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商人赚钱全凭真本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6章 左手慷慨大方,右手精于算计

潮商历来以精明著名。在交易中,潮商可以为了赢得顾客的好感,而常常慷慨大方让出小利,宁愿自己吃小亏。这实际上这是一种“放长线钓大鱼”的营销哲学。

潮汕人做生意,几乎都是从无到有。没有资金,他们可以借;没有市场,他们可以开拓;没有客户,他们可以寻找。在潮商的精明算计下,小生意帮助他们发了家,让他们完成了原始积累,为做大买卖打下了基础。

1.放长线钓大鱼

做生意,不能被眼前的小利挡住视线,没有长远的眼光,就只能做小打小闹的生意。

——林百欣

潮商历来以精明著名。在交易中,潮商可以为了赢得顾客的好感,而慷慨大方地让出小利,宁愿自己吃小亏。这实际上这是一种“放长线钓大鱼”的营销哲学。

潮商在谈判过程或讨价还价过程中,往往非常仔细,对于利润的一分一厘,都计算得很清楚,千方百计获得更多利润。

此外,在商战中,潮商善于积蓄力量,等待时机,一步步实现自己的目标,也是他们精于算计的表现形式。

“媒体大亨”林百欣,早年到香港做生意。他从推销员做起,积累了一些资金后开始投资制衣,以生产恤衫为主。起初,林百欣的制衣厂主要做非洲的订单,所以人称“非洲王”。过了几年,他扩大再生产,成功把产品打入了英国、美国市场,不但产量大大提高,产品也从恤衫发展到衬衫、裤子等多种形式。

后来,林百欣意识到了品牌的重要性,于是与世界各著名服装商联系,取得了多家世界名牌服装的代理权。有了品牌的包装,林百欣的生意越做越火,最后他花费13亿巨资,一举收购了钟情多年的著名服装业上市企业——鳄鱼恤公司的大部分股权,这让他的服装生意如虎添翼,一发不可收拾。

林百欣的运筹体现了潮商善于算计的商业个性。有人说,潮商太会算计,甚至有些急功近利。不过,很多潮商都是极具长远目光的。

潮商善于“放长线钓大鱼”,精明而且高明,让他们在经商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潮商的精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着眼长远利益。

潮商做生意,不会被眼前的小利挡住视线,他们对投资不要求立竿见影,更注重长期获利的能力。为了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和合作项目,他们会坚持不懈地努力,而不轻易出手。

(2)认真研究市场。

看到赚钱机会,潮商就会追过去,他们也会追逐短期利益,甚至陷入一窝蜂似的“淘金热”中,但是不会被市场的热情冲昏头脑,而是时刻保持冷静,认真研究市场。一旦发现新的市场机会,潮商就会准确掌握当地的行业竞争状况,熟悉当地的法律规章制度,进行周密的前期准备工作。

(3)做好犯错误的准备。

进入任何一个市场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都可能犯错误,或者遇到一些经济上的挫折。潮商不做赔本的买卖,但是为了创新商业模式,找到新的赢利机会,他们会主动试错,这也是“放长线钓大鱼”的商业策略。

■ 慷慨大方与精于算计并举

外人看来,潮商非常大方,这让他们拥有好人缘,最终赢得了顾客。其时,在慷慨大方的背后,是潮汕人的缜密算计,把二者结合得天衣无缝,是潮汕人善于做生意的诀窍之一。

精明的商人算小账,更算大账,知道孰重孰清,能把握分寸。他们愿意吃小亏,实际上会占很大的便宜。精明的商人算长远账,不计一时的得与失。知道长远的利益比眼前的利益更加重要。他们宁可牺牲眼前的利益,也要谋求长久的商业发展。

2.亏本生意也能赚大钱

吃亏是福。

——俗语

古人说,吃亏是福。精明的潮汕人当然不会吃亏,但是他们善于吃亏,而吃亏的背后就是利润。

有一个潮汕人在西北甘肃一个地区跑校徽标牌业务。那个地方很穷,人们舍不得买校徽,结果他跑了好几所学校,都接不到单子。还好,有一所学校要做,但是数量很少,这显然是一笔亏本的买卖。

明知这笔生意要亏,但这个潮汕人还是决定做。他给工厂发了通知,立刻制作校徽。从做模具、制作到寄包裹,一共花了200多元,而他从学校拿到的钱才不到100元。然而,这批校徽却给他做了一次良好的宣传,因为其他学校的学生都非常渴望拥有闪闪发光的校徽,纷纷要求学校订制。结果,这个潮汕人很快做成了几笔生意,在当地赚了好几万元。

