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不尊重使教育打折(3)
孩子听了妈妈的话,又嘀嘀咕咕地顶了几句。
妈妈气不打一处来,便想狠狠地抽孩子一下。
幸好爸爸眼疾手快,一把拦住了妈妈说:“别打了,你不要忘记,孩子也有尊严,也有面子。更何况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事实上,人最可贵的就是自尊心,自尊心是一切成功的开始。作为父母,要照顾孩子的面子,即便你的出发点是为了孩子好,也不要随意践踏孩子的尊严。请记住,生命的尊严是不分年龄的,孩子再小也一样要面子。
牛牛是一个两岁大的男孩。有一次,妈妈在客厅里给牛牛的小姨打电话,期间她一直抱怨牛牛尿床的问题。
“他都满两岁了,还总是尿床……你说,我该拿这孩子怎么办?”牛牛的妈妈无可奈何地述说着。
她正说得起劲,偶然一回头,只见儿子牛牛正站在客厅门口,他双手攥拳,小脸涨得通红。
即便是两三岁的孩子也知道害羞,像尿床这样的事,属于难言之隐,更何况这样的“丢脸事件”还传了出去。没有人愿意被人笑话,孩子也一样不希望别人知道自己的糗事。
培养孩子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尤其是对孩子自尊心的呵护与培养,这不仅是家庭教育中的重点,更是孩子将来勇敢面对生活的一个砝码。
作为父母,要学会维护孩子的自尊心,不要在众人面前去责罚孩子。当众责罚孩子只能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损伤,使孩子产生自卑感和对抗心理。
一个上小学五年级的男孩性格十分内向。有一次,他因为数学测试成绩差被老师当众训斥,并被罚抄试卷三遍。这让他感到无地自容,精神更加压抑,变得离群寡欢,甚至一上数学课就会产生一种莫名的畏惧感。后来,竟发展到只要一上学就浑身发抖,一上课就头晕眼花,他只觉得耳边总回响着老师那尖刻的斥责声,最后,这个男孩只好休学。
总之,在孩子出现失误时,不要在他受伤的心灵上撒盐,不要当众责罚孩子,不要在人前议论孩子的缺点,而应该帮助他找出原因,鼓励他克服困难。作为父母,必须十分注意尊重孩子,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低音调教子是一种智慧
有个老师带了一个班级,这个班级上课秩序不好是出了名的,学生们常会吵吵嚷嚷地不安静听课。那个老师没办法,只能不断地把嗓门提高,但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
有一天,学校请了一位特级教师来给孩子们讲课,老师听那位特级教师说话细声细气的,很担心她“震”不住那些吵闹的孩子。
特级教师早就听说了这个班的学生很调皮,不过,她并没有因此而怯场。
她一上讲台,没有大吼小叫,而是脸上挂着笑容,安安静静地用眼睛慢慢扫过台下的每个孩子。
一分钟,有1/3的孩子安静了下来。
两分钟,又有1/3的孩子闭上了嘴。
不到三分钟,所有的孩子都变得安静了。
这时,特级教师才开始用低而温和的声音说:“老师没办法用大嗓门说话,所以如果大家想听精彩的故事就得把小嘴巴闭起来,竖起耳朵专心听才行。”
没想到,这群平时闹腾惯了的孩子竟然很安静地听完了特级教师讲的故事,尽管在老师说故事期间仍不免会有些孩子发出干扰的声音,但是特级教师并没有因此而提高自己的声调,反而就此闭嘴不语。这时,便有其他的孩子自动充任“纠察员”,让说话的人安静下来。
由此可以看出,低音调的教育方式往往会产生神奇的效果。
有一个女教师,一天早晨起来后突然发现自己“失声”了,可是由于事出突然,她没办法找到临时代课的老师,便只好硬着头皮去上课了。
踏上讲台后,她便轻声对学生说:“老师今天喉咙不舒服,讲课声音会很小,所以大家要安静,否则会听不清楚。”
顿时,教室变得鸦雀无声,学生们一个个睁大眼睛、竖起耳朵认真地听她讲课。女教师把讲课重点写在黑板上时,学生们都自觉地拿起笔记本抄写,这一节课上得无比轻松。
因为嗓子不适,女教师无法如往日一般大声向一些学生喊话:赶紧交作业!不可以在走廊上奔跑!她只好让一些学生当“传声筒”,传达自己的“命令”。
一天就这样有条不紊地过去了,女教师突然发现师生间的冲突竟然少了很多。
