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职场道德守护神
道德是人与人在交往和相处时形成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下,道德具有不同的内涵。在现代社会,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经理人生活在一个充满竞争、充满挑战的环境中。在从传统社会走向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经理人的职业道德与伦理观念也经历着一次次的冲击与变革。
现代社会中竞争与合作占据了市场经济的主导地位,人们的财富意识和竞争意识日益增强,商战大潮席卷社会的各个角落。在市场经济中唱主角的经理人,作为商海中的弄潮儿、商战中冲锋陷阵的勇士,必须具有道德意识,必须遵循市场的道德规范。懂赚钱,会赚钱,赚该赚的钱,最终才能赚大钱。
1.用文化打拼你的事业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世界文化宝库的奇葩。几千年来,以儒家为主,道、释等各家为辅的中国传统文化,以其丰厚的底蕴,熏陶、塑造了一代又一代的富商巨贾,并为他们的经营思想打上了深深的文化烙印。
中国传统文化自古重义轻商,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如何看待中国的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中国的经理人曾经困惑过、迷惘过,甚至一度对祖宗的衣钵自贱自轻。当中国的优秀经理人跨出国门,当世界惊呼海外“新儒学”的复兴,当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的浸淫而迅速崛起一支优秀经理人阶层时,蓦然回首间,人们发现,中国的传统文化,恰恰是培训中国经理人的一剂良方。
日本的经营管理之父涩泽荣一曾讲过,他的成功之道就是《论语》加算盘。从我国的《三国演义》、《菜根谭》、《孙子兵法》等著作中,日本商人汲取了丰富的商战经验。韩国、新加坡等国的经营管理人才,与儒家思想的熏陶也不无关系。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异国他乡的企业经营与管理领域,放射出了璀璨的光芒。
经历了市场的无序和有序,经历了痛苦的探索与反思,人们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国传统文化是经理人修炼“内功”的基础,只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儒”和“商”是可以进行完美结合的。现代的经理人,就是秉承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传统人文美德与现代化管理意识的人才。现代商人,要想戴上“儒商”的桂冠,就必须从传统文化中寻找立足点。只有打牢传统文化的根基,才能在市场经济中唱主角,才能在明日的商海中纵横捭阖、尽显风流。中国传统文化必将造就大批具有人文精神的现代经理人。
经理人是公司最重要的经营者和管理者,要想成为真正的大家、强家和赢家,必须塑造自己适应时代发展的文化品格,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显示出一种洞悉市场变化、穿透力极强的人格力量。
现代经理人追求的理想人格,是君子的标准与要求,是人的主体心性的自我完善,是个人所要完成的最高道德修养。
综观历史,成功商人的致富秘诀,是秉承以儒学为正统的传统文化,遵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处世圭臬,既追求聚敛财富,更注重社会责任感。历史上成功富商大都遵循“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信条,经世济民、乐于献身、爱国爱家的豪商巨富不乏其例。
战国时期的大商人范蠡,曾三致千金而三散之,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受到人们的普遍尊重,被称为“陶朱公”。他树立的爱国商人的历史形象,堪为后世经商者的楷模。辉煌于明清两代的晋商徽商中也涌现出了许多爱国商人。近代,民族实业家范旭东先生,抱着“实业救国”的思想,决定创立制碱工业,打破外国对制碱行业垄断。他历尽千辛万苦,终于生产出了“红三角”优质纯碱,并在费城万国博览会上荣获最高荣誉——金质奖章,得到“中国近代工业进步的象征”的评语,为中华民族赢得了荣誉。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于造就搏击商海的现代经理人,有着不可估量的现实意义。要想成为真正高层次的经营者,成为具有个人独特魅力和人格感染力的人,成为具有一种文化象征意义的优秀经理人,就必须不断历练自己的理想人格。那些大发不义之财,通过不正当途径牟利,甚至非法牟利的奸商,挣点钱便挥金如土、穷奢极欲、甚至辱家丧国的庸商,欺行霸市的霸商,从历史的角度看,只能是过眼烟云,并不能成为商界的主流,时代需要培养济世情怀的新一代经理人。
新时代的经理人,应奉行“服务于社会,奉献于社会,取之于社会,还之于社会”的经营信条,把公司的经营作为经世济民的舞台,在经营活动中展现社会活动家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香港霍英东先生在这方面无疑是成功的典范。霍英东在公司经营管理上取得巨大成功后,遵循“财富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的古训,捐款数10亿港元成立“霍英东基金会”,用于支持各种利国利民的事业,又多次捐款支持内地的体育事业和教育事业。做人之道与经营之道完美地结合,塑造了新一代富商的光辉形象,实为当代经理人效仿的楷模。
作为当代中国商界之魂的经理人,能否纵横商海,所向披靡,关键一点,就是看他能否根植于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以传统文化之美酒,酿造理想的人格,塑造谦谦君子的商界风范。
2.呼唤财富伦理
孔子讲“君子义以为上”,认为义是君子修身的根本。但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并非根本否定对利益的追求,孔子还说过:“富而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意思是说,如果能富裕起来,就是做下等仆役,他也是愿意干的。义利得兼,当然最好,但在义与利发生冲突时,应该怎么办呢?