每个生意人都不会做亏本买卖,做生意就是为了赚钱,赚不了钱就干脆别做生意。这个道理人人都明白。不过,在潮汕人看来,有的时候做些亏本生意,也能赚大钱。“亏本”是暂时的,只是手段,根本的目的还是盈利,这是时机选择的问题,也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以小损而换大益是战争中的重要战术,这种重要战术又称为“损”战,在商战中同样适用。潮商认为,“吃亏就是占便宜”。吃亏是表面的,因为它让你得到了信任、支持,所以占的便宜是无形的、长远的。从经营上来说,亏本是一种营销策略,帮助商人聚敛了人气,赢得了信任,而采用其他方式赚取更多利润则是最终目的,从整体上来看,这是一种经商谋略。

潮商认为,做亏本生意,而又要赚大钱,是需要精心算计的,不能盲目行动,需要事先对目标市场做周密的调查和预测。说得通俗一点,所做的亏本生意要做在能赚回钱来的市场上,或者有发展潜力的市场上。

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许多成功的潮商在拥有了雄厚的资本后,见利思义,善行义举,回报社会,这也是一种“吃亏是福”的商业理念。

比如,有的潮商捐善款,扶危济困,这里面固然是出自商人的仁义之心,但这一义举又在客观上为商人树立了良好的形象,树立了一块无价的金字招牌,对他们日后的事业发展,无疑是最有力的推手。

李嘉诚在商场上成功后,没有捂紧自己的钱袋,而是捐赠大量财物来兴义举,做善事。他的这一善举在家乡、在中国社会广为流传,同时也给他的商业事业带来了巨大收益。

道理很简单,做生意谁不想找一个人品人格高尚、信誉卓著的商人做伙伴?谁愿意与奸商交朋友呢?从商业角度看,李嘉诚的善举是他在商业活动中的无形资产。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无形资产要比有形资产更昂贵、更具价值。潮汕人不做亏本买卖,由此可见一斑。

■ 掌握经商吃亏的学问

现代商业竞争非常厉害,商家要想在市场上站住脚,除了信誉、质量、态度外,还要有吸引顾客的本事。潮商做生意的时候,经常把某些商品价格压得很低,即使不赚钱,但只要能吸引顾客,就可以在别的方面得到补偿。看似吃亏,却是为了后面赚大钱。

3.多谋才能善断

要敢于赌一把,但是在大胆果敢的“冒险”背后,是深谋远虑和细心的筹划与安排,绝不是盲目的冒险。

——张庆杰

《孙子兵法》上说,在开战之前,经过认真推算预计能够取胜,是因为筹划周密、有利的条件充分。筹划越周密,获胜的可能性就越大。带兵打仗是这样,经商也是如此。

在当今市场变化日益复杂、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不了解市场情况,不认真分析研究,就轻率地、盲目地作出决断,没有不摔跟头的。尤其是有关企业经营方向和重大经营方针的战略决策,更应深思熟虑,决不能头脑一热就拍板作出决定。

潮汕人善于做生意,其实在于他们善于谋划,然后做出正确判断。不了解这一点,就无法理解他们游刃商场的秘诀。

潮商张庆杰在深圳经营多年,他的经商心得很简单,那就是多调查、多谋划,进而做出含金量高的商业决策。

2004年下半年,张庆杰在深圳龙岗坂田拍下了两栋烂尾楼,投入了380万。听到这个消息,一些朋友表示不理解,因为这两个烂尾楼周围的房价并不高,这项投资风险很大。

然而,张庆杰有自己的说法,他说:“在决定购买前,我已经对这个地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当时万科准备建设的万科城,就靠近我的两栋楼。从价格上来看,万科这块地的楼面价格已经达到2000元/平方米,如果加上建筑成本,房价起码要卖4000至5000元/平方米,而我是以平均每平方米380元收购的烂尾楼,其中的升值空间很大,肯定会赚钱。我不会做赔本买卖的。”

果然,不到一年时间,张庆杰投资的两栋烂尾楼就身价暴涨,翻了一番。不久,就有发展商愿意出700万元收购这个物业,朋友们听到这个消息,都赞叹张庆杰的财技。

有的人做生意,看到别人一哄而上,自己也跟在后面走,结果产品竞争力差,市场占有率低,经营没有起色。这主要是盲目决策、莽撞行事带来的结果。潮商做生意却不是这样,他们不盲目起哄,而是经过再三考察,分析研究市场的情况,然后再作出决断。

潮汕人认为,谋要讲究谋的艺术,这种谋的技巧千变万化,因生意不同而不同。“谋”还应注意经营特色,将“谋”寓于特色之中。“谋”还应广泛利用身边的各种智力资源。

请记住:多谋才能善断!

