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的情商,从讲故事开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章

培养高情商的孩子,先做会讲故事的父母

培养孩子的完美情商,只需要一个滋养心灵的好故事,而改变孩子的一生,只需要一个会讲故事的好父母!

2.1不一样的孩子,不一样的故事

——怎样为孩子选故事

0~1岁

对于这个年龄的婴儿来说,最熟悉也是最重要的当属爸爸妈妈的声音,这种时候,大人读什么书都没问题,只要在读的时候充满爱与温情就行,而这种举动总会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的情商。

随着孩子的日渐长大,我们会发现那些颜色鲜明、图画清晰的卡片或是书籍往往最能引起他们的注意力,其实,这是孩子尝试在各种事物中建立联系。这种时候,大人一遍又一遍地给孩子指认卡片,并且发出声音时,就是在帮孩子建立这种关联。当然,你的坚持与付出更会在无形中影响宝宝情商的发展。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还有一个重要特征,那就是一天到晚咿咿呀呀个不停。不过,对于这些尚且不会说话的宝宝来说,能够对其视觉和听觉产生深刻而美好印象的读物却是他们的最爱哦。换句话说,父母恰当地给孩子提供卡片、认物画册、玩具书,或是音质优美的CD和内容温馨、画面清晰的VCD这些“玩伴”,总会在游戏互动中提高孩子的情商。

1~3岁

随着家长教育观念的改变,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认可培养孩子的情商应该成为早期教育的大方向。对于1~3岁这些完全“活在当下”的孩子来说,最合适不过的情商教育素材则莫过于简单易懂的小故事了。

俗话说,“3岁看大,7岁看老”,孩子性格的形成,思维能力、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的形成,所有这些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都可以在3岁时就进行。而不失深刻意蕴的情商故事,在带给孩子愉悦视听享受的同时,更能让他们从中品味探索发现的乐趣,珍惜朋友之间的友谊,体会团队合作的力量,培养日常生活中的正义感。总之,这些最美的故事在培养孩子的健全人格、带领他们快乐享受童年生活方面,起着功不可没的作用。

3~6岁

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个年龄段孩子的阅读习惯从开始能够一边看图,一边用手指说明文字,并且口中念念有词,到更加倾向于选择文字比例大的图书,而且有的五六岁幼儿甚至还可以根据所认识的汉字,结合图片进行理解,文字在阅读中发挥了更进一步的作用。此时,大人可以为孩子选择一些简单的童话故事、自然故事和回忆性故事。

童话故事可以是那些甜蜜的、简单的故事,简短、美好就可以。

自然故事,取材于大自然,讲大自然中形形色色的动物、植物之间的故事,或是这些动物、植物与人之间的故事,内容一定是简单、重复、有韵律的,当然,也可以根据情节来编成歌谣吟唱。

回忆性故事,则是成年人回忆自己生活经历中的一些有趣场景,“我小时候啊”,“记得当年”,等等。切记,描述一定要简单,这样在孩子那里才会成为好玩儿的故事。

6~8岁

对于6~8岁的孩子,可以听一些更加复杂的故事,比如,《格林童话》那样的民间传说、寓言、传奇以及神话故事,而6岁之前就不适合听这些故事了,因为这些故事总是含有大智慧和深刻的道理,大一些的孩子还能明白,而小一点的孩子就很难明白了。提前给他们灌输不恰当的养分,只会造成“消化不良”,甚至带来不利影响。而且在这一时期,继续给孩子讲这些故事,也能为今后高年级学习植物学、动物学、地理和地质等科目打下一个很好的科学基础。另外,在给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讲故事时,切记不要戳破故事的意义,也不要去考问孩子,请相信也请放心,孩子理解的远远比你想象的多。

