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常见症状(4)
水肿
水肿是指血管外组织间隙中有过多体液积聚,为临床常见症状之一。水肿表现为手指按压皮下组织少的部位(如小腿前侧)时,有明显的凹陷。本病中医学称“水气”,是一个常见的病理过程。其积聚的体液来自血浆,钠与水的比例与血浆大致相同。过多的体液在体腔中积聚称积水或积液,如胸腔积液、腹水、心包积液等。
中医学认为,水肿是全身气化功能障碍的一种表现,与肺、脾、肾、三焦各脏腑密切相关。根据症状表现不同分为阳水、阴水两类,其病机为:风湿外袭,内舍于肺,肺失宣降,则水道不通,水液溢于肌肤,发为水肿;饮食劳倦,伤及脾胃,运化失司,水湿停聚,横溢肌肤,发为水肿;房劳过度,内伤肾元,不能化气行水,水湿内停,溢于肌肤而水肿。实证多为外邪侵袭、气化失常,治疗以祛邪为主,用疏风、宣肺、利湿、逐水等法,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越婢加术汤、五苓散等。虚证多为脾肾阳虚、不能运化水湿,治疗以扶正为主,用温肾、健脾、益气、通阳等法,用真武汤合理中汤等。
【必备验方】
1.丝瓜络2条(去仁),巴豆50粒(去壳)。同炒至巴豆呈深黄色,去巴豆,入粳米250克同炒至米黄,取米研粉,每服10~15克,每日2次,以薏苡仁煎汤送服。适用于早期肝硬化腹水、慢性肾炎水肿反复发作者。
2.鲫鱼1大条,甜杏仁7粒(去皮、尖)。以竹筷子在鱼脊背上穿7个孔,纳入杏仁,加清水煮熟食。鱼头、鱼刺用瓦焙黄、研末,黄酒冲服。
3.鸡蛋150克,黄花菜50克(干)。将黄花菜洗净,加水250毫升煮沸,打入鸡蛋搅匀服食,每日1次,连服1周。适用于孕妇下肢水肿。
4.鲤鱼1000克,冬瓜1500克,小白菜100克,粉条300克。将鲤鱼及冬瓜加水炖汤,将熟时加入小白菜及粉条,即可服食。适用于水肿、黄疸、脚气、尿频,以及心、肾性水肿,腹水,急、慢性肝炎等。
5.大豆90克。以水360毫升煮熟,去豆澄清取汁,入酒30毫升微火煎汤,服60毫升,渐增之,令小便下。适用于水肿兼小便不利者。
【名医指导】
1.有明显水肿、原发性高血压或少尿的患者,应严格限制水、钠的摄入。如水肿主要因低蛋白血症引起,在无氮质潴留时,可给予正常量的优质蛋白饮食,每日1.0克/千克体重;有氮质血症的水肿患者,应同时限制食物中蛋白质的摄入。慢性肾衰竭的患者,可根据肾小球滤过率(GFR)来调节蛋白质的摄入量。低蛋白饮食的患者需注意提供足够的热量,以免引起负氮平衡。同时注意补充各种维生素。
2.水肿较严重的患者应避免着紧身衣服;卧床休息时宜抬高下肢,增加静脉回流,以减轻水肿。嘱患者经常变换体位,对年老体弱者可协助翻身,用软垫支撑受压部位,并适当予以按摩。对阴囊水肿者,可用吊带托起。协助患者做好全身皮肤黏膜的清洁,嘱患者注意保护好水肿的皮肤,如整理清洗时勿过分用力,避免损伤皮肤,避免撞伤、跌伤等。气温低需使用热水袋时,嘱患者应特别小心,避免烫伤皮肤。
3.生活有规律,早睡早起;加强营养,防止伤食。尤其大病愈后切忌暴饮暴食,不能过食肥甘之品。
4.水肿消退后需动静结合,如散步、打太极拳等;要防止过度疲劳,尤应节制房事。
