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张先(2)
首句以少年划龙舟的场景引入,“龙头舴艋”表现了划船的人很多,龙舟密集;吴中男儿互相比拼,不甘落后的气势于一“竞”字表现得十分传神。男儿在此日竞相比舟,女子有什么活动呢?“笋柱秋千游女并”,女子们悠然地荡着竹制的秋千。“并”字作结,表现了少女凑在一起的热闹场面。
男儿湖中赛龙舟,女子堤上荡秋千,前两句渲染出欢乐祥和的气氛。
“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这两句紧承“笋柱秋千游女并”而来,继续描摹女子游乐之景。“拾翠”、“踏青”泛指妇女游春,分别以“芳洲”、“秀野”领起,欣欣向荣的明媚春景由此遁入眼帘。在美好风光中,女子率性尽情,快乐不言而喻,不免“忘归”,仿佛“不尽兴不罢休”。
词人上阕着墨于吴兴男女过寒食节的情景,重点描摹人物,下阕由人及景,由动及静。“行云走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寒食清晨,男男女女在郊外踏青嬉戏,不知不觉中夜幕降临,他们才依依不舍地离开。“行云去后”日暮来临,“遥山”也在暮色中显得暝暗,人离开,“笙歌”暂歇,“池院”一片安静。下阕首句以宁静夜景开启,过渡自然,同时“静”字也定了下阕的基调。
“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此意境堪与张先的“三影”名句媲美,也是本词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佳句。“清明”表现了“月色”的清朗明亮,在静谧的“中庭”,“无数杨花”点点飘飞,又似“无影”而过,似有似无,似虚似空。白天的热闹到了日暮时分荡然无存,十分宁静,但人物白日里快乐的心情却不会因月色登场而消弭,反而愈发浓郁。
简洁清丽的语言,活泼灵动的曲调,快乐融洽的氛围,在《木兰花》词中缓缓溢出,似春风拂面。“无影”后烦恼尽消,惟留“静”意于心头。
【大师导读】
张子野吴兴寒食词:“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余尝叹其工绝,在世所传“三影”之上。
——清·朱彝尊《静志居诗话》
一丛花令(伤高怀远几时穷)
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濛濛。嘶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
双鸳池沼水溶溶①,南北小桡通。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注释】
①溶溶:水流动的样子。
【赏析】
闺怨是古诗词中常见主题,这首词表现了女主人公在情人离开后,独处深闺的相思与哀愁,表现了她对爱情的执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上阕以倒叙手法剖白主人公在情人离去后的愁思。起首用“伤高怀远”概括了她的全部愁绪,把经历过长久离别后的相思之苦倾泻出来,并忍不住询问这种状况“几时穷”?一个简短问句,将千种愁绪毕于一堂。“无物似情浓”是对上句的回答,真挚而浓烈的爱情正是令人“伤高怀远”的缘由。
“离愁”几句承接前文,具体到身边的事与物。词人用移情手法,未对主人公的愁思作具体描写,却说“离愁正引千丝乱”,仿佛是自己的愁思搅动柳丝飘扬、柳絮纷飞一般。思念竟能触动周边环境,可见“离愁”之深。“更东陌、飞絮濛濛”,将主人公的愁绪进一步扩展,并引古人“折柳离别”的典故,写出主人公“见柳相思”之意。
“嘶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骏马嘶鸣着远去,路途上尘土飞扬阻隔了视线,到哪里寻找心上人的踪迹呢?此处又与前文呼应,主人公“伤高怀远”,正是因为情人远去。
下阕里,主人公登上高楼,见池水溶溶,小船南来北往。偏偏池中成双成对的鸳鸯正适意游乐,不由勾起了她对昔日欢聚的回忆。她由过往又想起今日的孤独,自己还不如溪中鸳鸯快乐,这与结尾一句遥相呼应。
“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黄昏后,主人公收回远眺的目光,看着横斜的楼梯和被暮色笼罩的阁楼,想到情人离去后,自己无数次独自徘徊于这清冷月光之下,不由得更是伤感。由“伤高怀远”到“低眉自思”,主人公在漫长的寂寞时光里,对情人由爱到思,由思到恨,甚至“沉恨细思”。这四字铿锵有力,刻画出她的心境,生出了“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的感慨。
桃花杏花尚且懂得在凋零前嫁与东风,随风飞舞,寻到归宿,词中主人公却形单影只地老去,言外之意即感叹自己未能抓住机会找到归宿。这是主人公对无法把握自身命运的沉思与自怨自艾。
清代贺裳在《皱水轩词筌》中说:“子野一丛花末句云:‘沈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春风。’此无理而妙。”这里所说的无理,于常识中无处可循,于逻辑上解释不通,但正因这“无理”的思维,反而更能体现人物的情感与心态。此词之所以传唱千古,正因其以“无理”写“有情”。
【大师导读】
全篇结构,上片是情中之景,下片是景中之情。一起写愁恨所由生,一结写愁恨之余所产生的一种奇特的想法。它条理清楚,不像以后的周、秦诸家,在结构上变化多端。
——沈祖棻
这首《一丛花》,比较深刻地体贴了少女的心情,反过来衬托自己对她的怀念,却是写得很成功的。
——刘逸生
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赏析】
