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的情商,从讲故事开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6章

对于0~12岁的孩子,尤其是刚生下来的时候,有一个很有趣但是又万万不可忽视的现象,那就是孩子的心跳和呼吸是不规律的,小小的婴儿很有可能会在睡觉的时候忘记了喘气,心跳也是乱乱的,而且跳得非常快。换句话说,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调整心跳和呼吸的频率,让呼吸、心跳变得规律。而家长不厌其烦地给孩子讲重复性的、可预见的、没有意义的故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辅助他们建立呼吸和心跳的规律,这种帮助对于非常小的孩子而言意义就更大了,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越是年龄小的孩子越渴望家长一遍又一遍地重复自己百听不厌的故事。

引导孩子唤起内心的画面

很多家长常会有这样的疑问:“怎么给孩子讲故事,才能更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呢?”现在就告诉你吧,帮助孩子形成内心图景就是其中之一。

从一堂冥想培训课说起

参加过冥想培训课的人都有过这样的感悟:当我们闭上眼睛,伴着空灵静谧的音乐,在培训师一番“别有用心”的话语的引导下,我们会更加专注于自身的呼吸与意识,于是,在某一个瞬间,我们会深深地感知到生命本身的至纯至净,找到心灵的平衡。

听者之所以会对培训师的话语产生共鸣,无不与这些文字在脑海中唤起相应的画面有关。那时那刻,在你的脑海中或许会闪现出远在千里之外白发苍苍的父母,或许会闪现出各奔东西的昔日同窗好友……总之,恰恰是这些最真实又最朴实的思念与牵挂促动了我们内心深处最脆弱的那根弦,而浮现在脑海中的这一幅幅画面就是我们的“内心图景”。

对于听故事的孩子来说,他们的大脑会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要积极地思考,去解码他听到的话,但是文字是死的东西,只有在脑海中唤起相应的画面才是有意义的,这一点不仅对成人,对孩子而言更是如此。如果文字不能唤起相应的画面,那么,它们对我们来说无异于乱码。尽管表面上看,孩子能念得很流利,听上去好“聪明”,你也觉得有面子,但是,终究没有丝毫意义,而且还会占用孩子宝贵的脑细胞。

不过,相比文字带给孩子的视觉刺激而言,听觉刺激才是更有效的,尤其是在孩子没有受到其他环境的干扰下,他更会把听到的语言根据他以前的体验在脑海中形成一幅专属自己的画面,这种效果远胜于看文字,或者看别人创作的一幅图画。相反,如果孩子只是跟着成人看了图,甚至是认了字,但是没有形成自己的内心图景,那么他的精神世界就会变得很荒芜,在形成自我意识的时候,就会产生障碍,也难以建立起独立的思维和判断。

事实上,孩子听故事的经验丰富了,自然会积累起很多属于他自己、极其丰富的独特的内心图景,要想形成内心图景就必须动用想象力,而想象力则是创造力的源泉。所以说,内心图景对孩子至关重要,它更是孩子心理发展和智力发展的素材宝库。

这么看来,家长给孩子讲故事时,不要刻意追求孩子看了多少幅图,认了多少个字,你要做的,只是为孩子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让他们运用自己独特的想象力,形成自己内心的画面,即便是孩子听着听着就睡着了也没有关系。

讲故事切勿急于求成

古人有句话,叫做“万物皆有时”,意思是说,要把什么时候该做的事情留到相应的年龄段去做,做事情千万不要急于求成。

急于求成只会事倍功半

为什么很多孩子7岁时解不开的奥数题,12岁的时候解开了,而且还易如反掌。这其实是在告诉我们:教育孩子万万不要着急,滋养孩子心灵的那些养分总会潜移默化地为他们日后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给孩子讲故事也同样如此。

很多时候,故事书中的素材早已在孩子心里留存着了,正一点点地滋养着他们的心田,孩子一时半会不用它去“工作”,不是用不上,也不是它们一点意义都没有。可能几年之后,有一个机会来了,这个素材就派上了用场。反倒是那种急于给孩子一堆不能消化的符号,尤其是所谓的科学知识和一些概念的行为,会让他们陷入一团混乱的状态。

其实,孩子的发展是分阶段的,学龄前的时候,由于图像思维不够成熟,所以,给他们讲故事时,总会跟着大人的朗读,不停地手舞足蹈,不把动作做出来似乎就不能理解。到了一二年级的时候,由于之前的讲故事经历已经使他们在脑海里形成一些画面了,所以,此时你再给他讲故事,自然便会提取内心的画面。比如,当你讲到国王挥剑把龙杀死时,他不用起身“哗”一下做个挥剑斩杀的动作,就可以在脑海里想象出一个人挥剑杀龙的画面了。

穿插儿歌、诗歌与歌曲

静下心来想一想,我们身边很多人是不是因为记住了一两段儿歌或是几句诗歌就能回想起当年听过的故事,甚至于连听故事时的场景都会历历在目呢?或许很多人会点头,那么,这又是为什么呢?