5.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正气强盛,免受外邪的侵袭,预防感冒。
腰痛
腰痛是以腰部一侧或两侧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症,常可放射到腿部,并伴有外感或内伤症状。引起腰痛的原因很多,如腰部骨质增生、骨刺、椎间盘突出症、腰椎肥大、椎管狭窄、腰椎骨折、椎管肿瘤、腰部急慢性外伤(或劳损)、腰肌劳损、强直性脊柱炎、肾脏疾病、风湿病、脊椎及脊髓疾病等均可导致腰痛。
中医学认为,腰痛多因感受寒湿、湿热,或跌仆外伤、气滞血瘀,或肾亏体虚所致。其病理变化常以肾虚为本,感受外邪、跌仆闪挫为标。临证首先宜分辨表里虚实寒热。大抵感受外邪所致者,其证多属表、属实,发病骤急,治宜祛邪通络,根据寒湿、湿热不同,分别施治;由肾精亏损所致者,其证多属里、属虚,常见慢性反复发作,治疗以补肾益气为主。
【必备验方】
1.麋茸10克(或以鹿茸代),小茴香5克(炒香),菟丝子15克(酒浸、晒干、研末)。共为末。以羊肾2对,加酒煮烂,去膜,研如泥入上药末为丸(如梧桐子大),阴干,少入酒糊佐之。空腹以温酒、盐汤送服,每次30~50丸。适用于肾虚型腰痛。
2.黑丑15克(炒),延胡索10克(炒),当归9克(去芦),补骨脂20克(酒浸1夜,瓦上炒熟)。共为细末,以独头蒜湿纸裹煨熟,研成膏为丸(如梧桐子大)。饭前以温酒送服,每次10~15丸,每日2次。
3.当归、川芎、乳香、没药各30克,醋300毫升。加醋浸泡4小时后煎数十沸,用纱布浸透,热敷痛处(冷则更换),每次4~6小时,每日1次。适用于瘀血腰痛。
4.取肾俞、委中、局部腧穴或阿是穴。寒湿者,加风府、腰阳关;劳损者,加膈俞、次髎;肾虚者,加命门、志室、太溪。并根据证候虚实,酌用补泻或平补平泻,或针灸并用。剧烈腰痛者,可于委中穴放血、腰部穴拔火罐。
5.推拿疗法:先在腰痛处及其周围应用滚法或推法,配合按肾俞、大肠俞、居髎及压痛点,根据辨证加用穴位,或适当配合相应的动作运动,并用按、揉、擦等法。
【名医指导】
1.采用正确姿势:正确的姿势不仅能够减少人体骨关节、肌肉、韧带的磨损,又可避免不良姿势造成的各种损伤。
2.使用硬板软垫床:睡眠是人们生活的重要部分之一,人生将近有1/3时间是在床上度过的,睡床的合适与否直接影响人的健康。硬板床睡上去不舒适,软床睡上去又易引起脊柱的变形,时间长了就会出现腰酸痛。研究表明:在木板床上加一个5~10厘米厚的床垫最为适宜。
3.防止风寒、潮湿的侵袭:人类生活在大自然中,经常受到风、寒、暑、湿、燥、火六邪的侵袭。中医认为:“寒胜则痛,寒主凝滞,气血不通,经脉不畅,不通则痛。”为此,生活起居,工作学习的环境要干燥、温暖,特别不要睡卧在寒冷潮湿的地上,淋雨后要及时更换衣服。剧烈活动和出汗后不要立即冲冷水澡;冬季的睡床要温暖,这些都可以起到防治腰痛的作用。
1.饮食方面:
4.饮食有节:肥胖者往往易于发生腰背痛,不言而喻,是其过分的体重增加了相应肌肉、韧带和骨关节的负担而致。故其治疗措施之一就是要节制饮食,减轻体重。
便秘