晋商讲,“君子爱财,生财有道”,“仁中取利真君子,义内求财大丈夫”。
徽商也讲,“财自道生,利缘义取”,“生财有大道,以义为利,不以利为利”。
对于经理人来讲,讲究先义后利、见利思义,不但是对经理人道德及文化品格的要求,也是一种经营策略。日本吉田公司的成功之道就是“见利思义”思想运用的明证。吉田忠雄初创公司时只有3名员工,而现在已发展为活跃在世界舞台,年销售量达25亿美元的国际知名公司。吉田根据见利思义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提出了“利润三分法”。
吉田说:“我一贯主张办公司必须赚钱,多多益善。但是利润不可独吞。我们将利润分成三部分:三分之一是把质量较好的产品以低廉的价格交给消费大众,三分之一交给销售我们产品的经销商及代理商,三分之一用在自己的工厂。”吉田靠这个著名的“利润三分法”,实现了他的“善的循环”,取得了公司经营的巨大成功。
美国的柯达公司,在全世界首家推出了大众化的自动相机,当时销售势头很好。但柯达突然宣布,自动照相机的专利该公司决不独占。一时间,各大公司争相生产这种相机,自动照相机迅速普及开来。柯达为何这样做呢?其中大有奥妙:自动照相机大家都可以制造,但里面装的胶卷却大多为柯达胶卷。柯达名利双收,一箭双雕,这正是先义后利思想的活学活用。
由此可见,占义为先,利润也会紧跟着滚滚而来。当代的经理人,应该遵循古训,正确处理取义与获利的辩证关系。
俗话说,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商场如战场,一个成功经理人所要具备的素质与才能,不亚于战场上一名成功的指挥员。作为公司的领军人物和主要经营决策者的经理人,首先要做的即是将聚德与求利结合起来。
获利大小,是衡量公司实力与经理人成功与否的首要标准。经理人的肩上承载着整个公司的前途与未来,若说不重利,那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正所谓“在商言商”,求利获益在当前已毋庸讳言,当今时代,拥有财富甚至是巨富也不再是羞于启齿的事情,“越穷越光荣”的年代已一去不复返。
今天的中国,正处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阶段,改革的大潮一浪高过一浪,今日商战中的经理人,只有以仁德为本,利义并举,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这也是这个时代经理人所具有的特色。
经理人的经营道德首先是要针对自己的下属职员。在一个公司中,经理人相当于龙头的位置,起着把握方向的决定性作用;而公司内部各个岗位的员工,则好像是经理人的羽翼、四肢。公司的发展壮大,把握方向固然重要,但四肢协调,共同努力,才能很好地前进。经理们要做的不仅是为公司掌握好方向,更要将整个公司融为一体,统一全体员工的思想,使大家拥有一个共同目标——以公司为家,以发展公司为己任。
如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有人会说用物质奖励最有效,但更多成功的经理人却认为凭仁德、凭真情要比金钱更管用。
一个中外合资的大酒店在刚开张时,由于竞争激烈,效益不理想,上上下下都为打不开局面而着急。这时的中方经理没有知难而退,而是以身作则,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酒店的工作中,他的言行给下属员工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位女服务员清楚地记得,由于生意不景气,连着几天没有小费收入,到下班时,经理塞给她100元钱,作为近来工作认真的奖励,钱不多,权当作回家的车费和夜宵钱。当这位服务员得知这是经理从自己的收入中挤出的钱时,感动得几乎落泪。从此,酒店的全体职员齐心协力,凭着正规的服务、热情周到的礼仪吸引了众多的客人,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了脚跟。
这就是经理人成功关键,他没有凭借巨大的物质刺激,仅仅是以自己的仁爱之心换得了员工的心。以真情换温情,为公司注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只要人人都付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公司的生存与发展需要先进的设备,雄厚的资金,高科技的人才;但这些都是外在因素,而更重要的是全体员工凝结在一起的心。这颗心就是公司的精神,公司的灵魂,这颗心是坚强的,它能克服各种艰难险阻,但这颗心也是脆弱的,它需要悉心的关怀与爱护,尤其是来自经营者——经理人的仁爱之情。
具有仁爱之心,可以奠定公司的内在基础,但这份仁爱不应该是只给予公司的员工,作为经理人,更应该将这份仁爱奉献给社会,奉献给广大的客户,这不仅能树立良好的公司形象,还可以收获意料之外的经营效益。优质的服务能够赢得市场,而经理人的仁爱之情更是能换取成千上万消费者的心。利与义并非绝对矛盾,它是可以统一的。只要每一位经理人都具有仁爱之心,他就不仅能成为一个好人,同时也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经营者。仁德与获利可以并存,义与利可以兼收。
太重利而轻义,这是中国经理人道德缺陷对时下中国社会价值体系失衡的折射,也是中国持续了两千多年的“义利之辩”的又一轮回,它也深刻反映了中国社会从自然经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过程中价值观念的矛盾与冲突。中国最初的哲学精神是宽容的,最早论及义利关系的哲人之一孔子,似乎从“礼崩乐坏,天下大乱”的社会大动荡中,天才地猜测到了社会变革背后的利益驱动因素,加之他是一位立身宽厚、讲求“中庸之道”的哲学家,所以,他在讲“仁义”的同时,并不排斥“利”,他虽有“仿于利……”,但也有“利,亦我所好也”,一定程度上承认利的合理性;墨子兼义利,一度在中国颇有影响:“天下之言,不尊杨,则尊墨”是为“利”寻求合理性的最后一次努力,然而很快就被日渐强大的儒家“伦理”观念所淹没,这一时期著名代表是孟子。孟子完全排斥“利”,认为义利不可兼得,故有“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之说,宣扬一种为确立道德伦理秩序“连命都不要了,还要什么利”的伦理至上主义。从此,中国走向“义利”二元对立的绝对主义迷途,而且基本上是以义代利,言义而不言利。计划经济时代将这一对立推向了极至,市场经济到来,能不能打破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基本思维定势,冲破经理人成长的羁绊,将经理人的成功建立在兼顾利与义的合理基础之上,就成为对新世纪中国经理人的严峻挑战。
3.不做有钱的“穷人”
作为经理人,将追求经营效益当作自己的一个重要奋斗目标,这原本是无可非议的。尤其是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科技的进步,经济的繁荣,给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带来了高度文明。追求利润的价值目标指向,现实利益主体地位的确立,利益主体间的竞争,这一切因素都充分调动了人们的积极性,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市场经济的发展增强了人们的经济意识与竞争意识。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就此放弃伦理道义和传统的优良品德。恰恰相反,重新树起义利兼容的大旗,重新发扬光大经营道德,这不仅是经理人独特个性的显示,更是竞争取胜的法宝。