■ 认真谋划就是降低风险

做生意首先需要认真谋划,精心算计。潮商认为,在进行投资前对行业前景进行展望,对消费市场进行调查,对执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对策,从而保证自己的投资获取利润。如果没有认真谋划,就不能作出正确决策,那么这种商业行为的风险就很大了。

4.办事靠脚,经商靠脑

要想成为一个智慧的成功商人,就要不吝动用你的大脑。在日常的商业活动中,不仅要勤恳地干,还要思考着干。

——林德旺

经商离不开精明的头脑,潮商的精明是闻名于世的。

祖籍广东潮汕的林德旺,就是一个靠头脑做生意的典型。他出生在柬埔寨金边,跟随父母去了香港。在香港期间,他帮助父亲经营生意。后来辗转深圳、广州,直到1992年来到江门,开始自己创业。

开始,林德旺做手袋加工的生意,选择的方式是来料加工。为了节约成本,他租了一所学校闲置的宿舍来做厂房。后来,他与美国客商一起开发工具袋市场,借助外商的力量打响了自己的牌子,在整个行业小有名气。

挖到第一桶金后,林德旺再次表现出潮汕人的精明。他首先想到了购买土地,扩建厂房,建立稳固的发展基业。当时,他看好了位于江沙路上的一块地,价格虽然比较贵,但是他还是买了下来,投资近千万元建厂房、扩大生产。后来的发展证明,林德旺高瞻远瞩,先人一步取得有限的土地资源,生意像滚雪球般越做越大。

潮汕人的精明体现在他们极会算计,脑袋瓜转得特别快,在别人还没搞清事情的来龙去脉时,他已经按照自己的理解把投入、产出甚至利润都算好了。如果算不清,他宁可不做,也不愿冒险。

许多潮商的商业道路都是从商店的学徒工开始的,经过商铺里的耳濡目染,这些年轻的帮工们可能识字并不多,但是他们通常都会打得一副“好算盘”,对如何做生意、招揽顾客拿捏得十分到位。

正是这样的一分精明,使得潮商能借助小小生意发家,也正是凭着这样的一分精明,使得潮商能够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在利润微薄的行业里站稳脚跟,逐步地发展壮大起来。

■ 智商决定经商

商场竞争无比激烈,要想稳操胜券、立于不败之地,首推睿智。智高一筹,就多了一层胜算。增加智慧,用智慧立足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运用谋略,用谋略运筹商海,这是商人的基本原则。

经商没有定法,只要我们认真去做,灵活应对,就能够以智取胜,也可以以小胜为大胜。

5.借助别人的智慧赚钱

我的公司里既有中国人,也有外国人的身影;既有高级律师、会计师,也有管理等领域的精英。这些人才有的是我的“员工”,有的则是为公司提供服务的“外脑”。

——李嘉诚

华人首富李嘉诚能够创建庞大的财富帝国,成功的秘诀之一就是善于借助外脑,也就是借助别人的智慧赚钱。

中西结合,洋为中用,李嘉诚在人才使用上精打细算的本事让人佩服。

潮商蔡东青说:“面对现代市场的竞争,商人要时刻认识到自己作为企业老总的文化修养不够,要善于抓住每一个机会来为自己充电。此外,在自己身边,还应该有一批高学历、高智商的骨干,让他们经常提供各类有价值的信息,保证商业决策的正确。”

一位著名的经济学家在谈及公司如何在现代竞争中脱颖而出时,提到了五个关注:关注外部、关注外人、关注“外脑”、关注外行、关注外地。其中,关注“外脑”已经成为许多公司持续发展的关键。

潮汕人精明能干,他们不仅凭借自己的智力发财,更善于借助别人的智慧赚钱。特别是生意越做越大,借用外脑已经成为潮商的拿手好戏。

潮商认为,利用外脑时要注意下面三点。

{1}对外脑要有清醒的认识,不要把外脑时而捧上天,时而贬得一文不值。对外来的先进方法和技术,坚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原则,这样生意才能越做越大。

{2}决定借用外脑后,还要懂得辨析外脑,要对症下药,什么时候需要什么样的外脑学问很大。内科病不要到外科就医,战略上的问题需要“兵法”高手而不是精于剑术的人。

{3}不要等问题无法挽回时再聘请外脑。发现问题之后,先靠内部力量解决,不行再外聘专家解决,这是比较盛行的做法。但是,这样做容易耽误时机,华佗再世也难以妙手回春。因此,要早做打算,未雨绸缪。

■ 善于借脑

生意做大以后,许多商人会以为自己无所不能,自己实力雄厚,人才济济,不需要外界的补充。或者这是对的,但是偶尔出现的集体“弱智”也是很要命的,如果有一些不受公司控制的力量说出不同的声音,对商人而言,反倒是一种福气。