儿歌、诗歌是故事中很重要的部分

儿歌、诗歌与歌曲是故事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当我们给孩子们讲故事的时候,穿插一些这样的内容,不但能增加故事的艺术色彩,渲染故事所需要的情景和气氛,而且儿歌、诗歌本身所特有的韵律与叠加,在帮助孩子在大脑中描绘影像、记忆故事的同时,更有助于扩充孩子的词汇量,这一点,尤其是对年龄较小的孩子更为有益。

作为家长的你如果还在为自己缺乏“口才”和音乐方面的天赋而顾虑重重,进而不敢在孩子面前开口唱歌的话,那么,我们只能遗憾地说,你错过了在故事中开发孩子智力、培养孩子情商的大好机会。

因此,从现在开始,在你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只要里边有儿歌,就一定按韵律把它念出来吧,如果故事情节中提到“唱歌”,那就更要配个曲子把它唱出来了,无论配的曲子是舒缓的,还是轻快的,也无论你的歌喉是否圆润婉转,甚至于,即便唱走了调儿也不要紧,只要你肯迈出第一步,剩下的道路就好走多了。请记住,孩子们仅仅是因为你肯给他们讲故事而死心塌地地爱上你的。

当然,讲故事的技巧还远不止这些,在本书的第三章,我们会根据具体情商故事,有针对性地帮助父母掌握更全面、更实用、更有效的讲故事的方法。

2.3会编故事的父母,都能成为“故事大王”

——怎样为孩子编故事

多读多看,编得得心应手

睡觉前,孩子是不是总会要求你给他们讲故事,做父母的想了半天,“编编编”,可是,即便编得自己都睡着了,孩子依然不满意、不尽兴,恐怕这种情况是很多父母都曾经历过的吧。可以说,怎样编故事是很多父母都觉得特别困难的一个问题。

多读多看,先“借”后编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诌”,多读别人的东西,多看别人的故事,时间久了,自然就会慢慢开始自己编故事了。不过,凡事都不能急于求成,循序渐进才能看到成果,编故事同样如此。

这里的“编”说得确切点就是“讲”,就是一定要给孩子用自己的语言讲故事,但是前提就是一定要有心。很多刚开始学讲故事的父母或多或少都有过这样一个体会:很少能一下子就编出原创的故事来,这种时候,不妨先把一个现成的故事熟记于心,并讲给孩子听,当然一定是先消化了这故事,再用自己的表达方式讲给孩子。不过,这种讲别人故事的方法,也并非生搬硬抄,需要有心的父母多看,扩大阅读面,不管是《格林童话》、希腊神话,还是中国的童话、神话、传说故事,统统都可以拿来通读。

以编情节简单重复、画面温馨和谐的睡前故事为例,大人首先要张开想象的翅膀,相信没有什么不可能的事情。要知道,在孩子的世界里,万物皆有灵,你编故事时也应该有孩子的想象力,给所有的东西都赋予生命,让所有东西都活灵活现起来。当你自己心里有底儿了,胆子也大了,渐渐地,孩子们自然就会给你鼓舞,而此时这种越编越有感觉的触动恐怕是最坚不可摧的力量了。

有了这股雷打不动的冲劲,接下来就可以从比较容易的动物故事这类题材入手。编的时候,你可以想象一下,各种各样的动物它们有着怎样的脾气性格,平时彼此之间又会用什么样的语言进行交流。想明白这些,有个两三分钟就能编个很简单的故事了。当孩子接受了你的故事,你自然就会更有信心继续编下去,到那时,说不准还会文思泉涌,一发不可收拾呢!而听故事的孩子,当其完全陶醉于这种场景中时,心灵自然会得到潜移默化的滋养。

