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张先(1)
【词人简介】
张先(990-1078)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吴兴)人。天圣八年(1030)进士,先后任宿州掾、吴江县秘书丞、嘉禾判官等职,官至尚书都官郎中。因曾安陆县知县,人称“张安陆”。晚年隐居湖杭,常与梅尧臣、欧阳修、苏轼等同游。词作意韵恬淡,意象繁富,内在凝练,尤善作慢词,与柳永齐名。曾因三处善用“影”字,世称“张三影”。著有《张子野词》,存词180余首。
千秋岁(数声鶗鴂)
数声鶗鴂①,又报芳菲歇。惜春更把残红折。雨轻风色暴,梅子青时节。永丰柳,无人尽日花飞雪。
莫把幺弦②拨,怨极弦能说。天下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一过也,东窗未白凝残月。
【注释】
①鶗鴂(tí jué):杜鹃鸟。
②幺弦:琵琶的第四弦,用来指代琵琶。
【赏析】
这首词表达了爱情受阻后,相爱双方坚定不移,忠贞不渝的品质,情感坚决且直率。
以“鶗鴂”声领起,杜鹃的鸣叫本就凄怨哀婉,“数声”连出,更体现了词人的悲切。“又”字接续,隐隐道出词人与恋人相爱时间之久。随后“歇”字转承,“报芳菲”的美好愿景戛然止歇,暗喻自己的爱情也如杜鹃的鸣声一样匆匆“歇”止。
鸟啼声“歇”,美好时光流逝,都让词人心生怜意:“惜春更把残红折”。“残红”喻指词人被阻挠的爱情,不过,“红”虽“残”却依旧存在,暗喻感情虽遭波折却依然执着;“更”字递进,写出词人幽怨无奈但坚决不舍的情愫。
正是“梅子青时节”,表面看来,“雨轻风色暴”是对这一时令气候特点的描摹,细究下,暗隐爱情惨遭“风色暴”的摧残,其情至此无尽凄楚。
“永丰柳,无人尽日花飞雪”化用典故。唐代白居易有“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的诗句,“永丰柳”无人问津,其所来所属无人知晓,“花飞雪”的环境里,此柳更显孤苦。上阕至此,词人爱情受阻的幽怨以及坚守爱情的执着,被描摹得入木三分。
上阕以景引入,下阕以情直言。琵琶的幺弦拨鸣时声如泣如诉,幽怨至极,词人在下阕即以此弦开篇,“莫把幺弦拨,怨极弦能说”,直言“怨”意,其弦可说,其情可悯。“天不老,情难绝”顺承弦下,两人恋情的刻骨铭心一语而出。
两人情深,已到“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的程度。“丝”字用谐音表情,“丝网”乃“思网”,心被思念缠绕,心被情结围接,相揉其中,其深情自然纠缠不清、言语难尽。情深受阻虽让词人心有怨意,但其心之坚定丝毫不减。不知不觉,时间便在相思中逝去。“夜过也,东窗未白凝残月”,“残月”一方面指示时间,与“东窗未白”相呼应,另一方面也是对词人爱情受阻的隐喻,虽“残”尤明。
这首词将张先的“韵高”表现得十分突出,“鶗鴂”声中、“幺弦”拨鸣,“怨极”缓缓流淌而出,“情难绝”伴随其间,委婉含蓄、隽永绵长,其景动人心脾,其情感人至深。
【大师导读】
子野韵高,是耆卿所乏处。近世以来,作者皆不及。
——宋·晁无咎
这是一首爱情相思的怨词。在张子野词中是抒情比较直接和浓烈的作品。即使如此,词的前半首仍是借伤春来寄托自己失去幸福时光的幽怨情怀,只是到后半首,才说出相思的主题。
——蔡义江
醉垂鞭(双蝶绣罗裙)
双蝶绣罗裙,东池宴,初相见。朱粉不深匀,闲花淡淡春。