3天后,她恢复了声音,但是她继续沿用失声期的“轻声细语”“无声胜有声”的管教方式,果然,上课时孩子们逐渐变得认真起来,再也不像过去那样吵闹了。
很多家长看见孩子淘气或犯了错误时,说话的分贝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家长生气,另一个原因是有的家长认为责备孩子的声音过小不能引起孩子的注意,收不到好的效果。
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教育过程中,高声呼喝孩子是成人缺乏耐心的表现。当家长对孩子大声地加以斥责时,孩子确实能被震住,但是,在孩子惊骇于大人发怒的同时,他根本就听不进大人的只言片语,自然也就不可能反思自己的过错了。倘若孩子年龄较大,他们也许会对家长的大声斥责给予反驳,使双方对立,激化矛盾。
所以,教育孩子时没必要用大声,低音调教子反而能让孩子集中注意力。小声说还可以形成“促膝谈心”式的良好气氛,使孩子感受到大人对自己的尊重。尤其在有其他人在场的时候,若是轻声细语地教育孩子,既不会让孩子丢面子,也能让孩子乐于接受教诲。
由此可见,用低音调教育子女实在是一种智慧。当你教育孩子的时候,不妨试一试降低八度音调,让孩子真正感受春风化雨般的教育。
尊重孩子的个人兴趣
有句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如此,如果家长想要孩子变得出色,那就让孩子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这是促使孩子自觉学习的最佳方法。
日本著名教育学家木村久一曾经说过:“如果孩子的兴趣和热情能够顺利发展,他就会成为天才。”但遗憾的是,许多家长并不明白这一点,他们往往忽视了对孩子兴趣的培养,结果很多孩子的兴趣在萌芽时就被无情地扼杀了。这不仅是极为可惜的,而且是可悲的。
其实,每个孩子只要智力正常,都可以通过发展其兴趣来对孩子进行培养和教育。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有的或许是天赋使然,有的则可能是后天的影响,如果这些兴趣爱好能够得到正确的引导,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是极为有利的。
波波是一个聪慧的小男孩,他从小不喜欢汽车、手枪等男孩都喜欢的玩具,而单单对玩积木着迷。只不过他十分调皮,常常会将同学盖的“大楼”推倒,然后自己再盖一座更加雄伟的“宫殿”,为此,他经常和其他的孩子打闹不休。
每次看到儿子“惹事”,妈妈就感到头疼不已。波波的爸爸却一点也不为儿子的破坏行为烦恼,他没有过分地批评孩子,而是一点点地把孩子的爱好引向了正路。
他经常有意识地带波波去参观各种风格的建筑,并跟波波一起做搭积木的游戏,还比赛看谁搭得又快又别具风格……
在爸爸的支持和引导下,波波渐渐地对那些“小房子”着了迷。爸爸告诉他:“你这么喜欢小房子,其他小朋友也一样喜欢他们自己的小房子,你可以和他们比比谁的房子漂亮,但不能毁坏别人的小房子。”
从此,波波不仅不再毁坏他人的“大楼”,还积极地帮助其他孩子盖“房子”。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一次儿童游戏比赛中,波波设计的建筑获得了特等奖。从此,这个男孩就给自己树立了一个理想——做一名出色的建筑师。
仅仅因为烦恼和看不惯孩子的“破坏”行为,就对孩子进行打击与严管,这样的教育是不科学的。毕竟孩子年龄还小,总是会有些不恰当的行为,如果一味地教训孩子,并不能彻底地更正孩子的鲁莽,相反,还可能会将孩子的天性掩盖,把他的一些特有才能和天赋给磨灭。
当孩子有一些破坏行动时,大人不要急着生气,而应该以正确的办法把孩子的莽撞行为引上正途,这不仅可以改正孩子的错误,还能够维护和培养孩子的兴趣。
对于孩子的兴趣,家长应该重视,并对此抱以尊重的态度,千万不要妄加干涉。家长也不要把自己的主观想法当做孩子的兴趣,甚至将自己的兴趣强加给孩子,这样不仅会挫伤孩子的积极性,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还会引发孩子与大人之间的矛盾,不利于亲子关系的发展。
相反,若是家长对孩子的兴趣抱着尊重的态度,孩子往往能够对自己的兴趣更执著、更专注,使得兴趣的能量充分释放,从而引领孩子走向美好的前途。
