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 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过程
会计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应用一套自身特有的方法,从价值方面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反映和监督。因此,在会计工作中,通过采集、传输和存储取得大量的数据,并对此分类、汇总,进行系统处理,为经营管理提供有用的信息。在历史上,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生产规模的逐步社会化,会计也随之发展变化。经人们长期实践,会计逐步由简单到复杂,至今已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与此同时,会计数据处理的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经历了手工操作、机械化和电算化几个阶段,逐步形成了一门独立的新兴科学,在会计工作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探索发展阶段(1979~1988年)。
我国第一台计算机诞生于1958年,从那时起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主要是用于科学技术工作中。1979年财政部拨款500万元,用于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进行会计电算化试点工作。1981年8月在财政部、第一机械工业部、中国会计学会的支持下,中国人民大学和第一汽车制造厂联合召开了“财务、会计、成本应用电子计算机专题讨论会”。1979年是中国会计电算化的起点。
在1979~1988年期间,会计电算化从无到有,在中国开始生根发芽,行政部门包括财政部、机械工业部、铁道部、兵器工业部、中国工商银行等,纷纷在全国各地做探索性的试点,全国各高等院校也加入到研究的行列,这个阶段属于探索阶段。但从整个国家来讲,基本上是各自为政,国家各职能部门都在摸着石头过河,摸索能够适应自身需要的解决方案。这个阶段的中国会计电算化水平不高,功能单一且不通用,还没有形成大规模的商品化会计软件公司与市场。
这一阶段的历史大背景是:我们的国门刚刚打开,一切感觉都很新鲜,各行各业都在强调解放思想,学习科学技术知识,应用科学技术知识。1981年后,IBM PC及其兼容机(那时候,除了IBM PC外,都称为兼容机)的出现,为计算机的普及应用提供了可能的条件。在当时,DBASE语言对于爱好计算机的会计人员来讲,学习容易,从而被广泛应用。因此,很多单位自发地进行了会计软件的专项开发,主要是开发一些相对简单的模块,应用层次也很低,但相对于手工来讲,那种变化是巨大的。在这一阶段,一般都是一些大型企业和科研院所在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后逐步上升为区域性、行业的行为。
1988年,中国会计学会首届会计电算化学术讨论会在吉林召开。在这次会议上,与会专家形成共识:发展通用会计软件和引入市场机制是中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出路。同年,财政部在上海召开会计电算化工作会议,对制订各省计算机应用规划、实施对财务软件的评审工作做了统一部署。
(2)政府推动发展阶段(1989~1998年)。
实际上,1988年的这些动作都是1989年发布65号文件的前奏,经过一年的准备和论证,在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1989年12月,财政部终于发布了《会计核算软件管理的几项规定(试行)》,即著名的“89第65号文件”。对于会计电算化自身来讲,这是一个划时代的文件,中国会计电算化在财政部的统一部署管理和强有力的推动下获得长足的发展。大大小小的财务软件厂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先锋、用友、金蜘蛛、万能、润嘉是这个时期的典型代表。因此,这个文件的发布可以称为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第二阶段即政府推动阶段的标志性事件。
1990年财政部正式成立了会计核算软件评审委员会,制订了《关于会计核算软件评审问题的补充规定(试行)》、《关于加强对通过财政部评审的商品和会计核算软件管理的通知》、《关于加强对通过财政部评审的商品和会计核算软件管理的通知》等文件,对财务软件进行严格的评审与管理。针对会计电算化地区发展的不平衡,1994年,财政部又下发了《关于大力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意见》,以推动全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并提出了具体要求。所有这些都成为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强有力的推动力量。
在此期间,在财政部的统一部署下,进行了普及性的会计电算化初级培训,使所有的会计上岗人员懂得了计算机和会计电算化基础知识,从而为我国会计软件的快速推广打下了先行的认识基础。这种推动力和速度,是任何市场力量所无法具备的。
1989~1998年期间,会计软件逐步通用化、商品化,市场上成立了数百家财务软件公司。这个时期的中国会计电算化发展非常迅速,会计软件依托DOS平台,功能上也基本属于核算型。从1994年开始,Windows会计软件逐步进入并引起人们的重视,但真正普及是在1998年后。
在这十年中,在财政部及各省财政厅(局)的推动下,一方面商品化会计软件逐步走向成熟,市场竞争机制逐步完善;另一方面通过市场竞争机制使会计软件生产厂家从几百家逐渐向十来家集中。
(3)市场化发展阶段(1999年至今)。
1998年,财政部撤掉了全国性的会计电算化管理部门——会计电算化处,这是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第三阶段即市场化阶段开始的标志。当时的大背景是:国家机关进行机构改革,部分地转变职能,将属于市场的交给市场,行业性的管理逐步转向行业协会,在客观上也需要压缩编制。在财政部强有力的推动与管理下,中国会计电算化开始不断发展壮大并走向成熟,会计电算化应用已经逐渐普及,行政推广已经没有必要,会计软件评审等工作已经逐渐失去意义。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使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已经趋于完善,会计电算化管理开始由政府管理转向行业协会自律。这个时期的会计软件逐步转向管理型,大型的财务软件公司开始向ERP转型。
1998年后,行业协会开始逐步发挥作用。在理论研究方面,中国会计学会会计信息化专业委员会成为了组织者和实施者。在市场方面,中国软件行业协会财务及企业管理软件分会也在逐步发挥作用。财政部继续发挥着宏观管理会计电算化的作用。在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方面,审计署、国家标准委员会的介入,使整个管理更加宏观和长远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