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和谐论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6章 思想政治教育和谐论初探(4)

就国家德性和谐而论。柏拉图醉心《理想国》的设计,建立在理想国世界图景中的城邦之所以能够和谐发展,除了公民拥有和谐的德性外,要取决于城邦的政治。由于把稳定的阶级结构和合理的社会分工看作是保证理想国社会和谐实现的基石,因此,他从理性、激情和欲望的角度出发划分了以哲学家、军人、生产者为主体的三大社会阶级并分别委以职责,强调他们各司其职,各安其位,不得擅自变动。倘能如此,这个城邦就是正义的、和谐的。“正义的人必须让理性统治激情,由激情抑制欲望,城邦最理想的秩序和最和谐的状态就是由哲学家领导军人和生产者,军人和生产者要服从哲学家的统治为统治者服务,而不能反对哲学家的统治,获取领导地位。”其次,出于构建优良城邦秩序这一相同的价值目标,柏拉图又提出“公正即和谐”的思想。社会和谐的根本在于社会公正。他认为,协调就是互相融合,两种因素拂过相反,就不可能相互融合;相反的因素在还没有相互融合的时候也就不可能有和谐。为了维护公正,在《法律篇》中柏拉图又主张用法律的权威来惩罚破坏城邦秩序的人和事,用法律来维护正义等公共理性的价值。再次,为了保证整个社会的和谐运转,他倡导“节制”的美德。在柏拉图看来,非正义者之所以痛苦,是因为社会发展所必需的道德规则——正义——迫使非正义者以正义之名行不义之事;而节制能够把美德结合起来,造成和谐。

柏拉图以理想国的构建作为根本目的与终极关怀,理想国就是和谐的国度,其和谐性就在于个体德性发展与城邦德性发展的和谐统一性。他不仅看到了个体灵魂和谐对理想国建设的巨大作用,而且通过强调社会等级分工的合理性以及“正义、理智、勇敢和节制”四种德性的支柱作用,促进个体的德性在追求目标和动机的多样性中臣服于国家的利益,从而获得一个所谓的统一与平衡。如同把各种强弱的音符结合起来,就能产生一支和谐的交响乐一样,强调超越个体德性的和谐,有时甚至限制乃至牺牲统治阶级的部分利益,达到整个社会和整个国家的和谐目的。这实际反映了柏拉图为调和阶级矛盾、维护贵族奴隶主统治的一致性,抹杀公民德性发展的主体性与多样性的倾向。

综上所述,古希腊哲学家、思想家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探讨了和谐思想,对于我们今天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文艺复兴时期的和谐思想。

在西欧的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是唯一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思想意识形态,是最高的精神统治者。经院主义神学思想占据了统治地位。这种具有浓厚宗教色彩的教育,严重阻碍了科学的发展和理性的伸张,束缚了人的创造力的发展,导致了中世纪社会的停滞和衰落。文艺复兴是欧洲历史上文化和思想发展的又一个辉煌时代,是对中世纪经院主义神学的反对,也是新兴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中发动的反封建、反神学的新文化运动。这一时期,资产阶级所倡导的人文主义成为一面思想旗帜。尽管文化派别林立,但其中的和谐思想,尤其是和谐教育的思想是我们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和谐理论不可忽视的历史资源。

文艺复兴时期涌现出了一大批人文主义教育家,这些教育家对“和谐教育”各有自己的见解。其中,维多利诺、伊拉斯谟、蒙田等都是当时的代表人物。他们提倡人性的自由和解放,强调面向自然和社会,相信现实的幸福生活都是人创造的,人人都有享受美好生活的权利。具体表现在教育方面,这些教育改革家的理论与实践的主要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教育目标上,反对僧侣主义教育,提出身心和人格和谐发展的培养目标。第二,在培养对象上,扩大了教育对象,反对体罚和侮辱儿童,强调尊重、爱护儿童。第三,在教育内容上,反对“神道”之学,提倡人文之学。第四,在教学方法上,破除经院学风,提倡新的教学方法。为了打破中世纪教会学校崇高烦琐考证、压抑学生主动性的传统的教学方法,人文主义教育家很重视对学校教学方法的改革。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主张宗教和思想政治教育并重。总之,教育要完成德、智、体、美几方面的任务,以培养儿童人格的和谐发展。

总之,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即是以“人”为中心的文化,用到教育上,人文主义教育即是以“人”为中心的教育。这些教育家的思想中“,和谐发展”教育,或者说“培养和谐发展的人”占了很重要的位置。这既是对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和谐思想的继承,又根据现实的需要进行了创新,因此,与古希腊和谐思想比较,他们的和谐教育思想所设计的培养目标变得日趋完整,理论和实践联系也更加紧密。

第三,现代西方哲学思想中的和谐思想。

纵观自19世纪三四十年代以来的现代西方哲学,在流派纷呈、观点各异的诸多思想中,“和谐”思想若隐若现,是许多哲学学派不可分割的理论组成部分。深入挖掘和系统整理这方面的思想,使之凸显出来,这对于我们从理论上全面把握辩证法的“和谐”范畴,充分认识和谐在当代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其一,科学主义思潮中的“和谐”思想。大体上说,属于科学主义思潮的哲学流派主要有实证主义、马赫主义、以逻辑经验主义为主的各派分析哲学以及当代多派科学哲学,也包括美国实用主义、法国结构主义等。在这些学派的思想观点中,和谐问题从不同角度均有所涉及。

