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史记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3章

列传第三。

<庾信{金庾信}>下。

四三卷列传三金庾信零一

<麟德>元年囗囗囗{甲子三}月,<百济>余众,又聚<泗囗城>反叛,<熊州>都督,发所管兵士攻之,累日雾塞,不辨人物,是故,不能战,使<伯山>来告之,<庾信>授之阴谋,以克之。

四三卷列传三金庾信零二

<麟德>二年,<高宗>遣使<梁冬碧><任智高>等来聘。兼册<庾信>奉常正卿<平壤>郡开国公,食邑二千户。

四三卷列传三金庾信零三

<干封>元年,皇帝囗召<庾信>长子大阿囗<三光>,为左武卫翊府中郞将,仍令宿卫。

四三卷列传三金庾信零四

<摠章>元年戊辰,<高宗皇帝>,遣英国公<李绩>,兴师伐<高句丽>,遂征兵于我。<文武大王>,欲出兵应之,遂命<钦纯><仁问>为将军。<钦纯>告王曰:“若不与<庾信>同行,恐有后悔。”王曰:“公等三臣,国之宝也。若摠向敌场,囗有不虞之事,而不得归,则其如国何。故欲留<庾信>守国,则隐然若长城,终无忧矣。”<钦纯>,<庾信>之弟,<仁问>,<庾信>之外甥,故尊事之,不敢抗。至是,告<庾信>曰:“吾等不材,今从大王,就不测之地,为之奈何,愿有所指诲。”

答曰:“夫为将者,作国之干城,君之爪牙。决胜否于矢石之间,必上得天道,下得地理,中得人心,然后可得成功。今我国以忠信而存,<百济>以囗慢而亡,<高句丽>以骄满而殆,今若以我之直,击彼之曲,可以得志。况凭大国明天子之威棱哉。往矣勉焉,无堕乃事!”二公拜曰:“奉以周旋,不敢失堕。”<文武大王>旣与英公,破<平壤>,还到<南汉州>,谓群臣曰:“昔者,<百济><明囗王>在<古利山>,谋侵我国,<庾信>之祖<武力>角干,为将逆击之,乘胜囗其王及宰相四人与士卒,以折其冲。又其父<舒玄>,为<良州>摠管,屡与<百济>战,挫其锐,使不得犯境。故边民安农桑之业,君臣无宵囗之忧。今,<庾信>承祖考之业,为社稷之臣,出将入相,功绩茂焉。若不倚赖公之一门,国之兴亡,未可知也,其于职赏,宜如何也。”群臣曰:“诚如王旨。”于是,授太大舒发翰之职,食邑五百户。仍赐舆杖,上殿不趋,其诸察{寮}佐,各赐位一级。

四三卷列传三金庾信零五

<摠章>元年,皇帝,旣策英公之功,遂遣使宣慰,济师助战,兼赐金帛。亦授诏书于<庾信>,以褒奬之,且谕入朝,而不果行。其诏书传于家,至五世孙失焉。

四三卷列传三金庾信零六

<咸宁{咸亨}>四年癸酉,是<文武大王>十三年。春,妖星见地震,大王忧之。<庾信>进曰:“今之变异,厄在老臣,非国家之灾也,王请勿忧。”大王曰:“若此则寡人所甚忧也。”命有司祈禳之。夏六月,人或见戎服持兵器数十人,自<庾信>宅泣而去,俄而不见。

<庾信>闻之曰:“此必阴兵护我者,见我福尽,是以去,吾其死矣。”后,旬有余日,寝疾,大王亲临慰问,<庾信>曰:“臣愿竭股肱之力,以奉元首,而犬马之疾至此,今日之后,不复再见龙颜矣。”大王泣曰:“寡人之有卿,如鱼有水,若有不可讳,其如人民何,其如社稷何。”<庾信>对曰:“臣愚不肖,岂能有益于国家,所幸者,明上,用之不疑,任之勿贰,故得攀附王明,成尺寸功,三韩为一家,百姓无二心,虽未至太平,亦可谓小康。臣观自古继体之君,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累世功绩,一朝囗废,甚可痛也。伏愿:殿下,知成功之不易,念守成之亦难,疏远小人,亲近君子,使朝廷和于上,民物安于下,祸乱不作,基业无穷,则臣死且无憾。”王泣而受之。至秋七月一日,薨于私第之正寝,享年七十有九。大王闻讣震恸,赠赙彩帛一千匹租二千石,以供丧事,给军乐鼓吹一百人,出葬于<金山原>,命有司立碑,以纪功名,又定入民户,以守墓焉。

四三卷列传三金庾信零七

妻<智照>夫人,<太宗大王>第三女也。生子五人,长曰<三光>伊囗,次<元述>苏判,次<元贞>海干,次<长耳>大阿囗,次<元望>大阿囗。女子四人,又庶子<军胜>阿囗,失其母姓氏。后,<智照>夫人,落发衣褐,为比丘尼,时,大王谓夫人曰:“今,中外平安,君臣高枕而无忧者,是太大角干之赐也,惟夫人宜其室家,儆诫相成,阴功茂焉,寡人欲报之德,未尝一日忘于心。其囗<南城>租每年一千石。”后,<兴德大王>封公为<兴武大王>。