9~11岁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开始与世界真正分离。在此之前,他们跟整个世界是一体的,最典型的表现就是不许大人跟他们有不一样的观点。然而,当孩子到了9岁左右,开始突然意识到,他是他,你是你,世界是世界,妈妈不是永生的,人也是会死亡的。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说,这些变化标志着孩子作为人进行思考的起始,学会把自己和世界分开了,这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很多家长都有过这样的体会:孩子过了9岁以后,会经历一场危机,开始不再相信童话和传奇故事,经常会追问故事是不是真的,或是里面的角色是不是真的,而且他们还会感到孤独、无助、恐慌,甚至还会由此产生一些身体方面的微恙。可以这么说,曾经那些飞在天上的小精灵,现在终于开始降落人间了。

因此,在这一时期,家长可以给孩子讲些创世纪的故事,比如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等,因为对于这个年龄的孩子来说,他们已经开始客观地看世界、理智地思考世界了。当然,他们也会想:“我们人类是从哪里来的?我是谁,我在这个世界上应该是什么位置。”

与此同时,家长在给孩子编故事的时候,尽管角色是可以编的,但是里面的内容,尤其是地理常识、动物的生活习性等必须是真实的,像之前那些天马行空的“胡编乱造”,比如桌子会飞、茶杯会成飞船,就需要暂时停止了。

另外,由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开始需要偶像,可以读一些值得崇拜和效仿的英雄人物,像英雄故事、圣徒传奇、神话传说中的英雄人物往往会为了一个理想或目的,战胜自己的恐惧,努力去搏斗、去争取,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满足了这个时期儿童的精神需求。

12~14岁

这个年龄的孩子开始逐渐形成抽象思维,会思考事物之间的逻辑因果关系,适合他们的故事书可以从童话、神话、传奇的世界,逐渐过渡到现实的物质世界,再加上,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开始系统地学习本土历史和世界历史,可以听历史人物传记,像孔子或是恺撒大帝,等等。

很多孩子在听的时候,往往表现得非常入神,一会儿睁大眼,一会儿倒吸一口凉气,一会儿又惊呼“真的吗”。当然,对比这些回应如此积极而且极富戏剧性的孩子,还有一类孩子,即便没有做出任何明显的反应,但是他们的内心照样是在认真地听呢,家长也万万不可忽视啊。

2.2讲故事的时间,就是爱的时间

——怎样为孩子讲故事

先学念故事再学讲故事

会讲故事的大人,一定要先学会念故事,这里有两个阶段需要注意:其一,口语阶段;其二,照本宣科阶段。

怎么念最能让孩子接受

口语阶段:孩子1岁以后,大人要先很快地浏览故事文字,消化之后再用自己的口语说出来,这是因为口语就像我们平常跟孩子说话一样,最容易被孩子接受。反之,如果在孩子的理解力还不够强的情况下,从一开始就照本宣科地念故事书的文字,由于文字的叙述要比口语更难理解,所以就很难有效地激发起步阶段的孩子对故事的兴趣。

为了更好地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故事内容一定要简单,这样父母边看边说才不会成问题。给孩子念故事时,除了抑扬顿挫要明显之外,还要加上一些辅助音效,只要遇到故事中会发声的动物或东西,就要尽量叫上两声来引起孩子的注意。另外,父母不要觉得孩子还不太会说话,为了省时间就匆匆跳过某些细微的情节,其实,此时的孩子已经具备理解事情的能力了,只有有头有尾的故事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最后,还需注意一点:给孩子念故事书一定要耐心引导,不要一发现孩子突然不爱听大人说故事了,就任意断定孩子是不是不爱书了。请记住,只要父母的耐心超过孩子,没有孩子是不喜欢书的。

照本宣科阶段:当你确定孩子已经爱上书本,不管你怎么念,念得有多无趣,孩子都爱听的时候,就可以完全按书本内容,一字不漏地照念了。在这个照本宣科的阶段,你只需要像小学生念语文课文一样,一字不落地念给孩子听就可以了。在你持之以恒的努力下,很快就会发现,孩子根本不在乎技巧的单调不单调,只要故事好听,只要他们喜欢那个故事,总能听得津津有味,而其他事情都不是问题。不过,也千万不要觉得照本宣科念故事书原来比用口语的方式来得轻松一些,其实,念故事书本来就是件很耗费体力的事情,既要念得有精神、有活力,还要不时地回答孩子的问题,然而,只有信心满满的家长,才能享受到过程中那份甜蜜的负担吧。