善用外脑是商人搏击新经济浪潮的利器,借助各行业精英的智慧,特别是遇到发展瓶颈时多请教学者、专家,已经成为许多商人的共识。善用“外脑”,就好比在面前放一面镜子,能看清楚“庐山真面目”,而不至于误入“藕花深处”。

6.小小生意能发家

生意再小,也有赢利的机会,最重要的是你用心去做,用了心,就能抓住门道,小生意也能撑起门面,让你发家。

——蔡东青

潮州商人李伟明,在美美时代百货经营化妆品柜台,目前他已成为法国CK香水重庆总代理商。虽然开始做的也是小本生意,但是李伟明做出了门道,发了财。

在重庆,渝丰、南方阻燃、燕牌三大电线电缆品牌的老板都是潮州人。据了解,全国的两大电线电缆基地在河北和广东潮州。10多年前,重庆解放碑新华路70%的电线电缆都是河北人在经营,然而,今天的重庆电线电缆市场大部分变成了潮州人的天下。

粤东澄海市,拥有3000多家玩具企业,是全国第四大玩具生产基地。在众多厂商中,奥迪无疑是一个成功的代表,其公司老总蔡东青就是一名潮商。

1986年,初中毕业的蔡东青选择了经商,因为他要帮助家里挑起生活的重担。当时,周围有人开办家庭手工作坊,生产塑胶玩具、塑胶制品。受此启发,蔡东青东凑西借,用800元购置了一台老式铸塑机,开始生产塑料小喇叭。这是一种可以吹出声响的玩具,适合低幼儿童。

生产小喇叭的不止蔡东青一家,竞争压力很大。如何提高质量,超过竞争对手,成为蔡东青冥思苦想的事情。他整天琢磨,甚至跑到孩子堆里,仔细探听大家的想法。后来,蔡东青发现,孩子们都喜欢音色好、音量大、颜色鲜艳、漂亮的喇叭,于是他把这些因素作为质量检测的标准。不出所料,蔡东青的小喇叭吹响了,客户、销售商纷纷上门订货。

当时,蔡东青的家庭小作坊极其简陋,但是效益却是最好的。道理何在?因为他研究顾客的心理,计算产品的市场定位,所以初次涉足商海就取得了成功。

潮汕人做生意,都是从一点一滴开始的。没有资金,他们可以借;没有市场,他们可以开拓;没有客户,他们可以寻找。在潮商的精明算计下,小生意帮助他们发了家,让他们完成了原始积累,为做大买卖打下了基础。

■ 做生意要用心

俗话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小生意和大生意只有规模上的差异,没有套路上的不同。从本质上来说,生意经就那点门道,只要你用心去做,就能参透其中的玄机。更重要的是,生意再小也用心去做,就可以累积经商经验和资金,甚至找到大客户,发现大市场,一举把生意做大。生意无论大小,都要用心,这是潮商的经验之谈。

7.店库合一,聚集人气

前店后库,里面的学问很让人受用。

——林德年

潮汕人擅长开店铺。如果是大店面,往往采取“前店后库”的经营策略。具体来说,就是店面与仓库连在一起,这样顾客选购商品非常方便。

不过,潮汕人的店面与仓库看起来都很杂乱,哪儿都堆满了商品,有时都难以落脚。不过,这样做有他们的道理。

潮汕人认为,店面大量存货并不会影响形象,往往还会促进销售。也就是说,他们有意把货堆在店里,顾客虽然感觉拥挤,但是很热闹,而且产品离得近、看得清,找人咨询也很方便。顾客到这样的店里买东西,会留下货源充足、生意兴隆的印象,对潮汕人做生意非常有利。

一个店铺,就是一个缩微的零售市场,这里面有很多门道和学问。潮汕人布置店面,总是最大限度地满足顾客的购买心理,并吸引他们到这里来消费。

如果你发现有小的店铺三面墙都打通,人可以方便的从四面八方进入店里,而且水果摊大面积地延伸出小店很远,那肯定是潮汕人开的店。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并懂得拓展空间,是潮商惯用的策略。这也反映了他们宽广的视野,决不局限于小店的空间。

■ 开店先要造“人气”

潮汕人认为,开店铺,最重要的是有“人气”。“人气”旺了,顾客就多了,自然能带动销量的增加,提高利润。聚人气,有短期行为,也有长期行为。短期行为,比如打出促销广告;长期行为,就要靠店面布置吸引顾客,让他们来了就不想走,下次还想来。最重要的是,你的店能够有老顾客,就能吸引新顾客,客户越来越多,人气越来越旺,当然生意也就越来越好!