从自身资源中找素材

任何东西如果总是用同样的方式来表达都会显得很无聊,大人为孩子编故事时,也同样要注意这一点,巧妙利用自身资源,渗透在不同故事中的素材,就会有不同的作用。

巧妙利用自身资源

父母为孩子编故事时,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把自己的经历编进去。有的父母走南闯北,经历过不少事情,见过不少世面,这些难能可贵的经历都是故事中不可多得的素材;有的父母小时候偏爱过各种各样的小动物,也钟情过花花绿绿的小花小草,借着自己的回忆和描述,总会让孩子联想到一幅幅美好而有趣的画面。

如果这样你还觉得有难度,那么一个很简单的办法,就是把你小时候的故事统统罗列一下,在什么地方做过什么,要知道,孩子是最爱听爸爸妈妈讲他们小时候的故事了,相信很多早已为父为母的大人在你们小的时候,对此一定都深有体会吧。

此外,作为爸爸和妈妈,各自又有各自不同的优势,男人编的故事和女人编的故事肯定是不一样的。大胆、爱冒险的爸爸往往会编一些能够让孩子放声大笑、无比兴奋的故事,而温柔、细腻的妈妈则更倾向于给孩子编一些能够让他们沉静下来、安然入睡的美好故事。总之,讲故事本应就是父母亲的共同责任,当父爱的力量和母爱的力量渗透到不同的故事中,自然会起到不同的作用。

给不一样的孩子,编不一样的故事

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只有深入了解自己的孩子,针对他们特点进行的教育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样的道理,给不同类型的孩子编故事也是如此。

编故事要因“孩”而异

孩子的年龄不同,进行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也要有所不同。为孩子编故事时,针对自家孩子的年龄层次编不一样的故事就是一个基本的原则。

比如,给0~3岁的孩子编故事时,应该以歌谣为主,要有韵律,可以配合演手偶,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视觉积累还不够,有些场景尚且想象不到,配合上手偶的话,可以从视觉上起到辅助作用。当孩子有了对手偶的印象,就会辅助他们在脑海里形成相应的图像。相反,那些情节复杂的故事,则不宜讲给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听。再比如,如果孩子已经八九岁了,那么就不要给他们编些特别小儿科的故事,一来孩子会听得没劲,二来也会让他们对父母失去信心,也不要编太多超自然“神奇”的情节,要知道,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经开始不相信童话了,大人应该在忠于自然现象的基础上进行编撰。如果孩子年龄稍大一些的话,则可以给他们安排一些关系复杂、情节曲折、动作幅度比较大的故事,不能再局限于小猫、小狗,取而代之的应该是飞机、火车、宇宙飞船这种重量级的东西了。

总之,给孩子编故事,一定要注意年龄层次,不能跨越年龄段,给孩子讲些不恰当的故事内容,而且尽管故事可以信马由缰地编,但是刺激性不要太大,功利性也不要太强。请记住,在最适合的年龄段,给孩子最适合的东西,才会带给他们最好的教育。

和孩子们一起编

当很多家长问起那些教子有方的“金牌爸妈”时,他们总会给出这样一个相同的答案:“与其说我育儿有方,倒不如说我是在和孩子一起成长。”的确,陪孩子一起成长,陪孩子一起经历生命的诸多体验,这样的神圣使命总会在无形之中让亲子受益匪浅。

享受亲子编故事的乐趣

陪孩子成长的过程,当然也少不了陪孩子一起编故事的乐趣。比如说,以睡前故事为例,家长可以引导孩子自己出主题,让孩子自己来决定故事里有哪些主人公,他们各自叫什么名字,是什么颜色。这种时候,请家长千万不要用成人的理智思维去评判孩子的天真想象,即便从他们嘴里听到绿色的小狗、紫色的兔子这些新新词汇,也要表现得非常自然。要知道,正因为孩子参与了编故事,所以他们才感觉这些故事特别亲切,编起来也更加投入。

另外,在编故事的过程中,因为是互动的,再加上现在的孩子信息量都非常丰富,所以,他们很可能会突然提出一些问题,甚至于让你都觉得很难应付,这就需要做家长的要有一定的智慧了。也许,你的故事可能会绕个小弯,回到自己一开始编的大结局;也许,也有可能是南辕北辙,编到后来你才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了。无论结局如何,这都不要紧,重要的是孩子能够参与其中,这样的结局起到的作用必定会是事半功倍的。

总之,陪孩子一起编故事,也许情节非常简单,甚至于几乎没有什么情节,但是编故事本身所蕴藏的温馨美好的感觉,相信每位父母和孩子都会受此鼓舞信心百倍地编出一箩筐的故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