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史记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2章

列传第二。

(+<金庾信>中)

四二卷列传二金庾信零一

(+太和)二年秋八月,<百济>将军<殷相>,来攻<石吐>等七城。王命<庾信>及<竹旨><陈春><天存>等将军,出御之。分三军为五道,击之,互相胜负,经旬不解,至于囗尸满野,流血浮杵。于是,屯于<道萨城>下,歇马饷士,以图再举。时,有水鸟东飞,过<庾信>之幕,将士见之,以为不祥。<庾信>曰:“此不足怪也。”谓众曰:“今日,必有<百济>人来谍。汝等佯不知,勿敢谁何。”又使徇于军中曰:“坚壁不动,待明日援军至,然后,决战。”

四二卷列传二金庾信零二

谍者闻之,归报<殷相>。<殷相>等谓有加兵,不能不疑惧。于是,<庾信>等一时奋击,大克之,生获将军达率<正仲>士卒一百人,斩佐平<殷相>达率<自坚>等十人及卒八千九百八十人,获马一万匹铠一千八百领,其它器械称是。及归还,路见<百济>佐平<正福>与卒一千人来降,皆放之,任其所往。至京城,大王迎门,劳慰优厚。

四二卷列传二金庾信零三

<永徽>五年,<眞德大王>薨,无嗣。

<庾信>与宰相<阏川>伊囗谋,迎<春秋>伊囗,卽位,是为<太宗大王>。

四二卷列传二金庾信零四

<永徽>六年乙卯秋九月,<庾信>入<百济>,攻<刀比川城>克之。是时,<百济>君臣,奢泰淫逸,不恤国事。民怨神怒,灾怪屡见。<庾信>告于王曰:“<百济>无道,其罪过于,此诚顺天吊民伐罪之秋也。”先是,<租未押>级囗为<夫山>县令,被虏于<百济>,为佐平<任子>之家奴。从事勤恪,曾无懈慢,<任子>怜之不疑,纵其出入,乃逃归,以<百济>之事,告<庾信>。<庾信>知<租未押>忠正而可用,乃语曰:“吾闻<任子>专<百济>之事,思有以与谋而未{末}由。子其为我,再归言之。”答曰:“公不以仆为不肖,而指使之,虽死无悔。”

四二卷列传二金庾信零五

遂复入于<百济>,告<任子>曰:“奴自以谓旣为国民,宜知国俗,是以,出游累旬不返,不胜犬马恋主之诚,故此来耳。”<任子>信之不责。<租未押>伺间报曰:“前者,畏罪不敢直言,其实,往<新罗>还来。<庾信>谕我来告于君曰:‘邦国兴亡,不可先知,若君国亡,则君依于我国,我国亡,则吾依于君国。’”<任子>闻之,囗然无言。<租未押>惶惧而退,待罪数月。<任子>唤而问之曰:“汝前说<庾信>之言,若何?”<租未押>惊恐而对,如前所言。<任子>曰:“尔所传,我已悉知,可归告之。”遂来说,兼及中外之事,丁宁详悉。于是,愈急幷呑之谋。

四二卷列传二金庾信零六

<太宗大王>七年庚申夏六月,大王与太子<法敏>,将伐<百济>,大发兵,至<南川>而营。时,入请师波珍囗<金仁问>,与大将军<苏定方><刘伯英>,领兵十三万,过海到<德

物岛>,先遣从者<文泉>来告。王命太子与将军<庾信><眞珠><天存>等,以大船一百囗,载兵士会之。太子见将军<苏定方>,<定方>谓太子曰:“吾由海路,太子登陆行,以七月十日,会于<百济>王都<泗囗>之城。”太子来告大王,率将士,行至<沙罗>之停。

四二卷列传二金庾信零七

将军<苏定方><金仁问>等,沿海入<依伐浦{技伐浦/伎伐浦}>。海岸泥囗,陷不可行。乃布柳席,以出师。合击<百济>灭之。此役也,<庾信>之功为多。于是,皇帝闻之,遣使囗{褒}嘉之。将军<定方>谓<庾信><仁问><良图>三人曰:“吾受命以便宜从事,今以所得<百济>之地,分锡公等为食邑,以酬厥功,如何?”<庾信>对曰:“大将军以天兵来,副寡君之望,雪小国之雠,寡君及一国臣民,喜囗之不暇,而吾等独受赐以自利,其如义何。”遂不受。