细看诸处好,人人道,柳腰身。昨日乱山昏,来时衣上云。
【赏析】
古往今来,文人骚客笔下从来不乏对女性美貌的描写,张先这首《醉垂鞭》于其中显得卓然不同。词人从女性服饰和妆容入手,描画了一位素面朝天但尽显优雅的女子。
“双蝶绣罗裙,东池宴,初相见。”开篇直接点明与女子初识时,她的“罗裙”飘扬,似双蝶翩飞,尽显旖旎姿色。“东池宴”三字,既表明两人在“东池”初识,也暗含此女身份乃“侍宴之妓”。这是张先的赠妓之作,寥寥数语即交待了环境和人物,言简意赅。
随后从描写女子衣饰转到容貌:“朱粉不深匀,闲花淡淡春。”她素面朝天,与“淡淡”春光相得益彰。此女是侍宴之妓,本应浓妆艳抹,衣华服佩重饰,可是她却以素面示人,一方面能凸显她天生丽质,不施脂粉即美丽动人的自信,也表现了她娴静淡雅的风韵,在浓妆艳抹的众女子中更显与众不同。“春”字意味颇深,既表现了春日的温暖舒适,也喻指女性之美,有“春色满园”的况味。
直言容姿后,词人又转笔旁人之言:“细看诸处好,人人道,柳腰身。”他人都赞此女“诸处好,柳腰身”,此处采用倒装手法,“人人道”中暗含词人的赞同。尤其由“细看”领起,与上阕“初相见”呼应,可见词人在“细看”后,该女子“杨柳小蛮腰”之体,更是令人称道,“诸处好”更真实可信,不难想见其容貌姣好,体态优美,风姿绰约。
最后词人以似真似幻的意境作结:“昨日乱山昏,来时衣上云。”结句拨云见雾,“昨日”一词显虚幻,与“今朝”相对。浮想往昔,词人与女子在“初相见”后,经过“细看”,骤然有“乱山昏”之感,眩晕昏然,如置身幻境,而这些感觉原来是女子“衣上云”带来的。
“云”既指女子服饰上的云纹,又因与前句“乱山”相连,便又烘托出乱山之云飘渺虚幻的意境,此女仿佛从朦胧的“山云”间走来,缓步进入词人的视线,圣洁而优雅。这“乱山”云彩间曼妙不群的风姿,让词人生了“昏”感。此处与唐诗人李白《清平调》中“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意境相仿。
未见其人,先见其服;未闻其声,先感其昏。这是词人在《醉垂鞭》中所现之境,虚实相间,真幻相融。全词中虽未着一字直接描摹女子倾国倾城的容貌,但其美好姿容已达至境,令人神往。
【大师导读】
筵前赠妓,题材纯属无聊。但词人笔下这幅素描还是动人的。“闲花”一句所给与读者的有关一与多的启示,“昨日”两句所给与读者的有关真与幻的启示,也可供今天写诗的参考。
——沈祖棻
剪牡丹(野绿连空)
舟中闻双琵琶
野绿连空,天青垂水,素色溶漾都净。柳径无人,堕絮飞无影。汀洲日落人归,修巾薄袂,撷香拾翠相竞。如解凌波,泊烟渚春暝。
彩绦朱索新整。宿绣屏、画船风定。金凤响双槽①,弹出今古幽思谁省。玉盘大小乱珠迸。酒上妆面,花艳眉相并。重听。尽汉妃一曲,江空月静。
【注释】
①凤、槽:均指代琵琶。
【赏析】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通过写琵琶女的高超演技和凄凉身世,寄托个人感怀,是古来写琵琶曲的名篇。张先的《剪牡丹》与白诗相类,借琵琶曲而发幽怨。词牌下注“舟中闻双琵琶”,将全词所述事件概括而出:词人在船上闻琵琶声,交琵琶女,叙孤独情。
全词以景色描写领起,意境开阔渺远。词人站在舟上,放眼望去,只见碧绿的草原悠远绵长,天水相接,浑然一体。前三句可以“净”字统括,“青天”、“野绿”、“素天”,皆清爽明净。“柳径无人,堕絮飞无影。”柳丛中的小径无人往来,只有柳絮肆意飘飞。以“无影”描摹柳絮,既凸显柳絮凌乱轻盈的飘飞之状,也隐隐道出词人飘忽无依的心态,可谓平凡中见真章,平淡中融况味。
