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与非理性的较量
博弈是经济学概念,而经济学的建立是以理性经济人的假设为基础的。假如说每个人都是理性的,那么,当两人发生利益冲突时,是理性,还是非理性,就要看双方在博弈的时候,理性所起的作用有多大。作为个体人都是感性的,但分析事物时都是理性的,而当我们按理性思维去操作时,又难免流于感性。感性和理性往往同在。所以我们要根据理性和感性谁起的作用更大,来选择自己用什么策略。
其实,在一定条件下,尤其是策略的选择,有时,根据需要,非理性的选择也是博弈论中经常运用的重要抉择。
再比如,很久以前,在北美地区活跃着几支以狩猎为生的印第安人部落,经过长时间的生存拼搏之后,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在狩猎之前,请巫师作法,在仪式上焚烧鹿骨,然后根据鹿骨上的纹路确定出击方向的印第安人部落,成为唯一的幸存者;而事先根据过去成功经验,选择最可能获取猎物方向出击的其他部落,最终都销声匿迹了。
也许有人会感到不可思议,“科学预测”怎么能败给“巫师作法”呢?其实不然,仔细品味故事的来龙去脉,我们就会发现,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科学与迷信之间,根本原因在于,几个部落的竞争战略有所不同。
依据经验进行预测并确定前进方向的部落,或许暂时能够获得足够的食物,但是,不久的将来,他们的路就会越走越窄。可以想象,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理性”的部落之间,势必产生相同的推测与判断,瞄准同一目标的部落越来越多,他们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剧,而他们每天的狩猎方向经过“科学分析”之后,变得日趋一致,而在原始的状态下,猎物不会迅速增多,最后,这些部落只好在同样的狩猎区域,你争我夺、你拦我抢,弄得鱼死网破,同“输”而归。显然在这场理性与非理性的较量中,非理性成了最后的胜者。
其实,现实生活中的企业界又何尝不是如此,某个领域的市场需求热了,十个、数十个甚至上百个企业因为对目标市场的共同期盼,纷纷杀将而来,结果呢?市场有效需求并没有因为他们的频频光顾而迅速放大,僧多粥少,就会有人挨饿,直至撤退和消亡。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近几年来,市场上就相继上演了彩电业界、VCD业界、手机业界、PC业界、笔记本电脑业界最为残酷的竞争……
而按照巫师作法,焚烧鹿骨狩猎的那个印第安人部落,虽然在战术上出现了很明显的错误,明显有些盲从和随意,但是,基于他们当时的条件,从更宏观的角度来判断,我们不难发现,他们的核心因素——竞争战略,却要优于竞争对手,因为他们在发现新市场或者说在创造新需求。这样一来,无形之中,他们就避开了与其他部落之间在战术层面的相互厮杀,从而赢得了生存空间。
人类社会已迈入21世纪,信息化战争正在以咄咄逼人之势扑面而来。不可回避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竞争将变得异常激烈,世界各国企业之间相互模仿的速度会骤然加快,这必将导致一场印第安人部落生存式的“狩猎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