我能提供的价值,毕竟我创业干了这么多年,遇到的事情多,经验也多,可以带去的价值多。”雷军说。
能给别人投资是一种能力,能管控自己的控制欲是一种境界。显然,雷军是那种既有能力又有境界的投资人。
拉“牛人”入伙
一个人所能达到的成就,不是看他自己的事做得多好,业务谈得多棒,而是看他周围聚集了多少牛人。
牛人自然很牛,但能驾驭牛人,把牛人捏合在一起,共同做事的人,才真正的“大牛”。
雷军是牛人,这点看其小米科技的豪华团队就知道。在雷军7个人的创始团队中,除雷军外,林斌当初是谷歌研究院的副院长,洪锋是谷歌高级工程师,黄江吉是微软工程院首席工程师,黎万强是金山软件人机交互设计总监、金山词霸总经理,周光平是摩托罗拉北京研发中心总工程师,而刘德是顶级设计院校Art Center毕业的工业设计师。
即使是普通的员工,也个个都是原来企业的精英。用雷军的话说:“小米是全中国进入门槛最高的公司。”员工平均年龄30岁,几乎没有应届毕业生,履历表上的名字全都光鲜得要命,其中有一半人来自谷歌、微软和金山。小米位于卷石天地大厦的办公室挤满了人,以至于在刚刚从中关村搬到望京后不久,公司又赶紧在798租下了新的办公室,准备搬一部分过去。
小米手机在某种程度上是雷军的“终极梦想”,要让这个梦想丰满起来,必须要有一个杰出的团队,为了打造这个团队,雷军可没少动心思。
2009年10月,雷军向一直保持密切联系的林斌发出合伙创业的邀请。林斌,谷歌中国工程研究院前副院长、工程总监、谷歌全球技术总监,曾全权负责谷歌在中国的移动搜索与服务的团队组建与工程研发工作。雷军和林斌聊天时,林斌透露说:“我想出来自己创业了,做一个互联网音乐的项目,你看怎么样?”
雷军听后大喜,对林斌说:“别做音乐了,音乐我们投点钱,别人干就可以了,没意思。咱们一起做点更大的事情吧!”就这样,林斌第一个登上了雷军的小米战船。
黎万强加入小米团队,就有点顺风顺水了。黎万强2000年大学一毕业就加盟了金山软件,历任金山软件的人机交互设计总监、设计中心总监和金山词霸事业部总经理。和雷军10余年的共事关系让他们的私交非常好。2009年底,黎万强决定辞职离开金山,他找到已经是亦师亦友的老领导雷军,告诉雷军说他要去做商业摄影,自己创业了:“你觉得我这个创业方向怎么样?”
雷军说:“我这里也有个方向,要不你来跟我一起干?”
黎万强说道:“没问题。”
雷军反问黎万强一句:“你知道我要干什么吗,你就这么答应了?”
黎万强说:“你要做手机。”
雷军笑了。黎万强就这样加入了小米的团队。
万事开头难,建立一个团队尤其如此,最开始的几个人最为关键。但只要有了开始,就可以利用每个人的朋友圈子,滚雪球式的扩展了。
林斌曾经和黄江吉在微软是同事。黄江吉,不到30岁就成为微软工程院的首席工程师。林斌把黄江吉介绍给了雷军。
当时雷军和林斌两个人一起拉着黄江吉聊天。雷军丝毫没提创业的事儿,就是和他一起聊各种电子产品,从手机到电脑,从iPod到电纸书。三个人一聊就是几个小时,黄江吉已经能够判断出,对面坐的两个人是要做点什么事情的,虽然还不知道他们具体要做什么,但是在临走之时,黄江吉说:“我先走了,反正你们要做的事情,算上我一份!”
