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不尊重使教育打折(4)
一个会“顶嘴、辩解”的孩子,头脑中往往已经开始建立是非、善恶的标准,因此,才显示了不唯命是从、求实明理的思想特质。这个时候,如果家长还要用高压政策要求孩子与自己的观点一致,就很容易让孩子形成唯唯诺诺的性格。
事实上,对于某一个问题,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观点,其中有一部分观点必定会与父母的思维有差异,这并不是坏事。相反,正因为孩子的观点与父母不同,才显示出孩子思想的独立性,证明了孩子的思想正走向成熟。而在“教官式”父母教育下的孩子,进入青春期以后非常容易受到诱惑。因为在他们小时候,从来不被允许做任何决定,而是被训练成为听从命令的人。因此,等这些孩子长大了,指导他们的思想行为的模式没有变,他们仍然习惯听命于自己以外的声音。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就会成为可悲的盲从者。
因此,在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尊重孩子,不要总是命令孩子遵从你,也不要总是把自己的想法赋予孩子,让孩子去做他不感兴趣的甚至不愿意去做的事情。只要他们不犯很大的错误,就应该让他们自由发展。
善用“对不起”的艺术
一般来说,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都习惯通过正面行为以身作则,给孩子一个良好的示范,引导孩子走正确的道路。然而,家长并不能每时每刻都做对事情,有时也会犯错误,尤其是面对孩子时,往往会有一些错怪孩子的行为。这个时候就涉及一个问题,那就是家长应不应该向孩子道歉?
对于这个问题,多数家长都没有放在心上,他们认为孩子很快就会忘记曾经的伤害,根本就不会有什么影响。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巴尔扎克曾经说过:“儿童对于管教他们的人的错处,感觉像猫一样灵敏,他们非常清楚别人是爱他们还是勉强容忍他们。”
有调查显示,孩子们最讨厌家长的“罪状”就是做错事却不肯认错!这恰恰反映出一个问题,那就是大多数家长并不了解自己的孩子。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是,有的家长认为:“我是长辈,就是不对也没什么。”
有的家长对孩子既没有悔意,也没有歉意;有的家长顾虑重重,认为向子女承认错误会失去做家长的尊严和权威。说到底是家长没有摆正自己和孩子的位置,忽略了对他们的尊重。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如果从不向孩子承认自己的缺点、过失,孩子就会产生“父母实际上总是出错”的观念,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对家长充满怀疑;相反,如果家长能郑重地向孩子道歉,孩子就会懂得承认错误并不是一件可耻的事,不仅可以提高其分辨是非的能力,还能让他体会到被别人原谅的感觉。
所以,当父母的行为伤害了孩子,让孩子内心感到难过时,父母一定要勇于向孩子说“对不起”,以抚平他们不满的情绪,让他们得到尊重。
著名诗人、民主战士闻一多有一次因为心烦,出手打了小女儿。这一幕恰好被在外屋的次子立雕看见了,他一下子就跑到了闻一多与小妹之间,拦住了爸爸的手。
这个小男孩义正词严地批评父亲的野蛮行为,说:“爸爸,你自己是搞民主运动的,天天讲民主,在家里怎么就动手打人呢?”
闻一多听后,先是一愣,接着就安静地坐了下来。
他沉思了一会儿,走到儿子立雕面前,严肃认真地说:“我错了,不该打小妹。我小时候父母就是这样管教我的,所以我也这样对待你们。但我希望你们记住,将来不要用这样的方法对待你们的孩子。”
这样的道歉无疑使父亲在孩子们心中的形象显得特别高大,并能让孩子学会道歉、明辨是非,从而真正地理解尊重的内涵,进而引导孩子更好地走自己的路。
西班牙有一个叫卡哈的男孩,他小时候非常调皮。13岁那年,他运用所学的物理与化学知识造了一尊大炮。他决定试着发射一下,没想到那尊大炮真的响了,还把邻居家的孩子打伤了。这个祸闯得太大了,卡哈因此被罚款和拘留。
身为外科医生的父亲对于卡哈的行为十分震惊,等卡哈从拘留所出来时,他的怒气还没有消。
父亲先是狠狠地训斥了卡哈一顿,并对他做出了严酷的惩罚——责令他停止学业,学补鞋子。
这样的惩罚等于把卡哈的前途与人生全部毁掉了,对于卡哈来说,这比失去生命还要痛苦。
后来,父亲也越来越觉得这个处罚过于严厉。孩子闯了祸是要管教,但也不能因此而断送他的一生。
父亲思虑再三,终于决定从补鞋铺接回卡哈。
当他看到穿着破鞋、全身脏兮兮的儿子时,再也控制不住自己,他一把搂住卡哈深情地说:“我做得不对,我向你道歉。我不该因为你闯了一次祸而中断你的学业。从现在起,你就继续学习吧,你会有出息的!”