8.亲兄弟明算账,钱情两分

亲兄弟明算帐,把丑话说在前面,生意更容易操作。这是做生意的天规之一。

——郭琰

潮汕人有着团结互助的传统,大家互相帮衬着,一起做生意,共同发展。他们重视亲缘、乡缘关系,“亲帮亲,邻帮邻,土地帮家神”,由于奉行“肥水不流外人田”的理念,潮商有钱要让自己人赚。

亲人、老乡一起做生意,就会涉及利益关系。潮商的原则是,做生意的时候严格地按照规则办事,利益关系算得清清楚楚。潮商认为,谈交情的时候再谈交情,彼此相请花多少钱都没关系,但一定要将人情与利益分开。

在潮汕商人看来,合伙生意最忌讳的是为了友谊而忘了原则。合作之初,大家亲密无间,一到反目,感情受到很大伤害,生意也会衰落。

亲兄弟明算账,这种方法似乎有点不近人情,却是现实经济关系中最行之有效的做法。把丑话说在前头,可以避免事后因为纠纷而导致感情破裂。

潮汕商人坚持“钱情两分”的生意经,可以从当地人流传的俗语中看出来,比如:

①人爱长交,数爱短结(人要长久的交往,账目要尽快结算);

②货真价实,当面担直(货真价实,当面说清楚,以免后话);

③当面数钱不辱人(当着亲朋的面,把账算清楚,不是侮辱人的事情);

④钱银论交手(钱银要当面交割清楚)。

如何在求利的基础上,使感情和利润一起增长,是每一个合伙人都应该考虑的问题。潮商认为,做到“钱情两分”,要把握下面两点。

(1)生意归生意,朋友归朋友。

许多人在创建公司之前,都有许多无话不谈的朋友,这些人或者是同学、同乡,或者本来就是生意上的朋友。首先在朋友圈中寻找合伙人,这再正常不过了。但生意归生意,朋友归朋友,只有把握好这一原则,才能正确处理彼此的关系,找到双方利益的平衡点。

(2)责、权、利要界定清楚。

现在是市场经济,也是法制社会,个人之间的承诺只是防君子、不防小人的把戏。如果在合伙之初,不把各种规定讲清楚,以后发生纠纷就难免要通过法律。因此,责、权、利要界定清楚,这样才能有效避免发生意外纠纷,减少矛盾和误会。

■ 做生意要“先小人,后君子”

中国传统文化是伦理文化,在“情理法”上是“情”字当先,然而这和现代商业文化有很多地方不相容。朋友固然重要,但现实中,往往朋友也最容易不讲规则。因为是朋友,碍于情面,很多规范也都简化了、省略了,人情代替了一切;一旦出问题,利益摆到桌面上的时候,说不清道不明,生意没做好,朋友也没得做了。所以,“亲兄弟,明算账”,“先小人,后君子”,越是朋友,越要将规则定在前面。从这一点,可以看到潮商的远见。

9.薄利多销赚利润

利薄自然多销,多销不愁利薄,这是半个世纪前家父的经商之道。

——陈克威

潮汕人经商的传统是薄利多销,他们把这一简单的技巧发挥到了极致,许多人因此发了家。

李嘉诚谈到自己的赚钱秘诀时,曾经这样说:“做生意最重要的是有利可图,我的原则是,有十块只拿三块,其他的给别人,只要能赚钱就行。”

法国潮商代表人物陈克威自从走上创业之路,特别是在法国创业,就一直遵循“薄利多销”的原则,有了今天的成功。

许多做生意的潮汕人,大多初中没有毕业,很早就在商场打拼,尽管没读过多少书,但是他们将“薄利多销”的开店技巧发挥到了极致,因此取得了超出常人预期的商业成就。比如,他们开店的时候坚持“平价出货”,赚够了眼球和人气,很快在商场站住脚,再一步步把生意做大。

“薄利多销”中的“薄利”就是降价,降价就能“多销”,“多销”就能增加总收益。潮汕人认为,同样的商品,宁愿自己的利润少一点,价格便宜,这样,一个人买了,觉得好,就会有更多的人来买,从长远来看就增加了利润,比一开始卖高价要高明得多。

潮汕人认为,在实际经营过程中,“薄利多销”的原则往往被应用于下列几个方面:

