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战友”,还是“对手”
唐朝的时候,那位开创了“开元盛世”的唐玄宗手下有位丞相叫李林甫,此人若论才艺倒也不错,能书善画,但在盛唐人才济济、名家辈出的时代,也就算不上个杰出人物。正是因为如此,为了保住自己的权势和地位,这人就想尽方法忌才害人。唐玄宗让他主持开科取士,他一个不录取,然后向皇帝贺喜,理由是“野无遗贤”,意思是朝廷外没有人才了,有才干的都在为圣上效力了。就是这四个字,让杜甫这位“诗圣”在长安“困顿十年”。为了打击对手李适,他先向李适鼓吹华山多金,开采出来,利国利民,让李适向唐玄宗献计献策,等唐玄宗心动征求自己意见的时候,他又以一副先知先觉的神态出现,说华山多金,自己早就知道,但华山涉及到皇家风水,开采对皇室江山不利,让唐玄宗大加感动,更加信任这个小人。就是靠着这一套两面三刀的本领,他一屁股在丞相的宝座上待了19年,居然“风雨不动安如山”。由于他和人接触时,外貌上总是露出一副和蔼可亲的样子,嘴里尽说些动听的“善意”话。但实际上,他的性格非常阴险狡猾,常常暗中害人。因此人们形容他“口有蜜,腹有剑”,宋朝司马光在编《资治通鉴》时评价李林甫是个口蜜腹剑之人。后来老百姓就把他通俗化为“明是一盘火,暗是一把刀”,“嘴里叫哥哥,手里掏家伙”,更加形象贴切。
事实上,李林甫这些招,就是中国人在长期的人际交往过程中把厚黑学用到极致的表现。中国人在长期的内外斗争中,在人际关系上,既有“仁、义、礼、智、信”,有“君子坦荡荡”的一面,但在“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信条下,人与人之间也充满了人际的诡谲、黑暗的一面。这实际上是两种不同人性的博弈。正是这种错综复杂的人际博弈,使人生的道路充满攀爬的艰辛和竞争的陷阱。很多类似李林甫的人物常常在表面上哼哈随和、异常亲切,骨子里却渗透着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明是一盘火,暗是一把刀”、“嘴里叫哥哥,手里掏家伙”的手段屡见不鲜。所以,不少当初满腔热忱跻身官场、沙场、职场的人,欲壮志凌云,大干一番时,不是在正面“战场”上败下阵来,而是在人际关系上经过一番“厮杀”之后,像个落汤鸡一样,败下阵来,甚至有的人连一招都没接,就被暗箭所伤,这就是人际关系战场博弈的复杂性和残酷性。
其实,人际关系的博弈中,像李林甫这种人还不是算最厉害的,因为至少在他活着的时候,在他与他人交往的时候,他的“战友”也好,他的“对手”也好,对他口蜜腹剑的两面性已经有所认识,自然就会产生警惕心理,做好防范的准备。也就是说,在与李林甫这种人博弈的时候,可能大家都是理性的,只有那些初出茅庐的“雏儿”才会被他这种“嘴里叫哥哥,手里掏家伙”的假面孔所迷惑,用自己的满腔热忱去结交这位丞相,从而形成一场非理性与理性的博弈。在中国人际场上,最可怕的就是那种“嘴里叫哥哥,手里掏家伙”而能够让人毫不察觉的群体,这种人能够取得他人的绝对信任,甚至成为一个群体的领军人物,用他的“满腔热诚”引导对他绝对信任的群体走向绝路,这种人以《水浒传》中的宋江最为典型。
《水浒传》中的108条好汉,有一批是真正的无产者,例如李逵、燕青、阮氏三兄弟等数人;另一类是像林冲、武松、鲁智深一样,出生社会下层,依靠自己的本领在封建统治集团内部谋取了一官半职,但最后又因为统治阶级内部的相互倾轧而被迫逼上梁山,这两类群体都对统治者死心了。但是,在整个群体中,还有一部分始终抱着为封建统治者服务,希望通过所谓的“正途”,受到统治者青睐,从而封妻荫子、流芳后世的群体,这个群体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宋江。宋江出身小地主,家里有点钱财,又在统治集团内部谋取了一个职务,能够及时获得各种消息,接济三山五岳的好汉,因此获得了“及时雨”的美名,“宋江哥哥”成为各路英雄内心崇拜的“偶像”。这位“宋江哥哥”与所有的弟兄都是“兄弟长,兄弟短”的,叫得亲热,简直让人掏心窝。但这位“宋江哥哥”在任何时候都没有想着真正落草为寇;他从内心上从来没有接纳那种“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草寇”生活;他从内心鄙夷那帮出生低贱、胸无大志的“兄弟”。即使是落草,即使是成为“贼”,甚至坐上了梁山的第一把交椅,他内心想的是如何受到朝廷招安,如何让“兄弟”们接受他自己“招安”的想法。