四二卷列传二金庾信零八

人旣灭<百济>,营于<泗囗>之丘,阴谋侵<新罗>。我王知之,召群臣问策。<多美公>进曰:“令我民,诈为<百济>之人,服其服,若欲为贼者,人必击之。因与之战,可以得志矣。”<庾信>曰:“斯言可取,请从之。”王曰:“军为我灭敌,而反与之战,天其佑我耶。”<庾信>曰:“犬畏其主,而主踏其脚,则咬之,岂可遇难,而不自救乎。请大王许之。”人谍知我有备,虏<百济>王及臣寮九十三人卒二万人,以九月三日,自<泗囗>泛船而归,留郞将<刘仁愿>等,鎭守之。<定方>旣献囗,天子慰藉之曰:“何不因而伐<新罗>。”<定方>曰:“<新罗>其君仁而爱民,其臣忠以事国,下之人事其上,如父兄,虽小,不可谋也。”

四二卷列传二金庾信零九

<龙朔>元年春,王谓<百济>余烬尙在,不可不灭,以伊囗<品日>苏判<文王>大阿囗<良图>等,为将军,往伐之,不克。又遣伊囗<钦纯>[一作<钦春>]<眞钦><天存>苏判<竹旨>等,济师。<高句丽><靺鞨>,谓<新罗>锐兵皆在<百济>,内虚可囗,发兵,水陆囗进,围<北汉山城>。<高句丽>营其西,<靺鞨>屯其东,攻击浃旬,城中危惧,忽有大星落于贼营,又雷雨震击,贼等疑骇,解围而遁。初,<庾信>闻贼围城曰:“人力旣竭,阴助可资。”诣佛寺,设坛祈祷。会有天变,皆谓至诚所感也。

四二卷列传二金庾信一零

<庾信>尝以中秋夜,领子弟,立大门外,忽有人从西来。<庾信>知<高句丽>谍者,呼使之前曰:“而国有底事乎。”其人俯而不敢对。<庾信>曰:“无畏也,但以实告。”又不言。<庾信>告之曰:“吾国王,上不违天意,下不失人心,百姓欣然,皆乐其业,今尔见之,往告而国人。”遂慰送之。人闻之曰:“<新罗>虽小国,<庾信>为相,不可轻也。”

四二卷列传二金庾信一一

六月,<高宗皇帝>遣将军<苏定方>等,征<高句丽>。入宿卫<金仁问>,受命来告兵期,兼谕出兵会伐。于是,<文武大王>率<庾信><仁问><文训>等,发大兵向<高句丽>,行次<南川州>。鎭守<刘仁愿>,以所领兵,自<泗囗>泛船,至<鞋浦>下陆,亦营于<南川州>。时,有司报:“前路有<百济>残贼,屯聚<瓮山城>遮路,不可直前。”于是,<庾信>以兵进而围城。

使人近城下,与贼将语曰:“而国不囗,致大国之讨。顺命者赏,不顺命者戮。今汝等,独守孤城,欲何为乎。终必涂地,不如出降。非独存命,富贵可期也。”

四二卷列传二金庾信一二

贼高声唱曰:“虽囗尔小城,兵食俱足,士卒义勇,宁为死战,誓不生降。”<庾信>笑曰:“穷鸟困兽,犹知自救,此之谓也。”乃挥旗鸣鼓攻之。大王登高见战士,泪语激励之,士皆奋突,锋刃不顾。九月二十七日,城陷,捉贼将戮之,放其民。论功赏囗将士,<刘仁愿>亦分绢有差。于是,飨士囗马,欲往会兵。大王前遣太监{大监}<文泉>,移书将军,至是复命,遂传<定方>之言曰:“我受命万里,涉沧海而讨贼,舣舟海岸,旣踰月矣。大王军士不至,粮道不继,其危殆甚矣。王其图之。”大王问群臣如之何而可。皆言深入敌境输粮,势不得达矣。大王患之,咨嗟。<庾信>前对曰:“臣过囗恩遇,囗辱重寄。国家之事,虽死不避,今日是老臣尽节之日也。当向敌国,以副将军之意。”大王前席执其手下泪曰:“得公贤弼,可以无忧。若今兹之役,罔愆于素,则公之功德,曷日可忘。”<庾信>旣受命,至<悬鼓岑>之岫寺,齐戒卽灵室,闭户独坐,焚香累日夜而后出。私自喜曰:“吾今之行,得不死矣。”将行,王以手书告<庾信>:“出强之后,赏罚专之,可也。”