{1}新产品试销阶段,以薄利多销方式尽快使产品进入市场。扩散影响,提高知名度与应用频率,建立市场信誉和威信。

{2}市场上同类型产品多,竞争激烈时,采用薄利多销、降本让利策略,可争夺同类产品的顾客,从而促进本企业产品覆盖率、辐射率、市场占有率的提高。

{3}产品有生命力,但销售步入低谷时,采用薄利多销,可激发顾客的购买欲,以刺激产供销环节的周转、挖掘产品的潜在效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4}产品属市场淘汰之列,不会再有起色,以多销微利保本为原则,将企业损失降到最低限度,然后争取时间,开发出新产品。

{5}原料来源充足、生产工艺简单、技术性一般、产量高、市场及企业吞吐量大的产品,可以采用薄利多销的原则,充分发挥企业设备效益、资金效益、技术效益,以形成较稳固的发展实力。

{6}市场消费受到宏观调整或是资金紧缺时,采用薄利多销,能很快筹措资金,吸引及导致市场购买率的倾斜,形成对企业产品有利的经销势态。

■ 实现薄利多销的三个原则

潮商认为,作为一种商业策略,“薄利多销”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是需要条件的,比如,短缺经济条件下采用这种策略,往往能扩大销售,增加盈利。而当市场竞争转变为卖方之间争夺客源或销路的竞争,再进行“薄利多销”的时候,就要做到以下几点,才能发挥其真正作用。

{1}注意把握目标市场。

{2}始终提高产品质量。

{3}结合生产经营能力。

10.以低于进货的价格出货

以低于进货的价格出货,最重要的不是价格上的玄机,而是这种操作手法背后的秘密。

——庄荣灿

做生意,就要出奇制胜。潮汕人做生意,只有你想不到的事,没有他们做不到的事。比如,他们“以低于进货的价格出货”的手法,就令许多在商场摸爬滚打多年的老手大跌眼镜。

在深圳,许多潮汕人经营批发兼零售的店面。在与他们打交道的过程中,有的客户发现,这些潮汕商人经常以低于进货的价出货。比如,他们从别人那里拿货的价格是20元,但是往往就卖20元,或者以更低的价格卖出去。

而且,这种情况不是偶尔发生一次两次,也不是一个两个潮州老板这样做,而是大多数潮商的一个生意手段。“以低于进货的价格出货”,这显然是在做亏本买卖啊,潮商的道理何在呢?

其实,只要和潮汕商人多打交道,对他们了解更深一些,就能明白其中的“奥妙”了。概括起来,他们做亏本买卖反而盈利的技巧有以下三点。

(1)利用低价货带动高价货销售。

许多潮汕批发商面对的是做小超市与小店生意的客户,后者往往处在下游。为了吸引下游客户,潮商经常用畅销的产品作为诱饵,故意亏本出货,引来更多的小店进货;而小店不可能只进这一种货,肯定也要批发其他高利润的产品,于是潮商在整体上是赚钱的。由此不难理解潮商的经商技巧:故意把一两种最畅销的产品低于成本价销售,造成整个卖场价格便宜,顺势带动其他高利润产品的销售。

(2)彼此换货,实现优势资源互补。

彼此换货是潮州商人惯用的技巧。手中掌握着优势资源的潮商,往往有许多关系密切的同行,大家彼此信任,互相帮衬。在这一背景下,潮商只要手中掌握了优势资源,往往就会互通有无,经常与另外一些同行业的伙伴低价换货。他们通过低价交换在此行业多了几种最低价的产品资源,就这样,潮商有了更多的客户,可以赚到更多的钱。

(3)利用销售返点盈利。

为了激发经销商的热情,许多潮商都有返利政策。当销售达到一定程度时,为了拿到返利,潮商就以低于进货价的价格出货冲量。而潮汕人都有算账的天才,赚多少、亏多少,最终手上的现金如何得到最大的利用与增值,他们心里算得很清楚。于是,低价出货就成了一种商业促销手段。

■ 获利的前提是让利

想要从别人那里得到利益,就要先给别人利益,这就是“欲取先予”的道理。精明的潮商自然懂得这一点,他们以低于进货的价格出货,本质上就是先给顾客或者客户让利,然后把生意做好,做大,从中获得更多利益。从潮汕商人“玩”技巧可以看出来,他们的算盘打得非常准,非常精。

11.决策时要精明,执行时要精细

对21世纪的商人而言,头脑是最大的资本,因为,做对的事情远比把事情做对更重要。

——布坎南

潮汕商人在中国东南沿海一带很有影响力,生意做得很大。在泰国、新加坡一带,他们也颇有市场。这一切,都要归功于潮商强烈的商品意识,他们从决策到执行,做得都非常到位,因此总是把心中远大的商业梦想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