洪锋,上海人,前谷歌中国高级产品经理。对于洪峰,用雷军的原话就是:“你接触他你会压力很大,他没有表情,他随便你说,你不知道他怎么想的。但他是一个很绝顶聪明的人。”
洪锋在上小学的时候就开始学习计算机,通过编写程序来解决实际问题。洪锋最令人惊奇的经历就是他在谷歌用20%的业余时间,和几个人一起做了谷歌3D街景的原型。洪锋在美国谷歌的时候,是高级工程师。后来洪锋回到中国,在中国谷歌,他又是第一产品经理。他所主持开发的谷歌音乐,成为中国谷歌为数不多的饱受赞誉的产品。
雷军想要见见洪锋,算是面试吧。但是没想到,洪锋准备了上百个问题来问雷军,越问越细致,越问越难:你有硬件团队吗?你认识运营商吗?你能搞到屏吗?雷军的答案都是无。
末了,洪锋说:“这件事情够好玩,梦想足够大。或者说你可以说这件事情足够不靠谱,因为它太疯狂了,你觉得这个事情从逻辑上是靠谱的,但是从规模上和疯狂程度上来说是绝对的不靠谱。这很有挑战性,我决定来挑战一下。”
本来,刘德并不在雷军的人才规划体系里面。雷军不认识刘德这样的人,而且,雷军甚至认为他根本请不起刘德这样的人才。
然而凑巧的是,洪锋的太太认识刘德的太太,洪锋认识雷军之后就想到了刘德这个Art Center毕业的牛人。当时刘德在美国过着悠哉悠哉的中产生活,安逸的不得了。2010年5月,因为回中国办事而到北京的刘德,抽空来到了当时在北京北四环边上银谷中心大厦的小米公司,见到了雷军、黎万强,和后来才正式加入小米的林斌和黄江吉,大家从下午4点一直聊到12点。
聊完之后,刘德说:“这事儿挺好,我又能帮上你什么呢?”而雷军说:“我们想拉你入伙。”但是对于刘德来说,如果和雷军共同创业做小米,意味着刘德要放弃他在美国开办的公司、在美国的舒适生活,现在的一切正常生活轨迹都要放弃,而小米这个事情,也只是有可能成功而已。
不过当刘德回到美国后,他开始仔细思考这个机会。“这么多年来我都是自己干的,非常累,就是因为没有一个好团队。”刘德说,“我非常愿意加入这个团队,因为找到一个好Team(团队)太难了!”
第二次来北京时,刘德主动给雷军打了电话,双方再次沟通。最终“小米选择了刘德,刘德选择了小米,这是一个双向选择。”雷军说。
2010年夏天,雷军和林斌见了100多个手机行业的研发人员,还是没有找到合适的项目负责人,两人陷入崩溃状态。
这个人很关键,也很难找。
有一天,林斌在名单上划名字,问雷军,要不要见见周博士。他说的是周光平,曾任美国摩托罗拉总部核心项目组核心专家工程师、摩托罗拉北京研发中心高级总监,主持研发过明A1200和V3中国版机型。当时,周光平已经从摩托罗拉离职,在戴尔工作不满一年。雷军和林斌都觉得希望不大,不过,最后约见的结果却让他们喜出望外。2010年10月8日,周光平正式入职小米。
这群有钱的精英很快就证明了自己的价值:小米科技创办半年后,推出了米聊这款成功的产品。这个跨平台、跨运营商的手机端短信工具一推出后就大受欢迎,并帮助小米累积起大量用户,上线半年注册用户就超过了200万人。
这帮子牛人,真的办了一件“牛事”。
把朋友弄得多多的,敌人弄得少少的
雷军说:“商业上的成功最重要的就是像毛主席讲的,把朋友弄得多多的,敌人弄得少少的。过去几年我一直提醒自己,人若无名便可专心练剑,所以尽可能不参加会议,认认真真做东西。对我们这么小的公司最重要的是广泛结盟,以开放心态来合作。”
“树欲静而风不止”,虽然雷军想“专心练剑”,但练出名堂来了,各路朋友和仇家也就找上门来了。
人红是非多,产品红了,是非也多。小米自从问世以来,围绕着小米的褒贬之声就没有停止过。
在小米手机的发布会上,从外表穿着到手势动作,从PPT设计到发布会布置,那天的雷军都像极了他的偶像乔布斯。但这也给他带来了无尽的烦恼,因为任何在中国试图效仿乔布斯的人都会遭到同行及网友的无情嘲笑。小米手机的高调发布和雷军对乔布斯的效仿让很多人找到了攻击的目标。雷军回忆说,从那以后,“每个小问题都会被不断放大”。
“掉漆门”是小米手机遇到的第一个麻烦,雷军谈到这件事时很无奈,“我用钥匙抠都抠不掉,也不知道那个手机是怎么掉漆的,也许那个用户自己都不清楚”。他还掏出自己的小米手机,亲自给人展示后背掉漆的位置。然而,这个“或许的特例”却在微博上不断转发,从而引起了巨大的关注,最后小米不得不就此发表声明。随后还传出了小米手机容易死机、后盖不严等等问题。