便秘是指排便次数明显减少,常伴有排便困难的病理现象。有些人数日才排便1次,但无不适感,这种情况不属于便秘。便秘主要表现为大便次数减少,间隔时间延长或正常,但粪质干燥,排出困难;或粪质不干,排出不畅,可伴腹胀、腹痛、食欲减退、嗳气反胃等症,常可在左下腹扪及粪块(或痉挛之肠型)。引起便秘的原因很多也很复杂,因此,便秘患者应及时就医。
中医学认为,本病多由燥热内结、气机郁滞、津液不足及脾肾虚寒所致。
【必备验方】
1.黑芝麻60克,黄芪20克,蜂蜜适量。将黑芝麻捣烂,煮熟后调蜂蜜以黄芪煎水(去渣)冲服。适用于气虚型老年慢性便秘。
2.红薯50~100克,海参20克,黑木耳30克,白糖24克。将海参、木耳分别用温开水泡软,红薯去皮、洗净、切块,共煮熟,入白糖调化,顿服,每日1~2次,连服数日(2岁以下分量减半)。适用于小儿虚弱便秘。
3.摩腹法:仰卧于床上,用右手或双手叠加按于腹部,按顺时针做环形而有节律的抚摸(力量适度,动作流畅)3~5分钟。
4.按揉足三里穴:坐于床上,两膝关节自然伸直,用拇指指腹按同侧的足三里穴上,适当用力按揉1分钟,以感觉酸胀为度。
5.生大黄、焦山楂各等份。共研细末,每取10克,以米醋(或清水)调敷于双足涌泉穴及肚脐孔处,外以敷料包扎、胶布固定,每日1换,连用3~5日。
【名医指导】
(1)多食高纤维饮食:如多吃新鲜蔬菜,每日加食糠皮、麦麸等,可增加饮食中纤维的摄取量,以扩充粪便体积,促进肠蠕动,减少便秘的发生。
(2)适量食用产气蔬菜:如马铃薯、萝卜、洋葱、黄豆、生黄瓜等,气体在肠内膨胀能增加肠蠕动,可下气利便。
(3)食用果胶含量多的食品:如苹果、香蕉、胡萝卜、甜菜、卷心菜、柑橘等可软化大便,减轻症状。
(4)大量饮水:尤其在食用高纤维食品时,每日至少要喝8杯水。特别是晨起喝1杯淡盐开水,对保持肠道清洁通畅、软化粪便大有益处。
(5)常食蜂蜜、淀粉;增加B族维生素食品的供给,尽量选用天然、未经加工的食品,如粗粮、豆类、酵母等,以增强肠道的紧张力。
2.避免久坐少动,宜多活动,以疏通气血;养成定时大便的习惯,避免过度七情刺激,保持精神舒畅。
3.不可滥用泻药,使用不当,反使便秘加重。热病之后,由于进食甚少而不大便者,不必急以通便,只须扶养胃气,待饮食渐增,大便自然正常。
4.身体极度虚弱、无力排出者,可选择用黄芪、党参、枸杞、当归等补气活血之品以防虚脱。
5.长期便秘、年老体弱者,尤其要注意细心护理,防止过度用力努责引起虚脱。
胁痛
胁痛是以胁肋部一侧或两侧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症,多与肝胆疾病有关。其病因有外感、内伤之分,以内伤胁痛较常见。凡情志抑郁,肝气郁结,或过食肥甘,嗜酒无度,或久病体虚,忧思劳倦,或跌仆外伤等皆可导致胁痛。辨证时应先分气血虚实,气郁者,多为胀痛,痛处游走不定;血瘀者,多为刺痛,痛有定处。虚证胁痛多隐隐作痛,实证胁痛多疼痛突发,痛势较剧。临床常见有:①肝气郁结型。症见胁部胀痛,走窜不定,胸闷纳呆,苔薄脉弦。治宜疏肝理气,方用柴胡疏肝散。②气滞血瘀型。症见胁部刺痛,固定不移,胁肋下或可触及结块,舌紫暗,脉沉涩。治宜祛瘀通络,方用旋覆花汤加味。③肝胆湿热型。症见胁痛胸闷,口苦纳呆,或尿黄身热,苔黄腻,脉弦数。治宜清利湿热,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④肝阴不足型。症见胁痛隐隐,口干心烦,头晕目眩,舌红少苔,脉弦细或数。治宜养阴柔肝,方用一贯煎加减。