具备义利兼容的品德,是对每一位经理人提出的根本要求。这不仅是人们的义务,同时更是经理人带领公司向前发展、不断壮大的重要保障。
在北京金伦大厦高大建筑物上,远远望去,就能看见“以德为魂,以人为本”8个大字,这是公司的经营理念。将义与利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促进公司的蓬勃发展。在商潮涌动、鱼龙混杂的情况下,金伦大厦向广大顾客做出的承诺是:“金伦送给您的永恒礼物——商品质量”、“金伦使您的购物风险降低为零”。
在金伦大厦的经理层及全体员工中间,牢固树立了“以德为魂,以人为本”的经营思想,为了兑现承诺,坚持走自己的发展道路,公司有层次地一步一步推出“零风险购物制度群”,并促使它深入人心,影响广泛久远。同时在以下几个方面采取了具体措施:
一是坚持“卖世界名牌,售华夏精品”的经营特色,既提高了商品的档次,又为保证商品质量奠定了基础。
二是严把进货质量关,针对社会中各种吃回扣的弊端,实行了“进货员风险抵押金制度”、“进货产品抽验制”及联营厂家商品和人员的“质量资格审查制度”。
三是请“消协”坐堂,引“质检站”入店,严格监督产品质量与服务质量。
四是设立“经理巡堂制”和“模拟购物制”,建立起“明查”与“暗访”的双重保障体系;
五是公布“总经理热线电话”、设立“顾客赐教奖”,旨在让所有顾客共同监督。
一系列的措施,最终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要实现义与利的最佳兼容。正是由于公司总经理具备了义利兼顾的品德,所以才能带领公司在开业5年的时间里,每年以销售额递增98%的速度迅速发展起来。
由此可见,义利兼容不仅是普通的商业道德的体现,更是经理人的一种独特个性与优良品质的充分表现,也是经理人良好素质的具体体现,更是当今市场经济大潮中,经理人参与竞争、积极向上、永远进取的坚实基础。因此,义利兼容的品质,是对众多经理人提出的根本要求,其实质内容就是,经理人必须具备优秀而具特色的品质,再加上卓越的才能和永不言败的精神,这样,经理人才有能力率领整个团队在激烈的商战中,不断壮大,永远向前。
4.得人心者赢市场
孟子在论述君王治理天下时曾说“得民心者得天下”,这句话用于资本主义的政党竞争,是政客争取公众的拥护而赢得选举的关键。因为现代社会政党竞争的重要游戏规则是:首先,知公众所好所恶;其次,透过公众的需求去知己知彼;然后,比对手更好地满足公众;最后,善于把双方的短长向公众宣传。其最终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赢得民心。这个游戏规则用在市场竞争中也同样如此。
说起市场竞争,人们习惯就想起“知己知彼”这类论述两军相争的话,只不过,市场竞争中的“知己知彼”,是指只有你比竞争对手更好地满足公众(消费者),才有可能在市场竞争中获胜。知己知彼放在竞争的视野中,不同于战争中对相争双方做客观分析,而是要透过公众的需求这个中介去观察双方的优劣。竞争的一方需要明白的是:对手在哪些方面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自己能不能学习、模仿;哪些方面还没有满足,自己能不能针对这些缺陷改进。他行“仁政”,你比他更好地行“仁政”,他对顾客施恩惠,你比他施更多的恩惠,你才可能反客为主,后来居上。
日本丰田公司在20世纪60年代准备进军美国小汽车市场,把早就成功进入美国的西德“甲壳虫”车作为竞争对手。丰田透过公众去知彼,通过市场调查发现,甲壳虫满足了美国消费者希望价格低廉、耗油量少、维修方便、便于停车和超车等需求;但甲壳虫还不够“美国化”。丰田的产品战略就是尽量学习、模仿对手之长,又弥补、超越对手之短。推出一种新的轿车,比甲壳虫还省油、还小巧轻便;并以美国车为模型进行改良使之小型化,内部的扶手、腿部活动空间,正好设计得适合美国人的长胳膊长腿。于是,这种新车很快建立起品牌信誉,抢走了西德轿车的不少市场。
这里,人们或许能概括出丰田汽车竞争获胜的几点重要“游戏规则”。首先,了解汽车消费者需求的所恶;其次,透过消费者的需求去了解竞争对手;再次,比对手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最后,把双方的优劣短长向市场公布和宣传。
市场竞争看似是竞争者双方的较量,但必须切实考虑到第三方——消费者的反应,一味与对手厮杀,忽视了消费者的真实需求,就陷入了“恶性竞争”;只考虑如何打败对手,而不管采取的手段能否被公众接受,最终结果也会失去市场。百事可乐的含糖量比可口可乐多9%,有些美国人喜欢更甜的百事。当百事可乐销量猛增时,可口可乐急于反击,在1985年匆忙做出一项决定:突然宣布改变已有99年历史的配方,推出更甜的新可乐。谁知新可乐上市引起轩然大波,许多美国人从小就饮可口可乐,它蕴含的情感象征、消费者的自我形象以及过去的回忆是难以用语言表达的。而且,可口可乐也反复宣传:“只有可口可乐,才是真正可乐!”即只有它自己是“正宗货”、“地道货”,其他可乐都是模仿。改变传统配方严重动摇了它在人们心理上“真正可乐”的地位,损害了消费者对它的情感依恋。尽管做了大量工作,新可乐上市仍是一场惨败。这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教训。
5.先赚人心,后赚金钱
提起商海弄潮的经理人,人们很容易想到“奸商”一词,更有“无商不奸”的说法。在人们传统的概念中,商人从来都是狡猾奸诈的,见利忘义,惟利是图。而事实上,所谓经理人,必须是先做一个成功的人,然后才能成为一个成功的经理人。
在今天的市场经济大潮中,光靠贪图小利只能得一时之逞,却不能成大气候。若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则必须要达到见利不忘义的大商家境界。市场经济是要大力弘扬这种大商家境界,这是社会利益所在,是公司利益所在,更是经理人自身利益所在。
许多国际型大公司都有自己的经营信条,这或许也是他们取得成功的一个秘诀。
“顾客第一,诚实,注意和睦,公私分明”。——日本三菱公司
“品不良在于心不正”。——日本日产公司
“IBM就是服务”。——美国IBM公司
“亲如一家”。——美国德尔塔航空公司
这些经营信条与其说是经商之道,不如说是做人之道。
在当今时代,机遇很多,条件很多,所以钱易挣,名誉不易得;经商容易,做人则难。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若要得到世界的承认与称赞,不仅要有发达的经济及雄厚的物质基础,更要有良好的社会风气,高层次的精神文明。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也是一个传统深厚的民族。在漫长的衍生、发展、传承过程中,积淀下了人类文明进步的真善美的蕴藏。今天的经理人,肩上不仅负有创造公司物质文明的责任,同时还负有建设公司精神文明的重任。因此,要求经理人一方面要继承民族的优良传统,如忠诚爱国、仁爱为怀、诚信为本、谦逊刻苦、自强不息……另一方面经理人面对时代的挑战、全球性的竞争环境,必须要顺应潮流,勇于开拓,积极进取,以身作则,培养出一批有道德、有觉悟、技术素质高的公司员工,同时造就一个有活力、有效率、有理想、有凝聚力的公司文化环境。商道的实质就是人道。因此,对经理人提出的要求是:先做人,后挣钱。