雅典奥运会男子十米气步枪冠军朱启南的母亲是个朴实的农民,她没有读过书,因此她最大的愿望就是让孩子读书。为了能够让孩子有好的学习条件,她把朱启南送到城里去读书,自己去广州做生意挣钱养家糊口。尽管生意的利润不高,生活很艰苦,但为了孩子的前途,她还是努力不懈。
1999年的一天,她突然接到家里来的电话,孩子说让她回去商量事情,她觉得孩子的口气有些蹊跷。回到家里才知道,原来朱启南背着母亲在体校学了一年多的射击。
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这么大的事情竟然被孩子隐瞒了一年多,她很生气,显然,儿子学射击与她最初的愿望背道而驰了。她很想痛打孩子一顿,但当她听到孩子特别喜欢射击时,最终还是尊重了孩子的选择,因为她想,孩子最终都要走自己的路。事实证明她的选择是对的,最终她的儿子在射击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天赋、兴趣和追求。对于喜欢做的事情,孩子总是具有奋发的动力。所以,家长只要了解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就可以按孩子的兴趣帮助他选择努力的方向,这是促使孩子早成才、快成才、成大才的最好方法。
如果无视孩子的兴趣与爱好,就会让孩子的学习成为痛苦的过程,最终使孩子变得毫无竞争力,葬送孩子的美好前途。
作为父母,应该了解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尊重孩子的选择,学会引导和激励孩子,让孩子自主选择、发展自己的兴趣,快乐学习、快乐成长。
家长是老师,但不是教官
在生活中,有些家长管教子女就像教官管教士兵一样,虽然他们非常爱自己的孩子,但在他们的意识里觉得自己越严厉,对孩子就越有好处。
因此,同子女讲话时,“教官型”父母的言辞中总是充斥着训诫和严令。如果孩子不按他们的指示去办事,往往就会被劈头盖脸地痛骂一顿,他们还会让孩子重复自己说过的话,并让孩子按他们的话重新做。
“教官型”父母拒绝孩子“顶嘴”与反驳的行为,往往独断专行,甚至蛮不讲理,根本不容孩子分辩。
罗罗的父母都在机关单位担任要职,他从小就受到很严格的教育。上小学五年级时,罗罗觉得自己是个很懂事的孩子,可是,妈妈却认为他是个爱顶嘴的孩子。对此,罗罗觉得很冤枉。
有一次,罗罗做完各科作业后打开电视,妈妈突然发现电冰箱的门没有关紧,就大声地对罗罗喊:“你看你,又忘记关紧冰箱门了!”
罗罗随口回答了一声:“不是我”,就接着看电视。
妈妈看罗罗无动于衷,不由地怒火上冲:“不是你,还有谁?谁整天忙着看电视,什么也不顾?”
罗罗听了觉得很委屈,便忍不住跟妈妈争起来:“你凭什么说是我干的?你看到我没有关吗?今天我根本就没有开过冰箱!”
看到平时俯首帖耳的孩子突然之间反驳自己,妈妈当即生气地说:“你还顶嘴!”
于是,一场激烈的争吵就这样开始了,妈妈根本不听罗罗的解释,罗罗觉得委屈,也因此怨恨妈妈。
要知道,孩子总是要长大的,总会有自己的尊严和主张,如果家长在教育中总是表现出一副说一不二的样子,强行决定孩子应该怎样,不能怎样,只能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打击、独立自主能力受到压制。由此可见,“教官式”的教育方式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而事实上,父母也没有必要对顶嘴的孩子大动肝火,因为孩子顶嘴有时是聪明的表现。
有个小男孩特别喜欢顶嘴。有一次外婆来了,他就陪外婆看电视。晚上九点多时,男孩的妈妈说:“快去睡觉,都差不多十点钟了!”
孩子的外婆说:“我难得来一次,今天又是星期六,你就让他多看一会儿吧!”但是,孩子的妈妈仍不同意,男孩没办法,只好不情愿地去了卧室。
这时,孩子的妈妈又说:“好孩子就要听妈妈的话,脸色不要这么难看!”
男孩听了这话,马上回了一句:“人人都要听妈妈的话吗?”
妈妈说:“当然!”
男孩嘴一撇,说:“可是,你就不听妈妈的话。外婆让我多看会儿,你偏不让我看!”
母亲一听,虽然生气却哑口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