卡哈听了父亲的话,泪水禁不住流了下来。经过这件事情之后,卡哈变得谨慎认真起来,他潜心学习骨骼学,并成为举世瞩目的神经组织学家,荣获了诺贝尔奖。这个闯下大祸、最终被父亲原谅的男孩后来被称为“西班牙王国上空的一颗光辉灿烂的巨星”,他的全名就是拉蒙·依·卡哈。
千万不要忽视一句“对不起”的作用。道歉、认错是诚实的体现,而诚实又是成长进步的第一阶梯。要使孩子健康成长,家长犯错误时就要勇于向孩子说“对不起”。
当然,认错并不是随随便便说一声“对不起”,尤其是对心智尚未发育成熟的小孩道歉时,态度更应温和、委婉,要用接纳、关怀的眼神面对孩子,坦诚地和他们沟通,可以温柔地摸摸他们的头或给他们拥抱。
当然,每个小孩接受道歉的方式都不尽相同,但无论用什么方法,一定要让孩子明白你发自内心的善意和关爱。
总之,当父母发现自己对孩子的态度过分严厉时,或者从孩子的言行中明显感觉到他的自尊心受伤时,你不妨放下架子,向孩子认个错。
勿入男孩的私人空间
男孩进入青春期后,许多父母发现孩子渐渐“远离”了他们,不再像以前一样与父母倾心交谈。为此,不少父母疑神疑鬼,总认为孩子有什么事情瞒着自己,心中始终不踏实,其实,这是不必要的。
随着孩子逐渐走向成熟,他也会交朋友,也会有自己的兴趣、秘密,会渴望有一个自由的空间,这是一种正常的需要。当你的孩子开始懂得隐藏自己的心事,就表明他不再是一个小孩子了。这个时候,他内心里最渴望的不是家长的干涉,而是家长对自己成长的认可与尊重。
但是,并不是所有家长都明白这个道理,也不是所有家长都能够做到开明地教孩子。不少家长认为孩子还小,怕孩子走错路,因此常常自作主张,对孩子的个人空间肆意侵扰、横加干涉,根本没有考虑孩子的感受。
每当孩子回家,有些家长就质问孩子,比如在学校发生了哪些事情,老师布置了多少作业;和哪个同学一起回家,一起玩耍;甚至和同学通个电话也要问清楚对方的名字,说了什么话,是什么关系等。对此,孩子不胜其烦,他们认为家长不信任他们,不尊重他们的“隐私权”,于是开始躲避家长,许多事情都对家长保密。面对孩子刻意的躲避行为,家长反而更加迫切地想要了解孩子的一切,于是采取许多“侦破”手段。
有一天早晨,亮亮背起书包赶去上学,刚刚走出家门,忽然想起作业本没有放进书包里,于是,他转身往家跑。
当亮亮掏出钥匙打开门,看见妈妈正从自己的房间里走出来,脸上显出不自然的神色。
他并没有太在意,便走进房间去拿作业本。一推开门他愣住了,只见自己书桌的几个抽屉都敞开着,日记本、玩具、同学们送的生日礼物都堆在桌子上。
亮亮一下子明白了,肯定是妈妈干的。
他跑出房间,生气地问妈妈:“你为什么翻我的抽屉?”
没想到,妈妈比他还生气:“怎么了?我看看儿子的东西还有错吗?”