对于这些问题,雷军有点始料不及。在雷军来看,小米的目标是做一款真正出色的智能手机,他也希望社会能够给刚刚上路的小米手机一些宽容和改进的空间。但过于成功的发布让用户对小米手机抱有非常高的期望,从而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雷军把这种压力当成了动力,甚至还把这些负面看作是一种激励,从而进一步改进产品。“中国消费者太需要一款出色的国产智能手机。”雷军说。
互联网是非常开放的平台,它最大的优势是大家可以畅所欲言,雷军在不同声音面前保持了平常心,批评得对的,他们会采纳,如果不认同,雷军也要求同事不要在网上开骂,即便是那些别有用心的水军在里面抹黑。
不要得罪君子,因为君子没有必要得罪。更不要得罪小人,因为一旦得罪小人,他会上下其手、无所不至地报复自己。
总之一句话,除非不得已,不要轻易得罪人。朋友可以不交,但人不要得罪。
与消费者做朋友,这是最关键的。在雷军看来,只要把事情做好,消费者就一定能认可。事实也证明,小米卖了那么多手机,基本不打广告,也没有渠道,如果口碑不好,这个公司早就死了一万遍了。把产品做好,与消费者做朋友,不树敌,这是雷军及其小米成功的关键。
小米公司的企业思想是不树敌或者少树敌,但是避免不了在某些具体业务上跟同行有一些竞争,即便面对这些避免不了的竞争,雷军及小米也尽量采取“化敌为友”的策略。处理与腾讯的关系就是一个典型。雷军说:“我们没有把腾讯视为竞争对手,而是合作伙伴,我想这是第一个要跟你表达的。QQ空间有非常多千元机潜在客户,它比别的平台可能更适合红米的定位,所以我们选定了QQ空间。当然和QQ空间合作下来,我想把他们也吓了一跳,火到大家无法想象。所以我们做了一款好产品,也定了一个好价钱,中国移动和腾讯都愿意支持,我觉得这个产品应该还会挺火的。”
在雷军看来,朋友的多少决定着事业是否顺利。
雷军曾经对创业者建议说:“平时就要交朋友,平时你要有足够多的朋友。当你真想创业的时候就很容易找到钱。平时不烧香,没用。因为没有人的钱是轻轻松松随随便便就来的,我们的钱也是血汗钱。很多人说你为什么不给我投资?因为这是我的钱,我可以投给他,也可以投给你。但我为什么一定要投给你呢?”
雷军不仅这么说,而且这么做。雷军很少看在会场上递的方案。在投资很多项目的时候,雷军都不知道这个公司要做什么,这个人干什么,他就是支持一把。
雷军对此进一步解释:熟人介绍之所以更易成功。因为创业者的诚信是投资的前提,无论花多长时间和创业者沟通,都很难一下子建立彼此足够的信任。天使投资人由于是个人行为,投资前没有能力做足够的尽职调查,投资后基本不参与管理,这样对诚信的要求就更高了。熟人的介绍,相当于是对创业者诚信的担保。盲目寄送项目书,得到投资的难度会高很多。
但在这个世界上,不是想跟人成为朋友,就一定能成为朋友的。遇到那种纠缠不休的该怎么办呢?
其实古人早就教给了我们很好的办法,那就是“敬而远之”。“敬而远之”这句话很妙,与“惹不起,躲得起”异曲同工。有些人见了之后要绕着走,不要招惹,更不要得罪。
躲是一个妙招。除了躲之外,还要学会忍,而忍则是另一番功夫,不仅对那些看不惯、惹不起的人要忍,而且对那些看不惯、惹得起的人,也要适当的忍。不要得理不饶人,更不要为图一时口舌之快,而轻易得罪跟自己站在一起的人。
雷军在接受很多采访的时候,一直巧妙地回避着一个名字:奇虎360董事长周鸿祎。即便话题多次提到周鸿祎,雷军总是避而不谈。
知情的人说,这是雷军不想给自己惹麻烦。雷军和周鸿祎都来自湖北,雷军生于1969年,比周鸿祎大一岁。两个人曾经是好朋友。2008年之后,周鸿祎和雷军的关系开始有些小摩擦,主要是因为金山和360的业务竞争。进入到2010年,两人关系开始恶化——2010年,雷军创办小米手机;几个月后,周鸿祎和马化腾爆发“3Q大战”,周鸿祎认定雷军扮演了向马化腾煽风点火的角色。2011年,腾讯战略入股金山软件,雷军接替退休的求伯君重新担任金山软件董事长,二人彻底交恶。
小米手机发布后的数月时间,雷军和小米手机数次在微博上遭到炮轰,惹来麻烦的事件包括了“对iPhone 4S感到失望”、“等待乔布斯去世”以及“乔布斯逝世不当言论”等,而向来直言不讳的周鸿祎则是最有影响力的批评者之一。
雷军对此虽然也进行了回击,但相对克制。
当然,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把朋友弄得多多的,敌人弄得少少的”这个策略的正确,曾经的朋友成了敌人之后,会惹来多少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