我们承认,当今社会是一个商品化的社会。在这个被比作“战场”的“商场”中,的的确确是充满了挑战与竞争,而且竞争是相当残酷、无情的。但我们也要看到,竞争应该是科技的竞争,智慧的竞争,以及经营决策者的水平竞争,这些竞争应该是公平的,哪怕是输得头破血流的失败者,面对失败也是心服口服。
优秀的经理人,要勇于竞争,敢于面对各种挑战,同时也要具有礼让、谦和的美德,拥有大将的气度与风采。因为有时礼让一些,吃一点小亏,或许能给公司带来更好的效益。刘备三顾茅庐,礼贤下士请来诸葛亮,最终为自己赢得了三分天下。当今的商战,不亚于千年以前的群雄逐鹿;要在商战中站稳脚跟,在商海搏击,经理人必须是个帅才。
市场经济是开放式的,每一个社会组织都需要在广泛的、频繁的社会中谋求自身的发展,争取事业的成功;而此时,恪守经营道德既是社交的前提与条件,又是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
我们提倡竞争,它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优胜劣汰。但在竞争中,我们更提倡公平有“礼”,这对于弘扬民族文化,传播现代文明,塑造个人良好形象,建设精神文明都将起到积极作用。
今天我们对勇敢的理解又不完全同于战争年代。在战场上,必须要凭着勇敢的精神置敌人于死地,自己才能取胜;这种战争是血淋淋的,毫无任何情面可讲。当今时代,我们仍然提倡要有勇敢精神,但并不是一定要残酷地将竞争对手致死。若是在竞争中,能够互相激励,互相促进,共同推动社会的发展,最后达到双赢的结果,又何必非要将对手置于死地而后快呢?勇敢不一定就是残酷。
6.双赢是最佳结局
如果说市场经济的真正主体是自由竞争的公司,经理人无一例外地要面对各种各样的竞争,这些竞争有来自于本地区、本行业的,也有来自于全国各地的,更有来自全球各国的。
为了公司的生存与发展,经理人不仅要有勇气面对竞争,还要有勇气参与竞争。竞争是市场经济的主要表现,但不是说经理人在市场竞争中可以为所欲为,无所顾忌;在竞争中同样要讲道德,遵守道德规范。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竞争道德,可以规范市场主体行为,维护市场公平竞争,保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因此,对于发展经济、维护社会经济秩序都会起到积极作用。
参与市场竞争的经理人,必须要树立讲竞争道德的观念。经理人必须清楚一点:市场竞争凭借的是物质基础、科学技术、智慧计谋,以及公司决策人的胆识、胸怀、气度以及人格;不能将竞争取胜依赖于不择手段、违背道德、损人利己。正当的竞争是通过推动公司改进技术设备、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增加社会财富,来实现社会再生产的不断扩大,消费者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不可否认,在竞争中总会产生优胜劣汰,也必定会有一些公司陷入困境,甚至破产,也会有部分劳动者因此而暂时失去工作机会,减少收入,降低生活水平。但是,这种情况终究是短期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将为破产公司的员工提供应有的生活保障和再就业的机会。
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历史比较短暂,市场发育不很健全,有序性较差。正是这种特殊的市场经济发展史,使得现在市场中的竞争不很规范,存在着不平等竞争或是非法竞争。使用这不正当的竞争方法,只有少数人可能从中牟取暴利,而对于社会、对于整个国家来说,则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作为经理人,在面对市场激烈的竞争时,采用的手段应该是正当的、合法的、光明正大的。应该是以发展和采用科学技术、改进技术设备、改善经营管理办法相结合而成的文明竞争体系。同时,必须要排斥那种以私人利益为首要目标的尔虞我诈、损人利己、落井下石的不正当竞争手段。
强调竞争道德,对于树立公司形象、驱除腐朽、促进平等,以及实现公司的目标都具有重大意义。这种竞争道德冲击了安于现状、因循守旧的旧观念和旧道德,鼓励优者胜利、发展,劣者失败、淘汰。这对于促进公司经营管理的改善,提高生产效益起到了积极作用。
市场竞争中的道德原则就是平等竞争原则。所谓平等竞争是指不论公司大小、地位如何,都有平等参加竞争的权利。平等竞争包括两重含义:一是竞争的机会平等,二是竞争起跑线平等。
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社会条件下,竞争的道德规范各有不同。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引入竞争机制,没有竞争就没有发展,没有竞争也就没有提高。但竞争又必须接受道德的束缚,参与竞争必须遵守道德规范,将传统的道德观念与新时代的竞争意识相结合、相统一,令二者互相促进、互相改善,以最终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这自然是时代赋予经理人的一项重任。
7.节俭是永恒的美德
成功的经理人抓住时代机遇,使自己迅速跻身富人的行列。经理人作为公司经营活动的决策者和管理者,自然是属于中国先富起来的那一部分人,他们的薪金、红利等各种收入可能是普通工薪阶层的十几倍,甚至几十倍。
有些发了大财的经理人,倚仗有钱,互相攀比,竞相斗富,养情人,包美女,精神空虚,坐吃山空。一些经理人的糟糠之妻也下了堂,吃喝玩乐嫖赌抽也都玩腻了。据说中国的“神舟”五号飞船第一次将杨利伟送入太空后,一些暴富的总经理不无感慨地说“自己就差坐飞船去太空转转了”。这样的日子,没有生活的方向,没有奋斗的目标,不出多久,便会感到困惑,十分乏味,不知道如何选择合理的生活模式。这种类型的经理人混淆了一个事实,不断积累的财富并不能带来更大更多的满足,不能使别人更加尊敬你,也不能使你感到快乐和幸福。如此这般,公司有了点发展,也会被这样的经理人折腾垮。
在百姓的心目中,这些“大款”、“老板”个个都是开豪华轿车,穿品牌服装,吃山珍海味,财大气粗,一掷千金。当今社会确有一些“富翁”过着这种奢侈无度、醉生梦死的生活,但这些人并不是真正经理人的代表,他们仅仅是靠运气一夜发家的“暴发户”。因此,从严格的意义上讲,他们不能算得上是具有现代意识的经营者。
真正的经理人是靠自己的智慧和才能,以自己的辛勤努力,再加上全体员工的齐心协力,来发展并壮大公司。只有付出了心血,才会得知成果的来之不易,才会知道如何去珍惜,去节俭。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溪,无以成江海。节俭,原本就是传统的美德;积少成多,是永恒的至理名言。一名经理人,要具有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美德,则更是有着双重的意义。首先从经理人所处的位置看,他是公司的经营者和管理者,一个决策就可能涉及到数十万,乃至数百万的金额。若是不本着节俭的原则,处处以节约为主,那么由于忽略节俭而造成的损失就不是一个小数目。此外,经理人是公司的核心层,他的言语与行动势必影响着每一名员工。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若从经理人开始就不知节俭,那么上上下下必然都是大手大脚,公司的损失则不可估量。