“可是,你没有经过我的允许,这是不尊重我!”亮亮听了,更加气愤了。
“小小年纪懂什么尊重啊,别忘了我是你妈妈,还要你来允许?快去上学吧!”妈妈毫不在乎地说。
亮亮听后,一声不吭地背起书包上学去了。等到下午放学,他便买了一把锁,回到家后,亮亮就把书桌的抽屉上了锁。事后好一阵子,亮亮都闷闷不乐。自此以后,他即便心里有事,也很少和妈妈交流了。
实际上,有些家长往往存在心理偏差,他们片面地认为只有将孩子放在自己严密的监督之下才放心,一是怕孩子不听话有什么越轨行为,二是怕孩子遇到什么危险,无法得到及时的帮助。可是,他们没想过,孩子也有自己的秘密与隐私,也渴望有自己的空间,没有谁会希望自己的生活总是被干涉。优秀的家长会与孩子交流而不是干涉,会给孩子帮助但不会企图控制他们,会为孩子预留空间但不会完全放手。
孩子们虽然年龄小,但他们也有自尊,有自己的人格,需要别人的理解和尊重。而家长只是孩子的顾问,不是代理人,更不是操纵者。
不要嘲笑男孩的理想
每个人都有理想,只不过有的人理想比较渺小,而有的人理想比较远大。可是,无论如何,每个人的理想都应该得到尊重,因为尊重他人的理想就等于在延续他人的希望。
然而,在教育过程中,有些家长偏偏对孩子的理想大肆嘲笑,甚至横加打击,根本就没有把孩子的理想放在心上;还有些家长认为孩子的理想不切实际、荒诞不经。其实孩子们对自己的理想往往是非常执著的,即便长大以后,经历了许多风雨,回过头来,他还会记得自己当初的理想。
有个小男孩,考试得了第一名,老师奖给他一本《世界地图》。他非常高兴,放学跑回家后就开始研究这本《世界地图》。
他一边为家人烧洗澡水,一边在炉边看地图,当他看到埃及地图时,心中突然产生了一个想法——到埃及去。
他的头脑中浮现出埃及的一切:金字塔、埃及艳后、尼罗河、法老王,还有很多神秘的东西……
他沉浸于浮想联翩之中,一时间忘记了添柴。
他正入神的时候,突然一个人影从浴室里闪了出来,并大声对他喊道:“你在干什么?”
他抬头一看,原来是爸爸,他说:“我在看地图!”
爸爸很生气,说:“炉火都熄了,还看什么地图!”
小男孩说:“我在看埃及的地图。”
爸爸跑过来打了他两个耳光,大声说道:“赶快去生火!看地图有什么用!”
小男孩忍痛倔强地说:“我要去埃及!”
爸爸一愣,但随即回过神来,把他踢到了火炉旁边,然后用很严肃的表情跟他讲:“我向你保证,你这辈子也不可能到那么遥远的地方去!赶快生火。”
看着爸爸严峻的脸,小男孩呆住了,心想:“爸爸怎么给我这么奇怪的保证?我这一生真的不可能去埃及吗?”
不,长大以后如果有机会我一定要去埃及!小男孩下定了决心。
20年后,当年的小男孩已经长大了,成为一个大老板。他第一次出国就去了埃及,朋友问他:“埃及还没有开放观光,那里的生活条件也不好,你为什么要去那里?”
他郑重其事地说:“因为我的生命不要被保证。”
当他站在埃及的土地上,看到那一座座金字塔时,他想起了20年前的地图和父亲的训斥,便买了张明信片写信给爸爸。
他在明信片中写道:“亲爱的爸爸,我现在在埃及,这封信就是在金字塔前面写的。记得小时候,你打我两个耳光,踢我一脚,保证我不可能到这么远的地方来。可是,我现在就坐在这里给你写信。”
一个人的理想不需要别人的保证,没有人能够提前预知自己是不是一个伟人,但可以确定的是,一个人最初的梦想,其力量是巨大的。千万不要小看孩子小时候作出的决定,即便在当时看起来是那么不切实际,如果你能够尊重孩子的理想,并给予鼓励与支持,那么孩子最终会因理想爆发非同寻常的力量。
在很小的时候,乔丹就有了自己的篮球梦。一天,他把自己的梦想告诉母亲,母亲听了小乔丹的理想,并没有讥笑他,而是对他大加赞赏,为他有了自己的梦想向他祝贺,鼓励他向篮球明星学习。
不仅如此,自此以后,母亲还经常抽出时间和小乔丹一起欣赏报刊上篮球队员们驰骋球场、飞身灌篮的矫健身影和飒爽英姿。同时,她建议小乔丹把那些花花绿绿的图片剪下来,贴到房间的墙上去,这样,小乔丹就可以与偶像们朝夕相伴了。
孩子的梦想是世界上最具价值的珍宝,对孩子的成长具有巨大的牵引和激励作用。家长不要对孩子的梦想不屑一顾,甚至大泼冷水。记住,一个没有梦想的孩子是没有未来的,是不可能有所作为的。因此,请尊重孩子的理想,并时刻呵护孩子的理想。