但无论什么时候,他始终把“兄弟”,把“义”字挂在嘴上,“兄弟”成为“宋哥哥”笼络弟兄们的最好手段。最后,他软硬兼施,让兄弟们接受了朝廷“招安”,用“兄弟”的义气驱使众多好汉为朝廷效力;用“兄弟”的血染红了他的乌纱帽;用“兄弟”二字把朝廷的心腹大患清除得干干净净。而那帮自始至终对他终生不渝的可怜的“兄弟”们,到死也没有明白,这位称兄道弟的“宋江哥哥”从内心就没有把他们当做自己人看待,而正是这位“宋江哥哥”把他们都送上了不归路。可以说,宋江是一位人际关系厚黑学学得最好的高手,他在“梁山好汉”这个群体中,“以一当百”,赢得了与兄弟博弈的胜利,他是“嘴里叫哥哥”喊得最凶,“手里掏家伙”掏得最狠的一位博弈高手。这也是中国两面三刀、口蜜腹剑的博弈典型代表。
如果从情感的角度来说,宋江是理性的,“效忠朝廷”是他始终的信念,即使是成为“贼寇”,他内心的信念也是如何接受朝廷招安,如何效忠朝廷,所以说宋江始终是理性主义者;而其他梁山弟兄被“兄弟”,被“义”熏得丧失了理性,不辨真假,不辨虚实,只要喊“兄弟”就真的当“兄弟”,而且是“赴汤蹈火,在所不辞”,他们是非理性的,所以非理性的诸位兄弟碰见了理性的宋江哥哥,只有缴械投降,丧命沙场了。
从梁山好汉的“待遇”我们可以看出,在人与人的交往中,保持理性思考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在经济迅速发展,道德相对弱化的当代,人与人的交往频率大大提高,交往周期相对缩短,要在短时期内迅速判断一个人是否值得自己付出,与他保持一种合作性博弈,保持理性是非常重要的,否则,重则丧命,轻则丧失财物,得不偿失。这样的事例,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不计其数。
故事一
40岁的周某已有家室,但仍“春心萌动”,2005年11月,周某经人介绍认识了35岁吕某,两人开始交往起来。见吕某单纯,周某决计以恋爱为名,诈骗吕某钱财。为骗取吕某的信任,周某自称在钦州市沙埠北居委会向屋村里有一幢5层半的楼房,愿将房屋产权过户到吕某名下。随后,周某花钱找人办了一张以吕某为名的假房产证。看到周某交给自己的“房产证”后,吕某心花怒放,对周某更加信任,这正中周某下怀。过后,他以为吕某办理房屋转户及汽车入户等为由骗走吕某6130元。
故事二
1997年,郑兰从原中南财大毕业就决心开办自己的公司,一年后,她的服装公司在汉口开张,忙碌的她根本就没想到嫁人的事,她对父母说:“别急,等我挣大钱了,好男人会踏破门槛的。”
可是,当郑兰已拥有上百万资产,但向她求婚者却寥寥无几。
2002年4月,在家人不断催促下,郑兰开始“主动出击”,与一位高校教师开始了初恋。但在交往中,她一直怀疑男友看中的是她的钱财,便多次做“笼子”考验男友。一次,她假称财会主管携款逃跑,装出破产后的那种痛不欲生之态。害得在北京开会的男友中途赶回,再次识破她的骗局后,男友和她分手了。后来,郑兰又做“笼子”考验过两名男友,最终都不欢而散。至今年近30的郑兰仍是孑然一身。
在这两则故事中,故事一中的吕某显然是非理性的,周某仅仅是声称自己有房有车,吕某就信以为真,当周某送给她一纸假证书,她更是心花怒放,对周某的甜言蜜语再也不设防,从而轻而易举被周某骗去数千元,人财两空,而造成吕某非理性的原因一则过于单纯,更重要的是贪恋财物,是财物蒙蔽了她的理性,使她被周某非常蹩脚的小伎俩所骗。贪恋财物,是常人最大的弱点,无数的骗子就是利用这一手段,取得一次又一次的成功,其中的根源就在于人的贪欲使人丧失了理性,从而在与他人的博弈中束手就擒。故事二中的富姐郑兰显然也是非理性。从一开始她就把钱财和婚姻幸福联系在一起,金钱能够买到幸福,这也是众多社会成员的一个通病。但当这位富姐拥有百万资产的时候,并没有像她想象的那样,“好男人会踏破门槛”。她“主动出击”本身没有错。但她不该再次失去理性,总怀疑人家是冲着她的钱财而来。理性的怀疑本身也没有错,但她的检验策略再次错误,用做“笼子”、设置假象来考验男友,这就明白地告诉对手自己的不信任感。任何一个理性的男人,任何一个有自尊心的男人,都会被这种不理性的行为激怒,从而导致合作性博弈的破裂,最终使富姐成为孤家寡人。
人与人的关系,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关系;人与人之间,都是某种形式的博弈,在这形形色色的博弈中,理性的人必然占优势,所以,多点理性,少点冲动,你的胜算会更大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