念故事的时候,大人自己也要听

当父母给孩子念故事书的时候,有多少人敢说自己也在用心听呢?恐怕,敢这样回答的家长没有多少吧。

大人用心听,孩子更有兴趣

很多时候,大人给孩子念故事书时,往往是自我矛盾。一方面,大人会强词夺理地说:“从我自己嘴里念出来的东西,我怎么可能没听到呢?”但是另一方面,这种可能又是完全存在的。虽说父母的嘴巴一直在念,但是一旦问他们讲了些什么,往往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原来这些父母是边念文字边想自己的心事了,心思完全没有跟着故事走。

其实,虽说念故事书时,是父母在念,孩子在听,但是却不是单向的活动,而是一种亲子的互动与沟通。如果父母能够调整步伐,放空心思,让自己也融入故事中,帮孩子念的同时,自己也要听进去,就会有不一样的发现:“原来孩子对故事的感动,我也感受到了;原来孩子很喜欢这个小主人公,我也喜欢哦。”事实上,这种通过故事书分享到的感受,正是亲子之间一种难能可贵的交流。所以说,当家长下次再给孩子念故事的时候,大人自己也要用心去听,如此一来,不仅父母可以从中获得亲子情感上的慰藉与满足,而且更能激发孩子对故事的兴趣与热爱。

注重故事让孩子入睡的功能

故事的功效之一就是让听众的心灵进入睡眠状态,这一点对孩子同样重要。当你关了灯,孩子安安静静地躺在床上,一个适合他年龄段的故事总会让孩子进入甜蜜的梦乡。

故事让孩子安然入睡

很多家长都有过这样的体验:睡前跟孩子“亲子阅读”的时候,越读孩子越兴奋,一个不够,两个还不够。最后,把大人读累了,把孩子读累了,才算结束。其实,故事的一个功用就是辅助孩子安然入睡,要不,为什么我们大部分的讲故事时间都是在睡觉之前呢?

可不要小看孩子的睡眠,不单单有长身体的作用,而且还能促进孩子大脑的发育。要知道,人在睡觉的时候,大脑也是在活动的,它要对白天的活动进行梳理,吸收有益养分,摒弃无益垃圾。

所以说,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康、有规律的作息。然而,在睡前给孩子讲有意义的故事,他们就会把这样的情景带入梦乡中,大脑和心灵进而就会在梦里进行下一步的工作。因此,我们让孩子带着什么去睡觉是非常有意义的。

重质量而非数量

我们常说,“爱孩子就要读懂他、信任他、理解他、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陪孩子一起长大”,同样,给孩子讲故事时,在读懂和理解的基础上,更需要你的耐心和专心。

孩子为什么百听不厌

每天给孩子讲一个故事,这个故事起码讲三次,最好讲一个星期,小一些的孩子听一个星期都听不够。重复的故事形成一种天然的韵律,辅助孩子的健康成长。

很多家长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有时候,一本书,孩子看了不下一百遍,书都要翻烂了,可还是看不够;讲到上一个情节的时候,孩子马上就能想到下一个情节。你可能都觉得好无聊啊,讲得都滚瓜烂熟了,孩子怎么还要听?其实,大人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一本书,要是你觉得好看,就算别人都说“好烦啊,怎么还看呢”,恐怕你也不会停下来。

其实,对于幼儿来说,之所以喜欢听已经听“烂”了的故事,是因为当他们熟悉了这些故事之后能够从中获得理解的满足,感到很亲切。因此,家长给孩子讲故事时,一定要记住,要的是质量而不是数量。问问那些看了不止一遍《红楼梦》的人吧,恐怕十有八九会告诉你:“我看的是质量而非数量。”的确,这种体验总会在一遍又一遍的反复中,给人带来身心的享受,尤其是对于年幼的孩子而言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