四二卷列传二金庾信一三

十二月十日,与副将军<仁问><眞服><良图>等九将军,率兵载粮,入<高句丽>之界。壬戌正月二十三日,至<七重河>,人皆恐惧,不敢先登。<庾信>曰:“诸君若囗死,岂合来此。”遂先自上船而济,诸将卒,相随渡河。入<高句丽>之境,虑人要于大路,遂自险隘以行,至于<囗壤>。

四二卷列传二金庾信一四

<庾信>与诸将士曰:“二国,侵凌我疆囗,贼害我人民,或虏丁壮,以斩戮之,或囗幼少,以奴使之者,久矣,其可不痛乎。吾今所以不畏死赴难者,欲藉大国之力,灭二城,以雪国雠。誓心告天,以期阴助,而未知众心如何,故言及之。若轻敌者,必成功而归,若畏敌,则岂免其禽获乎。宜同心协力,无不以一当百,是所望于诸公者也。”诸将卒皆曰:“愿奉将军之命,不敢有偷生之心。”乃鼓行向<平壤>。

四二卷列传二金庾信一五

路逢贼兵,逆击克之,所得甲兵,甚多。至<障塞>之险,会天寒烈,人马疲惫,往往囗。<庾信>露肩执鞭,策马以前驱。众人见之,努力奔走出汗,不敢言寒。遂过险,距<平壤>不远,<庾信>曰:“军乏食窘迫,宜先报之。”乃唤步骑监<裂起>曰:“吾少与尔游,知尔志节,今欲致意于将军,而难其人,汝可行否。”<裂起>曰:“吾虽不肖,滥中军职,况辱将军便{使}令。虽死之日,犹生之年。”遂与壮士<仇近>等十五人,诣<平壤>,见将军曰:“<庾信>等领兵致资粮,已达近境。”<定方>喜以书谢之。

<庾信>等行抵<杨囗>,见一老人,问之,具悉敌国消息,赐之布帛,辞不受而去。<庾信>营<杨囗>,遣解汉语者<仁问><良图>及子<军胜>等,达营,以王旨囗军粮。<定方>以食尽兵疲,不能力战,及得粮,便回。<良图>以兵八百人,泛海还国。时,人伏兵,欲要击我军于归路。<庾信>以鼓及囗,系群牛腰尾,使挥击有声,又积柴草燃之,使烟火不絶,夜半,潜行至<囗河>,急渡岸休兵。人知之来追,<庾信>使万弩俱发。军且退,率励诸幢将士分发,拒击败之,生禽将军一人,斩首一万余级。王闻之,遣使劳之。及至,赏赐封邑爵位有差。

四二卷列传二金庾信一六

<龙朔>三年癸亥,<百济>诸城,潜图兴复,其渠帅据<豆率城>,乞师于为援助。大王亲率<庾信><仁问><天存><竹旨>等将军,以七月十七日,征讨,次<熊津州>,与鎭守<刘仁愿>合兵,八月十三日,至于<豆率城>。<百济>人与人出阵,我军力战大败之,<百济>与人皆降。大王谓人曰:“惟我与尔国,隔海分疆,未尝交构,但结好讲和,聘问交通,何故今日与<百济>同恶,以谋我国?今尔军卒在我掌握之中,不忍杀之,尔其归告尔王。”任其所之。分兵击诸城降之,唯<任存城>,地险城固,而又粮多,是以攻之三旬,不能下,士卒疲困囗{厌}兵。大王曰:“今虽一城未下,而诸余城保皆降,不可谓无功。”乃振旅而还。冬十一月二十日,至京,赐<庾信>田五百结,其余将卒赏赐有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