一名经理人,在亲自经历了起家、创业、发展等各阶段后,勤俭节约的风格就已经完全融入了他的血脉中。可以这样说,没有勤俭节约,就没有最终的事业成功。
四川中飞集团实业有限公司是一个拥有7亿多元资产的公司。但谁能想到集团的总经理王楠是一名从农场走出来的女性,她为自己提出的口号是,“艰苦奋斗创大业,致富不忘建家乡”。就是这样一个亿万富姐,出门从不住豪华宾馆,遇到业务繁忙,经常是一包方便面打发一顿饭。王楠的穿着也是布衣、布衫和布鞋,耳朵上没有金耳环,脖子上没有金项链,手上没有金戒指。
与王楠经历相仿的另一位从北大荒走出来的经理人,在每次出国考察时,还随身携带着一旅行袋酱菜,他说节俭是美德,节俭可以创造新价值。
事实上,节俭不仅是中国经理人的美德,许多国外的优秀经理人也同样恪守着勤俭节约的美德。美国的福特公司是全球闻名的汽车制造公司,但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样一个著名公司的总裁从来不乘坐名牌的豪华汽车,仅仅是开着本公司的跑车。
无论何时何地,节俭都应该是为人所具备的基本品德,对于经理人,节俭更是不可忽视的。当然,节俭并不等同于吝啬。尤其是商战的“将帅”们,在必要时刻一定要舍得投入,不能因贪眼前小利而耽误了大局。在这一点上,美国人的精明大胆是值得中国的经理人学习、借鉴的。下面这个小事例或许能说明一些问题:
有一名外国研究生做出了一项举世瞩目的重大发明,美国一家大公司闻讯后马上派人找到那个研究生,以优惠的待遇为条件,动员他到美国去工作。而与此同时,其他各国也都希望得到这名人才,于是展开了一场人才争夺战。这时的美国人发话了,“我们不再与你们比较了,等你们加定后,我们再乘以五倍。”就这样,这位研究生连同他的科研成果最终归属了美国。
节俭而不吝啬,大方而不浪费,有胆识,有魄力,有远见,这是一名优秀经理人必须把握好的尺度。作为在商品大潮中叱咤风云的经理人,面对着时代的变革,面对着来自全球的竞争与挑战,必须要在观念、文化修养上不断地丰富自我、完善自我。树立新的伦理观、道德观,以适应全新的社会的需要。对于中国传统的伦理观念,应该是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继承美德,摆脱束缚社会发展的枷锁。经理人堪称一代天骄,独领着这个时代的风骚,也必然要担负起改造旧伦理,创造新伦理的责任。
人是要有点精神的,缺少道德支柱的经理人是不完备、不健全的人。作为经理人,作为公司经营管理的中坚力量,你挥舞的是两面大旗,既生产物质财富,也创造精神文明。不言而喻,经理人的行为对社会伦理道德、社会风气的正确导向、净化与扭转,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做现代经理人,就应当“铁肩担道义”,肩负起塑造新伦理、新道德的重任。
8.警惕道德风险
“自由经济真正的敌人是道德相对主义,每一个人的良心才是真正管用的市场警察。”一位西方经济学家如此评论美国盛行的假账风波。
近些年来,接二连三的公司造假账丑闻,让人们将目光从财务报表上移开,开始认真而务实地讨论经理人的道德问题。有些经理人的造假,不是一念之差,而是蓄谋已久,因此,这种风险不再仅仅是经营风险,而是道德风险。
在贪欲的指使下,一些经理人不惜越界、违规操作,这就不仅仅是经营风险问题,而是道德问题、甚至是法律问题。这样的经理人缺的不是对经营风险的把握能力,而是良好的职业操守。
在法律不及的边缘,道德是惟一的屏障。西方社会为了减少职业经理人的道德风险,用三个条件来规范和保证:第一是法律。从法律上说,经理就是公司的代理人。保护和实现股东的利益是代理人的职责所在,公司法、证券法等法律法规早就规定好了这一点。第二是内部激励机制。每个人的行为都是为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代理人在实现自我利益的同时又不损害股东的利益,这需要有很好的内部激励机制。第三点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职业道德。法律和内部激励有时候会“失灵”或实施的成本过高,这时,职业道德很重要。有时候,很难找到足够的法律依据来判断一个代理人的行为是否违反了代理人应该遵循的原则。因此,道德在很多时候是非常重要的制约机制。
所谓道德,从本质上讲,是为了长远的利益而牺牲眼前的利益。一个职业经理人的职业道德,就是把自己的利益与企业的利益统一起来。任何一种激励机制的设计,核心是这一点,出发点是这一点,归宿也是这一点。如果离开了这一点,企业制度的改革不可能成功,经理人的职业道德也不可能建立。
为什么在一波波的财务丑闻中,没有人会听到微软和比尔·盖茨的名字?因为微软的高级管理者,比如比尔·盖茨,他不需要靠股价的高低来决定自己与企业的未来,他不是职业经理人,虽然他在上市公司任职,但他更是企业的大股东,他是老板,不是代理人,他愿意与企业共命运,而无须看股市的脸色。这就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要让其高级管理者拥有公司的股票,目的就在于让职业经理人的利益与投资者的利益一致。那些拥有令人咋舌的财富的经理人铤而走险,正是基于对代理人和股东利益的不一致而做出的道德冒险。
什么样的人才是一个优秀的经理人?必须立意高远。只有立意高远的人才能成为一流的经理人,只有立意高远的公司才能成为一流的企业。只有那些从立业之初就定下高远目标的公司,才能历经挫折终成高瞻远瞩的大企业。一个立意高远的人,才能摆脱庸俗的贪欲陷阱,成为一个伟大的企业家或经理人。
在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时期,摩托罗拉还是一家挣扎求生存的公司,同业者习惯的做法是向经销商提供虚假的财务情况,夸大产品的好处。摩托罗拉公司创始人、当时的总经理承受着不采取同行做法的压力,他的应对方式是不理会。他说:“告诉他们真相,第一是因为这是应该做的正确事情,第二是因为他们迟早都会发现真相。”摩托罗拉总经理的做法显然与众不同,这就是摩托罗拉基业长青而造假公司毁于一旦的根本原因。一个优秀经理的成长与他最初的起点无关,而与他的道德水准息息相关。
9.戒除“霸王”心态
中国经理人道德的缺陷投射到企业的经营活动中,自然会形成矫情蛮横的、盲目攀比的“霸王”心态,这对企业的经营和经理人的成长有百害而无一利。