潮商足迹遍及世界各地,渗透在各行各业,比其他地区的商人都活跃。精细和精明并举是潮汕人做生意的诀窍之一。

(1)精明是科学决策的关键。

善于经营的商人,并不是万事总贸然前进之人,而是有着精明的头脑、敏锐的眼光,善于因势利导,面对不同的时机和境况而采取不同策略的人。

潮商的成功,首先来自于决策的精明,他们有着与别人不同的商业眼光。有大赛经验的体育明星都知道,在比赛中要想最终折桂夺冠,首先要少犯错误;否则,赛事未了,你可能早已被淘汰出局。同样的道理,减少决策失误,精明决策是商人战胜竞争对手的前提。

古人云:“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潮商认为,商人要胸怀全局,立足长远去考虑生意,那些失败的生意首先在于决策失误,比如急功近利、凭感觉而不是理性、凭经验而不是凭科学,以至于做出了错误的选择,导致一笔好买卖没做成。

总结潮商的成功经验,可以发现,关键在于其经营决策者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避免犯低级错误。尤其是在竞争与日俱增的今天,决策稍有闪失,便有可能招致灭顶之灾。

比如,缺乏现代市场经营知识,就缺乏把握市场的能力;靠“拍脑袋”做决定,就容易造成重大失误;鼠目寸光,就会为了短期利益而违背诚信原则,结果自断财路;头脑发热,就会盲目扩张,最后一败涂地。这些都是决策不精明,缺乏战略眼光的表现。

(2)精细是出色执行的保证。

做决策,碰一碰运气的心理要不得。一个盲目的决策,一定不会产生什么良好的效果,反而会把公司引入歧途。反过来说,有了好的决策,但如果没有精细的执行,也不行。

许多生意人都有这样的体会:自己的决策很有水平,然而别人都成功了,自己却无法达到理想目标,实在搞不清楚问题出在哪里。此外,手下的员工虽然很卖力,但是工作失误频频,许多事情做不到位。这其实都是执行出了问题。

潮商认为,做生意需要处理许多事,每天重复着无数平凡的小事。一个公司光有宏伟、英明的战略,却没有严格、认真的细节执行,再英明的决策,也难以成为现实;任何一个战略决策和规章法案,都要想到细节,重视细节,任何对细节的忽视,都可能导致科学决策一文不值。

特别是执行环节,不仅要细致到位,而且也要注重执行过程中的创新与突破。这种执行环节的创新虽然与整体方案的创新相比更加细微,但正是这细微之处更能显现效果。重视日常管理的细节,表面上是小事一件,事实上是在确保大事的彻底执行,能够精准掌握执行的细微之处,就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意外与慌乱,也唯有小事处理得好,大事才有着落。

■ 做生意要有缜密的心思

人的精力到底有限,经手的事情太多,眼前来看,好像面面俱到,未出纰漏,其实是漏了很多好机会,谁也不得而知。所以,一个优秀的商人,要时时刻刻保持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心态,抓大事不忽视小事,放眼全局不忽视细节,这样才能保证自己在市场上立得住、立得稳。

12.潮汕人越算越大

精明,是商人的一种生存素质。

——林思齐

做生意要精明,人所共知。但是,精明又分很多种,给生意带来的影响也不一样。

被称为“门槛精”的人,他们的精明,反映在日常生活中,既包括谋取个人利益的行为,更包括对个人权益、利益的维护,该得到的,他们一分也不让。这使得这样的人常常为一点点小利益而斤斤计较。

潮汕人就不一样,他们也会追逐更多、更大的利益,但是他们绝不会为了眼前的一点小利而花费时间计较,因为他们瞄准的是长远、未来的利益。与潮汕人交往,你会感觉到他们出手大方,如果是同乡,他们更会对你主动帮忙,很有义气。

在“门槛精”的眼中,该得到的利益必须得到,但他们并不在乎利益的多少。主要原因是,在他们的心目中,这种利益应该得到。

潮汕人也看重自己的利益,但是他们会首先考虑对方的利益,善于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这样一来,对方反而不好意思与之争利,或者主动出让利益,双方成为密切合作的伙伴。

针对潮汕人的“精明”,在与潮商打交道时,应该注意下面几点:

{1}事先要对双方的要求有大致的估计,只要挣自己应得的就可以了,不要有太高的企图,否则,潮汕人是决不会干的。

{2}要和潮汕人做生意,必须注意不要企图“宰”对方,那样只会让人生厌,失去合作的信任。

{3}和潮汕商人打交道也不必太过小心。因为知理的潮汕人不会对你提出过分的要求,潮汕人只求得到自己应得的部分,非分之想并不多。

■ 把生意做大才是真精明

精明,是商人的一种生存素质。对商人来说,在各种场合下,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智力,力争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利益,是一种职业道德。