作为现代西方哲学第一个流派即实证主义的创始人,法国哲学家奥古斯都·孔德把其“社会静力学”的研究对象确定为一般的社会关系、社会结构及其性质,以及它们存在的条件,简言之,就是研究社会的秩序。他认为一切社会问题的解决,都应当从维护社会的和谐秩序而不是破坏现有的社会秩序出发。在谈到人类社会发展的理想状态时,他明确提出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是以“和谐”“秩序”和“进步”为特征的社会。他还具体谈到这种社会就是与人类思想发展的实证阶段相适应的工业社会。在这种工业社会中,经济生活成了人们注意的中心,科学家成了社会的支配者,他们按照科学所体现的永恒不变的自然规律去考察和调节社会,他们不仅借助自然科学控制其物理环境,也借助这时出现的关于人的科学,即社会学来控制社会环境,从而使整个社会成为以“和谐”“秩序”和“进步”为特征的社会。

孔德还指出,社会不是个人的堆积,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各个部分之间存在分工协作关系。社会的基本单位不是个人,而是家庭。家庭是社会的缩影,家庭生活是一切社会生活的基础。家庭成员的关系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楷模。家庭关系由家长来调节,而社会关系则由政府来调节。实证主义就是要为社会提供一种制度,这种社会制度的宗旨是把感情、理性和行为结合为一种持久的和谐,以此调节我们个人的和公共的存在的整个过程。他所创立的以对人类的爱和为人类服务为核心的所谓人道教也是服务于这一宗旨的。

实证主义的另一重要代表斯宾塞在其社会有机体论中,也明确论述了和谐思想。斯宾塞认为,社会如同生物一样,是一个有机体,社会的分工类似于动物机体各种器官的分工。动物机体的各种器官的机能是相互配合的、均衡的,因而动物机体处于一种稳定的、和谐的和均衡的状态。社会也是如此。社会有机体如同单个的有机体一样,机能的均衡引起了结构的均衡。从而使社会得以生存和进化。动物机体中包含着营养、循环分配和调节三个系统,它们既各司其职,又相互协调。社会有机体也有三个系统,即担任营养(生产)机能的劳动阶级、担负分配机能的商人阶级、担负调节生产以至整个社会的管理者阶级(政府和各种机构的管理人员)。这三个阶级也是各司其职,缺一不可。否则,整个社会有机体就会失去均衡与和谐,社会就不能生存和进化。

美国的实用主义则不仅在谈论经验问题时强调了人与环境之间相互协调的重要性,而且在社会历史观中,明确主张要尽力把社会中的斗争变为和谐,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杜威明确地说:“只要我们能够纠正行动的动力,并且力图使斗争变为和谐,使千篇一律的生活变为丰富多彩的图画,使有限的东西变为扩大的东西,这就够了。正在改进就是进步,而且是人们所能设想和达到的唯一的进步。”

在英国实在主义哲学家怀特海的过程哲学中也体现着丰富的“和谐”思想。他指出,现实世界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就是现实实有的生成变化。因此,现实实有也就是被创造物,它们也被称作“现实机缘”。他认为,整个宇宙是一个和谐的和有机的全体,宇宙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许多相互依存、相互关系的现实实有所构成的;现实实有是宇宙这个有机体的全体中的部分,全体影响部分,部分的存在依全体的结构而变化。宇宙间一切事物相互渗透、相互包容。宇宙是现实实有所构成的有机体。上帝则是宇宙有机体的统一的原则。

在分析哲学关于意义的各种理论观点中也在一定程度上涉及到“和谐”思想。语言分析哲学家通常认为,词的意义不是孤立的,而是体现在一定的语境中,体现在一定词语的关联中。卡尔纳普则明确地指出,科学是一个统一的体系。美国分析哲学家奎因强调整体主义的知识论,认为任何孤立的陈述既不能被验证,也不能被证伪,要还原是不可能的,具有经验意义的单位是整个科学。无疑,这些论述中体现着各种语词之间、各种科学组成部分之间、各种知识之间应当保持协调一致、彼此和谐的思想,正是这种思想使人们重新开始重视各种知识相互之间的联系及其整体性,抛弃了过去那种形而上学的知识论观点。

结构主义则在阐述结构的内在特征时触及到了和谐思想。虽然结构主义并不是一个统一的学派,但是,所有结构主义者都强调作为认识对象的现象之中的结构、有序、秩序,认为事物是由各种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所构成的,并把结构分为表层结构(现象的外部联系)和深层结构(现象的内部联系),并强调深层结构决定事物的性质。它反对从机械的因果关系和事物的各种构成成分出发去认识事物,强调要从相互联系的结构关系和整体中去认识事物。尤其是瑞士哲学家皮亚杰所强调的结构具有整体性、转换性和自调性,更明显地体现了和谐思想。所谓结构的整体性,是指结构具有内部的融贯性,各成分在结构中的安排是有机的联系,不是独立成分的混合,整体与其成分都由一个内在规律来决定。所谓转换性,是指结构不是静止的,而是不断转换为新的结构的过程。所谓自调性,则是指结构由于自身的规律而自行调整,并不借助于外在的因素,所以结构是自给自足的、封闭的,结构内部某一成分的变化必将引起其结构内其他相关成分的改变。同时,皮亚杰又认为结构主义是开放的,它不排斥发生过程与功能作用的研究,可以与其他方法同时并存,相互帮助。

此外,在马赫的思维经济原则和彭加勒关于科学美的有关思想中,也体现着一定的和谐思想。

其二,人本主义思潮中的“和谐”思想。大体上说,属于人本主义思潮的哲学流派主要有叔本华和尼采的唯意志主义、德法生命哲学、存在主义、弗洛伊德主义、哲学人类学。现象学和释义学等流派也与这一思潮密切相关。人本主义思潮的和谐思想主要体现在它们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等有关论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