20世纪80年代,日本家电进入中国市场时,为迎合中国消费者的心态,日本的经营者进行精心策划,推出了美其名的“画王彩电”,在此之前,日本洗涤用品“花王”就曾给中国人留下很深刻的印象,这是中国市场上最初出现的“王者”之风。这种产品推广策略是基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王者为天下第一”的臣民意识,借“王”之名,喻其产品独特、高档,傲视同类产品,以满足购买者仰慕“王者”、以“王”为荣的心理需求,可谓产品生产与经营者的用心良苦。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中国的企业经营者也群起仿效,商品名称也都称王称霸起来,好像不称王称霸就不足以超越竞争对手,显示自己商品的“独一”和“至尊”。“视霸”、“彩霸”、“浴霸”、“鞋王”、“歌王”、“酒皇”,从家电产品到烟、酒、服装,中国产品一时间全都“称王称霸”起来。“霸王漫天飞,皇亲满街走”成为国内影视广告和大街小巷招牌随处可见的现象。姑且不论“王”、“霸”二字在中国文化里意义相差甚远,“王道”含褒意而“霸道”含贬意。就算现代人顾不上抠字眼,“王”、“霸”一视同仁,总之都是“厉害”、“顶级”的意思,也说明了中国企业希望自己的产品能“一统天下”、“傲视群雄”的霸主心态。产品的独霸天下,集中反映了企业经营者尤其是经理阶层弥漫着的心态浮躁的霸气。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者和企业以及企业与企业之间,都应相互平等、互利互惠。消费者在买方市场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商品,不需要一个封建式的“霸主”机制来左右自己的行为。任何产品首先要满足消费者的欲望和要求,企业不过是消费者满足自己需要的工具或手段。有了高质量的产品,有了拥戴这一品牌的忠诚消费者,才有昌盛兴旺的企业和成功的企业经理人。霸王产品企图利用其名称吸引消费者慕名而择,不仅会导致品牌的抄袭与盲目跟风现象泛滥,淹没自身产品的个性,同时也将企业发展引向舍本而求末的误区,最终会葬送企业的前途。
最为重要的是,一些企业在制造王牌、霸牌产品的同时,经理人也逐渐形成一种“霸王作风”。不仅表现为在同行业中一味追求争龙头,做老大,称第一,还进而表现为无视消费者这个“上帝”的意志,我行我素,惟我独尊——既然我的企业、我的产品已经是“王”、“皇”、“霸”的级别,就表明我的产品已经达到极顶,到了老虎屁股摸不得的地步。消费者如果有意见,那就是你的错。长此以往,不根据消费者的意愿改进和提高产品的功能与质量,跟着“霸王”的感觉走,一意孤行,最终会失去消费者,也自然会丧失经理人自我发展的机会。
与祈盼“王者至尊”具有相同心理特征的另一个表现,就是许多企业经营者追求品牌“长生不老”。事实上,这些良好的愿望古今中外概莫除外。从“永远的可口可乐”、“润发百年”到“永远的秦池”,哪一个企业经营者不希望自己的产品能世世代代流传下去!但往往事与愿违,无情的市场竞争使得不计其数的品牌竞相夭折,纷纷退出商品竞争的舞台。20多年来,中国产品的寿命周期短,不能走远,究其原因,除了中国市场经济发展历史短、经验不足等原因外,中国企业经营者的心态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现在,中国真正上百年的企业寥寥无几,大多数企业只有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历史,与德国相比,该国500家最优秀的中小企业平均年龄为64岁,四分之一的企业已有上百年的历史。企业的寿命是承载经营者存在与发展的基础。太注重广告宣传的“永远”和“不老”,而忽视了现实中企业兢兢业业、踏踏实实的经营运作,不但企业不能流芳百世,甚至留给经理人的可能是挥之不去的叹息和遗憾。
中国的经理人如同中国的企业一样,在其成长的道路上最初大都追求知名度,结果是成名之后,往往因后续的努力不够而陷入迷惘。受传统文化“有名则有利”之影响,中国的许多知名经理人过于看重自我宣传和造势,而忽视了自身的道德建设,一般都存在因成名太早而先天不足的弱点,以至于要维持自己的名声,不得不花很多的时间和精力,造成对企业经营管理的精力投入严重不足,忽视了做扎扎实实的工作,最后形成“不得长生,但却速死”的局面。翻遍中国经理人英雄谱,你方唱罢我登场,结果却是各领风骚三五年,有些人甚至是“昙花一现”而已。
中国企业经营的成败通常是和经理人的个人能力联系在一起的。成功的企业往往是由成功的经理人缔造的,而由企业创造或生产的产品自然就会被打上经理人个人的烙印。反过来,成功的品牌也就成为经理人英雄业绩的佐证。企业品牌个人化之后的最大危险就是它很容易将个人意志附着在品牌上,如果这个优秀经理人失误或者不在其位了,往往影响一个品牌的后续发展,甚至会导致其衰落,进而影响整个企业的生存。由此可见,经理人的道德建设和自身素质,对一个企业来讲是多么重要。
10.谁动了你的道德奶酪
义利冲突的传统文化症结,使得中国职业经理人无意识地自轻自贱,在担负社会责任方面显得被动和不那么理直气壮。
分析中国那些盛极一时,又急速消失的大红大紫的经理人,他们之所以最终被市场和消费者无情抛弃,是因为其中相当一部分都有一个共同的致命弱点:在他们身上有明显的道德缺陷,即缺乏基本的诚信精神。
经理人之所以被信赖,是因为其受制于商业道德约束和规范限定。经理人在经营过程中要时时刻刻恪守自己的承诺,无论何时何地,以何等代价,这是世界级成功经理人必须遵守的不二法则。因为市场经营活动实质上是一种商业承诺,经理人追求成功的过程就是孜孜不倦实践其诺言的过程,市场竞争的法则成为品牌道德的约束。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经理人的奋斗是一个自我约束的过程,应该实实在在地去做,才能为自己建立一个坚实的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奋斗的基础。然而,中国的职业经理人,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却仍然难以抗拒短期内迅速获取高额利润的强烈诱惑,往往以牺牲道德承诺为代价去换取眼前的利益。可以说,这是与中国经理人缺乏主体意识、自尊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传统文化影响分不开的。中国的传统文化对中国经理人来说,犹如一个巨大的黑洞,具有吞噬经理人主体意识和道德意识的强大引力。中国的经理人要想顺应市场经济之潮流,遵循市场经济之原则,合理、规范地运作自己的企业,就必须从造成经理人自轻自贱、缺乏责任心和商业道德缺陷的传统文化氛围中挣脱出来,理直气壮地确认和建立自己在商品社会中的合理地位,自觉地承担起市场经济时代社会赋予他们的那份必须要承担的社会责任,方能构建起完善的经营道德。
中国经理人道德的缺陷源于传统文化中商业道德意识的淡漠。几千年来中国一直是个农业国家,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以农业立国的国家,采取重农轻商、重农抑商的政治策略,几乎成为必然的选择。道德意识停留在社会意识形态的视野中,买卖公平、童叟无欺这种朴素的商业准则也仅仅是局限于狭隘的、简单的商品交换中。由于缺乏基于工业社会所形成的契约关系和商业道德意识,使得很多从计划经济进入市场经济的中国经理人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商业道德意识的转化和建立,纵然计划经济社会道德意识还存在,但契约与商业意识的空白,使得中国真正意义上的职业经理人从诞生之日起,就将承诺自觉不自觉地停留在政治意识形态宣传的思维框架中,所谓的诚信也蜕变成了获取利润的一个道具。
中国有句谚语:“送人玫瑰,历久手香”。意思是说,送人玫瑰的手,会长久留有玫瑰的余香。悟透了这个道理,对于经理的为人、处事、创业以及经商,都是非常有帮助意义的。
这里所谓的玫瑰之手,在公司经营上即是“诚信”二字。
诚信这一待人处世的道德规范,反映在公司经营上,便是诚信立商。经营者自古就把诚信当作自己的生命。“经商信为本,诚召天下客”,“以诚待客百年好,虚虚假假哄一时”。成功的商家,皆深谙此经营之道。
以玫瑰之手经商,历久犹有余香,才能吸引顾客,他人也敢于继续同你打交道。否则,“曾着卖糖君子哄,至今不信口甜人。”客户上了一次当,是不会再做第二次冤大头的。现代经理人,要以诚信为本,以求发展。