据《古今诗话》载:“有客谓子野曰:‘人皆谓公张三中,即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也。’子野曰:‘何不目之为张三影?’客不晓,公曰:‘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压卷花影。柳径无人,堕风絮无影。此余平生所得意也。’”张先以“三影”著称,尤以“云破月来花弄影”最出名,此句即出自《天仙子》。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数声《水调》悠悠传来,词人听着乐曲不断饮酒,难免大醉;午夜酒醒,满腹愁绪却没有丝毫消减。开篇即以“愁”字点明词人情绪。
接下来交待愁因:“送春春去几时回?”两个“春”字值得玩味。张先作本词时正在嘉禾为官,过了知天命的年龄,“春”中蕴含对青春岁月的慨叹。此句第一个“春”指春天、春光,第二个“春”指岁月易逝、年华易老。词人感慨青春不再,过往的美好时光恐难再续,嗟叹无奈尽显于此。
词人在酒醉后醒来。周围一片寂静,他“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对往昔的回忆令人徒增伤悲。“伤”字写出感怀伤春之意;“往事”直言对曾经时光的回顾,“后期”二字为追忆增添了哀怨,最后以“空”字贯穿,将空寂惘然的情绪推向高潮。
上阕通过“午醉醒来”后“临晚镜”之景,慨叹青春易逝,其中的遗憾况味极其浓郁,下阕借景抒情,风月间蕴含无尽悔意。夜色中,词人到了室外,放眼望去,只见沙地上并卧着成对禽鸟,成双的鸳鸯在池塘里安睡,夜景的宁静寂寥被勾勒出来。
接下来词人继续写妍丽素美之景。“云破月来花弄影”,是张先词中最著名的一句,一个“破”字准确写出风吹浓云,浓云破开一口的景象,“来”字一出,缕缕月光从云缝透过来的情景跃然眼前;“弄”字点缀,描绘了花在清风吹拂下摇曳生姿的景观。王国维《人间词话》有云:“‘云破月来花弄影’,着一‘弄’字境界全出矣。”
随着风越来越大,词人回到室内,拉上帷幕,屋里烛光闪烁。“重重帘幕密遮灯”中的“密”字,尽显帘幕遮灯之严。此时此刻,词人于室内倾听室外情形,“风不定”写风势渐大,“人初静”指夜幕下万物寂静,而词人的心境也逐渐归于平静。“明日落红应满径”是想象,词人揣测,风过庭院,明日小径中一定尽是落红。这三句连连缀而出,把词人伤春的情绪波动写得极为生动。
岁月静好,只叹年华易逝,青春难觅。词人在“云破月来花弄影”的美好景色里,嗟叹伤情,对时光难留的遗憾缱绻难释。
【大师导读】
“云破月来”句,心与景会,落笔即是,着意即非,故当脍炙。
——明·沈际飞《草堂诗馀正集》
听《水调》而愁,自伤卑贱也。“送春”四句,伤流光易去,后期茫茫也。“沙上”二句,言所居岑寂,以沙禽与花自喻也。“重重”三句,言多障蔽也。结句仍缴送春本题,恐其时之晚也。
——清·黄苏《蓼园词选》
“云破月来花弄影”,景物如画,画亦不能至此,绝倒绝倒!
——明·杨慎《词品》
此首不作发语之语,而自然韵高。中间自午至晚,自晚至夜,写来情景宛然。
——唐圭璋
青门引(乍暖还轻冷)
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①,又是去年病。
楼头画角风吹醒,入夜重门静。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
【注释】
①中酒:病酒,指因酒醉感到身体不适。
【赏析】
明代沈际飞在《草堂诗馀正集》里评价本词:“怀则自触,触则愈怀,未有触之至此极者。”
全词以“乍暖”领起,冬去春来,暖意拂面,人们纷纷换下冬衣,“乍”字写出时令变化之快。因尚在初春,寒意还未尽褪,偶觉寒冷,但这种“冷”却是极“轻”的,转承的“还”字将“暖”、“冷”并句,刻画了初春气候的特点。
这“轻冷”的感觉,原来是“风雨晚来方定”所致。初春时本就常有寒流回潮,再加“风雨”,冷意袭来便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方”字体现了词人对天气变化的敏感,暗指其性格之细腻易感。前两句中,初春景象在“暖”、“冷”间转换过渡,带着词人主观感情的投影。
接下来,词人的观察重点由气候变化转入庭院情景:“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以“寂寞”形容本无情绪的“庭轩”,正是影射词人内心。他为消愁酌饮小酒,怎奈置身“残花”间,酒入愁肠,反而徒增伤悲。此情此景去年就曾经历,“又是去年病”一句,可见他的愁怨已积蓄良久,非一时生发。
借酒虽未消愁,但词人还是有沉醉之感。“楼头画角风吹醒,入夜重门静”,风过楼头,画角响亮发声,词人于醉中惊醒。“吹”非“拂”,显出强劲,以“醒”字相缀,又显凌厉。词人酒醒后,只觉入夜后,重门掩蔽里万籁俱寂。风吹而过,冷意袭来,词人在“重门”中与世隔绝,“静”意更是分明。此景静中带寒,寒中带冷,冷中更添沉重。
“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月光将秋千的影子投映在地上,以“那堪”做引,其沉痛悲伤的感情尽蕴其中。“秋千影”不停晃动,显孤独况味,清代黄蓼园曰:“末句那堪送影,真实描神之笔,极希微窅渺之致。”
触景伤情、悲景伤春,全词由初春景色引入,接续寂寞庭轩,后由风过楼头过片,结束于明月送影,词人的感伤愁绪在这景象的转换间点点浸入,层层加深。
【大师导读】
落寞情怀,写来幽隽无匹,不得志于时者,往往借闺情以写其幽思。角声而曰风吹醒,“醒”字极尖刻。末句那堪送影,真见描神之笔,极希微窅渺之致。
——清·黄苏《蓼园词选》
残春病酒,已觉堪伤,况情怀依旧,愁与年增,乃加倍写法。结句之意,一见深夜寂寥之景,一见别院欣戚之殊。梦窗因秋千而忆凝香纤手,此则因隔院秋千而触绪有怀,别有人在,乃侧面写法。
——俞陛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