四三卷列传三金庾信零八

初,<法敏王>,纳<高句丽>叛众,又据<百济>故地有之。<高宗>大怒,遣师来讨,军与<靺鞨>,营于<石门>之野。王遣将军<义福><春长>等御之,营于<带方>之野。时,长枪幢独别营,遇兵三千余人,捉送大将军之营。于是,诸幢共言:“长枪营独处成功,必得厚赏,吾等不宜屯聚,徒自劳耳。”遂各别兵分散。兵与<靺鞨>,乘其未阵击之,吾人大败,将军<晓川><义文>等死之。<庾信>子<元述>,为裨将,亦欲战死,其佐<淡凌>,止之曰:“大丈夫,非死之难,处死之为难也。若死而无成,不若生而图后效。”答田{曰}:“男儿不苟生,将何面目以见吾父乎。”便欲策马而走,<淡凌>揽囗不放,遂不能死,随上将军出<芜荑岭>,兵追及之。<居烈州>大监<阿珍含>一吉干,谓上将军曰:“公等努力速去。吾年已七十,能得几时活也!此时是吾死日也。”便横戟突阵而死,其子亦随而死。大将军等,微行入京。大王闻之,问<庾信>曰:“军败如此,奈何。”对曰:“人之谋,不可测也。宜使将卒各守要害。但<元述>不惟辱王命,而亦负家训,可斩也。”大王曰:“<元述>裨将,不可独施重刑。”乃赦之。<元述>惭惧,不敢见父,隐道{遁}于田园,至父薨后,求见母氏。母氏曰:“妇人有三从之义,今旣寡矣,宜从于子。若<元述>者,旣不得为子于先君,吾焉得为其母乎。”遂不见之。<元述>恸哭囗而不能去,夫人终不见焉。<元述>叹曰:“为<淡凌>所误,至于此极。”乃入<大伯山{太伯山}>。至乙亥年,兵来,攻<买苏川城>,<元述>闻之,欲死之,以雪前耻,遂力战有功赏,以不容于父母,愤恨不仕,以终其身。

四三卷列传三金庾信零九

嫡孙<允中>,仕<圣德大王>,为大阿囗,屡承恩顾,王之亲属,颇嫉妬之。时,属仲秋之望,王登<月城>岑头眺望,乃与侍从官,置酒以娱,命唤<允中>,有谏者曰:“今,宗室戚里,岂无好人,而独召疎远之臣,岂所谓亲亲者乎。”王曰:“今,寡人与卿等,安平无事者,<允中>祖之德也,若如公言,忘弃之,则非善善及子孙之义也。”遂赐<允中>密坐,言及其祖平生,日晩告退,赐<絶影山>马一匹,群臣囗望而已。

四三卷列传三金庾信一零

<开元>二十一年,大遣使敎翰{谕}曰:“<靺鞨><渤海>,外称蕃翰,内怀狡猾,今欲出兵问罪,卿亦发兵,相为囗角,闻有旧将<金庾信>孙<允中>在,须差此人为将。”仍赐<允中>金帛若干。于是,大王命<允中>弟<允文>等四将军,率兵会兵,伐<渤海>。<允中>庶孙,性聪敏,好习方术,少壮为伊囗,入宿卫,间就师,学阴阳家法,闻一隅,则反之以三隅,自述遁甲立成之法,呈于其师,师抚{怃}然曰:“不图吾子之明达,至于此也。”从是而后,不敢以弟子待之。<大历>中还国,为司天大博士,历三州大守{太守},复为执事侍郞<浿江鎭>头上。所至尽心抚字,三务之余,敎之以六阵兵法,人皆便之。尝有蝗虫,自西入<浿江>之界,蠢然蔽野,百姓忧惧。登山顶,焚香析{祈}天,忽风雨大作,蝗虫尽死。<大历>十四年己未,受命聘<日本国>。其国王,知其贤,欲勒留之。会,大使臣<高鹤林>来,相见甚囗。人认为大国所知,故不敢留乃还。

夏四月,旋风囗起,自<庾信>墓,至始祖大王之陵,尘雾暗冥,不辨人物,守陵人闻其中若有哭泣悲叹之声。<惠恭大王>,闻之恐惧,遣大臣(+<金敬信>),致祭谢过,仍于<鹫仙寺>,纳田三十结,以资冥福。是寺,<庾信>平二国,所营立也。

四三卷列传三金庾信一一

<庾信>玄孙<新罗>执事郞<长淸>,作行录十卷,行于世。颇多酿辞,故删落之,取其可书者,为之传。

四三卷列传三金庾信一二

论曰:<李绛>对<宪宗>曰:“远邪囗,进忠直,与大臣言,敬而信,无使小人参焉,与贤者游,亲而礼,无使不肖预焉。”诚哉,斯言也,实为君之要道也。故『书』曰:“任贤勿贰,去邪勿疑。”观夫<新罗>之待<庾信>也,亲近而无间,委任而不贰,谋行言听,不使怨乎不以,可谓得六五童蒙之吉。故<庾信>得以行其志,与上国协谋,合三土为一家,能以功名终焉。虽有<乙支文德>之智略<张保囗>之义勇,微<中国>之书,则泯灭而无闻,若<庾信>,则乡人称颂之,至今不亡。士大夫知之,可也,至于囗童牧囗,亦能知之,则其为人也,必有以异于人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