柳径无人,洲上却有人在。“汀洲日落人归”,这是词人于舟上远观所见。归人越来越近,词人看得愈发清晰,“修巾薄袂,撷香拾翠相竞”,她们佩着修长的巾带,穿着轻薄的衫袖,原来是撷香拾翠归来的少女。少女曼妙之姿,怡然之状在“撷香拾翠”中刻画出来,尤其“竞”字点缀,可见并非一人。一幅飘仙灵动的画面缓缓铺展开来。
“撷香拾翠”的美人缓步归来,“如解凌波”四字描写了她们轻盈妩媚的姿态。汀洲边停着船只,美人登船而上,准备在水天一景中度过漫漫长夜。“泊烟”一句写出了日落后江上的朦胧迷离,同时为下阕埋下伏笔。
下阕“彩绦朱索新整”一句,赞美船上美人光彩夺目。以配饰之华美暗喻容貌,虽是以偏概全,却生动新颖。随后词人开始写画船,“宿绣屏、画船风定”,日暮时分万籁俱寂,一切复归“定”中,正安静中,乍闻“金凤响双槽”,两只琵琶同时响起,打破夜景的宁静,原来那日暮而来的美人,竟还是弹奏琵琶的高手。由静入动,情也缓缓道出:“弹出今古幽思谁省”。“双槽”共鸣,奏出“幽思”之曲。词人直言“幽思”,既再现琵琶女的情绪,也隐喻了词人自己的情感,同时“谁省”表明词人与琵琶女有“相逢何必曾相识”的知音之感。
“玉盘大小乱珠迸”化用白居易《琵琶行》中“大珠小珠落玉盘”而来,将忽而清脆忽而婉转的琵琶声描写得十分准确,同时“玉盘大小”也暗喻词人内心之“乱”。“酒上妆面,花艳眉相并”,省略了词人登上琵琶女的小船,与她们共叙哀情的过程,直接以共饮美酒转承,刻画了琵琶女“酒入愁肠”的微醺状,“花艳”与“眉相并”,是以容貌之美与愁容之重对比,写双眉紧锁的样子,突出琵琶女的愁绪。
因为词人与琵琶女引为知音,于是登上琵琶女的船后,他“重听”了一次“金凤”之曲,如“汉妃一曲”道尽愁怨。“汉妃曲”即王昭君出塞时所奏的《昭君怨》,“尽”字将琵琶女的“怨情”在曲中道尽。最后“江空月静”,周围重归安静,徒留空寂的江水和静谧的月光相映。
“野绿连空”领起全篇,写天地浑然之状,“江空月静”作为收束,写安谧空寂的样子,全词于景色转换间道出“幽思”。“汉妃一曲”中“尽”诉怨情,“金凤”“双响”中尽道幽思,可谓哀怨缠绵。
【大师导读】
有客谓子野曰:“人皆谓公张三中,即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也。”公曰:“何不目之为张三影?”客不晓,公曰:“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压卷花影;柳径无人,堕絮飞无影:此余平生所得意也。”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引《古今诗话》
木兰花(龙头舴艋吴儿竞)
乙卯吴兴寒食
龙头舴艋①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
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注释】
①舴艋(zé měng):小船。
【赏析】
清明节前一二日是“寒食节”,禁烟火、吃冷食,唐代诗人卢象《寒食》诗详述了其来历,“子推言避世,山火遂焚身。四海同寒食,千秋为一人。”寒食节是为祭祀表哀思兴起,后世常在此日祭扫、踏青、荡秋千、划龙舟等。张先的《木兰花》写了吴兴地区寒食节的情形。小注“乙卯吴兴寒食”直言时间、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