陈嘉庚先生在经营实业之初,实业规模不大。其父欠巨债20万元,按新加坡法律,父债子不还,但陈嘉庚先生以信为重,和债权人协商,分批偿还了父债。此举使他在东南亚获得了崇高的信誉,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台湾省塑胶大王王永庆,在商界以严守承诺、信誉第一著称。王永庆在经营中,严守商业信誉,每当信誉与财富发生矛盾时,他都会毫不犹豫地把金钱放到信誉之后。1974年,台塑增资股收盘价只有202元,他依照约定的244元价码,每股退回了42元,一共退回了4000万元,开创股市空前纪录。1978年,美英三家银行向台塑提供1500万美元的低息贷款,按正常手续必须有台湾金融界的担保,但贷方认为王永庆已成为国际市场“信用”的王牌象征,免去了金融业担保,只要王永庆个人担保就行了,开创了中国人以自家信用担保的先例。
不言而喻,塑造成功的经理人,必须秉承诚信立商的基本准则。深圳超顺集团总裁吴谢冈十分强调诚信原则,认为“诚”是百业之本,是公司的立世之本。在企业经营管理中,他大力推行诚信立商,企业生机勃勃。北京兆龙饭店,以“爱、诚、和、信”为经营之本,也取得了巨大成功。
中国经理人切记:“诚是经营之本,信是经营之魂”。
11.构筑起精神山脉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曾为世界上许多大公司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经理人。据统计,在世界500强中有173位总经理出自GE,因此人们把它称CEO的摇篮。但是,通用电气的发展绝非一帆风顺,GE品牌也绝非始终响彻云天,它是通过一百多年无数人的奋斗、诚信乃至于牺牲换来的。
1988年,负责冰箱销售工作的部门主管(后升至公司总经理)发现有大批顾客对冰箱的压缩机不满意,而且这些问题出现在保修期之内。于是,他向公司总裁韦尔奇提出,应该收回330万台冰箱压缩机,这个决定关系到6亿美元。提出这个问题之后,韦尔奇先生没有责怪他,而是详细地了解了相关的数据、信息。问了许多问题之后,韦尔奇最后说:“你是对的,就按你所说的做。”
收回330万台冰箱压缩机,公司虽然遭受了巨大的损失,但却赢得了市场和用户的广泛好评。不为物质利益的损失所动,毫不动摇地坚持公司诚信的品格,把信誉始终摆在第一位,诚信高于一切,这就是GE的经营战略。正是在生产经营中贯彻了以诚信为核心的经营战略,GE公司才成长为世界著名的大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长盛不衰。
一个企业的经营成功代表一系列内涵,体现出公司的宗旨,是企业信用的标志。消费者和社会大众一旦对公司形象在头脑产生再留下深刻影响,就会对该公司产品持有一种钟情的态度。可口可乐、麦当劳、雀巢、索尼、柯达、飞利浦等,多少年来,之所以能够得到消费者和社会的信任、赞誉,这是精心培养和维护诚信的结果。名牌之所以能够成为名牌,不在于它的包装和广告宣传的力量,而在于它诚实的品质、精致的设计、高超的质量、优质的服务、独特的文化品位以及丰厚的历史积淀。诚实守信的企业品质作为一种无形资产或新的资本形态,特别有助于发挥所谓的名牌效应。名牌效应,本质上就是信用精神在企业和产品中的凝结,名牌产品不但其使用价值(质量、花色、款式、性能等等)可靠,并且成为一种文化品位的标识。名牌产品的生产经营往往长盛不衰,获利丰厚。从这个意义上讲,一个企业的信誉,实际上就是它不骗人的一种承诺,即一种责任。作为企业的无形资产,信誉、信用和知名度是企业的一笔财富。
GE公司将道德建设和信用建设视为一体,这对我国经理人如何加强道德建设是很有借鉴作用的。一个时期以来,道德的建设成为企业经营战略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不少经营者不惜投入大量人力和财力,确实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海尔在打造国际品牌的同时,有一句非常著名的口号“真诚到永远”。这句话的含义是非常深刻的。海尔不仅把优质的产品贡献给广大消费者,而且“真诚”始终伴随你走到世界每一个角落。海尔的高明之处,就是将产品奉献给广大用户的同时,自觉不自觉地在消费者中塑造起了重信用的企业形象。海尔坚持其“真诚”的核心价值,提供给消费者一种差异化的附加值,不仅通过极其煽情的影视广告来感染消费者,更是实实在在地在企业价值活动的每一环节都体现和演绎真诚。在科技上,海尔屡创新高,让消费者享受高科技文明的成果;在产品的功能设计上,在“用户需要的不是复杂的技术而是使用上的便利”这一原则的指导下不断推出人性化的产品,健康空调、抗菌冰箱、小小王子冷柜、可电视遥控的空调、搓板洗衣机等等无一不对消费者在使用电器中的细小之处体贴入微。现在,海尔开始以“零距离”贴近消费者,直接面对用户量身定做产品,提倡“用户提出需求,我们按需供给”,消费者可以“点菜式”地提出功能与外观上的要求。在服务上,海尔的“国际星级一条龙”服务,不仅在产品设计、制造购买、上门设计、上门安装、回访、维修等各个环节有严格的制度、规范与质量标准,还细致到上门服务时先套上一副脚套,以免弄脏消费者家中的地板,安装空调时先把沙发、家具用布蒙上,服务完毕再用抹布把电器擦得干干净净;自带矿泉水不喝用户一口水、不抽用户一支烟,临走要把地打扫得干干净净,并请用户在服务卡上对服务进行打分。海尔服务中的每一细微之处都是“真诚”这一核心价值的无言而生动的体现。
GE、海尔的做法告诉人们: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经理人要使企业在市场中有所作为,建立诚实经营的信用体系是必不可少的。
12.诚信是黄金法则
诚实,守信,声誉,这些美好的品质,在战场上是武器,在商场上是黄金!
一家石油公司有意聘请下台后的美国前总统艾森豪威尔担任总裁,不少财团立即向该公司表示,如果你们请到艾森豪威尔,我们立刻巨资注入!这就是信誉的力量。
也许时代变化了,也许人心不古了。越来越多的人或者明知故犯,或者为了一时之便,或者“事出无奈”,或者根本就没有“诚实”的想法,总之,道德良心长出了老茧,出尔反尔成为常规。无论进货付款,还是收款送货,如果他们说“尽量按时”、“没有问题”,心中想的可能是“能兑现更好,不能兑现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这次就这样了,下次再说”。
小事上的轻言虚诺,非常容易习惯成自然,一旦重大的事情临头,就不大可能成为忠诚守信的君子了。而真正的商场英杰,都极为重视自己的信誉与名声。
“船王”包玉刚曾经对人这样说:“签订合同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惯例手续,纸上的合同可以撕毁,但签订在心中的合同不能撕毁。人与人之间的友谊建立在互相信任的基础之上。”
20世纪50年代,包玉刚还只是航运界的无名小辈,经营散装货轮,吨位小,租金低。60年代中后期,能源运输需求剧增,包玉刚看准国际航运将出现千载难逢的发展良机,就大举购买油轮,成立环球航运集团,积极投入石油运输。但是租船的主要客户——欧美的石油公司却对华人船只不屑一顾,包玉刚何许人也,他们听都没听说过,根本谈不上合作。
包玉刚是个看准了就决不放弃的人。他憋足了一口气,一家家地拜访各石油公司,郑重许诺如果不能保质保量地将石油运送到目的地,情愿接受加倍惩罚。费尽了百般口舌,不屈不挠的包玉刚终于说动了ESSO公司的经理戴维·纽曼,不过,这位小心谨慎的洋经理只答应租一次,而且是四只小型油轮。
“只要有一次,就会有第二次!”