【必备验方】
1.葱白120克,生姜60克,白萝卜500克。共捣烂炒热(分作2包),热敷于痛处(冷则更换)。适用于胁痛、胸痛。
2.柴胡12克,川楝子10克,木香6克(后下)。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适用于肝胆湿热型胁痛。若砂石阻滞胆道,加金钱草30克,郁金12克。
3.半夏、粳米各9克,甘草3克,大枣3枚。加水1600毫升,煮至米熟汤成,去渣,温服,每日3次。
4.生芡实180克,生鸡内金90克,白面250克,白砂糖适量。将芡实用水淘去浮皮,晒干,研细过箩;再将鸡内金研细过箩,置盆内以滚水浸半日许,再入芡实、白糖、白面,做极薄小饼,烙至焦黄色,随意服食。适用于老年气虚痰结型胁痛。
5.用双手指尖分别左右顺胸胁间,由慢到快,由轻到重地推揉至皮肤发红,以大头针点刺红点出血。
【名医指导】
根据胁痛病因、病情的不同,因时、因人制宜,要采取相应的对症护理措施。
1.肝气郁结患者多有胸胁或小腹胀闷窜痛,胸闷,喜欢叹气,或者抑郁易怒;妇女可见乳房胀痛,痛经,月经不调,甚至闭经,舌质暗红,脉弦。多安慰患者,解除其忧虑,保持思想安定,使肝气条达。饮食宜清淡,忌辛辣、肥腻等食物;中药汤剂宜热服;避免剧烈活动,注意休息。
2.瘀血停滞患者多有胁痛如刺,痛处不移,入夜更甚,胁肋下或见痞块,舌质紫黯,脉沉弦。平时忌食生冷蔬菜瓜果、肥腻黏滞(如年糕、肥肉等)食物,以防其滞气碍血。
3.肝阴不足患者多有胁肋隐痛,其痛绵绵不休,口干咽燥,心中烦热,头晕目眩,舌红苔少,脉细弦而数。饮食宜软、易消化,生活起居要有规律,养成早起早睡的习惯,避免熬夜伤阴。
4.外邪侵袭患者多有胁肋胀痛,触痛明显而拒按,或引及肩背,伴有脘闷纳呆、恶心呕吐、厌食油腻、口干口苦、腹胀尿少,或有黄疸,舌苔黄腻,脉弦滑。应绝对卧床休息,注意保暖,以免复感外邪;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生命体征,如体温、呼吸、脉搏、血压及伴随症状的变化;忌辛辣(如咖喱、辣椒)、肥腻食物,戒烟、酒;严重者可暂停饮食。
黄疸
黄疸又称黄胆(俗称黄病),是由于血清中胆红素升高致使皮肤黏膜及巩膜发黄的一种症状和体征。其病因为:①由于红细胞破坏增加、胆红素生成过多而引起溶血性黄疸;②由于肝细胞病变,以致胆红素代谢失常而引起肝细胞性黄疸;③由于肝内或肝外胆管系统发生机械性梗阻,影响胆红素排泄而导致梗阻性(阻塞性)黄疸;④由于肝细胞有某些先天性缺陷,不能完成胆红素的正常代谢而引发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
中医学认为,黄疸以身黄、目黄、尿黄为主要症状,多由时邪、湿热外袭或饮食不节,脾运失调,湿浊内生,或胎禀湿滞,水湿停聚,湿多寒甚所致。因寒湿发黄为阴,蕴湿化热、湿热发黄为阳黄;治疗以利湿退黄为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