在商界,潮汕人以精明、精于算计著称,有“中国的犹太人”之称。对于顾客,他们为了赢得对方的好感,常常让小利,宁愿自己吃小亏。但是在谈判过程或讨价还价过程中,他们却非常仔细,对于利润的一分一厘,都计算得极其清楚。

13.开支抓得很紧,用人不惜血本

要学会节省,也要敢于花钱,关键看用到什么地方,这是生意人必须掌握的操作艺术。

——刘接好

经济学上,有一个千古不易的商业秘诀,那就是开源节流。开源节流,顾名思义,就是“开辟源头,减少流失”。

潮汕人非常精明,十分懂得节省不必要的资源消耗与费用支出。他们对开支抓得很紧,能节省的就节省,不该花的钱绝对不乱花。

然而,如果只懂得节省开支,处处舍不得花钱,就成吝啬鬼了,想把生意做好做大也就很难了。潮汕人一方面注意节俭,把成本降到最低,但是该花钱的时候,他们却绝不吝惜。

大部分潮汕老板是既节俭又大方。节俭是他们对自己的开支把得严,绝不铺张浪费,能省则省;但假如哪个老板真正看好某下属是能为自己赚钱的人,他就会是最大方的老板。潮商的发财观是借下属来赚钱,要舍得拿本钱来留住人才。

在用人上面舍得花钱,恰恰反映了潮汕人的精明。通常,他们不但会给下属较高的薪酬,更会为下属买好保险、豪宅甚至汽车,这样下属一方面因为在别处不能得到类似的待遇而不会离开公司,另一方面也会因为老板的知遇之恩而玩命地忠心耿耿地为老板工作,最终赢得最多的当然还是老板自己。

做生意的潮汕人不计其数,有钱的潮汕人也难以尽数,而以李嘉诚为代表商界名人更成为潮汕人的荣耀。潮商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们既善于节俭,又敢于花钱的经营策略。

■ 该花的钱一定要花

潮商认为,做生意要降低成本,所以必须节省开支;做生意本身就是投资,所以要不可避免地花钱。如何才能使二者达到平衡呢?潮商的心得主要有以下几点。

{1}该花的钱一定要花,不该花的钱一分钱都不能花。

{2}省钱不是不花钱,不花钱可能造成更大的浪费。

{3}省钱就是赚钱,每省一块钱至少相当于赚三块钱。

{4}在最贵的地方点最便宜的菜,在便宜的地方点最贵的菜。

14.不偷税,但懂得合理避税

合理避税是指纳税人在充分了解现行税法的基础上,通过掌握相关会计知识,在不触犯税法的前提下,对经济活动中的筹资、投资、经营活动做出巧妙的安排,达到规避或减轻税负目的的活动。

——名词解释

在这个世界上不是所有的钱都能挣的,因此一定要守法挣钱,不能越规。

在潮汕人的观念中,他们既信守“绝不漏税”的准则,但是为了多赚点利润,他们也在税收上想了不少点子,最后的答案是两个字:避税。善于“合理避税”是潮汕人的护钱之道。

{1}利用纳税人身份达到合法避税。除特殊委托加工和进口货物的纳税人外,均为一般纳税人。

{2}转让定价:通过关联公司,达到整体最大限度地逃避纳税义务。对产品、劳务的交易不按市场价格进行,在高税率地区采用高进低出,在低税率地区采用低进高出,以达到整体的避税。一般在跨国公司中才采用这种形式。

{3}公司存货计价避税:利用公司内部具体的核算方法和存货的市场价格变动,采用高转成本,低转利润的办法。

{4}折旧:采用税法允许而对公司有利的折旧方法。

{5}资产摊销法:对无形资产、递延资产、低值易耗品、包装物、材料的摊销,尽可能保持成本最大化,税前利润最小化。

{6}筹资租赁法:以支付租金的方法降低公司利润和税基。

{7}挂靠避税:例如挂靠在科研、福利、教育、老少边穷地区。国家税法规定,对大专院校和专门从事科学研究的机构进口的仪器、仪表等,享受科研用品免税方法规定的优惠,即免征进口关税以及增值税。同时,为了促进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对属于火炬计划开发范围内的高技术、新技术产品,国家给予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由此产生了挂靠科研避税法。

■ 把合理避税当作商业训练

潮汕人明白,苦心经营自己的一方天地,并没有多少时间去思考如何避税。避税不应是从商者的根本目的,即使是一个天才避税者也不能够通过避税使公司发达。它的根本目的在于,促使管理者对管理决策进行更加细致的思考,进一步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把合理避税当作商业训练,让自己的思维更缜密一些,头脑更灵活一些,对准确把握商业世界的脉搏很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