包玉刚充满信心。他把这次合同看作环球公司打入国际航运界的声誉之战,精心策划,亲自指挥。从计算运送日期到人员配置、调整他一手操持,终于高质量地提前将石油送到了指定港口。
当心中满是怀疑的洋先生亲自看到了东方人的表现,他拉住包玉刚,激动不已地说:“包,中国船好极了!”在戴维·纽曼在激动之余专为包玉刚举办答谢宴会的时候,没有人会想到,一位新的船王就要崛起了。
绝对可靠的信誉,成为包玉刚无与伦比的资本。经过短短20年的发展,包玉刚的船队已经达到了70余艘,1330万吨,成为世界最大的独立船东,成为了真正的“世界船王”。
有人说,包玉刚对三样东西最为看重。第一是信誉,第二是信誉,第三还是信誉。是啊,因为永远无可怀疑的诚信,包玉刚赢得了多少支持啊。
汇丰银行从60年代起就极力支持包玉刚,不仅拥有包氏企业的大量股份,还吸收他进董事会,成为第一个亚洲人董事,甚至成为副董事长。日本最大的银行兴业银行,聘请包玉刚担任历来由本国人任职的高级顾问。基辛格担任主席的美国大通银行委员会,也专为包玉刚留下一席之地。
也许,最直接的支持来自“船王上岸”中的一幕。1989年,不满足现状的包玉刚果断决定投资,“弃船上岸”与著名的英资“怡和”财团争夺“九龙仓”。其实,早在两年前,包氏收购的“九龙仓”股票已经超过了怡和公司,但怡和为了夺回九龙仓,利用包玉刚不在香港的机会,突然高价收购,也有许多其他公司纷纷参与,股价飞涨,只升不降。这时,在香港中环文华阁,包玉刚的手和另一双巨人的手握在了一起,他就是李嘉诚。经过一番鏖战,九龙仓宣布,拥有20%股权的包玉刚进入董事会。这标志着包氏战胜“怡和”,收购成功。而他所购的九龙仓股票,其中1000万股,就来自于李嘉诚。
为什么李嘉诚会慨然以股权相送呢?除了利益,也许还有可归因于包玉刚重信然诺、果断豪爽而又稳健扎实的作风吧。
没有人会否认诚实,会轻视荣誉,但很多人却做不到真正的言出行随,言行一致,因为毕竟,诚实并不是法律所要求的。
通过严格的道德约束,把道德要求变成绝对的权威,包玉刚的做法确是世之罕见。
13.对失信者绝不宽容
荣誉就像一张白纸,一经玷污,很难复原。过分的宽容会使人们丧失对荣誉的珍视。
包玉刚恪守信用,同时对于不讲信用的人嫉恶如仇,绝不留情,毫不宽容。
有一次因为朋友极力介绍,包玉刚勉强同意把一艘船租给一位不熟悉的港商,签约6个月。那位港商为了得到合同,费了千言万语,“绝对按期归还”、“一秒也不拖延”等等的保证,说得人不由得不有几分相信。
事有凑巧,就在租约将要到期的时候,恰逢苏伊士运河关闭,引起了航运费用飞涨,各家船东的船只租金也跟着上扬。那位“聪明”的港商打起了小主意,企图继续租用包氏的低租金货船,所以迟迟不将货船交还,却向包玉刚打招呼,主动将租金提高一倍,答应预付租金三分之一。
要说租船给谁都是一样的租,包玉刚只要顺水推舟就行了,还可以额外多收租金。
不!包玉刚眼里揉不得半点沙子,不讲信誉的人,他坚决不予合作。
港商看事情不对,亲自送钱上门,苦苦哀求,然而,包氏一副冷冰冰的铁面不为所动:“你如果老老实实地把船交还,再和我谈租船的事,我会照原价和你再签一份合同的,现在,你就是把租金再提高10倍,我也不会租给你了!”
说话、做事绝对可信、可靠,包玉刚的好名声越来越大,以至于所有的人,在和他打交道的时候都不得不小心谨慎地恪守“信用”的准则了。
对失信者绝不宽客,这并不意味着不讲情理。人人都会有失误的时候,违犯规定,是无可挽回的错误,还是不小心产生的过失,这一区别意义重大。
曾任IBM公司总裁的托马斯·沃特森有则故事。
一位下属因工作中的失误使公司损失了1000万美元,在内疚之余,他立刻递交了辞职书。沃特森把这位前途远大的部下叫到办公室,冲着他板起面孔,声色俱厉地怒吼,“辞职?你想都别想!我在你身上花了1000万美元的教育费,你以为我这时候会这样让你走吗?”
这个时候,下属的眼中充盈着激动的泪花,眼泪必将化为日后玩命工作的动力,以报答这一顿“痛骂”。
违犯规定决不姑息,同时允许部下出现失误,这是每一个经理人应有的健康态度,虽然把握问题的尺度很难,这正是批评艺术的关键。
日本新电气公司经理永守向来以“斥骂”管理公司。用他的话说就是:“经常挨我骂的,是第一流的人才;偶尔挨我骂的,是一般的人才,从来不挨骂的,根本就是废物。”
由于公司从事的机电设计要经常面临失败,因此公司人员也就经常挨骂。而内心中,永守却这样告诫自己:“如果失败率在30%,根本就可以不予置理;如果达到一半,只需要提醒;如果超过70%,这才需要痛骂!”
一次,永守对一位年轻的员工大发脾气,事后想到这个小伙子性格倔强,恐怕会难以承受,就专门把公司里他的好朋友找来,好像不经意似的说:“那个家伙遭我痛骂一顿,不过他是很有前途的,你应该向他学习啊!”
对下属从无好脸色的永守,十几年来坚持每年给每一位职工写一封信,亲自动手,写上生动活泼的评价,尤其充满褒奖和鼓励,甚至在员工增加到了数百人时还仍然坚持。
严格,却不严酷;不宽容,却又不拘束;使人畏惧而不敢违犯,却又不致“恐怖”到使人无所适从,这就是经理人素质所应当达到的最高境界。
14.别在品德上跌伤
一个成功的经理人,首先是一个成功的人。良好的道德修养,渗透到经理人生活的一言一行,形成时时处处的严格规范,一直影响你的一生。
公司和人一样,有着自己的品格。奉行不同道德规范,就有不同的行为抉择。
1982年,美国强生公司生产的一种名为“泰诺”的解热镇痛药遭人破坏,被掺入了有毒的氰化物,有些消费者在服用后中毒死亡。面临这样的局面,公司的品格遭到空前的考验。怎么办?
正像许多著名的大公司一样,强生有自己的根本价值观和信条,即该公司宗旨。它明白地规范了企业对消费者、社会、员工和股东的责任,以消费者为先,社会、员工次之。
宗旨确实堪称高尚,但面临实际的难题,强生能够信守吗?为了消费者的绝对安全考虑,强生公司总经理果断决定,不惜代价,宁冒经营危机的风险,立刻全面回收全美各地的“泰诺”,为此耗资2亿4千万美元!
尴尬的局面顺利解决,对强生的全面声讨变成了一片喝彩。强生不避艰难、信守品格的行为令人敬佩,尽管损失了若干美元却意外地大大提高了声誉,所以,很快就走出阴影而赢利。
在自身利益与法律、道德发生冲突的时候,并不是任何一个企业的经理人都能够高水平地处理的。许多工厂源源不断地排放废气、污水,经理人眼看着果木枯死、河流污浊而无动于衷,这种经理人的形象不正像那种随地便溺的不讲公德者吗?
有些经理人明明知道自己公司的产品存在缺陷却百般抵赖,继续大量炮制,给消费者造成危害。比如,在啤酒瓶爆炸风波最严重的时候,某位公司经理为自己辩护,居然大言不惭地讲什么“酒瓶发生爆炸的概率仅为万分之二”云云,他难道不知道,每年几千万、上亿只酒瓶出产,万分之二就意味着几千人、上万人受到伤害!对每一位受害者,公司又都是百分之百的凶手,应该百分之百地承担责任!
有道德的国家就必须有许多有道德的企业,这些企业就必须由有道德的经理人来经营和管理。也许道德、良心和社会公德这些概念,与市场、利润和挣钱风马牛不相及。“经商,不就是赚钱嘛!”不讲道德的人比有道德的人好像更加理直气壮,更加得意洋洋。这让人想起狄更斯笔下的吝啬鬼,大言不惭地夸耀自己圣诞节不必破财买礼物,因为他没有一个朋友!
遵循道德准则,也许会感觉不方便,不利于经营,但放眼未来,只有道德高尚的经理人,才能真正受到社会的推崇,得到社会和员工的支持!
商海逐鹿,每天在发生着多少道德抉择!经理人,你会做出何种选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